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多样变化,如何构建高效数学课堂?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作者认为只有立足学生整合运用好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唤醒学生的数学情感,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优化结构 整合运用
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多样变化,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整合运用好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着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
一、深入浅出,整合运用好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要求,老师们都认识到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学教材本身,教学内容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于是,专家们鼓励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材”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取舍或调整。”
首先,知识点上应学会把握。
教师备每节课前首先要备的就是此内容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如何解读的,这样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知识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这一知识点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为谁做准备的。如三年级《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学过简单钟表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年 月 日》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要深入浅出地研究教材,平时只有“深入”地备课,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精神,才能让课上得得心应手,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二、立足学生,不断优化教学结构
1.解读学生,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激活思维深度上下工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工夫,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2.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玩转数学。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情境创设有喜有忧。低年级情境快成看图说话、中高年级情境快成社会实践课了。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魅力。不能只图一时的热闹,而弱化数学知识本身。
3.优化结构,和学生一起品析数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一节课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越合理,各个环节越紧凑,有序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进入最佳状态。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优化智能结构,确立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几个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找出任意半径和直径并且会求。(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优化时间结构,教师要因人、因年龄、因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如对复习和新授时间要进行合理灵活地调整,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主攻方向,在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
优化认知结构,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条件,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优化信息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信息得以迅速反馈。
优化训练结构,课上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研究“圆与它的外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和“圆与它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时,我只出示了两张表格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和谐,唤起情感共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有效性。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支持,用热情的言语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只有整合运用好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唤醒学生的数学情感,才能着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优化结构 整合运用
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了多样变化,如何实施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所有数学教育工作者都在探索中,不断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是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标。笔者认为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整合运用好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是着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根本所在。
一、深入浅出,整合运用好教材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实践的要求,老师们都认识到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数学教材本身,教学内容是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于是,专家们鼓励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材”先要钻研教材,把握教材意图。正如《新课标》指出的那样:“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教学需要,灵活地、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内容、编排顺序、教学方法等进行适当取舍或调整。”
首先,知识点上应学会把握。
教师备每节课前首先要备的就是此内容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甚至整个知识体系中是如何解读的,这样更清楚地了解这一知识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即这一知识点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它又是为谁做准备的。如三年级《24时计时法》是在学生学过简单钟表的基础上的,同时又是《年 月 日》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的时间观念。
其次,细节上应学会推敲。
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对教学活动蕴含的启示,包括教材上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句提示语言。我们要深入浅出地研究教材,平时只有“深入”地备课,真正把握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精神,才能让课上得得心应手,真正打造高效课堂。
二、立足学生,不断优化教学结构
1.解读学生,和学生一起走进数学。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所以解读教材固然重要,解读学生同样不容忽视。
首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要设身处地地从学生角度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做到心中有学生。
其次,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在激活思维深度上下工夫,在调节学生学习主动性上下工夫,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最后,要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期望值。期望值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学生学习产生一定的影响。
2.创设情境,和学生一起玩转数学。
随着课堂改革不断深入,情境教学走进了课堂,成为课堂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新课标指出:“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情境创设有喜有忧。低年级情境快成看图说话、中高年级情境快成社会实践课了。数学课上的情境创设应该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在情境创设中应该让学生看到数学的魅力。不能只图一时的热闹,而弱化数学知识本身。
3.优化结构,和学生一起品析数学。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获得发展。一节课效果如何,常常取决于课堂教学结构是否优化。课堂结构越合理,各个环节越紧凑,有序课堂教学效果自然进入最佳状态。因此,优化教学结构要求:优化智能结构,确立具体课堂教学目标。如教学“圆的认识”时,设计了这样几个目标:(1)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2)使学生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找出任意半径和直径并且会求。(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能用圆规画出已知半径大小的圆或已知直径大小的圆。
优化时间结构,教师要因人、因年龄、因课堂教学的精彩程度不同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过程。如对复习和新授时间要进行合理灵活地调整,教学时一定要明确教学主攻方向,在摆正教与学、教师与学生、讲解与练习、重点与一般等关系的基础上,合理分配时间。
优化认知结构,按人的认识规律安排教学过程,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条件,使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
优化信息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学信息得以迅速反馈。
优化训练结构,课上规定训练内容、训练方式、训练步骤,以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研究“圆与它的外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和“圆与它的内接正方形的面积关系”时,我只出示了两张表格给学生,学生通过计算得到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三、师生和谐,唤起情感共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情感直接制约着学习有效性。教师要发挥自身主导作用,激励和引导学生,用欣赏的眼光支持,用热情的言语鼓励,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激励者。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个人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以自身积极情感感染和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只有整合运用好教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唤醒学生的数学情感,才能着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