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大班教学是县城及县城以下学校的特色,应对策略是更新理念,改进教法,即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语言学习的习惯,促进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有效延伸,注意因材施教,激励学生发展。
[关键词]大班教学 理念 互动合作 学习资源 因材施教
一、教学现状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相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我们拥有师资优势,所以不少学生奔“名师”而来,造成了大班教学这一县城学校的“特色”。如何处理课堂上一名教师与七八十位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口授的模式为主。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辛苦疲惫地学。不少教师虽尽力“燃烧”了自己,却未必能“照亮”全体学生。
二、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教师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也有人说“教学有法是规律,教无定法是艺术”,可见,教学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独奏者”转为“合作者”、“咨询者”或“观察者”等角色,要求课堂活动拓展为成对活动、小组活动等多种模式,要求由单一的认知型课堂演变为认识活动——情感任务型的综合课堂。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水平,科技的水平在于人才,人才的质量在于教育。基础教育作为一个人成才的基石,也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地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厦的稳固性和未来各种功能开发的可能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课程评价模式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如何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如何运用体现人本主义、情感动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些是我近年来积极探索的课题。
三、教法的研究与探索
面对目标要求与现实困难的碰撞,我想唯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方能找到教与学的成功捷径,让师生品尝快乐的果实,让教师真正享受到这一职业所带来的乐趣。
1.关爱每一个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爱出发,但面对大班如此众多的学生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传递这种爱呢?我的指导思想是:简单快捷地重组课堂,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室的剩余空间,还课堂给学生,力争给所有的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尽力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开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公平、公正的爱的教育。我的具体措施如下:
每堂课前两分钟,全班按左右两大块向教室中央合拢,纵向留出三条通道,横向前后各留一条通道,顿时拥挤的教室变得宽敞起来。老师可以自由行走到每个角落,可以把关爱及时送到每一个学生面前。
其次,重组座位。每一横排四至五名学生就形成了row,每一纵列八至九人就组成了team,左右两大块可称为part,前后左右的两两学生或三四位学生又可以分别组成pair和group。有了这些相应清晰的活动单位,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从而有效保证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激情。
2.强化互动合作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重在日积月累。学生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听、读、说、写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方可逐渐形成。针对大班教师一人难以完成督促、检查任务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成立英语学习小组,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督促。教师一个星期只需花两三个课前五分钟,抽查小组记录本,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学期结束时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学习新理念,通过设计“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match: Look and talk, Video appreciation.”及“Guessing games”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正所谓“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任务型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师生间、生生间在如朋友般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经历了一次次语言的交流、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满足,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真正实现了情境、教师、学生、知识的多元、多向、多层次,建立了一种教师参与下的学生间的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在任务型的生态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
3.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有效延伸
由于课堂时间少、学生多,如果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都放在课堂上,显然时间不够。我适时调整课堂内外的重心,把听、读训练适当放在课外,提出明确的听读任务,要求家长监督完成。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展开语言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全新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可通过唱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游戏、猜谜语、绕口令、排演短剧等活动,创办丰富多彩的英语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外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英语,使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开辟了板报、手抄报、英语角、文艺会演、广播英语等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感到学有所获,培养“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他们的手和手指尖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们要善于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如:让学生制作一些个性化的名片、设计英语报、对身边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些文化常识、开办英语角等等。这些任务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或研究性课题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汇报演出或竞赛活动等等来完成,任务可以是一天完成,或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来完成。例如,学习了食物名称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设计自己的一周菜谱:
订阅英语报刊,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把十多篇小作文推荐发表在《英语周报》《英语通》等报刊上。实践证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使学生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的实践量,而且还能使学生运用任务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在庞大的班级里,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如何区别对待呢?在课堂的活动形式上,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任务留给中等偏下的学生;自主创意、拓展延伸的任务就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去面对。课外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听读任务上,一般学生只要能听能读,而能力稍强的同学要求能背、能演等。
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学习内容为基点,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焦点,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任务。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个性乃是共性存在的形式”。要求一律化就会压抑个性,就会压抑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能力的发展和形成。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注意把握任务的梯度与效度,赋予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的任务或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知策略,培养其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实现自我价值,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加码,让其“跳一跳,摘个桃”,使其未尽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施展。我们要有的放矢,立足大群体,兼顾各小群体,关注学困生,让各类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5.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新理念。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要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我们的学生,激励其发展,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Mark Twain说:“I can live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欢喜两个月。)新课程的评价是多维的、多元的、多样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考虑基础,看到进步,评出动力,重在鼓励,使学生看到不足,更看到希望,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把学生阶段性的书面作业,口语录音、测试、英语报等装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以便进行综合考评。我们还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要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科学评价,重在激励,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长期以来对待考试的态度。教师整天忙于制卷阅卷,学生只得消极被动地应付。因此,我决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单元的评测中来,独立做题,互批试卷,集中点评。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阅卷的辛苦,也能让学生更直接地看到别人的学习状况,找到彼此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历年的期末考试以及中考检测中,英语成绩均有不凡的表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也有幸被评为县、市学科带头人。坚持走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之路,让我感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真正体味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标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俊.实施任务型教学 享受教育的幸福[J]英语教学通讯,2008(1).
