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需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期间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居住区,在利用地形、增大绿地面积和公共活动空间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但是居住区景观设计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这些问题着手,并结合相关案例,希望能给相关景观规划设计从业人员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人,环境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迅猛发展,景观规划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居住区从几乎不考虑景观到逐步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各项需求,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这个进步的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21世纪的人本居住区规划设计将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但目前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还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我们必须找寻病根,探讨改进办法,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以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 当下居住区景观规划的一些问题
2.1 设计主导思想和意识存在的问题
2.1.1 盲目追求风格,抄袭严重
为了突出卖点,吸引买家,很多房地产商在居住区的开发过程中,总是用洋风格来推出自己的楼盘。前几年,很多楼盘都流行欧陆风情,很多设计师不管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情况,在景观中大搞罗马柱和欧式线角,欧式雕塑小品和喷泉等。当热带风情渐盛时,设计师们不管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实际,一窝蜂地在居住区大搞热带风格的设计,栽种不少热带、亚热带植物,结果多数地方长势都不太好,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近年,又流行建设西班牙风格的楼盘,大家又开始狂热地朝这一方向设计。这些“北美风情”、“欧陆风情”、“意大利花园”等外国风格,忽略了对原有城市文脉的响应,不分地域背景地主宰了我们住宅区的环境特征与景观定位,将居住景观设计理念导入误区。“崇洋”的同时,仿古也是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热点。但大多居住区都很难找到开发商宣传的古文化影子。“洋景观”和“古景观”对现代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但不能作为设计照抄的风格。风格独特的居住小区应该是立足于自己的一方水土,尊重地域与气候,尊重民风乡俗的小区。
2.1.2 地域文化的断裂和风格的丧失
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割裂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孤立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很多居住区的设计模式趋同。同样的格局,同样的形态,同样的风格。不研究地理气候特征、民族传统和历史文脉,也不体现文化性和艺术性。现代景观的兴起,使风格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很多作为执行者的设计师搞了不少自认为是现代景观的抽象小品或构筑物,却说不清设计原由,让环境更加“苍白”而没有“生机”。走到每一个小区都看到同样的景象和产品,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如果站在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上,走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路子,应该会更有新意和生命力,更有厚重的依托。
2.2 具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2.1 不研究对象和空间特性,设计随意,不重细节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对其空间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全凭自己的感觉和意识进行设计。这里弄个圆,那里搞个方。这里修个广场,那里建个亭子。实际制造了一个完全没有思想内涵的东西,甚至使用起来诸多问题。同时,不注重细节设计,使设计粗而空泛。却忽略了建筑和环境真正的美在细节。细节才能彰显品质。
2.2.2 人性化设计的口号流于形式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绕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中穿行,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3.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改变现状
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居住区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判断居住区的格调和品质。那么究竟如何形成具有明显地域性与文化性,独特且优美的户外环境?这绝不是单纯的模仿与抄袭;简单的栽花种草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对居住区环境进行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景观规划设计。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应与住宅有机联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景观的布局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要以当地文化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具亲和力和地方特色。
笔者认为,为改变现状,努力促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优化,使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并有中国居住区景观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观念的转变
必须明确居住区的特性和定位,减少人工层次,“让生活接近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而不是就设计而设计。功能性、地域性、区域性、生态性、文化艺术性是居住区景观设计永远追求的目标。
3.2 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设计
需要转变的是所有人的观念。地产发展商要进一步认识到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资金、時间上全方位支持、配合景观设计师及设计参与者的工作。把业主满意度作为发展的目标。地产商内部机构要有景观或相关专业的人员与设计方对接。景观设计师在该项工作中要起主体作用,组织引导相关人员,包括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而不是独断独行。广泛地征求使用者的意见,让居民包括老人、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应该是一个集思广益、注重实际的方法。
3.3 加强设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养
我国景观起步晚,设计人员匮乏,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设计团队的建设。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会画一点图,懂得一点植物配置就够的。它需要设计师掌握美学、美术史、制图、材料学、植物学、园艺学、建筑结构学、心理学、行为学甚至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素养,以提高素养,才能在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
3.4 把握设计规范和原则
在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和现代的;应该是朴素的、简单的。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人、服务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优美居住区环境的诞生是一个经历整合的过程。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应从规划到景观,从建筑群体到建筑装饰细部整体考虑,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最终得以实施,仅靠设计师的经验和周详的设计图纸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发商的正确鉴赏力及必要的经济支持,最终落实到细致的施工过程。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重视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心理和审美需求,因地、因时制宜才能做出让人们满意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进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意义,创造真正高品质的居住区环境,在人与自然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热点纵横——理论、技术、创新[J].国外城市规划,1999,(2):10-15.
