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mm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即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困惑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产生了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形成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的良性循环状态,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就会意识到寻常现象的非常之处,“于不疑處有疑”,然后提出问题,这往往会导致认识的新领域和新视角。一、培养问题意识的意义
  1、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人师,我们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也就喜欢哪位老师的课,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这也足以说明学生在学习时,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甚至“爱屋及乌”。学生若具有了问题意识,就会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并且具有解决问题的强烈动机,
  2、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就会不断地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会积极地搜集材料,主动探究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设,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学会如何查阅资料,如何处理信息,如何与人合作,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探究能力。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具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能处处发现问题,时时思考问题,人人提出问题,学生才能不迷信课本和权威,才能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认真的观察、分析、思考、归纳,进行大胆的质疑,提出新问题。提出问题后,为了解决问题,必须积极思维、探究,创造性地建立假设,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
  二、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个方面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主要渠道。针对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的现状我认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新课程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即使个别学生的问题有明显的错误也要积极帮助,而不是嘲讽,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教师还要努力寻找学生提问中的闪光点并及时加以表扬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与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养成爱提问的习惯。对于学生各种奇怪的想法,教师要客观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营造出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学生就敢于提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就会提出自己的疑问。
  2、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来促使学生了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创设问题情境应是一个由教师具体引导到学生独立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教学目的设置与学生的原有认知发生冲突但又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一种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徘”状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探究欲望。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知识生活化,演示的比较,故事诱思、图片操作、竞赛或游戏等方式,让学生感到喜闻乐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3、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问中来
  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后,要留给学生一段等待的时间,让学生明确“问题”到底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由问题到目的应扫除哪些障碍,要联系到哪些已有知识。学生明白这些以后,才可能提出问题。在这段等待的时间里,学生可以分组讨论,以使学生明确提出问题的努力方向。等待的时间,应由问题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对问题的熟知程度而定,提出问题的机会,也应均等地分给学生,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提出中来。应尽量让学生提出问题,因为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是锻炼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阶段,由学生提出的问题就可以看出学生是否真正把握了问题的特征。学生若能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则说明学生已把握了问题的真谛,反之,则要分析原因,继续引导,直至学生能够在总体上准确把握问题
  
其他文献
教师的课堂提问直接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这样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锻炼思维能力了。  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
期刊
众所周知,在学习过程中,“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许多学生不愿学历史,关键是他们对历史没有兴趣。因此,作为中学的历史教师,首先应该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古往今来,凡是教学上有所建树的教师,无一例外的是:他们的课都让学生着迷。笔者通过几年教学实践,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一、可以改变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还在使用50年代的讲授式教学.它的局限性和缺陷是非常明显的,最
期刊
无论哪一门学科,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从优化教学课堂这个突破口抓起。而优化教学,关键在于教学过程,教师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表现自己的舞台和条件,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借以培养自我教育和自学能力,  一堂高质量的化学课用什么来衡量呢?先从学习者来说,美国当代著名认知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和奥苏泊尔,他们在研究如何学习的问题上持有“
期刊
作文教学一向是语文教学的软肋。学生为了下笔有神,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老师为了学生能妙笔生花,干方百计,用心良苦。作文教学不能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实效,否则,既浪费了学生宝贵的时间,也磨没了学生写作的兴致。没了兴致,作文课对于学生来说就成为一种煎熬,这绝不是作文教学的初衷!那么,如何才能使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的强悍的“生命力”尽情释放呢?巧妙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动笔欲望,叩拨学生
期刊
摘要: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在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优选  混凝土构筑物因出现功能性改变,如接建、增加荷载等,或在出现质量问题,如配筋不足、灾后修补、混凝土强度不够等,都需要进行加固。其加固施工及加固方案的设计尤为重要,对于需要加固的构筑物,应根据构筑物的不同情况设计不同的加固方案。本文根据
期刊
长期以来,语文界只注重对作文批改方法的探讨,对作文评语则不仅重视不够,而且有排斥的倾向。我们不可否认,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批改作文了,教师辛辛苦苦的写批语,学生就能提高写作能力了吗?不尽然。在这里,我们要讲究作文批语的艺术性,教师必须重视并写好作文评语。作文批语不仅要找出错字病句,而且还要让学生明确自己作文的优点和不足,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一、评语要有针对性  翻开学生的
期刊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桥梁施工的主要方法,并对目前桥梁施工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了认识,并为加强桥梁施工的管理,提出了几项桥梁工程施工控制的保障体系,并做了分析。  关键词:桥梁,技术,管理,施工控制  现代桥梁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容易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跨度桥梁的建设日益增多,其结构新颖、技术复杂、设计和施工的难度较大,这要求我们认真组织施工方法并进行
期刊
关键词:沥青路面 病害 结构设计 质量控制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公路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我国的公路工程建设十分迅速。但是,随着公路路网的维修工作的开展,沥青路面病害现象也越来越引起关注。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对公路的正常使用构成了威胁。虽然造成沥青路面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
期刊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房地产市场全面复苏,城市居住区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大大缓解了住房紧张的矛盾,改善了百姓的居住条件。但是,纵观城乡居住环境仍然差强人意,与舒适、健康、绿色生态的理想目标相离甚远。居住环境是影响居住生活质量的决定因素,居住环境包括空气、水、声、光、热环境等几个方面,下面就优化居住建筑空气环境作一探讨。  严格地讲,居住环境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城市空气环境乃至全球大气环境都有着千丝
期刊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阅读,让学生能更好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更好地吸取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更好地培养自己的个性并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新课程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知识获得、思维方式、人格健全的协同,实现了促进人的发展目标上的融合。  那么,又该如何将这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渗入到语文阅读教学当中呢?  一、重视知识与技能在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