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地箍韵耀古今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267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是用作交易媒介、储藏价值和记账单位的一种工具,是专门在物资与服务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历史上不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商品充当过货币,后来货币商品逐渐过渡为金银等贵金属。中国古代货币主要有贝币、铜铸币、铜钱、金银和谷帛货币、钞币等。铸币是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据最近的考古研究,铸币的前身是贝币、骨币。广东地处祖国南疆,在古代被描述为瘴气弥漫的蛮荒之地,文献史料很少记载这里的铸币情况。
  汉唐之际粤铸币的短缺
  根据出土的古钱实物资料分析,广东在秦代开始使用金属铸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任嚣率军逾岭南下,公元前214年,建南海郡。任嚣死后,赵佗以武力合并了桂林郡和象郡,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城,建立了南越国。关于这一时期,广东所使用的金属铸币是从中原流入,还是广东自铸,现在还不清楚。这种钱铸有小篆“半两”二字,秦始皇统一六国文字,把大篆简化为小篆,这也反映在钱文上。
  1974年在广州市中山四路兒童公园与靠近城隍庙的地点出土了秦汉时期的半两钱。1995年在上述地点的南越国王宫遗址的发掘中又发现了秦、汉半两钱与鎏金“四铢半两”、鎏金五铢钱。根据出土实物和工作记录,历年来广州城、郊及本省一些市、县都有秦、汉“半两”、汉“五铢”、新莽“大泉五十”、“货泉”、“布泉”等钱出土,可知秦汉时期广东地区所使用的货币与中原相同。在南朝萧梁时期,广东曾以金银为货币,《隋书食货志》称梁初“交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近年来,广东多次在南朝遗址中发掘出土波斯银币,可以佐证。
  唐朝武宗会昌年问,朝廷废天下佛寺,销毁铜佛像和寺庙各种法物器具,命令各州设钱坊铸“开元通宝”纪地钱,在钱的背面铸上州名,俗称“会昌开元”。其中铸有“广”字的开元通宝钱是广东有文字实物可考的最早的铸币(图1)。
  五代十国时期,刘奠割据岭南、交趾(今两广和越南地区),在广州曾铸乾亨铜钱,有“乾亨通宝”和“乾亨重宝”(图2)两种,铸制数量很少,前者尤其稀少。这些铜钱是公元917年刘奠称帝,改元乾亨时所铸。乾亨二年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因南汉统治者荒淫无度,横征暴敛,致使经济萧条。为了应付困境,刘龑便滥铸铅钱,钱文为“乾亨重宝”(图3),以十枚当铜钱一枚使用,这是岭南首次大规模造币。这种钱制作粗劣,文字不清晰,大小不统一,是中国最早铸制的铅钱。
  乾亨重宝铅钱背面有“邕”或“邑”字与光背三种,以光背为多。从乾亨重宝铅钱制作粗劣、大小参差不齐,文字书法潦草、歪斜的现象分析,当时南汉铸钱工匠的技术及文化素质都比较差。根据考察实物,有些“邕”字的部首很细微、模糊,难以看得清楚,“邑”字实为“邕”字之讹误。“邕”是指广西邕州,邕州在唐代贞观年问设置,十国时期为南汉领地。
  广州地区时有乾亨重宝铅钱出土,曾在黄华路基建工地出土近500斤,为出土较多的一次。20世纪50年代在广州北郊出土窖藏乾亨重宝铅钱更多至700斤。1984年在阳春县石望公社铁屎径古代)台炼遗址中发现七件“乾亨重宝”钱石范(图4),1985年在上述遗址中又出土了十多件“乾亨重宝”钱石范,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广东在南汉时期已大量使用货币。
  自晋至唐,历代都曾禁钱逾岭,岭南社会(除广州外)钱币流通极为有限,至南汉一代,民间普遍用钱,促进了岭南地区商品的流通。
  宋至明粤铸币的发展和局限