[关键词]大班教学 理念 互动合作 学习资源 因材施教
一、教学现状分析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县城初级中学:相对于农村中学来说,我们拥有师资优势,所以不少学生奔“名师”而来,造成了大班教学这一县城学校的“特色”。如何处理课堂上一名教师与七八十位学生的关系,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进行口授的模式为主。教师苦口婆心地教,学生辛苦疲惫地学。不少教师虽尽力“燃烧”了自己,却未必能“照亮”全体学生。
二、新的教育理念呼唤新型教师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也有人说“教学有法是规律,教无定法是艺术”,可见,教学工作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体。
新课程要求教师由“独奏者”转为“合作者”、“咨询者”或“观察者”等角色,要求课堂活动拓展为成对活动、小组活动等多种模式,要求由单一的认知型课堂演变为认识活动——情感任务型的综合课堂。
国家的发展取决于科技水平,科技的水平在于人才,人才的质量在于教育。基础教育作为一个人成才的基石,也就好比一座大厦的地基,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大厦的稳固性和未来各种功能开发的可能性。
国家《英语课程标准》从课程理念、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教师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模式、课程评价模式以及课程资源开发等角度出发,提出了六大基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如何在大班教学过程中,把新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如何运用体现人本主义、情感动机、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这些是我近年来积极探索的课题。
三、教法的研究与探索
面对目标要求与现实困难的碰撞,我想唯有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性学习,方能找到教与学的成功捷径,让师生品尝快乐的果实,让教师真正享受到这一职业所带来的乐趣。
1.关爱每一个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真正的教育都是从爱出发,但面对大班如此众多的学生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如何传递这种爱呢?我的指导思想是:简单快捷地重组课堂,最大程度地利用教室的剩余空间,还课堂给学生,力争给所有的学生创造均等的参与机会,尽力让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能开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老师公平、公正的爱的教育。我的具体措施如下:
每堂课前两分钟,全班按左右两大块向教室中央合拢,纵向留出三条通道,横向前后各留一条通道,顿时拥挤的教室变得宽敞起来。老师可以自由行走到每个角落,可以把关爱及时送到每一个学生面前。
其次,重组座位。每一横排四至五名学生就形成了row,每一纵列八至九人就组成了team,左右两大块可称为part,前后左右的两两学生或三四位学生又可以分别组成pair和group。有了这些相应清晰的活动单位,教师就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鼓励学生全员参与,从而有效保证学生课堂上参与学习的激情。
2.强化互动合作意识,重点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习惯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重在日积月累。学生平时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听、读、说、写的习惯,而良好的习惯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方可逐渐形成。针对大班教师一人难以完成督促、检查任务的现状,我要求学生成立英语学习小组,让他们相互帮助,相互督促。教师一个星期只需花两三个课前五分钟,抽查小组记录本,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给予指导,学期结束时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学习新理念,通过设计“Listen and number:Listen and match: Look and talk, Video appreciation.”及“Guessing games”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任务,正所谓“学习活动化,活动生活化”。 任务型课堂是以促进学生生命发展为本的生态课堂,采用互动的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营造平等、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学生有较大的自主权。师生间、生生间在如朋友般的合作与交流中,在经历了一次次语言的交流、一次次思维的碰撞后,留下的是一次次知识的收获、一次次能力的提升、一次次情感的满足,学生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感受着学习的快乐,品尝着成功的喜悦,真正实现了情境、教师、学生、知识的多元、多向、多层次,建立了一种教师参与下的学生间的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的、独立自主的学习生态环境。在任务型的生态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以得到自己的需要,学生获得的是关爱、机会、知识、方法、信心、帮助,教师获得的是享受、回应、提升、成就,师生共同获得的是欢乐、收获、信心,是生命的自由成长。
3.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促进课堂教学向课外的有效延伸
由于课堂时间少、学生多,如果把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都放在课堂上,显然时间不够。我适时调整课堂内外的重心,把听、读训练适当放在课外,提出明确的听读任务,要求家长监督完成。这样课堂上就有更多的时间展开语言实践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得到展示的机会。
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全新的课程资源观。教师可通过唱歌、朗诵、讲故事、演讲、游戏、猜谜语、绕口令、排演短剧等活动,创办丰富多彩的英语乐园,让学生在愉快的课外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英语,使他们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开辟了板报、手抄报、英语角、文艺会演、广播英语等生动活泼的第二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感到学有所获,培养“成就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许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儿童和少年,只有他们的手和手指尖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我们要善于找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和兴趣之间的最佳结合点,恰当地确定任务的内容和形式,如:让学生制作一些个性化的名片、设计英语报、对身边的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些文化常识、开办英语角等等。这些任务可以作为课外作业或研究性课题来完成,也可以根据汇报演出或竞赛活动等等来完成,任务可以是一天完成,或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来完成。例如,学习了食物名称之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和父母一起设计自己的一周菜谱:
