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塑造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c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肯尼思·博尔丁提出,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认知的结合,是一系列信息输入和输出产生的结果。国家形象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文章将从中国制造、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家庭观、文化输出等几个方面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通过国家形象的构建,可以提高中国公共外交的影响力和传播力,更加顺利地实施公共外交、实行国家营销。
  [关键词]公共外交 国家形象 塑造
  中图分类号:D820 文献标志码:A
  公共外交是指在政府外交以外,以各种形式向外国公众表达本国国情,意在提高外国公众对本国形象的认知度的国际交流活动。就中国而言,公共外交的基本任务是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外国公众认识真正的中国,同时也回答外国对中国的疑问,从而改善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一、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使国家形象塑造事半功倍且具有明确指向性,在公共外交的开展过程中,应当设定几个较为鲜明的特点,着重推进国家形象的建立,这会使得公共外交具有更好的效果。例如:美国通过电影、电视等渠道向全世界传达其美国精神——自我、独立、自由、三权分立、司法独立。不管其真实性如何,但就其公共外交的效果上来说,这无疑是成功的。
  而对于中国来说,似乎缺乏一些能够引起世界共鸣的特色价值观作为国家形象的核心。例如,中国努力向其他国家推广自身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这些对普通民众而言缺乏趣味性,在公共外交上不占优势。国外的一般民众其实很少关心政治,他们中绝大部分人对于中国的印象是极其模糊的,对于中国的城市最多只知北京,对于中国当前的发展情况还停留在20世纪。因此若通过比较刻板的内容向国外民众进行公共外交,可以说收效甚微,无法引起民众的兴趣[1]。
  二、对国家形象塑造的建议
  (一)突出中国制造
  “中国制造”一度让国人认为是会被发达国家所鄙夷的一件事。然而,这种理解是非常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第一,中国制造代表着中国工业水平的发展。只有具有一定的工业基础之后,才能成为世界的工厂,中国制造的覆盖面越广,越能证明我国在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凝聚深厚的工业基础,能够在国家、社会的发展上提供更多的养分、燃料。工业制造是一个国家的命脉,与国家的强盛息息相关。我国从新中国成立至今,在航天、军工、科研开发、智能产业等领域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进步,而这些都离不开基础工业制造的扎实积累。第二,中国创造必须以中国制造为基础。创造与制造并不矛盾,并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事实上,创造业的突破离不开制造业的积累。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步登天,创造和设计必须要有精湛的工业制造基础才能转化为现实产品。因此,中国制造的发展非但不会削弱中国创造的实力,反而能为中国创造提供坚实的基础。当然,中国制造的国家形象建立,并不是说要在“量”上下功夫,而是应该突出中国制造的“质”。在目前的世界印象中,德国制造、日本制造代表着质量好、给人放心的感觉,中国制造在发展过程中,也一定要以提高质量为使命。而德国制造、日本制造虽然名声在外,但并不影响这两个国家在创造业上的造诣,相反的,日本创新和德国的产品创新都是非常有声望的。制造与创造可以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其中创造的发展无法人为控制,也无法去重点推进或提升,但制造业是可以能够作为重点行业推进的,水到自然也就渠成[2]。
  (二)历史与现代文化
  中国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且历史源远流长、绵延未曾绝,这是非常独特的。我国人民引以为豪的古代文明,没有必要去遮掩,而是应该大方地使用,向全世界介绍“自己”。介绍的方法也极其重要,国外民众对于中国的了解往往还停留在清朝末期或刚解放的时期,他们不愿,也没有渠道去了解现在的中国。我国可以通过电影、电视剧、网络社交平台、报纸杂志等方式传播文化。除了古老的文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也非常值得推崇。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40余年,我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成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国家,这其中的经验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尤其是在目前世界经济环境较差之时。可以说,我国既有古老灿烂的历史文明,又拥有富有成效的现代社会管理经验,这都是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交流合作的领域。另外,在对外宣传、强调我国的历史文化的同时,还应当突出人们享受文化、享受生活的一面,与西方民众拉近距离。西方人往往觉得东方文化神秘、原始、无法亲近,因此要让他们看见在现代社会中中国的文明也能发挥极大的影响力,而我国民众也是能够去轻松享受生活的一群人,热爱生活、热爱文化,传承严肃的历史文明,却又能举重若轻,创造着属于这一代人的现代文明[3]。
  (三)中国家庭观
  中国人的家庭观是独特而又根深蒂固的,古有“父母在,不远游”,现有祖孙多代共聚一堂。例如:近期热播的电影“流浪地球”中也有非常明显的中国家庭观色彩。曾经有段时间,媒体总在鼓吹美国的个人独立精神,例如18岁即离开父母、习惯独立生活,等等。总体来说,相比中国的成年人家庭,美国家庭之间的关系的确不那么亲近,但也不是完全为零。例如:在美国电视剧集“摩登家庭”中所体现的,便是儿女各自组成家庭后,一个大家庭仍然相亲相爱、相互扶持的故事,温馨且值得借鉴。这是一部分美国人的真实写照,或者是美国社会所需要推崇的一种家庭相处模式。所以,中国家庭观也必然能成为拉近两国民众距离的一个切入主题。当然,進行公共外交的途径必须要恰当、恰如其分。我们国家现在极需要外界能够来了解我们、认同我们。但任何的传播和影响,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操之过急。


