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A
嚼褪黑素软糖时,舌尖突然触碰到了一颗芝麻。
一颗躲开了一晚上的唇枪舌战、一次刻意的呕吐和延绵二十公里的无差别想念的黑芝麻。黑色不是舌尖辨认出来的,而是记忆记得的:客户点的寿司端上来后,他已经喝多了,清酒太上头,他看着密密麻麻的黑芝麻和白米饭,海苔上密密麻麻的黑绿色无序纹理,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很小,像一颗航空母舰上被旋紧在接缝的黑色铆钉。他就在那个时刻产生了呕吐的执念。必须在这个该死的难搞的客户面前出丑。必须认怂又必须逞强。必须让纯粹生理性的酸臭站到前台,让大家不得不认可这是一场丑恶的相处。必须吐出来。
终于,他成功地吐出来了,终止了客户借酒装疯式地卖弄行业资历。并没有人当面感谢他。上司把客户送上车后,对他说:你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他依然在装醉,摇摇摆摆的样子煞有介事,但上了出租车后就不用再装了。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点飘。回家整整二十公里,刚买的家在城郊,像废墟一样等待着他,他和它共有的黑夜此时已被腰斩,所以需要两颗褪黑素,跟上睡眠的节奏。他歪着脑袋靠在窗玻璃上,望着远处起降的两架飞机,起飞者目标坚定,一鼓作气,降落者要先盘旋几圈,等待指令再调整航线。
他想去想谁,但没有谁适合这一程的惦念。没有谁在他的废墟起降。
他划开手机,点开一个软件。
B
这个她总是上线得很晚。之前她说自己是个画家,只会用短线画画,比点彩派更梵高一点,比梵高更野兽派一点,比野兽派更密集一点。用密集的短线构成画面。也可能并没什么画面可言。取决于谁在看画。
她这个人,怎么说呢?他会说,她常备三种款式,或者说是库存,但总也用不完一盒。但总有。他和她在线上说了些各自的性幻想,还顺手比较了彼此的库存,尤其是时限——他的那盒将在2022年3月过期,她的三盒不同款式的分别是2023、2021和2025年。她调侃了一下,说今年将过期的那盒是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带来的,结果他没有用完这一盒就消失了,留下了冗余设备。虽说理论上可以转让给下家,但她总觉得那是对自己情感的侮辱。他看完这一串图文消息,说:大可不必如此动情。
他要求看她的画。相比于展现身材、瑜伽超难体式、穿搭或妆容,他更喜欢看有意思的照片、画作,有时还会看到手写的明信片、手抄的心经。他最不要看的就是摆拍的菜肴,不管是店里的还是自家厨房的,幸好现在展示厨艺的男性远远多过女性。他有过一个女友,笃信厨艺是爱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总是用小鹿般湿漉漉的圆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他夹起一筷子菜,如果他不赞美,他就不够爱她,哪怕所有的碗都是他洗的。
她的短线构图没有梵高的那样好懂。他看了几张,不知道该说啥,但还是赞美了几句。用打字赞美,总比在小鹿眼睛面前演绎要容易些。她有过的性伴侣比他多一倍,他继续赞美了几句。最后她问:你觉得只和一个人,多久会厌倦?他提议他们试一试,至少能为各自的样本池增加一个实例。这样说的时候,他有一种无垢的欢欣感,很像学龄前的幼童在沙坑里的肆意妄为,仔细一想,倒更像是在无菌实验室里。
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温文尔雅地得寸进尺。说到底,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性能力很有自信,而且对维持长久的男女关系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虽不至于去鄙视他人的关系,但他自从断绝了这种社会性的期许就好像拔掉了一颗隐痛的牙。空洞的感觉很诱人,就像小时候总忍不住去舔乳牙掉落后的细嫩又结实的牙膛。
他们试验的结果是四个月。无菌,无爱,无痛,挺好的。他习惯了她手指上油彩顏料的味道,她时而油腻的头发深处隐秘的烟味,回想起来,总有种在泥地里打滚的感觉。作为四个月的女伴,她是无可挑剔的。
C
几天后,他在深夜看着一个她吃核桃。
核桃内部的十字四间格局,用钳子的力道太大会夹得太碎。她的力道正好,然后在掌心里剥去硬壳,再伸出舌头把肉粘到嘴里。辨认壳与肉是需要经验的,在几乎一致的色彩里,要辨认出色彩在饱和度上的高低差别。核桃里有肉有骨,同色系的,但骨是硬的,肉是软的。
她的身上只有一件看起来像丝绸的浴衣,腰带散了一半,露出了向双乳耸起的低谷。他来之前,偌大的、崭新的厨房岛台上就有核桃,但她没有吃。她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她终于可以慢悠悠地吃核桃了。他说自己不会剥核桃,她就演示了一遍,叫他照着做。他的力道太大,在偌大的、备有各种闪闪发光的厨具的厨房里引发了回声,核桃壳被夹得很碎,肉也碎了。她说:那就只有舔了。
舌头触及掌心,触及指尖,袒露舌苔的敏感,被刺激的神经千头万绪。柔软,湿润,灵巧,对坚硬、生涩、腐败、香气、掌纹的起伏……无所不知。这个她,让他第一次发现舔有多微妙。他很惭愧地反应过来,自己之前舔过的肉体都还不如一颗粉碎的核桃让他如此小心翼翼。
D
他是在地铁里刷手机时发现核桃小姐的。通勤是检阅世界的最好时段。一个软件看图,一个软件看文,一个软件听声音,一个软件应对熟人,一个软件应对陌生人。
这一站,他看到有个人写道:我在网上遇到过想骗我钱的,但这次遇到的是硬要给我钱的,有个三十八岁的美女想当单身妈妈,愿意高价买我的精子,我该同意吗?在线等。
下一站,他想起上个月约过的一个女孩。她约他在一个网红店前的广场上碰头,排了很久的队,又等了很久才买到奶茶。漫长的等待或许就是面试,让她做出了后续的决定。她看起来顶多二十岁出头,沉默寡言,眼神里没有怯懦,所以是故意躲闪他的凝视。他们拿着奶茶,走过广场。对面是个街心花园,他们在一排梧桐树下的长椅上坐下来,她沉吟了一下,明显在鼓起勇气,他默不作声地等,看了几眼她的侧脸。坦白说,他觉得她很不耐看,最初看照片时,他还犹豫要不要约比自己年轻一轮的女孩,怕太闹太傻或太娇气,现在他觉得她很显老,哪怕皮肤还紧致,但被脂粉堵截在毛孔中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老化。不过他还是耐心地等到她开口,她说:我想练习一下舌吻,可以吗? 她的舌头湿滑绵软,没有进攻力,芒果味。他挺小心地把自己的葡萄味推送到她的舌尖和舌底、齿间和唇后。他喜欢在温热的口腔中悬停一下,再施加压力。他不喜欢鲁莽地兜圈子,好像在做某种搜寻或洗劫。他觉得她喜欢他这样。他没有提出更多要求,因为女孩继续喝了一会儿奶茶,当着他的面用手机叫了车。车子到的时候,她刚好把奶茶喝完,他由此认定,她一定是个学霸。
最后一站,他看到了核桃小姐的文身。她的头像是一株看起来有毒的紫色藤蔓,刻在几乎能刺出皮肤的肩胛骨旁。走出车厢前,他打了一声招呼:嗨。
E
后来的一天奉献给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冬-急速的乐章》。高密度跳跃的音符快速进行,反复推进。那个她在链接下写道:这是狂风席卷大雪,融化在身体深处。他给这条发布于昨晚的帖子点了赞。没想到那个她秒回:要是没有那个人,我决不会想到这其中的性感。
他在工位上戴上耳机,调大音量,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听完这一乐章。他觉得小提琴很像神经质的女人不由自主地痉挛。然后自问:维瓦尔第是哪国人?又想到:“那个人”是谁?肯定不是他。他甚至不记得她的脸了。她是他在这个软件里约到的第一个对手。还谈不上伴侣。他们试图做过朋友,但显然他不及“那个人”。你不言,我不语,就这样不了了之。或许是正中下怀的不了了之。他试图回忆和她在酒店房间里的场景,直到上司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走神,网页停留在维瓦尔第的维基百科页面。原来他是意大利人。原来她喜欢的是这样的巴洛克风格。
后来好多天的通勤地铁里都是单曲循环,他无法解释自己怎么有了这种新爱好。每一个潜伏已久、压抑已久的重音都像一把凿子被锤子逼迫着,往石头里钻。执意的重复。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爱音乐的女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维瓦尔第呢?他会不会诚实地回答?
