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教育思想是自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形成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该教育理论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科研在教学内容上的应用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来构建教学案例,探索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教师、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学案例、培养目标的自洽,以教学案例构建及教学的实施来论述师生的协调发展。教学案例的构建及实施期望达到与研究生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教师职业提升与研究生培养,为优质课程建设中教学案例的构建提供参与示范。
关键词:主体教育;工科专业;教学案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75-05
Abstract: The Subject education concept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at has been formed in China's educational circles si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theory is embodied in the policy documents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 can create a good academic democratic atmosphere, promote the teaching interaction in the course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postgraduate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theor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two main bodies to construct teaching cases,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rough case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ase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promo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t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participation and demonst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Keywords: subject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主体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历程与经验的反思,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并逐渐被大众接受的一种教育思想[1-3]。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课题,又是教育的主体”的理论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许多学者针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教育理念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并逐渐认识和接收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5],其内涵的认识拓展到学习主体应当具备的功能特性和素质结构[6],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体性[7]。更进一步地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因素缺失以及建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梳理[8],这些探索和发展为以后主体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增强主体教育研究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今后的研究中亟需加强跨学科交流,形成主体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实证研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2]。鉴于此,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指引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来构建教学案例,期望达到与研究生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
一、主体教育理论及研究生教育政策文本
(一)主体教育理论中师生和谐发展
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应该是教师职业专门化探讨中的一个重要话题[9],传统教师观认为师生主体是分离,工具性和制度化的[10]。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除了是一种职业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生命价值,学生的成功与否与其自身的价值紧密相连。教师将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与真、善、美完美结合的生活主体[9]。教育是人类参与的重要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始终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体性可以从课程改革着手[8],通过新的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实现双主体的和谐发展。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11],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自己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不可替代的力量[12]。 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理工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13-14],彰显了人的主体性[15]。鉴于此,提出双主体教育下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双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和谐发展与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一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思考与学习。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政策及文本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脱变,早日成为创新强国,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参考,其中在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四个“更加”来突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优质课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中再次强调课程内容和学习质量问题,其落实也就在于双主体的两个方面。那么学生就要重视课程学习,教师就要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提高课程质量,并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充分条件是从事科学研究,结合跟踪前沿,并引入课程教学,可以及时将业界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引入教学活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那么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案例的自洽
(一)教学案例特征
案例具有真实典型性、科学完整性和积极教育性等原则[16]。案例教学以事实为依据,已经成功应用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之中,并形成了管理原理;在工科教学中,可将工商管理、医、法、教育等专业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工科教学[17],但要因地制宜,对于多数工科来说,可以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18-19],这将打破以单个知识点为核心的被动教学模式,将变成一个融合各个知识点的系统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模式。那么要求工科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对经典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前提假设条件充分理解,这样得出的创新认识才有理有据,其次要引导学生突破假设条件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动手实施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认识,该过程可以直接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科教学案例的目的与教育部指导意见中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一致,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更好地顺应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以科研攻关,形成课程案例,不仅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案例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思辨能力为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不仅缩减了适应企业需求的时间,更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高层次的人才。
(二)硕士研究的培养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全面融合了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协同发展,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达成包括学生和教师。抽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完成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关规定即可授予硕士学位,而针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其相关规定可以更加具体,即能解决基础理论和进行理论创新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为规定来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主体视角下的案例教学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可以较好地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统一,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途径,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案例设计问题具体目标可拓展性强,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较宽地知识面,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建设,避免单纯因人设课。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的统一,也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每项研究都要确立自己的范围,明列事实,目的在于发现规律,教学研究也不例外[20],其中在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中,有构建学者提出数学任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是构建学生学习数学有利环境的基础[21],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实施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各自应有的作用,并达到两者的自洽[22]。案例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交融,可以充分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思辨能力。以学科中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自由织网,且不迷失方向,最终形成一个闭环,实现了教师科研、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的高度融合,具体表现在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双主体约束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协同一致,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素质的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与教师专业性的提升息息相关[23],那么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24]。
三、工科案例构建及教育价值
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师生共同作为主体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是双赢,并且是相得益彰的,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展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一)课堂案例教学构建及意义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果的多元性等特点[25],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活动结合为教学特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6]。教学案例就是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构建适合于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案例。该案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选取、素材选择、案例制作等完成教学案例,考虑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4个应用场境[27-29],其目的是让学生融入教学案例之中,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目前,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专题涉及到的内容及要求,形成了适合不同层次和各具专业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30-32],有利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3],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主体教育;工科专业;教学案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75-05
