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小说《祝福》是一篇传统的经典小说,文中有许多精彩的细节,对刻画人物、描摹环境、渲染气氛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仅就《祝福》中的两处精彩细节作一点浅析,以就教于方家同仁。
一、脱落的对联,遗失的魂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迅先生为“四叔”书房陈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文中写道:“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里的书房陈设,极俭省地勾勒出了鲁镇的文化背景和道德氛围。可谓一举多得,耐人寻味。
1.衬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室内装饰通常能反映主人的志趣修养。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书房的装饰自然讲究一点仁义道德,虽然这是虚伪的。鲁迅先生在鲁四老爷身上花的笔墨很少,但看了“四叔”的书房陈设,再联系他大骂新党和骂祥林嫂是“谬种”的情形,一个迂腐、保守、顽固、道貌岸然的伪善面孔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2.为典型人物创设典型环境。祥林嫂一生受尽压迫侮辱,在精神方面所受的毒害尤其严重。虽然她不甘于屈服,但她面对的不是青面獠牙一望即知的恶霸,她所处的环境甚至充满“平和”的祝福气,正如“四叔”书房装饰的朱拓的大“寿”字以及对联所显示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祥和氛围一样,祥林嫂生活的环境很具欺骗性和虚伪性,可谓杀人不见血。
3.包含作者的愤恨之情。“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写法简洁却匠心独具。先看还在的一边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四叔”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固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遗训,懂得“福礼”的圣洁,所以祭祀时绝不让丧夫失子的祥林嫂沾手;在这里,鲁四老爷是多么的“事理通达”。面对祥林嫂被婆家和卫老婆子抢回去,“四叔”只是轻描淡写地皱一皱眉地说句“可恶,然而……”,可谓“心气和平”之至。然而这位讲理学的老监生的“品节”呢?“德性”呢?正像另一边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一样——脱落了。这里脱落的岂止是对联,还有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灵魂。作者让一边对联脱落,看似闲笔,实是寓含愤恨之情的神来之笔。
二、开裂的竹竿,破碎的心
《祝福》中,祥林嫂一出场,便给人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一股浓浓的悲楚沉重地袭入人心。这除了作者对祥林嫂细致传神的肖像刻画外,还要归功于作者为祥林嫂的出场精心制作的道具:竹篮、破碗、裂竿。作品写道:“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在这里,作者对破碗竹竿采用特写镜头进行展示:碗是“破”的“空”的,竹竿比人还长,且“下端开了裂”。这表明她在物质上一无所有,做乞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她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这一特写,在视觉上收到突出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不得不让读者激起悲伤的怜悯与无限的同情!
一、脱落的对联,遗失的魂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是一个封建礼教的卫道士。鲁迅先生为“四叔”书房陈设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文中写道:“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这里的书房陈设,极俭省地勾勒出了鲁镇的文化背景和道德氛围。可谓一举多得,耐人寻味。
1.衬托出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室内装饰通常能反映主人的志趣修养。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书房的装饰自然讲究一点仁义道德,虽然这是虚伪的。鲁迅先生在鲁四老爷身上花的笔墨很少,但看了“四叔”的书房陈设,再联系他大骂新党和骂祥林嫂是“谬种”的情形,一个迂腐、保守、顽固、道貌岸然的伪善面孔便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了。
2.为典型人物创设典型环境。祥林嫂一生受尽压迫侮辱,在精神方面所受的毒害尤其严重。虽然她不甘于屈服,但她面对的不是青面獠牙一望即知的恶霸,她所处的环境甚至充满“平和”的祝福气,正如“四叔”书房装饰的朱拓的大“寿”字以及对联所显示的“事理通达心气和平”的祥和氛围一样,祥林嫂生活的环境很具欺骗性和虚伪性,可谓杀人不见血。
3.包含作者的愤恨之情。“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写法简洁却匠心独具。先看还在的一边对联“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四叔”是封建礼教的卫道士,固守“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封建遗训,懂得“福礼”的圣洁,所以祭祀时绝不让丧夫失子的祥林嫂沾手;在这里,鲁四老爷是多么的“事理通达”。面对祥林嫂被婆家和卫老婆子抢回去,“四叔”只是轻描淡写地皱一皱眉地说句“可恶,然而……”,可谓“心气和平”之至。然而这位讲理学的老监生的“品节”呢?“德性”呢?正像另一边对联“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一样——脱落了。这里脱落的岂止是对联,还有作为人的最基本的灵魂。作者让一边对联脱落,看似闲笔,实是寓含愤恨之情的神来之笔。
二、开裂的竹竿,破碎的心
《祝福》中,祥林嫂一出场,便给人心灵以巨大的震撼,一股浓浓的悲楚沉重地袭入人心。这除了作者对祥林嫂细致传神的肖像刻画外,还要归功于作者为祥林嫂的出场精心制作的道具:竹篮、破碗、裂竿。作品写道:“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在这里,作者对破碗竹竿采用特写镜头进行展示:碗是“破”的“空”的,竹竿比人还长,且“下端开了裂”。这表明她在物质上一无所有,做乞丐已有很长一段时间了。她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垮掉了的妇女形象。这一特写,在视觉上收到突出强烈的艺术效果的同时,不得不让读者激起悲伤的怜悯与无限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