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萌女郎”、“萌商品”、“萌经济”的快速发展,“萌文化”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用极快的速度走向了公众视野。如果说耍帅装酷在前几年还是主流现如今则显然进入了“卖萌”时代。
关键词:卖萌;萌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一、“萌文化”的概念界定
所谓“萌”最早来源于日本,本意是指动漫爱好者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的日血沸腾的精神状态。现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萌文化”,“像AKB就超级火,而MIKU则是日本萌文化的新趋势代表之一。梳着包子头、穿着旗袍吃包子、口头禅是‘aru’的女性,是日本人眼里比较萌的中国形象。相比而言,我国的“萌文化”意义则复杂很多。目前关于“萌文化”众说纷纭,尚无准确的说法。一般说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指物质层面即萌商品,主要包括猫耳朵帽,耳环,项链,发卡等商品。这些商品一般是对动漫人物装饰品的模仿。二是指行为层面即各种萌行为,里面就涉及各种卖萌自拍照,扮二行为等。三是指精神层面涉及包括大众心理,审美取向,以及价值体系的构建等等。
二、消费文化的兴起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鲍德里亚从物的符号意义的需求出发来讨论消费社會的,将文化分成两个部分,即高雅的或严肃的文化和通俗的快餐文化,而后者就是供市场出售和供大众消费的文化。这里所说的消费文化是指同消费社会的整个机制相融合的文化,是指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费社会中如何具有了文化艺术的含义。“萌文化”的传播正是和消费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消费的一个基本机制就是集团、阶级、种姓(及个体)的形式自主化。”什么叫“形式自主化”?在他看来,现今的资本主义消费 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细心观察会发现,各大文具店里继商务系列,家用系列又诞生了新的系列即卖萌系列。买的本子是七彩系列,以粉色亮色居多,而圆珠笔外壳则多绘有动漫卡通人物,U盘则不再是传统的长方形,而多是小浣熊,小海豚之形。就其原因,正如波斯特所说,“个体从他者的角度获得自己的身份,其首要来源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所展示和消费的符号和意义。”从而青少年为了获得身份的认同就会倾向于消费本群体热门的消费品,并且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这些因素都刺激了“萌商品”的热销。而每每一卡通片热播后,伴随着的则是一系列的文化产业的兴起。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热播后,模仿剧里的卡通人物的玩偶则应运而生。随着萌物品的增多,公众对萌物品的接触自然增多,萌文化则自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三、现下“卖萌”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无界限的表达可爱的方式,但究其根本,在这种“卖萌”表层下,隐藏着这个社会的文化导向和人们的精神观
一向以严肃著称的《新闻联播》也紧跟时代的更替,它说:“要一直传播爱与正能量。”这种温暖的“卖萌”让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禁泛起涟漪,《新闻联播》的“卖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背后反映是这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自信度,现在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严谨语言的打气已不合适,用 “卖萌”接地气的方式,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
《新闻联播》反映的“卖萌”背后是自信强国,习大大的“卖萌”更是让人心生温暖,他在贺词中“蛮拼的”、“为人民点赞”的亲民 “卖萌”话语带来整个社会的美好。
“卖萌”以温暖的方式传播着正能量,同时它也在经济中萌发之芽,当前一种火热的营销手段——“卖萌”营销学走近人们的视线,它以一种亲民的方式,赋予产品生命,带来良好的经济发展,用“卖萌”做广告,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暖意。
社会需要“卖萌”,人们也是如此,现在节奏之快,让每个人都裹挟在昏暗之中,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让我们面对现实无法逃避,而纯正的“卖萌”则是我们卸下重担的一个选择,即使我们不是无忧无虑的小王子,不是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但是让我们回归孩童,借助“卖萌”释放压力,恰当的装嫩发嗲又如何?
“卖萌”就这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深入人心,在这个充满正面的“卖萌”之中,却总有些与之背道而驰,有人抓住它的弱点偷换目的,用“卖萌”博得他人的开心,用“卖萌”刻意的讨好别人,用塑料外套给自己戴起朦胧的面纱,粉饰自己,忘记“卖萌”本来的美好,只为以流行之风来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那他们所能做的也只讨好别人,卖弄萌点了。所以,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中我们要不受影响,坚守最初的本意,不要迷失自己,这样的“卖萌”才是欣欣向荣的。