Abstract: The Subject education concept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at has been formed in China's educational circles si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theory is embodied in the policy documents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 can create a good academic democratic atmosphere, promote the teaching interaction in the course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postgraduate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theor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two main bodies to construct teaching cases,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rough case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ase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promo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t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participation and demonst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Keywords: subject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主体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历程与经验的反思,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并逐渐被大众接受的一种教育思想[1-3]。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课题,又是教育的主体”的理论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许多学者针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教育理念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并逐渐认识和接收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5],其内涵的认识拓展到学习主体应当具备的功能特性和素质结构[6],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体性[7]。更进一步地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因素缺失以及建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梳理[8],这些探索和发展为以后主体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增强主体教育研究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今后的研究中亟需加强跨学科交流,形成主体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实证研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2]。鉴于此,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指引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来构建教学案例,期望达到与研究生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
一、主体教育理论及研究生教育政策文本
(一)主体教育理论中师生和谐发展
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应该是教师职业专门化探讨中的一个重要话题[9],传统教师观认为师生主体是分离,工具性和制度化的[10]。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除了是一种职业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生命价值,学生的成功与否与其自身的价值紧密相连。教师将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与真、善、美完美结合的生活主体[9]。教育是人类参与的重要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始终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体性可以从课程改革着手[8],通过新的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实现双主体的和谐发展。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11],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自己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不可替代的力量[12]。 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理工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13-14],彰显了人的主体性[15]。鉴于此,提出双主体教育下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双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和谐发展与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一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思考与学习。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政策及文本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脱变,早日成为创新强国,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参考,其中在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四个“更加”来突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优质课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中再次强调课程内容和学习质量问题,其落实也就在于双主体的两个方面。那么学生就要重视课程学习,教师就要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提高课程质量,并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充分条件是从事科学研究,结合跟踪前沿,并引入课程教学,可以及时将业界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引入教学活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那么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案例的自洽
(一)教学案例特征
案例具有真实典型性、科学完整性和积极教育性等原则[16]。案例教学以事实为依据,已经成功应用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之中,并形成了管理原理;在工科教学中,可将工商管理、医、法、教育等专业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工科教学[17],但要因地制宜,对于多数工科来说,可以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18-19],这将打破以单个知识点为核心的被动教学模式,将变成一个融合各个知识点的系统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模式。那么要求工科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对经典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前提假设条件充分理解,这样得出的创新认识才有理有据,其次要引导学生突破假设条件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动手实施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认识,该过程可以直接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科教学案例的目的与教育部指导意见中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一致,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更好地顺应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以科研攻关,形成课程案例,不仅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案例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思辨能力为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不仅缩减了适应企业需求的时间,更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高层次的人才。
(二)硕士研究的培养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全面融合了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协同发展,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达成包括学生和教师。抽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完成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关规定即可授予硕士学位,而针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其相关规定可以更加具体,即能解决基础理论和进行理论创新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为规定来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主体视角下的案例教学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可以较好地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统一,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途径,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案例设计问题具体目标可拓展性强,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较宽地知识面,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建设,避免单纯因人设课。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的统一,也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每项研究都要确立自己的范围,明列事实,目的在于发现规律,教学研究也不例外[20],其中在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中,有构建学者提出数学任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是构建学生学习数学有利环境的基础[21],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实施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各自应有的作用,并达到两者的自洽[22]。案例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交融,可以充分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思辨能力。以学科中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自由织网,且不迷失方向,最终形成一个闭环,实现了教师科研、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的高度融合,具体表现在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双主体约束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协同一致,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素质的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与教师专业性的提升息息相关[23],那么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24]。
三、工科案例构建及教育价值
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师生共同作为主体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是双赢,并且是相得益彰的,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展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一)课堂案例教学构建及意义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果的多元性等特点[25],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活动结合为教学特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6]。教学案例就是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构建适合于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案例。该案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选取、素材选择、案例制作等完成教学案例,考虑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4个应用场境[27-29],其目的是让学生融入教学案例之中,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目前,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专题涉及到的内容及要求,形成了适合不同层次和各具专业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30-32],有利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3],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