他把《四季》的链接转发给了画家小姐,又转发给了核桃小姐。
那个是哪个?这个又是哪个?不管那么多,就当他为维瓦尔第建了个群好了。
F
离异的少妇站在游乐园里,牵着小女儿的手,母女两人一起抬头,对着摩天轮发呆。他站在她们身后,拿着两支甜筒冰淇淋。队伍不长,他们坐进轻微摇晃的小轿舱。母女俩很像游客,对着渐渐披露的地平线上越来越多的景物指指点点,女儿一点儿也不畏高。他把冰淇淋给她们,给她们拍照,很像导游。这是他无处可去的周末。这是他第一次约会有孩子的女网友。这是他第一次坐摩天轮。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她们。
他一直在等待最高点。摩天轮太慢了,消解了引力。摩天轮太像生活本身了,那么平稳,那么無私地把一切风光奉献给你,但又迫使你无处可去,渐渐神散志涣。他感受不到离心力,那种剧烈甩动在封闭球形空间里的离心力,停止时会有眩晕后的呆滞;因为意识到自己感受不到,他才明白过来自己在期待什么。把欲望扔进洗衣机,甩干。他的欲望就像梅雨天里没有晾干的衣服,带着潮臭。摩天轮无法甩干他的余味。带着女儿的少妇还很年轻,更不用说还精心打扮过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最高点到来的时候,他对她失去了欲望,好像一切都会开始得太慢又结束得太慢。
孩子很高兴。那是一个早熟的小女孩,看起来很喜欢他,告别时,来来回回看他和妈妈的脸,好像巴不得替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话。他顿时尴尬起来,好像被识破了自己并不想建立任何近似家人的关系。
G
配对成功的消息,其设计初衷显然是为了提神醒脑,粗体大字,感叹号,艳丽的色彩,满屏撒花,铃铛敲响。但看多了也烦。他放下手机,对死党说:只要你没收我的手机,我在这世界上就是孤家寡人。死党嗤笑他:有了手机你也一样。
死党是这世上唯一知道他近几年的女伴都是在手机上找到的人。没有一个同事知道,客户更不用说了,他也不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说这些。他和死党说过后,死党也下载了几个软件,应该也有所动作。一开始他有点后悔,怕把死党教坏了,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帮他了呢?就这样过了这道坎,不再有负罪感。
他们在死党家小区里的桌球室,手里都拿着球杆,死党在等妻儿从娘家回来,他在打发时间,还没决定晚上要怎么过。死党是有目的地等待,他是没有目的地等待,两者不是同一种等待。死党是有终点的人,而他自以为还看不到终点,好像仍在披荆斩棘,在雨林里摸索前路。幸好有移动互联网,现在的他不觉得步履艰难,不像十年前要找一个女人那么艰难。十年前的他非常害羞,还是个穷学生。
总会有这样的日子,或日子里的某个时段,所有人都没有传来消息,不管哪个软件。他克制自己不去查验,也克制自己不要克制拿起手机的手。手机很需要代号或昵称,叫“手机”未免太不尊重手机了:它是被我们抚摸、紧握、指指戳戳最多的对象,被我们的体温长时间温暖着,比宠物更像人,比人更亲。这几小时的手机突然很安静,如同偏航到了百慕大,或是突然自我意识浮现,拒绝沦为他溶解寂寞的工具。也可能是大数据在运作,根据某种慈悲的定论,用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暂时屏蔽一些频繁登录的用户,强制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他俯下身子,瞄准了一颗大花球。
现在不难,只是动作幅度很小——最重要的莫过于手指和生殖器的动作;速度很快——偶尔他也会遇到很心急的女人,觉得漫无目的地聊天只是浪费时间,只想快速地见一面,面试合格了再进行下一步,当然他也在面试她们;过程很短——最多几个月,最少几小时,然后相忘于江湖。这江湖里露水泛滥,急云疾雨,很像原始雨林。
现在的他有房有存款有外企的中层职位,但也仅此而已。有一次,西装笔挺的他刚送完客户,从公司派出去的商务车上走到约会地点,刚好被约好的姑娘在二楼包间的窗内看到。姑娘认定他很有钱,但诡异的是,她不断地声称自己也很有钱,顺手划出支付宝账单给他看,一眼望去尽是服饰和医美的开销,他不露声色地说,每个月花十几万也不算很有钱啦。他们交好了几星期,每天都很甜蜜的样子,她做爱很大胆,但突然有一天就断线了,他按捺了几天,再打招呼时发现已需要验证。他已不会为了这种事失落了,反而松了一口气,劝慰自己不用再应对厌倦或厌烦,不用再试探权力或权益的边界。这样突然消失还挺善良的,符合原始雨林的自然规则。所以,他觉得她们都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新匹配的对象没有照片,无所谓,他早就把自己托付给大数据时代的宿命了。这是个盲盒。
这次的力道竟然没有控制好,白色母球随着大花球入袋。接着,死党就赢了这一局。
H
几星期后,盲盒小姐约他散步。他终于见到她时,发现这次运气不错,他一直没有索取她的照片,只聊了些闲话,那阵子他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心情不太好,觉得她很懂得宽慰人。有一次,他们决定同时看一部悬疑电影,他提前猜出了真凶,后来又有一晚,他提议同时看一部情色片,她没有拒绝,但看着看着聊天就稀疏起来,他在自己的床上消磨着漫长的时间。
现在她就站在江边的风里,爽朗又不失矜持地朝他挥挥手,好像不知道风吹出了前胸的轮廓。她已知道他在这座城里近十年,但很多地方都没有好好逛过,只知其名,不知其秘。随着她手指的方向,他看到一条僻静的林荫小道,也看到她光洁的指甲,以及全方位的素颜。一个不存任何期待的对手是值得高度注意的。但陌生人在期待什么,谁又能知道呢?而且,究竟要聊多少话、做多少爱、吃多少饭,才不算陌生人呢?