  宋代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得到恢复和发展,铜钱流通量需要日益扩大,加上“两税法”施行后,以钱纳税,钱币需求量剧增,普遍出现了钱荒现象。当时广东所产铁多用于铸钱,神宗初年因全国铜钱不足,曾令广南两路用本地铁铸小钱,只在两路流通。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北宋庆历年间,广东韶州(今韶关市)发现铜矿,藏量丰富,每年可开采25万斤。仁宗皇佑元年(公元1049年)于韶州设永通钱监(钱监是宋朝的铸钱机构),英宗治平四年(公元1067年)又在惠州设阜民钱监。至熙宁年间,永通、阜民二监年产钱分别为80万贯和70万贯,在全国居于一、二位,使广东路从神宗时起正式成为行使全国统一货币的地区,大大地促进了岭南地区商品的流通,并且有余钱上调京师库藏。由于当时各地铸钱只铸上年号而不铸地名,所以无从分辨出哪些是广东的铸币。
  南宋时期,矿业凋零,永通、阜民二监铸钱锐减,终被废弃。
  元朝末年,朱元璋率军推翻元朝统治,广东曾铸“大中通宝”钱(图5),明朝初期铸“洪武通宝”钱,各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和“当十”五种钱,背面都铸有“广”字(图6)。崇祯年间,曾铸“崇祯通宝”钱,背面也有“广”字(图7),有学者认为这种钱并不是广东铸币,它铸于广德州(今安徽省广德县)。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连年灾荒,李自成、张献忠领导饥民暴动,吴三桂趁机引清兵入关,建立了清朝统治。南明桂王朱由榔于1646年在广东肇庆建立政权,曾铸“永历通宝”钱(图8),有“一厘”、“二厘”、“五厘”与“一分”四种权银钱(对银作价),钱文为楷书。有些小平钱背面有户、工、御、敕、督、部、道、府、留、粤、辅、明、定、国等字。篆书和行书“永历通宝”钱则是日本人代郑成功所铸。
  粤地繁荣促进铸币飞跃发展
  清朝康熙年间在广东设广州府铸局,铸造“康熙通宝”钱,背面铸有“广”字满汉文对照(图9)。雍正年间,制钱铸造局改称为广东宝广局,先后铸有“雍正通宝”、“乾隆通宝”(图10)、“嘉庆通宝”、“道光通宝”、“咸丰通宝”钱,背面都铸上满文“宝广”二字。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因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宝广局停铸。同治年间宝广局铸“同治通宝”钱,背面也铸满文“宝广”二字,又铸制“同治重宝”大钱,背面有满文“宝广”和汉文“当十”四字。光绪初年铸“光绪重宝”大钱,形制与“同治重宝”相同。   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吉林率先使用机器试铸银币,但并未发行流通。正式用机器大量铸造铜钱和银幣则首推广东钱局。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创办广东钱局,获得批准后,在广州大东门外黄华塘(今黄华路)选址,并通过中国驻英公使刘瑞芬购买英国伯明翰喜敦厂出产的铸币机器,广东钱局于光绪十五年五月投产。最初铸造“光绪通宝”制钱,背面铸有“广”字满汉文对照与“库平一钱”四字(图11),后改为满文“广宝”二字,这是我国以机器铸钱的开始。接着,广东钱局试铸银币“七钱三分版”有库平“七钱三分”“三钱六分五厘”“一钱四分六厘”“七分三厘”“三分六厘五”五等币值(图12)。这套机制银币为中英文对照,但把英文置于银币正面不符合清朝的币制(俗称“七三反版”或“七三番版”)。而且这套银币分量偏重,原意为驱逐外币,但被民间收藏或熔毁以牟利,反而不能正常流通,因此停铸。这套“七三反版”银币正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满汉文对照,外列英文。背面正中饰蟠龙纹,上有“广东省造”四字,下方标明重量。又试铸“七钱二分版”银币,因“仍置洋文于正面,体制未合”不予发行流通。次年开始大量铸制新版银元,分“七钱二分”、“三钱六分”、“一钱四分四厘”、“七分二厘”和“三分六厘”五等币值。银元正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满汉文对照,上有“广东省造”四字,下方标明重量。背面铸蟠龙纹,外列英文(图13)。这种银币制作精整,图文清晰,俗称“龙洋”,它是我国最早用机器铸制的流通银元。
  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广东巡抚刚毅为慈禧六十寿辰铸造“寿”字双龙纹壹两银质纪念币。这种银币正面铸“光绪元宝”四字,满汉文对照,两旁饰蝙蝠纹,上有“广东省造”四字,下有“库平重壹两”五字。背面正中有圆形篆书“寿”字,外饰二龙戏珠纹(图14),这种银币铸量很少。
