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的本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传授知识只是教师责任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挖掘教材中可利用的思维因素,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的空间,提高思维能力,是每一位语文科任教师所要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教材;思维因素;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授知识只是教师责任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人是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评价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思维的方式是多样式的,要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思维因素,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就能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过程,包括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有理有据,步骤清晰,循序渐进,思考缜密。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具备很强的理解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小学教学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借助工具书,二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去理解,让他们联系上下文去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最后概括出新词的意思。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如,整理排序错乱的句子,使句子变得通顺完整,这也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把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就需弄清这几句话围绕一个什么中心意思去写。要写清这个中心意思必须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要对这几句話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一思考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过程。选词填空、给词语分类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训练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要按求填空、分类,必须对这些词进行认真地分析推敲,这个思考必须是有根据的严密性的思维,这就是逻辑思维。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如,教材中许多课文采取了总分式的结构,作者在谋局布篇中由综合到分析,或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活动,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或由具体到综合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这些思路可以使他们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维逻辑性,从而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挖掘教材这些内容对学生加强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辩论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论思维是指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即参加讨论的参与者通过某些论据表达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并最终获得共识和见解的统一。它具有多边性、严密性、目的性等特点。培养学生辩论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反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自由辩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同进行讨论和探讨,然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这一过程就是为学生之间的辩论反思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当学生发表与教师甚至课文不同的见解时,我们不要限制;我们要鼓励学生“无所畏惧”,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要通过课堂质疑这一环节来训练学生的辩论思维能力。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只要提出问题,才能在积极探索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因此,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这对学生辩论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视角、方向和方法看待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作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和延申他们的思路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中找到自己思考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的心理和习惯,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循环,大胆提出不同意见。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进行一字组多词、一事多写等训练。又如,用“兴奋”一词造句,可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造句:“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兴奋?”“你兴奋时会干什么?”“你兴奋时会怎么样?”等等。凭借教材,抓住其中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后,笔者让学生讨论:“地道战的威力巨大,对敌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人和事,体现出我国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多个方面去扩散,发散思维就会得到训练。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开创意义,是一种为人类开辟新前景和为人类取得新成果铺平道路的思维活动。灵活、连贯、跨越、综合等是其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大程度地加以激发是当务之急。让学生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摆脱旧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方法并站在独特的视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如扩充句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来的句子上加上不同的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在描写一些事物情景的时候,为了使叙述更具生动性,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些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作文教学中,加强对续写的训练,是充分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如学了《落花生》后续写《听了父亲的话之后…》;学习《将相和》后对《廉蔺后传》进行续写;学了《桥》续写《老汉和小伙子牺牲之后》;学完《跳水》以后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等等。
五、结语
思维在智力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核心。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要对教材的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加以挖掘,并及时有效地训练学生。
参考文献:
[1]于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4(1).
[2]王桂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S2).
【关键词】教材;思维因素;思维能力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传授知识只是教师责任的一部分,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人是在思维活动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评价一个人智力的高低,最为重要的因素是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也是教学工作的主要目标。思维的方式是多样式的,要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必须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小学语文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可以从多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只要我们有效利用教科书中的思维因素,积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来找到不同的思维方式,就能较全面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对于事物的感知过程,包括使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等。这种思维的特点是有理有据,步骤清晰,循序渐进,思考缜密。如果学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就会具备很强的理解事物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整体效率,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其它能力的发展。小学教学的重大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可采用多种方法,如,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借助工具书,二是通过联系上下文。我们要求学生用第二种方法去理解,让他们联系上下文去认真分析、反复推敲,最后概括出新词的意思。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说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又如,整理排序错乱的句子,使句子变得通顺完整,这也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把错乱的句子重新排列,就需弄清这几句话围绕一个什么中心意思去写。要写清这个中心意思必须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这就要对这几句話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这一思考过程就是训练逻辑思维的过程。选词填空、给词语分类等这些基础知识的训练都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要按求填空、分类,必须对这些词进行认真地分析推敲,这个思考必须是有根据的严密性的思维,这就是逻辑思维。
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如,教材中许多课文采取了总分式的结构,作者在谋局布篇中由综合到分析,或由分析到综合的思维活动,体现了由抽象到具体或由具体到综合的思维过程,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这些思路可以使他们体会到文章作者的思维逻辑性,从而受到逻辑思维的训练。挖掘教材这些内容对学生加强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辩论思维能力的培养
辩论思维是指这样一种思维过程,即参加讨论的参与者通过某些论据表达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看法,指出对方观点的错误之处,并最终获得共识和见解的统一。它具有多边性、严密性、目的性等特点。培养学生辩论思维能力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开阔,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反映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辩论氛围,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不同的观点,自由辩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对教学难以解决的问题一同进行讨论和探讨,然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解答,这一过程就是为学生之间的辩论反思提供了良好的训练。当学生发表与教师甚至课文不同的见解时,我们不要限制;我们要鼓励学生“无所畏惧”,敢于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我们要通过课堂质疑这一环节来训练学生的辩论思维能力。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思维从问题开始,只要提出问题,才能在积极探索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越多,就会有更多的收获。因此,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和质疑,这对学生辩论思维的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利的。
三、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视角、方向和方法看待问题,寻求多种答案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也被称作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拓展和延申他们的思路是重中之重,我们要让学生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思考问题中找到自己思考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首先要培养学生勇于发挥想象力的心理和习惯,敢于打破原有的知识循环,大胆提出不同意见。第二,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思维的发散提供必要的条件。如进行一字组多词、一事多写等训练。又如,用“兴奋”一词造句,可以启发学生从多角度造句:“什么事情会让你感到兴奋?”“你兴奋时会干什么?”“你兴奋时会怎么样?”等等。凭借教材,抓住其中有利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学习《冀中的地道战》一文后,笔者让学生讨论:“地道战的威力巨大,对敌人进行了沉重的打击,你还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人和事,体现出我国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巨大的创造力?”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从多个方面去扩散,发散思维就会得到训练。
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类思维发展的最高境界就是创造性思维,这种思维具有开创意义,是一种为人类开辟新前景和为人类取得新成果铺平道路的思维活动。灵活、连贯、跨越、综合等是其特点。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把学生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渴望最大程度地加以激发是当务之急。让学生在进行思考时,一定要摆脱旧的思维模式,寻找新的方法并站在独特的视角进行思考,这样才能产生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为了让学生创造性地思考,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因素,不失时机地进行训练。如扩充句子,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原来的句子上加上不同的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更具体;在描写一些事物情景的时候,为了使叙述更具生动性,可以引导学生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这些训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很有帮助的。
作文教学中,加强对续写的训练,是充分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如学了《落花生》后续写《听了父亲的话之后…》;学习《将相和》后对《廉蔺后传》进行续写;学了《桥》续写《老汉和小伙子牺牲之后》;学完《跳水》以后续写《孩子被救上来以后》等等。
五、结语
思维在智力中占有核心地位,也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核心。教学的重中之重是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要全方位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就要对教材的思维因素最大限度地加以挖掘,并及时有效地训练学生。
参考文献:
[1]于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4(1).
[2]王桂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打造高效课堂[J].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4(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