订阅英语报刊,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把十多篇小作文推荐发表在《英语周报》《英语通》等报刊上。实践证明,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使学生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扩大知识面,增加语言的实践量,而且还能使学生运用任务型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去收集、处理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使学生复习和强化所学知识,变机械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身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能力的舞台,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4.尊重个体差异,注意因材施教
在庞大的班级里,学生的能力差异很大,如何区别对待呢?在课堂的活动形式上,简单重复、机械模仿的任务留给中等偏下的学生;自主创意、拓展延伸的任务就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去面对。课外要求也不尽相同,如听读任务上,一般学生只要能听能读,而能力稍强的同学要求能背、能演等。
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学习内容为基点,以意义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焦点,设计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又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的教学任务。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个性乃是共性存在的形式”。要求一律化就会压抑个性,就会压抑学生的精神力量,阻碍能力的发展和形成。在设计任务时,我们注意把握任务的梯度与效度,赋予不同基础的学生不同的任务或不同的角色,让学生通过与学习伙伴合作、协商去完成任务,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发展其认知策略,培养其与人共事的合作精神和参与意识,还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实现自我价值,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改革精神。对基础好的学生可适当加码,让其“跳一跳,摘个桃”,使其未尽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和施展。我们要有的放矢,立足大群体,兼顾各小群体,关注学困生,让各类学生尽快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5.改变评价模式,促进学生发展
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是《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新理念。多一把尺子就多一批好学生。我们要用多元智能理论来评价我们的学生,激励其发展,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Mark Twain说:“I can live two months on a good compliment.”(我能为一句赞美之辞欢喜两个月。)新课程的评价是多维的、多元的、多样的,以形成性评价为主,考虑基础,看到进步,评出动力,重在鼓励,使学生看到不足,更看到希望,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的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努力的程度、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的精神等。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活动(讲故事、说歌谣、唱歌曲、表演对话或短剧等)、与学生交流、学生的自评和互评等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师可把学生阶段性的书面作业,口语录音、测试、英语报等装入他们的成长记录袋,以便进行综合考评。我们还要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以多渠道的反馈信息促进被评价者的发展。要强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况的评价,注重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科学评价,重在激励,有益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形成学生继续进步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抬起头来走路”。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师生长期以来对待考试的态度。教师整天忙于制卷阅卷,学生只得消极被动地应付。因此,我决定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每一单元的评测中来,独立做题,互批试卷,集中点评。这项活动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阅卷的辛苦,也能让学生更直接地看到别人的学习状况,找到彼此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能力。
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我所带的班级学生在历年的期末考试以及中考检测中,英语成绩均有不凡的表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我也有幸被评为县、市学科带头人。坚持走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之路,让我感受到教学艺术的魅力,真正体味到做一名教师的幸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标研制组.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陈俊.实施任务型教学 享受教育的幸福[J]英语教学通讯,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