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在小学数学领域中,计算教学从头至尾贯穿其中,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严重影响着他的数学成绩,决定着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喜好。因此,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小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的形成原因,是小学数学老师的必修课;解决他们老是出错这个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是知识性错误,另一种是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指学生对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不理解,或没有很好掌握所致。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懂得怎样运算,但由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习惯不好所致。
(一)对概念、法则、运算顺序理解不清,导致错误的发生
概念是数学推理的依据,各种运算算理的形成,依赖于概念,所以理解概念是计算的基础;法则是理解算理后归纳出的计算方法,如果概念没有弄清楚,法则也就不明白,计算中出现错误就必然发生。比如,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有同学把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相加,这就是没有弄清计数单位的概念而出现的错误(因为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一,所以才有加法运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说法)。再比如,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运算顺序都知道的,“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可是,在计算时,老是出错。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加进位的数,这显然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的表现;还有就是在加进位的数时,老是算错,这是加法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计算能力跟不上的原因。
(二)非知识性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书写不规范导致计算结果经常出错
一方面是数字写得不规范,导致计算出错。字迹潦草,常常把“0”写得像“6”,把“6”写得像“0”,把“3”写得像“5”,甚至把“3”写得像“7”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书写格式不对或不规范导致计算出错。比如,加减法中,明明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在书写时老是对错位或写得歪歪斜斜,导致计算时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哪一位上的数,出错也就成为必然了。
2.读题不仔细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计算时沉不下心,对于题中的数字,瞟一眼就开始写或算,有把9看成6的,有把5看成3的,把0的个数看错的或把运算符号看错的等等,这些不是粗心,而是习惯,偶尔出错可以说成粗心,長期出错,就是习惯所致,不纠正这个坏习惯,错误就无法避免。
3.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有的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作业时只想着怎么交差,计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或计算时不在状态等等,导致计算出错的频率比较高。比如,竖式计算对了,横式上的得数却是错的,还有就是明明是在做加法,中途却改做乘法了(比如326+244=“670”,这个错误的得数的个位十位都是相加所得,百位上的数就是2和3相乘所得的,真令人哭笑不得)。这些非知识性的错误,全是非智力因素所致,这些关乎着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
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1.在游戏中开展计算活动,通过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达到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
比如,(1)扑克牌游戏。利用扑克牌开展“和、差、积、商”的计算活动。(2)在室外扮演小兔跳,算对了跳一步,看谁跳得远。
2.开展竞赛活动
(1)在小组内开展口算竞赛活动,每天口算6道题,算得又对又快的享有第二天出题的资格,算错的同学大家要帮助他(她),并且让他再算两道题。(2)在班上开展口算竞赛活动,每学月开展一次,对前四名进行物质奖励,并且委派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每人负责一周)。
(二)营造计算环境,给孩子提供计算的机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参与计算活动
1.让孩子参与购物
建议家长给孩子创造购物机会,让孩子在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参与计算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2.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规划,我们可以假装糊涂,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他们提供了运用计算的机会,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学习密切联系。
3.参与管理自己的小金库
几岁的孩子,虽然对钱的数量没有什么概念,但对钱这个物种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建议家长试着放手,让孩子参与管理自己的小金库。他们在点数金库总额的同时,头脑里经历着一笔笔收入与支出的计算活动,这时的计算,他们一定会力求算得相当准确。
(三)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1.强化数学概念及运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
概念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低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教学计算时,尽量地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动手摆一摆、用口数一数、用眼看一看,去寻找规律,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的点评,让他们明白算理,了解算法。最后再通过小试牛刀、冲关等强化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坚持口算训练,让学生养成坚持口算的习惯,在反反复复的口算训练中,很多数据和方法会自然而然的在孩子的头脑中扎根,从而达到对数字很敏感的境界。听别人报数,就能迅速地算出得数,看到算式,就能想到怎样算、并脱口说出得数。
3.师生密切配合,给孩子纠错和反思的机会
作业本返回学生手中,如果他修改了交回来,老师给他99分,如果他全部重做,没有出错,给他100分。99分,对于爱出错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这99分,他会及时查看作业,修改错题,记住自己的错误。100分,是孩子追求完美的体现,他在重新做的过程中,会暗示自己一定要细心,千万别出错,这个100分,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有很高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在计算时头脑清晰,就不容易出错,问题解决中的计算,一定要在草稿本上工工整整地列竖式演算。其次,看题要仔细。看清楚了再写(最好是把它读出来,边念边写),尽量避免看错、抄错,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这样就不容易算错了。最后,检查也很重要,每做完一道题就及时地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错,好及时修改。