[2]李文敏,林源祥.构筑居住区环境绿色空间[J].中国园林,1999,(6):18-19.
[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邓林.建筑艺术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5]洪德娟.景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马涛.居住区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黎凤麟,男,汉族,湖南岳阳人,讲师,重庆大学2009级在读硕士,四川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
关键词:居住区,设计,人,环境
1. 引言
近年来,我国住宅产业迅猛发展,景观规划设计日益成为现代居住区设计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国居住区从几乎不考虑景观到逐步注重满足人们的需求,突出“以人为本”,关注人们不断提升的各项需求,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并关注居民生活的舒适性和功能性,这个进步的过程经历了近半个世纪。21世纪的人本居住区规划设计将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创造自然、舒适、亲近、宜人的景观空间,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又一趋势。但目前居住环境中的景观设计还存在许多弊端和不足,我们必须找寻病根,探讨改进办法,研究未来发展方向,以创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2. 当下居住区景观规划的一些问题
2.1 设计主导思想和意识存在的问题
2.1.1 盲目追求风格,抄袭严重
为了突出卖点,吸引买家,很多房地产商在居住区的开发过程中,总是用洋风格来推出自己的楼盘。前几年,很多楼盘都流行欧陆风情,很多设计师不管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情况,在景观中大搞罗马柱和欧式线角,欧式雕塑小品和喷泉等。当热带风情渐盛时,设计师们不管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的实际,一窝蜂地在居住区大搞热带风格的设计,栽种不少热带、亚热带植物,结果多数地方长势都不太好,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近年,又流行建设西班牙风格的楼盘,大家又开始狂热地朝这一方向设计。这些“北美风情”、“欧陆风情”、“意大利花园”等外国风格,忽略了对原有城市文脉的响应,不分地域背景地主宰了我们住宅区的环境特征与景观定位,将居住景观设计理念导入误区。“崇洋”的同时,仿古也是现在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大热点。但大多居住区都很难找到开发商宣传的古文化影子。“洋景观”和“古景观”对现代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具有借鉴意义,但不能作为设计照抄的风格。风格独特的居住小区应该是立足于自己的一方水土,尊重地域与气候,尊重民风乡俗的小区。
2.1.2 地域文化的断裂和风格的丧失
当前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出现比较多的问题是,割裂地域文化和历史文脉,孤立地进行景观规划设计。很多居住区的设计模式趋同。同样的格局,同样的形态,同样的风格。不研究地理气候特征、民族传统和历史文脉,也不体现文化性和艺术性。现代景观的兴起,使风格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而很多作为执行者的设计师搞了不少自认为是现代景观的抽象小品或构筑物,却说不清设计原由,让环境更加“苍白”而没有“生机”。走到每一个小区都看到同样的景象和产品,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现代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如果站在民族传统文化和思想的基础上,走一条中国人自己的路子,应该会更有新意和生命力,更有厚重的依托。
2.2 具体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2.1 不研究对象和空间特性,设计随意,不重细节
很多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对对象进行深入思考,没有对其空间特性进行认真分析,全凭自己的感觉和意识进行设计。这里弄个圆,那里搞个方。这里修个广场,那里建个亭子。实际制造了一个完全没有思想内涵的东西,甚至使用起来诸多问题。同时,不注重细节设计,使设计粗而空泛。却忽略了建筑和环境真正的美在细节。细节才能彰显品质。
2.2.2 人性化设计的口号流于形式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绕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中穿行,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有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粗糙,没能真正、准确地创造人们所需环境。
3.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改变现状