  (四)文化输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弘扬中华文明,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对中国国家形象无疑有巨大帮助。而文化输出的一个比较常见并且便捷的方式就是影视剧的传播。影视剧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外国民众了解一个国家的主要方式,因为影视剧往往会涉及一个国家民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历史、经济、城市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观念等。例如,《西游记》《甄嬛传》等经典影视剧被翻译成英文在美国上映,有助于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历史。电视剧《蜗居》等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数个国家放映,让各国人民了解到中国民众面临的社会问题。这些都非常有助于世界了解中国。同时也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所以,加大在文化方面的输出,可以使各国民众更容易了解中国,有利于塑造真实的中国国家形象。
  三、结语
  正如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一个国家的品牌形象是不能面面俱到的,找到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方面才是最重要的。如果在对外国家形象塑造上没有主心骨,那么很有可能事倍功半。文章从中国制造、历史文化、中国家庭观、文化输出等四个方面对我国公共外交中国家形象的构建提出了建议,建议国家形象塑造从上述四个方面着重推进,让他国民众能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认识中国人民,拉近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距离,让他国公众脑海中抽象的中国变得更加具体、更加鲜活。
  参考文献:
  [1]张昆.理想与现实:40年来中国国家形象变迁[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8(23):84- 91.
  [2]骆梦丽.浅析中国电影的海外输出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J].视听,2019(2):58.
  [3]武和平.树立国家形象意识 讲好中国故事[J].对外传播. 2019(1):11.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完善过程中,要培养以素质导向为基础的选拔意识。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能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是解决考核标准中的长期缺陷的关键因素。换句话说,岗位入职标准规范的量化以及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细化会对行为取向起到引导作用。除此之外,领导人员选拔考核制度的完善还要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并让其满足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领导人员能力素质模型的建立十分重要,它能够充分地权衡备选人的能
[摘 要] 所谓的公共事业专业,它主要的内容是培养公务员和一些相关领域的管理人员,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还是负责公共事务管理的专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职业能力导向下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也正在发生一些变化。为国家培养一些面向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人才,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而对公共事业管理人员进行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训练,可以培养出更加专业和有素养的人才。  [关键词
[摘 要] “新时期、新理念、新举措”,需要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变化。文章在分析江汉油田农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围绕提升油田农业生产要素,通过对油田农业转型中的统筹规划、产业配套、培树品牌、差异发展等方面进行思考,分析油田农业当前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并研究油田农业转型发展路径。  [关键词] 油田 农业转型 优势 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中共中央连续多年颁发中央一号文件,从
[摘 要] 公共图书馆一直都是公共服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在当前时代,在进行公共图书馆采编工作时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克服传统采编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提高采编工作效率。文章从网络技术对采编工作的影响入手,提出网络技术在采编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关键词] 新时代 公共图书馆 采编工作 网络技术  中图分类号:G253;G258.2 文献标志码:A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在进行公共图书馆采编工
[摘 要] 电子行业涂装作业种类较多,存在导致火灾爆炸、职业中毒和危险作业的安全风险,要确保涂装作业安全生产,就必须从现场环境、电气设施、通风和日常管理等诸多方面提出较高的要求,形成良好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确保作业现场人、机、物、环境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将安全生产工作做细、做实和做到位,营造人人重视安全、人人关注细节的良好氛围,建立涂装作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涂裝作业安全生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