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对学生进行语言输入的重要渠道,阅读教学在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纵观目前我校现行的《新标准英语》教材,我发现基于教材的语篇可以分为三类:第一:故事类语篇,第二:文化类语篇,第三类:篇章类语篇。 针对不同类型的语篇,教学的方式方法都应当有所侧重。本文将结合自己的实践,探讨小学高年级的语篇阅读教学。
一、故事类语篇的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的二级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在《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有一些传统的、经典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如: The Magic Paintbrush, He Shouted “Wolf!Wolf!”, Kong Rong And Pears.等。所有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情景性,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融合中文故事,推动情节发展。The Magic Paintbrush讲述的是神笔马良的故事。英文故事的开头只用四句话介绍马良以及他的神笔。过于平淡的述叙,使学生缺乏表演的激情。然而在中文故事中,情节的铺开颇具神话色彩,如好心的神仙赠给马良神笔,希望他用神笔帮助更多的穷人。加入这个情节,给了学生无穷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在表演第一、二幅图片时,既合情理又非常生动。另外在故事的结尾,为了升华,我再次融合了中文故事情节。贪婪的坏人把马良抓走了,强迫马良画金子给他,聪明的马良运用智慧最终使可耻的坏人沉入了海底,揭示了中国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我在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了简笔画,使学生真实、有趣地重现了这个精彩的结局。
(二)充分利用图片,丰富故事场景。故事的表演离不开场景,课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情境丰富的场景。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只简单地画了马良端水给一个卧床地老人。我从所看、所听、所想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老妇人生病的痛苦表演得惟妙惟肖。马良给一个饥饿的穷人画了一袋粮食,来让学生表演他的乐于助人。为提供更多的场景,我特意纳入了Unit2里的四幅图来让学生表演,使马良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三)添加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故事的表演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有了语言不但丰富了表演,弥补了故事留白,而且使人物的形象也突显出来。如加入神仙赠笔时的语言来弥补故事留白。“Maliang,you’re a good boy. This is a magic paintbrush. It’s for you. It can help the people.” 如为体现坏人的贪婪,我和学生合作加入了这样一段独白:“Gold! Gold! I want gold! I want lots of gold!(当看到马良画了一座金山时) Ha!Ha! I will be very rich in the world!”通过这些语言,学生都能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紧扣关键词句,流畅复述故事。
He Shouted “Wolf!Wolf!”是一个非常适合个人复述的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复述故事是一件难事。经过认真分析,我发现虽然单词量非常大,一共有十一个新词,但只要重新排列这些词汇,就可以建构故事的梗概。在课堂上,我每教一个词,就概括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当教完所有的新词,这个故事梗概便已经烂熟于心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变难为易的过程,同时也使故事的复述变得朗朗上口,更加利于表演。
通过探索,我认为故事类的语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来创设故事的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更多地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与风格以及文化的差异。
二、文化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由于小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词汇量小的原因,造成了阅读理解的一些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一)运用KWL阅读法。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扩充自己的知识;“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we have learned”, 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What I want to know”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有关节日的话题后,通过KWL法指导学生阅读介绍美国传统节Thanks-giving的文章。首先,教师就有关Thanks-giving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入表1中的“What I know”一栏。利用学生的先前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引出适当的背景知识,激活必要的阅读图式。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说出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Thanks-giving”的问题。并将问题填入表中的“What I want to know”一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供阅读的目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What ILearned”栏中,除此之外,再组织学生讨论从阅读中还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从文章中找出来也填入“L”栏中。对于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获取,如查找报刊、登陆网站等等。
(二)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方法。 广泛的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仅靠语言的输入难以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学习文化类语篇时,我还运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以读导写”就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句型,然后模仿所学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尝试写作。如在教学有关西方节日的语篇时,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构建句型框架,就可以相应地写出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小文章。“以写促读”是通过设计需要阅读相关文章才能完成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如,当学生掌握了介绍节日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个传统的西方节日。教师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或网站,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节日的知识,再将相关信息整理成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动机。随着语言输入量的增加,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了。