纯正“卖萌”从社会到人类,以新生天然的姿态将温暖的花瓣撒向人间,在它的渲染下,人们内心也在接受着洗礼,偶然的“卖萌”之风,实则是社会正能量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萌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个代表在国内开始传播,目前已被主流文化所认可接受,并且在很多的主流媒体里都有“萌文化”的身影。在大众媒介的推广下,曾作为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萌文化”已经从曾经的风格化走向了从众化。在通俗文化最坚定的维护者约翰?费斯克看来,不同的亚文化“从附属的符号层面的权利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就等同于它们逃避、反抗或与这一社会权利博弈的能力”。“非主流”文化虽然通过网络构建了专属于自己的一个符号体系,但与其认为它们构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或“反抗”,还不如说是为了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接纳。所以不必要对“萌文化”独特性丧失而耿耿于怀,依笔者看来“萌文化”广泛传播和被主流文化的认可利用正是表明了一次亚文化对主文化的胜利。
关键词:卖萌;萌文化;
中图分类号:G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11-00-01
一、“萌文化”的概念界定
所谓“萌”最早来源于日本,本意是指动漫爱好者看到美少女角色时产生的日血沸腾的精神状态。现在,日本有各种各样的“萌文化”,“像AKB就超级火,而MIKU则是日本萌文化的新趋势代表之一。梳着包子头、穿着旗袍吃包子、口头禅是‘aru’的女性,是日本人眼里比较萌的中国形象。相比而言,我国的“萌文化”意义则复杂很多。目前关于“萌文化”众说纷纭,尚无准确的说法。一般说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指指物质层面即萌商品,主要包括猫耳朵帽,耳环,项链,发卡等商品。这些商品一般是对动漫人物装饰品的模仿。二是指行为层面即各种萌行为,里面就涉及各种卖萌自拍照,扮二行为等。三是指精神层面涉及包括大众心理,审美取向,以及价值体系的构建等等。
二、消费文化的兴起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消费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中,人们在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社会生活以及消费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行为和消费环境的总和。鲍德里亚从物的符号意义的需求出发来讨论消费社會的,将文化分成两个部分,即高雅的或严肃的文化和通俗的快餐文化,而后者就是供市场出售和供大众消费的文化。这里所说的消费文化是指同消费社会的整个机制相融合的文化,是指日常生活用品在消费社会中如何具有了文化艺术的含义。“萌文化”的传播正是和消费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消费的一个基本机制就是集团、阶级、种姓(及个体)的形式自主化。”什么叫“形式自主化”?在他看来,现今的资本主义消费 中“人们从来不消费物的本身(使用价值)——人们总是把物(从广义的角度)用来当做能够突出你的符号,或让你加入视为理想的团体,或参考一个地位更高的团体来摆脱本团体。”细心观察会发现,各大文具店里继商务系列,家用系列又诞生了新的系列即卖萌系列。买的本子是七彩系列,以粉色亮色居多,而圆珠笔外壳则多绘有动漫卡通人物,U盘则不再是传统的长方形,而多是小浣熊,小海豚之形。就其原因,正如波斯特所说,“个体从他者的角度获得自己的身份,其首要来源并不是他们的工作类型,而是他们所展示和消费的符号和意义。”从而青少年为了获得身份的认同就会倾向于消费本群体热门的消费品,并且青少年追求标新立异,这些因素都刺激了“萌商品”的热销。而每每一卡通片热播后,伴随着的则是一系列的文化产业的兴起。如《喜羊羊和灰太狼》热播后,模仿剧里的卡通人物的玩偶则应运而生。随着萌物品的增多,公众对萌物品的接触自然增多,萌文化则自然走进了寻常百姓家。
三、现下“卖萌”已成为一种潮流,一种无界限的表达可爱的方式,但究其根本,在这种“卖萌”表层下,隐藏着这个社会的文化导向和人们的精神观
一向以严肃著称的《新闻联播》也紧跟时代的更替,它说:“要一直传播爱与正能量。”这种温暖的“卖萌”让每个人的心中都不禁泛起涟漪,《新闻联播》的“卖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同时背后反映是这个国家的综合竞争能力和自信度,现在中国经济实力的雄厚,严谨语言的打气已不合适,用 “卖萌”接地气的方式,由内而外散发着自信。
《新闻联播》反映的“卖萌”背后是自信强国,习大大的“卖萌”更是让人心生温暖,他在贺词中“蛮拼的”、“为人民点赞”的亲民 “卖萌”话语带来整个社会的美好。
“卖萌”以温暖的方式传播着正能量,同时它也在经济中萌发之芽,当前一种火热的营销手段——“卖萌”营销学走近人们的视线,它以一种亲民的方式,赋予产品生命,带来良好的经济发展,用“卖萌”做广告,让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暖意。
社会需要“卖萌”,人们也是如此,现在节奏之快,让每个人都裹挟在昏暗之中,太多的压力和责任让我们面对现实无法逃避,而纯正的“卖萌”则是我们卸下重担的一个选择,即使我们不是无忧无虑的小王子,不是永远长不大的彼得潘,但是让我们回归孩童,借助“卖萌”释放压力,恰当的装嫩发嗲又如何?
“卖萌”就这样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深入人心,在这个充满正面的“卖萌”之中,却总有些与之背道而驰,有人抓住它的弱点偷换目的,用“卖萌”博得他人的开心,用“卖萌”刻意的讨好别人,用塑料外套给自己戴起朦胧的面纱,粉饰自己,忘记“卖萌”本来的美好,只为以流行之风来获得别人更多的关注,那他们所能做的也只讨好别人,卖弄萌点了。所以,在这个浮华的社会中我们要不受影响,坚守最初的本意,不要迷失自己,这样的“卖萌”才是欣欣向荣的。
纯正“卖萌”从社会到人类,以新生天然的姿态将温暖的花瓣撒向人间,在它的渲染下,人们内心也在接受着洗礼,偶然的“卖萌”之风,实则是社会正能量的必然选择。
四、结语
“萌文化”作为青年亚文化的一个代表在国内开始传播,目前已被主流文化所认可接受,并且在很多的主流媒体里都有“萌文化”的身影。在大众媒介的推广下,曾作为青少年群体所特有的“萌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传播广泛的大众文化。“萌文化”已经从曾经的风格化走向了从众化。在通俗文化最坚定的维护者约翰?费斯克看来,不同的亚文化“从附属的符号层面的权利建构他们自己的意义,就等同于它们逃避、反抗或与这一社会权利博弈的能力”。“非主流”文化虽然通过网络构建了专属于自己的一个符号体系,但与其认为它们构建的目的是为了“逃避”或“反抗”,还不如说是为了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接纳。所以不必要对“萌文化”独特性丧失而耿耿于怀,依笔者看来“萌文化”广泛传播和被主流文化的认可利用正是表明了一次亚文化对主文化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