  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广东钱局开铸铜元,铜元俗称铜板,广东称铜仙,这是我国最早铸造和使用的铜元。铜元正面铸“光绪元宝”四字,中心有满文“广宝”二字,外围上方铸“广东省造”四字,下方有“每百枚换一圆”六字(图15),后改为“每元换制钱十文”七字,背面为蟠龙纹,外绕以英文。同时试铸广东省造光绪元宝五文铜元,并未发行流通。光绪三十二年,广东钱局改名为度支部造币粤厂,将“光绪元宝”铜元改铸为“大清铜币”,其正面铸“大清铜币”四字,中心有“粤”字,外围上方有满文“光绪年造”四字及汉字纪年,下方有“当制钱十文”五字,左右两侧有“户部”二字,背面为蟠龙纹,外围上方有“光绪年造”四字,下方绕以英文。同时试铸“粤”字大清铜币二十文,没有发行流通。另外,机铸一文铜币也是由广东首创。光绪三十二年两广总督岑春煊停铸制钱,统一铸当十铜元,同时又加铸一文铜币,以作为零用。一文铜币正中有圆孔,正面铸“光绪通宝”四字,背面铸满文“广宝”二字。宣统年间铸“宣统通宝”一文铜币,形制与“光绪通宝”一文铜币相同。
  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广东钱局铸宣统元宝银币,有七钱二分和一钱四分四厘两种,正面为“宣统元宝”四字,满汉文对照。外围上方有“广东省造”四字,下方标明重量,背面为蟠龙纹,外绕以英文(图16)。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广东钱局改名为广东造币厂,开始用新钱模铸毫银,毫银有贰毫和壹毫两种,俗称双毫和单毫,以铸制双毫为主。双毫正面有“贰毫银币”四字,上列中华民国国号与年份,下方有“广东省造”四字。背面中心纪值,外围绕以英文(图17)。由于双毫大小适中,使用方便,深受广大商民欢迎,得以大量流通,成为广东的主币,并流通到广西、上海等地。
  民国初年,广东也改铸新式铜元,一面正中铸“壹仙铜元”四字,上列中华民国国号及年份,下有“广东省造”四字;另一面铸阿拉伯文“1”字,外围列英文,译为“广东1仙”(图18)。民国七年铸“贰仙”铜元(图19),贰仙铜元铸量很少,流通很有限。民国八年广东铸造发行“五仙镍币”(图20),这是我国最早发行的镍币,民国十年改为“半毫镍币”(图21)。
  民国十三年由于社会动荡,物价高涨,所铸贰毫银币因含银量低,市面发生拒用风潮,致使流通受阻。后改铸孙中山像贰毫银币,银币正面有孙中山侧面像,背面饰嘉禾纹,中心纪值,上有中华民国国号与年份,下有“广东省造”四字。这种银币以民国十八年铸造发行量较多,同时也铸造发行同样款式的壹毫银币(图22)。至民国二十四年,全国实行币制改革,废除银币的铸行,毫银开始退出流通领域。
  民国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陈济棠在广东铸制壹仙铜币,因这种铜币的铸造与当时国民政府颁布的法币政策背道而驰,所以发行不久即被废止,铜币正面为五羊图案,中心有圆孔,孔外饰齿轮纹,上有“中华民国廿五年广东省造”十一字,边缘饰回纹。背面圆孔外围以五个篆书“羊”字连结成回纹的形状,左面饰稻穗纹,右面为“壹仙”二字,边缘饰缠枝纹(图23)。
  广东近代率先使用机器铸制银币、铜元,以先进技术使我国陈旧的铸币工艺焕发青春,开拓了中国货币史上的一个新纪元。广东货币种类繁多,币材多样,自铸银币的广泛使用形成了货币的银本位制度,丰富了我国的货币文化,成为中国货币史上重要的一页。 (编辑/刘星辰)
其他文献
在中国古代,《诗经》中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名句,对美女的好尚,促使描绘女性为主题的绘画在先秦时即已见雏形。在东西方绘画中,女性题材的绘画不计其数,艺术家们以女性为题材创造了风格迥异、绚丽多姿的女性形象。画作中的女性形象的创造不仅与艺术家生活的时代和艺术历程密切相连,也承载了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艺术追求。本次拍场图解甄选了明星专场中的重量级拍品,全球及中国现当代艺术中的大家之作,以飨读者!  巴