居住区的建筑风格和户外环境是整个居住区形象最直接的外在表现,人们习惯于通过对其外在形象的评价,来感知和判断居住区的格调和品质。那么究竟如何形成具有明显地域性与文化性,独特且优美的户外环境?这绝不是单纯的模仿与抄袭;简单的栽花种草就可以做到的,而需要对居住区环境进行系统而完整的专业景观规划设计。优秀的景观规划设计应与住宅有机联系,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统一。景观的布局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要以当地文化为背景,以建筑为依托,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不断创新,从而使居住环境变得更具亲和力和地方特色。
笔者认为,为改变现状,努力促进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优化,使我国环境景观设计尽早达到一个较高水平,并有中国居住区景观自己的特色。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3.1 设计观念的转变
必须明确居住区的特性和定位,减少人工层次,“让生活接近自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利用一切可以运用的因素,高效地利用地质因素和自然资源,以人为主体进行设计,而不是就设计而设计。功能性、地域性、区域性、生态性、文化艺术性是居住区景观设计永远追求的目标。
3.2 集中各种社会力量广泛地参与设计
需要转变的是所有人的观念。地产发展商要进一步认识到景观设计在居住区建设中的重要性,从资金、時间上全方位支持、配合景观设计师及设计参与者的工作。把业主满意度作为发展的目标。地产商内部机构要有景观或相关专业的人员与设计方对接。景观设计师在该项工作中要起主体作用,组织引导相关人员,包括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环境保护工作者及相关人员的共同参与,分工协作,而不是独断独行。广泛地征求使用者的意见,让居民包括老人、儿童一起参与设计,应该是一个集思广益、注重实际的方法。
3.3 加强设计队伍建设,提高综合素养
我国景观起步晚,设计人员匮乏,需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设计团队的建设。居住区景观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并不是会画一点图,懂得一点植物配置就够的。它需要设计师掌握美学、美术史、制图、材料学、植物学、园艺学、建筑结构学、心理学、行为学甚至音乐、文学等方面的素养,以提高素养,才能在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
3.4 把握设计规范和原则
在设计中应把握的原则是环境的内容和尺度要适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观的核心是生态;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和现代的;应该是朴素的、简单的。应注意整体性、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的结合。环境形象的建设要坚持以取悦于人、方便人、服务人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为设计依据。
4. 结语
综上所述,一个优美居住区环境的诞生是一个经历整合的过程。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应从规划到景观,从建筑群体到建筑装饰细部整体考虑,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应同步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最终得以实施,仅靠设计师的经验和周详的设计图纸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开发商的正确鉴赏力及必要的经济支持,最终落实到细致的施工过程。只有在充分尊重自然、历史、文化和地域的基础上重视不同阶层人的生理、心理和审美需求,因地、因时制宜才能做出让人们满意的居住区景观规划,进而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真正意义,创造真正高品质的居住区环境,在人与自然之间搭起沟通的桥梁。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国内外景观规划设计热点纵横——理论、技术、创新[J].国外城市规划,1999,(2):10-15.
[2]李文敏,林源祥.构筑居住区环境绿色空间[J].中国园林,1999,(6):18-19.
[3]白德懋.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4]邓林.建筑艺术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
[5]洪德娟.景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6]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马涛.居住区景观设计[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8]黄晓鸾.居住区环境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作者简介:
黎凤麟,男,汉族,湖南岳阳人,讲师,重庆大学2009级在读硕士,四川西华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