他就觉得她不是陌生人。古怪的亲近感也许是素颜带来的效果,也许是完全超出他想象力的某种力在起作用。对于自身脑体里的力场,他的理解力还不算很透彻。他们谈到身体的方式与别人不同。她告诉他,她这一两年里动过两次手术,都不大,但都需要全麻,麻醉是人造昏迷,重点不止在于让你失去痛感,还必须让你失忆。她说,逐渐进入中年的感觉就是一样一样认领自己的器官,跟随疼痛、出血、功能失效等标志,认准器官的位置、要求和感受。她说,就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身体里住着很多人,有的脾气坏,有的善于忍耐,有的像搅屎棒,所谓人的整体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她用表情包笑了笑,说,自己变成了楼组长,正在协调这栋楼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内部的房间都会有地动山摇的动静,每一道隔墙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她可以在裂缝周围一厘米一厘米地摩挲,惊诧于每一个位置的感受竟会如此不同。她说,现在可以感受得到卵巢和子宫壁上的微妙感触,好像它们一直在酝酿独属于自己的发言权,决意在生命的至高点发出最后的叫嚣。这就是中年的感受,感受肉身在生命的至高点,并且随时地、逐步地滑入下坡路。
她让他意识到自己还很年轻,但前景注定是老去。现在他仔细地看她的背影,没有看到所谓的中年,或叫嚣。肉身表层如大地般沉静,火山总是在深处潜伏。她的腰身很细,衬托出臀部的摇摆。过肩的头发既不细软也不粗硬,是染过的棕色。他意识到之前的很多次面基都在关注正面,眼睛和嘴唇的形状,五官间的暗语,然后是胸部、腹部、三角區,至于背部,焦点往往落在腰臀。他想起她提到过的两次小手术,眼神不自觉地在背影中摸索起来。
她带他走了一条很窄的小巷,在江边几公里处的老城区。这个区域完全不像他认知的这座城,像是在老年的褶皱里。巷子里只有她走在他前面一两米,有时她会用手抚摸一下老水泥墙上的裂缝或补丁,有时又会指指某扇结满油污的小窗。这是一条从容老去的秘密通道。快到尽头的时候,他往回看了看,突然有一种从另一个人身体里走出来的错觉。他再转身,发现面前的她已不是背影,她也在往回看。现在他俩面对面了,两人之间,以及和两边的墙壁之间,都是不足半米的间隔。他没有经历过这种范围和质感的暧昧,但已开始牢记。
后来他们在老城区和闹市区步行了很久,走了将近两万步,只进过一家超市买了两瓶饮料。他们走得不慌不忙,时远时近,没有目的,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可以讲一段什么,譬如这个拐角在她初中时是爿音像店,她有会员卡;又譬如那家其貌不扬的面馆里有非常好吃的鳝鱼面;再譬如那条巷子里曾经住过某一任前男友。他陪她走了一遍青春的遗址,她反过来谢谢他,这就让寂寥加倍了。
他觉得她是很容易亲近的人,但暂时还没想好自己该怎么亲近她,因为她很像个易碎品。
I
要说近期最喜欢的,还是核桃小姐。和舔舐核桃无关,和她表象的富裕优渥更无关,纯粹因为生理性的默契,就是那种一拥抱一贴近就觉得彼此身体的每一个弧度都很匹配的感觉,像两片相邻的拼图咔哒一声扣合。他甚至不觉得她美,也许是因为没见过她全妆、盛装的样子吧;她身材很高,骨架偏大,她说自己这一年长了十斤,但他左右前后地看也看不出怎么还能在这个身体上减掉十斤肉。
告别盲盒小姐后,他觉得很需要她。她总宅在家,说去就去了。其实他更喜欢去酒店,千篇一律的格局把个性调到最低档位,比较放松。有一次他被放了鸽子,就独自在酒店里住了一晚,在浴缸里泡了很久,因为他新买的家里没有浴缸,还去SPA馆做了按摩,像女人一样呵护了自己,其实只是为了不浪费资源。但核桃小姐不喜欢去酒店,好像很怕身份和行踪被大数据暴露。他始终不知道她靠什么赚钱,不知道她怎么会一个人住一栋别墅。他替她的安危担心,假想自己是个坏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那栋小楼里把她绑架、猥亵、勒索、虐待,乃至杀死。但核桃小姐对他说:其实都一样,你来我这里,你也可能被绑架、猥亵、勒索、虐待,乃至杀死。你不要以为只有女人是猎物。他点点头,说:这我懂。
两人喝了点酒后,她把他带去欧式装潢的影音室,上一次他没有来过这里。她要用浴袍的腰带把他的手绑起来,他不肯。但后来,他的眼睛不知不觉地被她用腰带蒙住了,腰带围绕他的头颅绑了好几圈,并不紧,他依稀还能看得到。他的呼吸重了起来,她凑到他耳边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想一个和我走过两万步的女人。核桃小姐说:在里面还是在外面?他笑了笑。
这是实话,也是假话,他想到的只是盲盒小姐的概念:从盒子里跳出来,或爬出来的一个陌生人,接着再想到她旁若无人地走过那些街巷时恍如出神的表情,想她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她好像始终在盲盒里,作为箱型人四处移动。再接着他开始幻想:她走着走着,突然从背影变成了裸影,一边走一边褪去衣服,和她此生所有的衣服一起堆积在盲盒里,但她身体外始终有一圈空白,她带着空白,又联动着盲盒,依然在他面前一两米,背部的每一厘米都在承接他视线的摩挲,如同她在动手术前后对自己的摩挲那样。他还想起她说过,手术和性爱都是让异物进入身体。他觉得药也是,但没说。 他喜欢核桃小姐的呻吟。在失去视力的短暂片刻里,呻吟是没有主人的,就像空气里一道震荡的电波。他用力抱住她,想让她从此负责呻吟的部分。谁来负责别的部分,还有时间慢慢挑选。虽然这是彻头彻尾的肉体关系,但他非常确定,和她或她们之间并不缺乏精神性的对冲。他和她们,以及她们的他们,都选用节能高效的可持续方式,把自己的欲望拆解后分包出去,拼凑出了满足的概念,或是药的疗效。
J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因为疫情,他春节没有回老家,本想出去转转空城,还想去找盲盒小姐一起散步,但终究退却了,毕竟家家户户都在团圆。他在家里荒废了几天,恶补了很多影视剧,吃空的外卖餐盒都快堵住门口了,他才把攒了几天的垃圾扔掉,又在小区里跑了几圈,汗一出来,感觉没那么死气沉沉了。回到家,冲完澡,想了想,终于还是打开了那些软件。他以为大多数人都在陪伴家人,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连起码的工作时间都空出来了,空洞显得格外大。有一个软件能显示彼此距离,初五那天,他突然发现有个女人和自己距离0米。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她的头像是一只戴了狐仙白面具的白猫。
事到如今,他对于和陌生人聊天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也没有套路,不像有些人一开口就查户口,他好像把所有陌生人都幻化成了一个人:这个人有点像AI,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头换面,符合多重人格的生存法则;这个人还有着庞大的数据库,可以永远隔着屏幕,听他即兴的说词,做出不同的反应。他本人没什么好说的,所以他常常说世界,常常问对方,对方和世界总是有交点的,哪怕自己和对方的世界没有交点。他所在的医疗机械领域也是充满了话题,难得对方有兴趣多问一句,他也乐得吐槽。自从那个她让他听熟了维瓦尔第,他还接受过另一个她给的葡萄酒教程——最终他从她手里买了几箱酒,可能因为有了交易,他没有和她上床,还因为另一个城市的她贴出的照片,去那座城市做了一次短途旅行——她陪他逛了几个景点,然后入住酒店,他们挺愉快地把彼此当成了另一个景点,最后,她赶在十点前回到老公孩子身边,第二天他一个人去爬了山,再坐飞机回家。他好像和陌生人总有话可说,但不管说多少,好像总还是陌生人,她们每一个都是碎片,但一堆短线或圆点的像素无休止地拼接下去,似乎不存在所谓终点,也无所谓整体。他只是非常喜欢这种可说又可不说、可说多又可说少的状态。可以中断也可以延续。可以无心也可以有意。可以直奔主题也可以永远阳春白雪。怎样都可以。他甚至不排斥传说中的爱情。仔细想想,她们拼出的并不是异性,而是他自己: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解构又重组的他,每次拼一点局部——舌头,手足,皮肤;每次演一个配角——异形或异物。
他盯着白猫看,想象自己在它的凝视下变成乐高玩具拼出的大狗。所以,他在年初五的夜里,和戴面具的白猫头像的女人开始聊天:新年好,距离0米的你。
对方秒回了惊讶的表情,而后确凿地问他:你也住15号楼吗?
他想了想,也确凿地问她:你也躺在朝南窗下的沙发上吗?