三、篇章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的阅读需要。“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是一个对四季进行描述的语篇。从单词、句子结构的以及话题功能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多。基于这点,我的任务就是在唤起学生对天气、服装以及四季中不同活动的词组回忆的同时,有机地实现重组,来实现本课的话题功能: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如何来实现这一任务呢?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理清阅读的层次,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整篇输入的过程中,注意阅读理解的层次递进。
(一)听读搭建语言框架。虽然课文分为四段,但整体感比较强。第一次听读,让学生抓人物和他们对应喜欢的季节,以及关于气候的关键词。我采用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形式,通过订正错误答案,让学生对关键词一目了然。第二次听读,我让学生抓人物在不同季节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不同季节着不同服饰的关键词,通过填表的方式,训练学生搭建完整的句子结构,从而实现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二)有声朗读强化语感。有声朗读是强化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在搭建句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跟读,模仿准确的语音和语调,加深对语篇的理解。然后通过歌曲、图片、小诗,渲染对美好季节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重音、意群,从韵律和节奏上,训练学生的语感,使语篇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语言的深层意义也得到彰显。
(三)提纲框架促进输出。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输出。通过老师列举的提纲以及给出的句型框架,让学生口头作文:自己喜欢的季节,从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不同季节着不同的服饰、四季的色彩、以及自己个人的特殊原因进行比较详尽的描述,使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拓展阅读丰富输出。 众所周知,大容量的输入才会丰富学生的输出。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遵从选材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为防止语言知识过难,我遵循选材的循序性,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重视复现,注重运用。本堂课我特意纳入了课外的关于四季描述的文章,为照顾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情趣,我采用比赛竞答的方式,特意从听说读写四个梯度上设计了练习,让他们通过在课堂中获得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或判断,来理解整个语篇。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适当的阅读补充材料,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要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
四、结束语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各具特色,但只要教师抓住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语篇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我们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英语的阅读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敏.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3]李秋丽.冀教版《学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作者简介:刘婷婷,女,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
一、故事类语篇的教学,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新课标的二级目标明确指出,学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表演小故事或童话剧。在《新标准英语》教材中,有一些传统的、经典的、耳熟能详的中国故事,如: The Magic Paintbrush, He Shouted “Wolf!Wolf!”, Kong Rong And Pears.等。所有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情景性,为学生的表演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融合中文故事,推动情节发展。The Magic Paintbrush讲述的是神笔马良的故事。英文故事的开头只用四句话介绍马良以及他的神笔。过于平淡的述叙,使学生缺乏表演的激情。然而在中文故事中,情节的铺开颇具神话色彩,如好心的神仙赠给马良神笔,希望他用神笔帮助更多的穷人。加入这个情节,给了学生无穷的创作空间,使学生在表演第一、二幅图片时,既合情理又非常生动。另外在故事的结尾,为了升华,我再次融合了中文故事情节。贪婪的坏人把马良抓走了,强迫马良画金子给他,聪明的马良运用智慧最终使可耻的坏人沉入了海底,揭示了中国亘古不变的一条真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为了让学生融入故事,我在课堂中适当地加入了简笔画,使学生真实、有趣地重现了这个精彩的结局。
(二)充分利用图片,丰富故事场景。故事的表演离不开场景,课文的每一幅图片都是情境丰富的场景。所以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来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只简单地画了马良端水给一个卧床地老人。我从所看、所听、所想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对老妇人生病的痛苦表演得惟妙惟肖。马良给一个饥饿的穷人画了一袋粮食,来让学生表演他的乐于助人。为提供更多的场景,我特意纳入了Unit2里的四幅图来让学生表演,使马良这个人物更加丰满。
(三)添加人物语言,塑造人物形象。故事的表演离不开人物的语言。有了语言不但丰富了表演,弥补了故事留白,而且使人物的形象也突显出来。如加入神仙赠笔时的语言来弥补故事留白。“Maliang,you’re a good boy. This is a magic paintbrush. It’s for you. It can help the people.” 如为体现坏人的贪婪,我和学生合作加入了这样一段独白:“Gold! Gold! I want gold! I want lots of gold!(当看到马良画了一座金山时) Ha!Ha! I will be very rich in the world!”通过这些语言,学生都能把这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
(四)紧扣关键词句,流畅复述故事。
He Shouted “Wolf!Wolf!”是一个非常适合个人复述的故事。对于四年级的孩子,复述故事是一件难事。经过认真分析,我发现虽然单词量非常大,一共有十一个新词,但只要重新排列这些词汇,就可以建构故事的梗概。在课堂上,我每教一个词,就概括故事情节的一部分。当教完所有的新词,这个故事梗概便已经烂熟于心了。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变难为易的过程,同时也使故事的复述变得朗朗上口,更加利于表演。
通过探索,我认为故事类的语篇教学应当贴近学生的文化背景,激发他们的兴趣;选择恰当的交际语言,来创设故事的情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想象;抓住关键词,形成良好的语感。让学生在享受表演的同时,更多地理解英语表达的特点与风格以及文化的差异。
二、文化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策略的培养
新课标明确指出,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学习策略,逐步学会如何学习。由于小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相关背景知识以及词汇量小的原因,造成了阅读理解的一些障碍,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阅读策略的训练,引导学生学会阅读。