期刊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LV、卡地亚、爱马仕、Prada等这些奢侈品牌都有自己的美术馆或者艺术基金会,而且比起他们卖的衣服、首饰,这些品牌的美术馆运营,要比他们的旗舰店的商品亲民得多,很多场馆的展览、表演都是免费的。  LV在北京的基金会今年夏天展出最当红的在世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展览的时候,不但免費还制作了精良的海报,免费送给现场来参观的人。可惜,很多人因为并不知道这一点,凡是买不起LV的人,都把自己自
期刊
老冯住在牛街,是个虔诚的穆斯林,在朋友圈里被称为“九爷”,这个“九爷”不是杨子荣的“老九”,而是从他家祖传的汉白玉“九龙闹海”石缸上得的名儿。  牛街上的穆斯林,祖上干古玩行的挺多,老冯的父亲以前也开过一间古玩铺子,所以家里留着一些老物件。话说到了20世纪90年代,胡同拆迁,九爷开始处理这些东西。老房子住了有几十年了,俗话说“破家值万贯”,要处理的东西太多了。一天,一个人上门来买东西,老冯看此人有
期刊
作为“稀缺资源”和“硬通货”,在市场大环境不好的时候,现当代艺术呈现了强者愈强的“马太效应”。  4月3日晚,香港苏富比2016年春季拍卖的第一场重头戏——“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率先开局。现场共完成84件艺术品的成交,总成交价6.05亿港元,成交率达87%,其中9位艺术家作品的成交纪录被刷新。苏富比用“强势开局”来形容这场2016年亚洲地区的现当代艺术首拍。  紧接着,在迟一
期刊
中国的紫砂艺术,自清代陈曼生起,壶以字贵,字以壶传。金石造诣深厚的陈曼生,将诗、书、画、印入雕刻入壶,紫砂艺术就不再只是一般的生活实用器,而是一种寄托文人理想。抒发情志的艺术品。  在当代,多有紫砂匠人机械刻壶,也有书画家玩票刻壶,鲜有人将紫砂陶刻作为一门艺术自觉追求。紫砂陶刻家陈显伦,自幼习练书法,后研习碑帖陶刻,又拜师王岳川,追求字外之功。他将全面的修养,对艺术的自觉追求,融汇于紫砂壶之上,由
期刊
广州艺博会一直以来是由政府主导,推动艺术普及,尽可让大众来玩来参与。我认为这是一个美学教育的过程。令人揪心的是,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从宋代开始就在不停地没落,现在大部分人已经根本不懂得去欣赏艺术,不管是工艺美术还是绘画艺术,更不必说欣赏国外的一些艺术。当一个人对美都没有追求和认识,会出现非常可怕的事情,他什么事都可以干出来,所以我们看到现在各种各样的暴力事情出现。  今年的广州艺博会重点可以用三个关键
期刊
3月底是一年一度的香港巴塞尔艺术展,不管是艺术圈、明星圈,还是艺术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赴盛会。哪怕今年香港巴塞尔有意“控制”人流量,也来了7万多人。  人潮扎堆,跟香港巴塞尔艺术展呈现的国际性高水准有关。这里提到的“国际性”,不是像国内某些博览会打上“国际”二字,而是从各种细节来呈现,比如,巴塞尔专门成立画廊挑选委员会,评选的依据是画廊提报方案的质量。  当然,在香港巴塞尔除了能看到、买到国际性的
期刊
编者按:这个5月,香港地区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仍在持续,而内地的春拍季也将徐徐拉开序幕,香港佳士得、中国嘉德、香港邦瀚斯、弗里曼拍卖行,北京东正,中贸圣佳、华艺国际等拍卖行将轮番登场,为广大藏家行家带来中国书画、瓷器工艺品、当代艺术、家具古籍、珠宝腕表、邮品钱币等品类中的精品与“生货”。本期前瞻板块聚焦瓷杂、书画、当代艺术三个方面,给读者奉上5月春拍中值得关注的重点佳品。  瓷器放大招  就瓷器而言,
期刊
古巴并非突然间跳入世界艺术圈。早在2009年,美国人就可以根据相关法规对古巴进行“有目的性的访问”,虽然如此,这项开放举动并未吸引众多与艺术相关其他国家人士前往,但是“哈瓦那国际艺术博览会”却借机把自己的名声打入了海外。直到2013年威廉·史密斯购买古巴艺术家洛佩兹的作品,才使古巴艺术从艺术史范围进入到了商业艺术的世界中。  就在三年之后的今天,当回忆起这个好似梦境的交易,洛佩兹还是会在欣喜中夹杂
期刊
明清两朝,由于特殊的民族关系,政府大力推动藏传佛教在中原的传播,佛像制作工艺登峰造极,甚至连现代工艺都无法与之比拟。尤其是明永乐、宣德时期和清康熙、乾隆两朝,藏传金铜造像达到制作顶峰。明清藏传佛像题材丰富,主要有上师、本尊、佛母(包括空行母)、佛陀、菩萨、罗汉、护法七大类别。2000年国内佛像的收藏之风渐起,2006年左右出现了第一个小高峰,2013年至今可以看做是第二个收藏高峰期,并且由于国内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