答案并不耸人听闻。他们都在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线上,也许躺在沙发上的姿势都是一模一样的。她拍了一张照片给他看,红条纹家居裤外裹着米色毯子,沙发是奶黄色布面的,镜头刻意避开了别的家饰细节。他也拍了一张给她看,镜头豪放地包容了自己的家居裤、茶几上的零食、电视机里的美剧。聊了几句美剧,他突然问起猫,她又送来一张不戴面具的猫照,正脸,正坐在她肚子上,还是那条红条纹的家居裤。猫叫跳跳,今年五岁。他盯着猫的瞳孔看了几十秒钟,突然从名单列表里找出画家小姐,问她过年有画画吗?等了一分钟,她没有回。又找出核桃小姐,发了一个恭喜发财的表情,她也无动于衷。如此延怠了片刻,他才回到刚才的对话框,说自己正在考虑晚上叫什么外卖,非常苦恼。她说:有可能我们前几天吃的外卖都是一样的,周边没几家好吃的。他们非常迅速地报上几家店的名字,如同对暗号,应该都在各自的房间里笑出了声。隔了一会儿,他问:要不要搭伙吃一顿,可以多点几个菜。隔了一会儿,她说:好。
两人相约半小时后在楼下门口碰头,谁也没问对方长什么样,要怎样辨认出来,就像谁也没问对方住几楼。这栋楼总高28层。从15号楼走到小区外的餐饮一条街要十五分钟。他在洗脸刷牙、刮胡子、换衣服的时候猜想等下的对话多半会聚焦在什么时候搬进来的、多少钱买的房、通勤要多久之类的话题上。坐电梯下去的时候,他注意到电梯是从18层下来的,另一部电梯没有动。楼道里悄无声息。外面突然响起了一串爆竹声,已经有人开始迎财神了。他做好了心理准备,期待电梯里有一个女人,然而并没有。到了楼下,门厅里也悄无声息,门外空无一人。他站在门外等,想吹吹冷风,一边打量建筑立面的瓷砖,想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仔细看过家门口的这些砖。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有人影从电梯间往门厅走来了,他的心态很放松,只是邻居一起吃顿饭而已,他也不是每次約陌生人都会携带高涨的欲望的,他只是个在这座大城市里没什么朋友的普通人。
他看到一个男人走到门厅,刚想别转视线,却看到那人停下来,定定地站在玻璃门内看着他,脸色明净,五官秀气,嘴角带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他们隔着玻璃门互相凝视。门外的他大约用了三五秒钟明白了一切,笑了笑,把门拉开。门内的他用了一两秒钟看着门为他敞开,再决定迈出一步。
十五分钟后,他们坐在一家韩国烤肉店里,开始了第二轮互相凝视。一路走来时,他们之间就自动生出了兄妹般的情谊,虽然他有一万个问题想问,但主要还是作为兄长在聆听。
——你要是掉头走了,不理我,我也觉得很正常,毕竟我是用女性的标签嘛。这套房是我和男朋友租的。哦,他回家过年去了,家里人逼他相亲。刚才我问他,我可不可以跟邻居大哥去吃饭,他说好,只有一个好字。他肯定在一大桌酒席间被叔叔伯伯灌酒吧。他酒量可差了!走之前就喝醉了一次,叫我乖乖在家等他,没多久就醉了,还说什么,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当然很乖啦,哪怕空对月!我呢,我不用回家,我爸我妈早就和我断绝关系了。我十七岁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在健身房做销售。对,就是地铁口那家,生意还不错,我就是在健身房遇到他的——对,就是看到他举铁的样子才喜欢上的。大哥你这么文质彬彬的,应该不去健身房撸铁吧? 他说:我喜欢打球,但找不到人打。和人有来有去,感觉比和器械相处有趣一点。
——哥,我今天忍住了,没穿女装出来,换了好几身,所以晚了十几分钟,让你久等了。你怎么就一眼认出是我呢?
他说:我看到你的毛衣上有白色的猫毛。
他们坐在韩国烤肉店里,确切地说是互相打量,彼此都不用遮遮掩掩的。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这样的男生,也是第一次被这样的男生近距离观察。那和女人打量他的眼神很不一样。肉端上来,被迅速地烤成食物,火很旺,他们的脸孔都迅速地红起来。
——哥,你常这样约人吗?其实男朋友在家的时候,我不敢用这些App的。我怕他生气。
他点点头,说:是啊,我常用。挺好的。
——我也觉得挺好的,可以多认识一些人,现在交朋友太难了!心里话都不知道对谁说。我们这圈子又小又乱,唉。但我很怕遇到乱七八糟的人。你看,我很小心的,连猫都戴面具!我可以在面具之上再戴面具!哥,你不怕吗?
他透过炭火炉上的热气瞥了对面一眼,说:怕你的他打我吗?
对面的人笑起来,花枝乱颤的,还拿起桌上的手机,把作为屏保的男朋友照片给他看。他确认了照片上的肌肉确实很壮观后,把手机还过去,说:他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对面的人没有笑出声,用眼神勾了他一下,在手机上划了几下,又给他看。这次他看了很久,时不时抬头进行比对,像是海关人员。对面的人俏皮地摆出和照片上同样的姿势,抬高白皙纤巧的下巴。他把手机还过去,说:明天吃饭你就这样来吧,我觉得挺好的。
对面的人哈哈大笑,竟然还拍起手来,又像孩子又像女人。还像演员,他心想,从我手机里涌出来的人一个接一个,有的素,有的艳,好像手机里有一套舞美班子给她们定妆塑形。她们有的痴情,有的狡猾,有的没心没肺,有的欲壑难填,好像手机里有数不尽的剧本分配了她们的角色。那么,他又演过了什么角色?这里有的是树洞、面具、药丸、玩具、ok绷、饰物、橱窗、植株、僵尸……他是不是都演过了?
吃完饭溜达回去,他要求去他的租屋看看,要求被满足了。跳跳在门口迎接,喵喵地叫。他看了看猫,看了看扔在穿衣镜前的一堆衣服,然后,冷不丁地把手机递出去。他说:你说得对,我怕了,我把手机寄放在你这儿,明天吃晚饭时你再给我。
男孩愣住了,呆呆地看着他。他把手机硬塞到他手里,说:就当是个约定,好让我看到你明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样子。
说完,他最后看了一眼男孩手上的自己的宝贝,转身离去。他没有坐电梯,怕男孩有心去留意。他走楼梯下去,一圈一圈,一层一层,上上下下悄无声息,只有他匀速的脚步声,偶尔会踩亮一盏楼道里的灯。
K
9680536个碎片同时在线。就这样,一年又开始了。
自问自答
为什么你不能离开过于逼近的现实?
因为现实逼近我们的方式和速度比我们所能承受的更急迫。个体的人生总在延怠,在舒适圈中、在假想敌中、在陈词滥调中延怠到某个节点,你就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老去,总有新兴的现实让你措手不及,同时手忙脚乱地去适应,无条件地接受名为新鲜感的妄念,包括兴奋惶恐迟疑笨拙等各种本来已被过往的现实驯化而不太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逼近的现实对我们的压迫。
我不能离开,因为它存在,而且存在得越来越强大。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生活方式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好像很难写。有一天,我们几个好朋友在聚餐时聊起一个共同的朋友,谈到她最近几年的男朋友都是社交软件上结识的,其中有一位还严重改变了她的交友习惯。这个话题一旦被开启,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默默体验着,好像很难说,而这“大多数”就意味着整体社会的交往模式已在彻底改变中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关系之下都可能潜伏着另一些关系,平台与平台的错综交叉会迫使六度空间理论坍塌。我喜欢这样的题材。
为什么不用最熟悉的女性第一人称视角?
对于“男性的凝视”这个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我還有另一种看法。男性和女性在这个剧烈改变的社交模式中是同等的不自由、同等的被动,哪怕有着貌似自由选择的现实假象。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剥除了性别优势,让两性权力(及其色情)游戏变得更多样化。要不是有篇幅限制,这篇小说可以无限制地写下去,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单一视角都必将是不足够的。我试着去写一个被新社交方式滋养的孤独者的形象。他和她们互相学习,互相索取,尊重彼此最本真的欲望。在这篇小说中缺失的不是女性视角——文字能达成两性视角的互相转化——而是更残暴的现实:可能我真正不熟悉的是骗子或坏蛋的视角。
为什么故意选择“推送”“对冲”“可持续”“分包”这类词汇?