(五)加强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计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除了仔细认真,还得弄清概念和法则,掌握方法,加强练习。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百度网站.文 “如何解决小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存在的问题;解决办法
在小学数学领域中,计算教学从头至尾贯穿其中,而学生计算能力的强弱,严重影响着他的数学成绩,决定着孩子对数学学科的喜好。因此,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小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的形成原因,是小学数学老师的必修课;解决他们老是出错这个问题,是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一种是知识性错误,另一种是非知识性错误
知识性错误,指学生对计算法则、概念或运算顺序不理解,或没有很好掌握所致。非知识性错误,是指学生懂得怎样运算,但由于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习惯不好所致。
(一)对概念、法则、运算顺序理解不清,导致错误的发生
概念是数学推理的依据,各种运算算理的形成,依赖于概念,所以理解概念是计算的基础;法则是理解算理后归纳出的计算方法,如果概念没有弄清楚,法则也就不明白,计算中出现错误就必然发生。比如,计算一位数加两位数时,有同学把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十位相加,这就是没有弄清计数单位的概念而出现的错误(因为十位上的数表示几个十,个位上的数表示的是几个一,所以才有加法运算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这一说法)。再比如,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时,运算顺序都知道的,“从个位算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三位数的每一位…”,可是,在计算时,老是出错。究其原因,一是没有加进位的数,这显然是概念不清算理不明的表现;还有就是在加进位的数时,老是算错,这是加法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计算能力跟不上的原因。
(二)非知识性的错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书写不规范导致计算结果经常出错
一方面是数字写得不规范,导致计算出错。字迹潦草,常常把“0”写得像“6”,把“6”写得像“0”,把“3”写得像“5”,甚至把“3”写得像“7”等等,这些都是影响计算结果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书写格式不对或不规范导致计算出错。比如,加减法中,明明知道“相同数位要对齐”,但在书写时老是对错位或写得歪歪斜斜,导致计算时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哪一位上的数,出错也就成为必然了。
2.读题不仔细导致计算结果出错
计算时沉不下心,对于题中的数字,瞟一眼就开始写或算,有把9看成6的,有把5看成3的,把0的个数看错的或把运算符号看错的等等,这些不是粗心,而是习惯,偶尔出错可以说成粗心,長期出错,就是习惯所致,不纠正这个坏习惯,错误就无法避免。
3.心不在焉,敷衍了事
有的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作业时只想着怎么交差,计算过程中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或计算时不在状态等等,导致计算出错的频率比较高。比如,竖式计算对了,横式上的得数却是错的,还有就是明明是在做加法,中途却改做乘法了(比如326+244=“670”,这个错误的得数的个位十位都是相加所得,百位上的数就是2和3相乘所得的,真令人哭笑不得)。这些非知识性的错误,全是非智力因素所致,这些关乎着学生的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
二、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1.在游戏中开展计算活动,通过训练孩子思维的敏捷性,达到提高孩子的计算速度
比如,(1)扑克牌游戏。利用扑克牌开展“和、差、积、商”的计算活动。(2)在室外扮演小兔跳,算对了跳一步,看谁跳得远。
2.开展竞赛活动
(1)在小组内开展口算竞赛活动,每天口算6道题,算得又对又快的享有第二天出题的资格,算错的同学大家要帮助他(她),并且让他再算两道题。(2)在班上开展口算竞赛活动,每学月开展一次,对前四名进行物质奖励,并且委派他们当老师的小助手(每人负责一周)。
(二)营造计算环境,给孩子提供计算的机会,让孩子不由自主地参与计算活动
1.让孩子参与购物
建议家长给孩子创造购物机会,让孩子在购物的实践活动中参与计算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孩子的计算能力。
2.让孩子参与解决问题
在学习和生活中,会有许多问题需要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规划,我们可以假装糊涂,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去解决,这样既解决了问题,又给他们提供了运用计算的机会,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学习密切联系。
3.参与管理自己的小金库
几岁的孩子,虽然对钱的数量没有什么概念,但对钱这个物种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老师可以建议家长试着放手,让孩子参与管理自己的小金库。他们在点数金库总额的同时,头脑里经历着一笔笔收入与支出的计算活动,这时的计算,他们一定会力求算得相当准确。
(三)在学习中提高计算的能力
1.强化数学概念及运算法则,掌握计算方法
概念和法则是计算的依据,低段的孩子,认知能力尚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在教学计算时,尽量地调动他们的感官,让他们动手摆一摆、用口数一数、用眼看一看,去寻找规律,通过小组讨论、汇报,老师的点评,让他们明白算理,了解算法。最后再通过小试牛刀、冲关等强化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
2.坚持口算训练,让学生养成坚持口算的习惯,在反反复复的口算训练中,很多数据和方法会自然而然的在孩子的头脑中扎根,从而达到对数字很敏感的境界。听别人报数,就能迅速地算出得数,看到算式,就能想到怎样算、并脱口说出得数。
3.师生密切配合,给孩子纠错和反思的机会
作业本返回学生手中,如果他修改了交回来,老师给他99分,如果他全部重做,没有出错,给他100分。99分,对于爱出错的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为了这99分,他会及时查看作业,修改错题,记住自己的错误。100分,是孩子追求完美的体现,他在重新做的过程中,会暗示自己一定要细心,千万别出错,这个100分,对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有很高的价值。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首先,字迹要工整,书写格式一定要规范。这样看上去一目了然,在计算时头脑清晰,就不容易出错,问题解决中的计算,一定要在草稿本上工工整整地列竖式演算。其次,看题要仔细。看清楚了再写(最好是把它读出来,边念边写),尽量避免看错、抄错,看清楚数字和运算符号再进行计算,这样就不容易算错了。最后,检查也很重要,每做完一道题就及时地检查一遍,看看是否有错,好及时修改。
(五)加强教育,端正学习态度,养成做事认真的习惯
计算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除了仔细认真,还得弄清概念和法则,掌握方法,加强练习。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 百度网站.文 “如何解决小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