(一)运用KWL阅读法。 KWL是Ogle于1986年提出的一种指导阅读的策略。“K”是指“What I know”, 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对某个话题的熟悉程度,并通过聆听他人的发言扩充自己的知识;“W”是指“What I want to know”, 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自己渴望获得的知识;“L”是指“What we have learned”, 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尝试从文章中找出“What I want to know”的答案,并总结自己通过阅读学到的新知识。例如,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有关节日的话题后,通过KWL法指导学生阅读介绍美国传统节Thanks-giving的文章。首先,教师就有关Thanks-giving提出一些问题。 然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把讨论的结果填入表1中的“What I know”一栏。利用学生的先前的经历,可以帮助学生引出适当的背景知识,激活必要的阅读图式。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说出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Thanks-giving”的问题。并将问题填入表中的“What I want to know”一栏。这样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供阅读的目的。最后,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问题的答案,并填入“What ILearned”栏中,除此之外,再组织学生讨论从阅读中还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从文章中找出来也填入“L”栏中。对于一些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通过进一步阅读获取,如查找报刊、登陆网站等等。
(二)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方法。 广泛的阅读能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输入,但仅靠语言的输入难以使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在学习文化类语篇时,我还运用“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以读导写”就是通过阅读了解文章的框架结构,基本句型,然后模仿所学阅读材料的篇章结构尝试写作。如在教学有关西方节日的语篇时, 学生通过教师指导,构建句型框架,就可以相应地写出复活节、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的小文章。“以写促读”是通过设计需要阅读相关文章才能完成的写作任务,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如,当学生掌握了介绍节日的写作方法后,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任务:以小组为单位,介绍一个传统的西方节日。教师要提供一些相关的文章或网站,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有关节日的知识,再将相关信息整理成文。“以读导写、以写促读”的教学策略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动机。随着语言输入量的增加,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学生难以逾越的障碍了。
三、篇章类语篇教学,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英语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要完成传统阅读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任务,而且要适度深化课文的内涵和拓展课文的外延。教师应不拘泥于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变革和创新,使其更贴近学生的阅读需要。“My favorite season is spring.”是一个对四季进行描述的语篇。从单词、句子结构的以及话题功能来看,学生存在的问题不多。基于这点,我的任务就是在唤起学生对天气、服装以及四季中不同活动的词组回忆的同时,有机地实现重组,来实现本课的话题功能:谈论自己喜欢的季节。如何来实现这一任务呢?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技巧,理清阅读的层次,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整篇输入的过程中,注意阅读理解的层次递进。
(一)听读搭建语言框架。虽然课文分为四段,但整体感比较强。第一次听读,让学生抓人物和他们对应喜欢的季节,以及关于气候的关键词。我采用判断句子正误的练习形式,通过订正错误答案,让学生对关键词一目了然。第二次听读,我让学生抓人物在不同季节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以及不同季节着不同服饰的关键词,通过填表的方式,训练学生搭建完整的句子结构,从而实现对整个语篇的理解。
(二)有声朗读强化语感。有声朗读是强化学生语感的有效方式。在搭建句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跟读,模仿准确的语音和语调,加深对语篇的理解。然后通过歌曲、图片、小诗,渲染对美好季节的喜爱之情,从而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重音、意群,从韵律和节奏上,训练学生的语感,使语篇的理解不只停留在语言的表层意义,语言的深层意义也得到彰显。
(三)提纲框架促进输出。阅读的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输出。通过老师列举的提纲以及给出的句型框架,让学生口头作文:自己喜欢的季节,从不同季节的天气情况、所看的景物,所从事的活动、不同季节着不同的服饰、四季的色彩、以及自己个人的特殊原因进行比较详尽的描述,使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四)拓展阅读丰富输出。 众所周知,大容量的输入才会丰富学生的输出。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现有的知识结构,遵从选材的趣味性,使他们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习得知识。为防止语言知识过难,我遵循选材的循序性,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结合,重视复现,注重运用。本堂课我特意纳入了课外的关于四季描述的文章,为照顾小学生英语阅读的情趣,我采用比赛竞答的方式,特意从听说读写四个梯度上设计了练习,让他们通过在课堂中获得的阅读方法抓关键词或判断,来理解整个语篇。
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方法首要在于选择适当的阅读补充材料,其次是对理解程度的要求要适当,要考虑到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第三是对阅读速度的要求,要逐步训练,使学生掌握略读、默读、跳读、扫读、猜读等方法,以增进阅读的速度。
四、结束语
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一个渐进而复杂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虽然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语篇各具特色,但只要教师抓住不同类型课文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就能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我相信经过不断的调整优化语篇内容,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我们的阅读教学研究一定会更加完善。我们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一定会得到更大的发展,英语的阅读也能成为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棠.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高敏.培养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3]李秋丽.冀教版《学英语》阅读课文的教学[J]. 中小学外语研究, 2007 (7).
(作者简介:刘婷婷,女,长沙市芙蓉区育英学校小学英语高级教师,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