因为用它们来形容故事中的动作都非常精准。这些词汇在这些场景里出现会不会有幽默效应,我不是很确定,但我知道现实一定是在反讽中推进的,这些词汇所包含、所定位的社会性、消费主义性、商务性……都令人诧异的格外恰当。主人公每一次面对孤寂和情欲的时候都不只是在处理一个人的孤寂和情欲:你以为你在和一个人做爱,其实应该说是在和整个人类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性交吧。
嚼褪黑素软糖时,舌尖突然触碰到了一颗芝麻。
一颗躲开了一晚上的唇枪舌战、一次刻意的呕吐和延绵二十公里的无差别想念的黑芝麻。黑色不是舌尖辨认出来的,而是记忆记得的:客户点的寿司端上来后,他已经喝多了,清酒太上头,他看着密密麻麻的黑芝麻和白米饭,海苔上密密麻麻的黑绿色无序纹理,觉得自己突然变得很小,像一颗航空母舰上被旋紧在接缝的黑色铆钉。他就在那个时刻产生了呕吐的执念。必须在这个该死的难搞的客户面前出丑。必须认怂又必须逞强。必须让纯粹生理性的酸臭站到前台,让大家不得不认可这是一场丑恶的相处。必须吐出来。
终于,他成功地吐出来了,终止了客户借酒装疯式地卖弄行业资历。并没有人当面感谢他。上司把客户送上车后,对他说:你辛苦了,早点回去休息吧。他依然在装醉,摇摇摆摆的样子煞有介事,但上了出租车后就不用再装了。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点飘。回家整整二十公里,刚买的家在城郊,像废墟一样等待着他,他和它共有的黑夜此时已被腰斩,所以需要两颗褪黑素,跟上睡眠的节奏。他歪着脑袋靠在窗玻璃上,望着远处起降的两架飞机,起飞者目标坚定,一鼓作气,降落者要先盘旋几圈,等待指令再调整航线。
他想去想谁,但没有谁适合这一程的惦念。没有谁在他的废墟起降。
他划开手机,点开一个软件。
B
这个她总是上线得很晚。之前她说自己是个画家,只会用短线画画,比点彩派更梵高一点,比梵高更野兽派一点,比野兽派更密集一点。用密集的短线构成画面。也可能并没什么画面可言。取决于谁在看画。
她这个人,怎么说呢?他会说,她常备三种款式,或者说是库存,但总也用不完一盒。但总有。他和她在线上说了些各自的性幻想,还顺手比较了彼此的库存,尤其是时限——他的那盒将在2022年3月过期,她的三盒不同款式的分别是2023、2021和2025年。她调侃了一下,说今年将过期的那盒是一个自己喜欢的男人带来的,结果他没有用完这一盒就消失了,留下了冗余设备。虽说理论上可以转让给下家,但她总觉得那是对自己情感的侮辱。他看完这一串图文消息,说:大可不必如此动情。
他要求看她的画。相比于展现身材、瑜伽超难体式、穿搭或妆容,他更喜欢看有意思的照片、画作,有时还会看到手写的明信片、手抄的心经。他最不要看的就是摆拍的菜肴,不管是店里的还是自家厨房的,幸好现在展示厨艺的男性远远多过女性。他有过一个女友,笃信厨艺是爱和智慧的集中体现,总是用小鹿般湿漉漉的圆眼睛充满期待地看着他夹起一筷子菜,如果他不赞美,他就不够爱她,哪怕所有的碗都是他洗的。
她的短线构图没有梵高的那样好懂。他看了几张,不知道该说啥,但还是赞美了几句。用打字赞美,总比在小鹿眼睛面前演绎要容易些。她有过的性伴侣比他多一倍,他继续赞美了几句。最后她问:你觉得只和一个人,多久会厌倦?他提议他们试一试,至少能为各自的样本池增加一个实例。这样说的时候,他有一种无垢的欢欣感,很像学龄前的幼童在沙坑里的肆意妄为,仔细一想,倒更像是在无菌实验室里。
大多数情况下,他都能温文尔雅地得寸进尺。说到底,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性能力很有自信,而且对维持长久的男女关系完全不抱任何希望,虽不至于去鄙视他人的关系,但他自从断绝了这种社会性的期许就好像拔掉了一颗隐痛的牙。空洞的感觉很诱人,就像小时候总忍不住去舔乳牙掉落后的细嫩又结实的牙膛。
他们试验的结果是四个月。无菌,无爱,无痛,挺好的。他习惯了她手指上油彩顏料的味道,她时而油腻的头发深处隐秘的烟味,回想起来,总有种在泥地里打滚的感觉。作为四个月的女伴,她是无可挑剔的。
C
几天后,他在深夜看着一个她吃核桃。
核桃内部的十字四间格局,用钳子的力道太大会夹得太碎。她的力道正好,然后在掌心里剥去硬壳,再伸出舌头把肉粘到嘴里。辨认壳与肉是需要经验的,在几乎一致的色彩里,要辨认出色彩在饱和度上的高低差别。核桃里有肉有骨,同色系的,但骨是硬的,肉是软的。
她的身上只有一件看起来像丝绸的浴衣,腰带散了一半,露出了向双乳耸起的低谷。他来之前,偌大的、崭新的厨房岛台上就有核桃,但她没有吃。她说:没想到你这么快就来了。现在事情已经结束了,她终于可以慢悠悠地吃核桃了。他说自己不会剥核桃,她就演示了一遍,叫他照着做。他的力道太大,在偌大的、备有各种闪闪发光的厨具的厨房里引发了回声,核桃壳被夹得很碎,肉也碎了。她说:那就只有舔了。
舌头触及掌心,触及指尖,袒露舌苔的敏感,被刺激的神经千头万绪。柔软,湿润,灵巧,对坚硬、生涩、腐败、香气、掌纹的起伏……无所不知。这个她,让他第一次发现舔有多微妙。他很惭愧地反应过来,自己之前舔过的肉体都还不如一颗粉碎的核桃让他如此小心翼翼。
D
他是在地铁里刷手机时发现核桃小姐的。通勤是检阅世界的最好时段。一个软件看图,一个软件看文,一个软件听声音,一个软件应对熟人,一个软件应对陌生人。
这一站,他看到有个人写道:我在网上遇到过想骗我钱的,但这次遇到的是硬要给我钱的,有个三十八岁的美女想当单身妈妈,愿意高价买我的精子,我该同意吗?在线等。
下一站,他想起上个月约过的一个女孩。她约他在一个网红店前的广场上碰头,排了很久的队,又等了很久才买到奶茶。漫长的等待或许就是面试,让她做出了后续的决定。她看起来顶多二十岁出头,沉默寡言,眼神里没有怯懦,所以是故意躲闪他的凝视。他们拿着奶茶,走过广场。对面是个街心花园,他们在一排梧桐树下的长椅上坐下来,她沉吟了一下,明显在鼓起勇气,他默不作声地等,看了几眼她的侧脸。坦白说,他觉得她很不耐看,最初看照片时,他还犹豫要不要约比自己年轻一轮的女孩,怕太闹太傻或太娇气,现在他觉得她很显老,哪怕皮肤还紧致,但被脂粉堵截在毛孔中的是一种精神性的老化。不过他还是耐心地等到她开口,她说:我想练习一下舌吻,可以吗? 她的舌头湿滑绵软,没有进攻力,芒果味。他挺小心地把自己的葡萄味推送到她的舌尖和舌底、齿间和唇后。他喜欢在温热的口腔中悬停一下,再施加压力。他不喜欢鲁莽地兜圈子,好像在做某种搜寻或洗劫。他觉得她喜欢他这样。他没有提出更多要求,因为女孩继续喝了一会儿奶茶,当着他的面用手机叫了车。车子到的时候,她刚好把奶茶喝完,他由此认定,她一定是个学霸。
最后一站,他看到了核桃小姐的文身。她的头像是一株看起来有毒的紫色藤蔓,刻在几乎能刺出皮肤的肩胛骨旁。走出车厢前,他打了一声招呼:嗨。
E
后来的一天奉献给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冬-急速的乐章》。高密度跳跃的音符快速进行,反复推进。那个她在链接下写道:这是狂风席卷大雪,融化在身体深处。他给这条发布于昨晚的帖子点了赞。没想到那个她秒回:要是没有那个人,我决不会想到这其中的性感。
他在工位上戴上耳机,调大音量,第一次正儿八经地听完这一乐章。他觉得小提琴很像神经质的女人不由自主地痉挛。然后自问:维瓦尔第是哪国人?又想到:“那个人”是谁?肯定不是他。他甚至不记得她的脸了。她是他在这个软件里约到的第一个对手。还谈不上伴侣。他们试图做过朋友,但显然他不及“那个人”。你不言,我不语,就这样不了了之。或许是正中下怀的不了了之。他试图回忆和她在酒店房间里的场景,直到上司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他才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走神,网页停留在维瓦尔第的维基百科页面。原来他是意大利人。原来她喜欢的是这样的巴洛克风格。
后来好多天的通勤地铁里都是单曲循环,他无法解释自己怎么有了这种新爱好。每一个潜伏已久、压抑已久的重音都像一把凿子被锤子逼迫着,往石头里钻。执意的重复。如果有一天,遇到一个爱音乐的女朋友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喜欢维瓦尔第呢?他会不会诚实地回答?
他把《四季》的链接转发给了画家小姐,又转发给了核桃小姐。
那个是哪个?这个又是哪个?不管那么多,就当他为维瓦尔第建了个群好了。
F
离异的少妇站在游乐园里,牵着小女儿的手,母女两人一起抬头,对着摩天轮发呆。他站在她们身后,拿着两支甜筒冰淇淋。队伍不长,他们坐进轻微摇晃的小轿舱。母女俩很像游客,对着渐渐披露的地平线上越来越多的景物指指点点,女儿一点儿也不畏高。他把冰淇淋给她们,给她们拍照,很像导游。这是他无处可去的周末。这是他第一次约会有孩子的女网友。这是他第一次坐摩天轮。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她们。
他一直在等待最高点。摩天轮太慢了,消解了引力。摩天轮太像生活本身了,那么平稳,那么無私地把一切风光奉献给你,但又迫使你无处可去,渐渐神散志涣。他感受不到离心力,那种剧烈甩动在封闭球形空间里的离心力,停止时会有眩晕后的呆滞;因为意识到自己感受不到,他才明白过来自己在期待什么。把欲望扔进洗衣机,甩干。他的欲望就像梅雨天里没有晾干的衣服,带着潮臭。摩天轮无法甩干他的余味。带着女儿的少妇还很年轻,更不用说还精心打扮过了,但不知道为什么,在最高点到来的时候,他对她失去了欲望,好像一切都会开始得太慢又结束得太慢。
孩子很高兴。那是一个早熟的小女孩,看起来很喜欢他,告别时,来来回回看他和妈妈的脸,好像巴不得替他们说出什么正确的话。他顿时尴尬起来,好像被识破了自己并不想建立任何近似家人的关系。
G
配对成功的消息,其设计初衷显然是为了提神醒脑,粗体大字,感叹号,艳丽的色彩,满屏撒花,铃铛敲响。但看多了也烦。他放下手机,对死党说:只要你没收我的手机,我在这世界上就是孤家寡人。死党嗤笑他:有了手机你也一样。
死党是这世上唯一知道他近几年的女伴都是在手机上找到的人。没有一个同事知道,客户更不用说了,他也不会对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人说这些。他和死党说过后,死党也下载了几个软件,应该也有所动作。一开始他有点后悔,怕把死党教坏了,但转念一想,也许是帮他了呢?就这样过了这道坎,不再有负罪感。
他们在死党家小区里的桌球室,手里都拿着球杆,死党在等妻儿从娘家回来,他在打发时间,还没决定晚上要怎么过。死党是有目的地等待,他是没有目的地等待,两者不是同一种等待。死党是有终点的人,而他自以为还看不到终点,好像仍在披荆斩棘,在雨林里摸索前路。幸好有移动互联网,现在的他不觉得步履艰难,不像十年前要找一个女人那么艰难。十年前的他非常害羞,还是个穷学生。
总会有这样的日子,或日子里的某个时段,所有人都没有传来消息,不管哪个软件。他克制自己不去查验,也克制自己不要克制拿起手机的手。手机很需要代号或昵称,叫“手机”未免太不尊重手机了:它是被我们抚摸、紧握、指指戳戳最多的对象,被我们的体温长时间温暖着,比宠物更像人,比人更亲。这几小时的手机突然很安静,如同偏航到了百慕大,或是突然自我意识浮现,拒绝沦为他溶解寂寞的工具。也可能是大数据在运作,根据某种慈悲的定论,用某种不为人知的技术暂时屏蔽一些频繁登录的用户,强制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他俯下身子,瞄准了一颗大花球。
现在不难,只是动作幅度很小——最重要的莫过于手指和生殖器的动作;速度很快——偶尔他也会遇到很心急的女人,觉得漫无目的地聊天只是浪费时间,只想快速地见一面,面试合格了再进行下一步,当然他也在面试她们;过程很短——最多几个月,最少几小时,然后相忘于江湖。这江湖里露水泛滥,急云疾雨,很像原始雨林。
现在的他有房有存款有外企的中层职位,但也仅此而已。有一次,西装笔挺的他刚送完客户,从公司派出去的商务车上走到约会地点,刚好被约好的姑娘在二楼包间的窗内看到。姑娘认定他很有钱,但诡异的是,她不断地声称自己也很有钱,顺手划出支付宝账单给他看,一眼望去尽是服饰和医美的开销,他不露声色地说,每个月花十几万也不算很有钱啦。他们交好了几星期,每天都很甜蜜的样子,她做爱很大胆,但突然有一天就断线了,他按捺了几天,再打招呼时发现已需要验证。他已不会为了这种事失落了,反而松了一口气,劝慰自己不用再应对厌倦或厌烦,不用再试探权力或权益的边界。这样突然消失还挺善良的,符合原始雨林的自然规则。所以,他觉得她们都是旗鼓相当的对手。 新匹配的对象没有照片,无所谓,他早就把自己托付给大数据时代的宿命了。这是个盲盒。
这次的力道竟然没有控制好,白色母球随着大花球入袋。接着,死党就赢了这一局。
H
几星期后,盲盒小姐约他散步。他终于见到她时,发现这次运气不错,他一直没有索取她的照片,只聊了些闲话,那阵子他因为工作上的问题心情不太好,觉得她很懂得宽慰人。有一次,他们决定同时看一部悬疑电影,他提前猜出了真凶,后来又有一晚,他提议同时看一部情色片,她没有拒绝,但看着看着聊天就稀疏起来,他在自己的床上消磨着漫长的时间。
现在她就站在江边的风里,爽朗又不失矜持地朝他挥挥手,好像不知道风吹出了前胸的轮廓。她已知道他在这座城里近十年,但很多地方都没有好好逛过,只知其名,不知其秘。随着她手指的方向,他看到一条僻静的林荫小道,也看到她光洁的指甲,以及全方位的素颜。一个不存任何期待的对手是值得高度注意的。但陌生人在期待什么,谁又能知道呢?而且,究竟要聊多少话、做多少爱、吃多少饭,才不算陌生人呢?
他就觉得她不是陌生人。古怪的亲近感也许是素颜带来的效果,也许是完全超出他想象力的某种力在起作用。对于自身脑体里的力场,他的理解力还不算很透彻。他们谈到身体的方式与别人不同。她告诉他,她这一两年里动过两次手术,都不大,但都需要全麻,麻醉是人造昏迷,重点不止在于让你失去痛感,还必须让你失忆。她说,逐渐进入中年的感觉就是一样一样认领自己的器官,跟随疼痛、出血、功能失效等标志,认准器官的位置、要求和感受。她说,就好像突然发现自己身体里住着很多人,有的脾气坏,有的善于忍耐,有的像搅屎棒,所谓人的整体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她用表情包笑了笑,说,自己变成了楼组长,正在协调这栋楼里的每一户人家,每一个内部的房间都会有地动山摇的动静,每一道隔墙都有分崩离析的可能。她可以在裂缝周围一厘米一厘米地摩挲,惊诧于每一个位置的感受竟会如此不同。她说,现在可以感受得到卵巢和子宫壁上的微妙感触,好像它们一直在酝酿独属于自己的发言权,决意在生命的至高点发出最后的叫嚣。这就是中年的感受,感受肉身在生命的至高点,并且随时地、逐步地滑入下坡路。
她让他意识到自己还很年轻,但前景注定是老去。现在他仔细地看她的背影,没有看到所谓的中年,或叫嚣。肉身表层如大地般沉静,火山总是在深处潜伏。她的腰身很细,衬托出臀部的摇摆。过肩的头发既不细软也不粗硬,是染过的棕色。他意识到之前的很多次面基都在关注正面,眼睛和嘴唇的形状,五官间的暗语,然后是胸部、腹部、三角區,至于背部,焦点往往落在腰臀。他想起她提到过的两次小手术,眼神不自觉地在背影中摸索起来。
她带他走了一条很窄的小巷,在江边几公里处的老城区。这个区域完全不像他认知的这座城,像是在老年的褶皱里。巷子里只有她走在他前面一两米,有时她会用手抚摸一下老水泥墙上的裂缝或补丁,有时又会指指某扇结满油污的小窗。这是一条从容老去的秘密通道。快到尽头的时候,他往回看了看,突然有一种从另一个人身体里走出来的错觉。他再转身,发现面前的她已不是背影,她也在往回看。现在他俩面对面了,两人之间,以及和两边的墙壁之间,都是不足半米的间隔。他没有经历过这种范围和质感的暧昧,但已开始牢记。
后来他们在老城区和闹市区步行了很久,走了将近两万步,只进过一家超市买了两瓶饮料。他们走得不慌不忙,时远时近,没有目的,但不管走到哪里,她都可以讲一段什么,譬如这个拐角在她初中时是爿音像店,她有会员卡;又譬如那家其貌不扬的面馆里有非常好吃的鳝鱼面;再譬如那条巷子里曾经住过某一任前男友。他陪她走了一遍青春的遗址,她反过来谢谢他,这就让寂寥加倍了。
他觉得她是很容易亲近的人,但暂时还没想好自己该怎么亲近她,因为她很像个易碎品。
I
要说近期最喜欢的,还是核桃小姐。和舔舐核桃无关,和她表象的富裕优渥更无关,纯粹因为生理性的默契,就是那种一拥抱一贴近就觉得彼此身体的每一个弧度都很匹配的感觉,像两片相邻的拼图咔哒一声扣合。他甚至不觉得她美,也许是因为没见过她全妆、盛装的样子吧;她身材很高,骨架偏大,她说自己这一年长了十斤,但他左右前后地看也看不出怎么还能在这个身体上减掉十斤肉。
告别盲盒小姐后,他觉得很需要她。她总宅在家,说去就去了。其实他更喜欢去酒店,千篇一律的格局把个性调到最低档位,比较放松。有一次他被放了鸽子,就独自在酒店里住了一晚,在浴缸里泡了很久,因为他新买的家里没有浴缸,还去SPA馆做了按摩,像女人一样呵护了自己,其实只是为了不浪费资源。但核桃小姐不喜欢去酒店,好像很怕身份和行踪被大数据暴露。他始终不知道她靠什么赚钱,不知道她怎么会一个人住一栋别墅。他替她的安危担心,假想自己是个坏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在那栋小楼里把她绑架、猥亵、勒索、虐待,乃至杀死。但核桃小姐对他说:其实都一样,你来我这里,你也可能被绑架、猥亵、勒索、虐待,乃至杀死。你不要以为只有女人是猎物。他点点头,说:这我懂。
两人喝了点酒后,她把他带去欧式装潢的影音室,上一次他没有来过这里。她要用浴袍的腰带把他的手绑起来,他不肯。但后来,他的眼睛不知不觉地被她用腰带蒙住了,腰带围绕他的头颅绑了好几圈,并不紧,他依稀还能看得到。他的呼吸重了起来,她凑到他耳边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想一个和我走过两万步的女人。核桃小姐说:在里面还是在外面?他笑了笑。
这是实话,也是假话,他想到的只是盲盒小姐的概念:从盒子里跳出来,或爬出来的一个陌生人,接着再想到她旁若无人地走过那些街巷时恍如出神的表情,想她似乎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她好像始终在盲盒里,作为箱型人四处移动。再接着他开始幻想:她走着走着,突然从背影变成了裸影,一边走一边褪去衣服,和她此生所有的衣服一起堆积在盲盒里,但她身体外始终有一圈空白,她带着空白,又联动着盲盒,依然在他面前一两米,背部的每一厘米都在承接他视线的摩挲,如同她在动手术前后对自己的摩挲那样。他还想起她说过,手术和性爱都是让异物进入身体。他觉得药也是,但没说。 他喜欢核桃小姐的呻吟。在失去视力的短暂片刻里,呻吟是没有主人的,就像空气里一道震荡的电波。他用力抱住她,想让她从此负责呻吟的部分。谁来负责别的部分,还有时间慢慢挑选。虽然这是彻头彻尾的肉体关系,但他非常确定,和她或她们之间并不缺乏精神性的对冲。他和她们,以及她们的他们,都选用节能高效的可持续方式,把自己的欲望拆解后分包出去,拼凑出了满足的概念,或是药的疗效。
J
就这样,一年过去了。
因为疫情,他春节没有回老家,本想出去转转空城,还想去找盲盒小姐一起散步,但终究退却了,毕竟家家户户都在团圆。他在家里荒废了几天,恶补了很多影视剧,吃空的外卖餐盒都快堵住门口了,他才把攒了几天的垃圾扔掉,又在小区里跑了几圈,汗一出来,感觉没那么死气沉沉了。回到家,冲完澡,想了想,终于还是打开了那些软件。他以为大多数人都在陪伴家人,但事实上,还有很多人像他一样,连起码的工作时间都空出来了,空洞显得格外大。有一个软件能显示彼此距离,初五那天,他突然发现有个女人和自己距离0米。这是前所未有的事。她的头像是一只戴了狐仙白面具的白猫。
事到如今,他对于和陌生人聊天已经完全没有障碍了,也没有套路,不像有些人一开口就查户口,他好像把所有陌生人都幻化成了一个人:这个人有点像AI,可以随心所欲地改头换面,符合多重人格的生存法则;这个人还有着庞大的数据库,可以永远隔着屏幕,听他即兴的说词,做出不同的反应。他本人没什么好说的,所以他常常说世界,常常问对方,对方和世界总是有交点的,哪怕自己和对方的世界没有交点。他所在的医疗机械领域也是充满了话题,难得对方有兴趣多问一句,他也乐得吐槽。自从那个她让他听熟了维瓦尔第,他还接受过另一个她给的葡萄酒教程——最终他从她手里买了几箱酒,可能因为有了交易,他没有和她上床,还因为另一个城市的她贴出的照片,去那座城市做了一次短途旅行——她陪他逛了几个景点,然后入住酒店,他们挺愉快地把彼此当成了另一个景点,最后,她赶在十点前回到老公孩子身边,第二天他一个人去爬了山,再坐飞机回家。他好像和陌生人总有话可说,但不管说多少,好像总还是陌生人,她们每一个都是碎片,但一堆短线或圆点的像素无休止地拼接下去,似乎不存在所谓终点,也无所谓整体。他只是非常喜欢这种可说又可不说、可说多又可说少的状态。可以中断也可以延续。可以无心也可以有意。可以直奔主题也可以永远阳春白雪。怎样都可以。他甚至不排斥传说中的爱情。仔细想想,她们拼出的并不是异性,而是他自己:一个不断生成、不断解构又重组的他,每次拼一点局部——舌头,手足,皮肤;每次演一个配角——异形或异物。
他盯着白猫看,想象自己在它的凝视下变成乐高玩具拼出的大狗。所以,他在年初五的夜里,和戴面具的白猫头像的女人开始聊天:新年好,距离0米的你。
对方秒回了惊讶的表情,而后确凿地问他:你也住15号楼吗?
他想了想,也确凿地问她:你也躺在朝南窗下的沙发上吗?
答案并不耸人听闻。他们都在与地面垂直的一条线上,也许躺在沙发上的姿势都是一模一样的。她拍了一张照片给他看,红条纹家居裤外裹着米色毯子,沙发是奶黄色布面的,镜头刻意避开了别的家饰细节。他也拍了一张给她看,镜头豪放地包容了自己的家居裤、茶几上的零食、电视机里的美剧。聊了几句美剧,他突然问起猫,她又送来一张不戴面具的猫照,正脸,正坐在她肚子上,还是那条红条纹的家居裤。猫叫跳跳,今年五岁。他盯着猫的瞳孔看了几十秒钟,突然从名单列表里找出画家小姐,问她过年有画画吗?等了一分钟,她没有回。又找出核桃小姐,发了一个恭喜发财的表情,她也无动于衷。如此延怠了片刻,他才回到刚才的对话框,说自己正在考虑晚上叫什么外卖,非常苦恼。她说:有可能我们前几天吃的外卖都是一样的,周边没几家好吃的。他们非常迅速地报上几家店的名字,如同对暗号,应该都在各自的房间里笑出了声。隔了一会儿,他问:要不要搭伙吃一顿,可以多点几个菜。隔了一会儿,她说:好。
两人相约半小时后在楼下门口碰头,谁也没问对方长什么样,要怎样辨认出来,就像谁也没问对方住几楼。这栋楼总高28层。从15号楼走到小区外的餐饮一条街要十五分钟。他在洗脸刷牙、刮胡子、换衣服的时候猜想等下的对话多半会聚焦在什么时候搬进来的、多少钱买的房、通勤要多久之类的话题上。坐电梯下去的时候,他注意到电梯是从18层下来的,另一部电梯没有动。楼道里悄无声息。外面突然响起了一串爆竹声,已经有人开始迎财神了。他做好了心理准备,期待电梯里有一个女人,然而并没有。到了楼下,门厅里也悄无声息,门外空无一人。他站在门外等,想吹吹冷风,一边打量建筑立面的瓷砖,想到自己似乎从来没有仔细看过家门口的这些砖。过了一会儿,他看到有人影从电梯间往门厅走来了,他的心态很放松,只是邻居一起吃顿饭而已,他也不是每次約陌生人都会携带高涨的欲望的,他只是个在这座大城市里没什么朋友的普通人。
他看到一个男人走到门厅,刚想别转视线,却看到那人停下来,定定地站在玻璃门内看着他,脸色明净,五官秀气,嘴角带着一抹似有若无的笑意。他们隔着玻璃门互相凝视。门外的他大约用了三五秒钟明白了一切,笑了笑,把门拉开。门内的他用了一两秒钟看着门为他敞开,再决定迈出一步。
十五分钟后,他们坐在一家韩国烤肉店里,开始了第二轮互相凝视。一路走来时,他们之间就自动生出了兄妹般的情谊,虽然他有一万个问题想问,但主要还是作为兄长在聆听。
——你要是掉头走了,不理我,我也觉得很正常,毕竟我是用女性的标签嘛。这套房是我和男朋友租的。哦,他回家过年去了,家里人逼他相亲。刚才我问他,我可不可以跟邻居大哥去吃饭,他说好,只有一个好字。他肯定在一大桌酒席间被叔叔伯伯灌酒吧。他酒量可差了!走之前就喝醉了一次,叫我乖乖在家等他,没多久就醉了,还说什么,莫使金樽空对月。我当然很乖啦,哪怕空对月!我呢,我不用回家,我爸我妈早就和我断绝关系了。我十七岁就出来打工了,现在在健身房做销售。对,就是地铁口那家,生意还不错,我就是在健身房遇到他的——对,就是看到他举铁的样子才喜欢上的。大哥你这么文质彬彬的,应该不去健身房撸铁吧? 他说:我喜欢打球,但找不到人打。和人有来有去,感觉比和器械相处有趣一点。
——哥,我今天忍住了,没穿女装出来,换了好几身,所以晚了十几分钟,让你久等了。你怎么就一眼认出是我呢?
他说:我看到你的毛衣上有白色的猫毛。
他们坐在韩国烤肉店里,确切地说是互相打量,彼此都不用遮遮掩掩的。他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观察这样的男生,也是第一次被这样的男生近距离观察。那和女人打量他的眼神很不一样。肉端上来,被迅速地烤成食物,火很旺,他们的脸孔都迅速地红起来。
——哥,你常这样约人吗?其实男朋友在家的时候,我不敢用这些App的。我怕他生气。
他点点头,说:是啊,我常用。挺好的。
——我也觉得挺好的,可以多认识一些人,现在交朋友太难了!心里话都不知道对谁说。我们这圈子又小又乱,唉。但我很怕遇到乱七八糟的人。你看,我很小心的,连猫都戴面具!我可以在面具之上再戴面具!哥,你不怕吗?
他透过炭火炉上的热气瞥了对面一眼,说:怕你的他打我吗?
对面的人笑起来,花枝乱颤的,还拿起桌上的手机,把作为屏保的男朋友照片给他看。他确认了照片上的肌肉确实很壮观后,把手机还过去,说:他眼中的你是什么样的?
对面的人没有笑出声,用眼神勾了他一下,在手机上划了几下,又给他看。这次他看了很久,时不时抬头进行比对,像是海关人员。对面的人俏皮地摆出和照片上同样的姿势,抬高白皙纤巧的下巴。他把手机还过去,说:明天吃饭你就这样来吧,我觉得挺好的。
对面的人哈哈大笑,竟然还拍起手来,又像孩子又像女人。还像演员,他心想,从我手机里涌出来的人一个接一个,有的素,有的艳,好像手机里有一套舞美班子给她们定妆塑形。她们有的痴情,有的狡猾,有的没心没肺,有的欲壑难填,好像手机里有数不尽的剧本分配了她们的角色。那么,他又演过了什么角色?这里有的是树洞、面具、药丸、玩具、ok绷、饰物、橱窗、植株、僵尸……他是不是都演过了?
吃完饭溜达回去,他要求去他的租屋看看,要求被满足了。跳跳在门口迎接,喵喵地叫。他看了看猫,看了看扔在穿衣镜前的一堆衣服,然后,冷不丁地把手机递出去。他说:你说得对,我怕了,我把手机寄放在你这儿,明天吃晚饭时你再给我。
男孩愣住了,呆呆地看着他。他把手机硬塞到他手里,说:就当是个约定,好让我看到你明天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样子。
说完,他最后看了一眼男孩手上的自己的宝贝,转身离去。他没有坐电梯,怕男孩有心去留意。他走楼梯下去,一圈一圈,一层一层,上上下下悄无声息,只有他匀速的脚步声,偶尔会踩亮一盏楼道里的灯。
K
9680536个碎片同时在线。就这样,一年又开始了。
自问自答
为什么你不能离开过于逼近的现实?
因为现实逼近我们的方式和速度比我们所能承受的更急迫。个体的人生总在延怠,在舒适圈中、在假想敌中、在陈词滥调中延怠到某个节点,你就会突然意识到自己在老去,总有新兴的现实让你措手不及,同时手忙脚乱地去适应,无条件地接受名为新鲜感的妄念,包括兴奋惶恐迟疑笨拙等各种本来已被过往的现实驯化而不太会出现的状况。这就是逼近的现实对我们的压迫。
我不能离开,因为它存在,而且存在得越来越强大。被移动互联网改变的生活方式是有目共睹的,只是好像很难写。有一天,我们几个好朋友在聚餐时聊起一个共同的朋友,谈到她最近几年的男朋友都是社交软件上结识的,其中有一位还严重改变了她的交友习惯。这个话题一旦被开启,你就会发现,大多数人都默默体验着,好像很难说,而这“大多数”就意味着整体社会的交往模式已在彻底改变中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关系之下都可能潜伏着另一些关系,平台与平台的错综交叉会迫使六度空间理论坍塌。我喜欢这样的题材。
为什么不用最熟悉的女性第一人称视角?
对于“男性的凝视”这个政治正确的陈词滥调,我還有另一种看法。男性和女性在这个剧烈改变的社交模式中是同等的不自由、同等的被动,哪怕有着貌似自由选择的现实假象。网络在很大程度上剥除了性别优势,让两性权力(及其色情)游戏变得更多样化。要不是有篇幅限制,这篇小说可以无限制地写下去,但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的单一视角都必将是不足够的。我试着去写一个被新社交方式滋养的孤独者的形象。他和她们互相学习,互相索取,尊重彼此最本真的欲望。在这篇小说中缺失的不是女性视角——文字能达成两性视角的互相转化——而是更残暴的现实:可能我真正不熟悉的是骗子或坏蛋的视角。
为什么故意选择“推送”“对冲”“可持续”“分包”这类词汇?
因为用它们来形容故事中的动作都非常精准。这些词汇在这些场景里出现会不会有幽默效应,我不是很确定,但我知道现实一定是在反讽中推进的,这些词汇所包含、所定位的社会性、消费主义性、商务性……都令人诧异的格外恰当。主人公每一次面对孤寂和情欲的时候都不只是在处理一个人的孤寂和情欲:你以为你在和一个人做爱,其实应该说是在和整个人类乃至整个资本市场性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