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性教育视角下的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案例构建研究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主体教育思想是自改革开发以来在我国教育界形成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该教育理论在研究生教育政策文件中得到体现。通过教学案例探讨研究生专业课程的建设,充分体现科研在教学内容上的应用和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途径,达到师生的和谐发展。在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来构建教学案例,探索如何通过案例教学来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教师、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学案例、培养目标的自洽,以教学案例构建及教学的实施来论述师生的协调发展。教学案例的构建及实施期望达到与研究生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教师职业提升与研究生培养,为优质课程建设中教学案例的构建提供参与示范。
  关键词:主体教育;工科专业;教学案例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8-0075-05
  Abstract: The Subject education concept is a kind of educational philosophy that has been formed in China's educational circles si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The educational theory is embodied in the policy documents of graduate education. We can create a good academic democratic atmosphere, promote the teaching interaction in the course learning, and achiev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postgraduate cours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bjective education theory, teachers and students are the two main bodies to construct teaching cases, and explore how to improve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personality through case teaching.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cases are expected to achieve the professional promotion of teacher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s matc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te education, so as to provide participation and demonst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courses.
  Keywords: subject education; engineering major;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cases
  主体教育思想是我国教育界的一种教育哲学思想,是对建国以来我国教育学学科建设历程与经验的反思,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大背景下产生并逐渐被大众接受的一种教育思想[1-3]。顾明远教授提出“学生既是教育的课题,又是教育的主体”的理论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重大转变,就是要把学生看作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案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许多学者针对主体教育理论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该教育理念在我国经历了一个由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并逐渐认识和接收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培育过程[5],其内涵的认识拓展到学习主体应当具备的功能特性和素质结构[6],强调了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的主体性[7]。更进一步地對教育中教师主体性因素缺失以及建构策略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内容梳理[8],这些探索和发展为以后主体教育在实践中的实施和推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增强主体教育研究的生命力,有的学者指出今后的研究中亟需加强跨学科交流,形成主体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加强实证研究,把握时代发展脉搏[2]。鉴于此,基于主体性教育思想理论指引下以教师和学生为双主体来构建教学案例,期望达到与研究生教育特征相匹配的新时代研究生培养。
  一、主体教育理论及研究生教育政策文本
  (一)主体教育理论中师生和谐发展
  教师生命意义的关注应该是教师职业专门化探讨中的一个重要话题[9],传统教师观认为师生主体是分离,工具性和制度化的[10]。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除了是一种职业之外,还具有更高的生命价值,学生的成功与否与其自身的价值紧密相连。教师将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主体,而是与真、善、美完美结合的生活主体[9]。教育是人类参与的重要活动,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始终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体性可以从课程改革着手[8],通过新的案例教学方法,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实现双主体的和谐发展。案例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是师生有效互动的关键[11],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现自己培养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不可替代的力量[12]。   学生的主体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中包括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在理工科教学中主要体现在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13-14],彰显了人的主体性[15]。鉴于此,提出双主体教育下师生和谐发展的教育理念。双主体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和谐发展与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一致。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改变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促进被动接受教育转向主动思考与学习。案例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研究生教育中教学内容的相关政策及文本分析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实现从数量到质量的脱变,早日成为创新强国,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加速推进提供了参考,其中在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中四个“更加”来突出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和统筹构建质量保障体系,其中优质课程的建设可以很好地回答上述两个问题。
  课程建设方面,教育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教研 [2014]5号)中再次强调课程内容和学习质量问题,其落实也就在于双主体的两个方面。那么学生就要重视课程学习,教师就要加强课程建设,不断提高科研水平,丰富和完善课程内容,进而提高课程质量,并通过案例教学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教师而言,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充分条件是从事科学研究,结合跟踪前沿,并引入课程教学,可以及时将业界最新的技术和方法引入教学活动,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学生就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那么课程实际教学效果会更得到社会的认可。
  二、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案例的自洽
  (一)教学案例特征
  案例具有真实典型性、科学完整性和积极教育性等原则[16]。案例教学以事实为依据,已经成功应用在管理学的案例教学之中,并形成了管理原理;在工科教学中,可将工商管理、医、法、教育等专业广泛使用的“案例教学法”引入工科教学[17],但要因地制宜,对于多数工科来说,可以开展基于问题导向的案例教学[18-19],这将打破以单个知识点为核心的被动教学模式,将变成一个融合各个知识点的系统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模式。那么要求工科案例教学中,首先要对经典理论构建过程中的前提假设条件充分理解,这样得出的创新认识才有理有据,其次要引导学生突破假设条件的限制,提出自己的见解,动手实施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认识,该过程可以直接实现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工科教学案例的目的与教育部指导意见中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要求一致,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更好地顺应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以科研攻关,形成课程案例,不仅使学生今后更好地适应企业的需求,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案例教学过程不仅激发了研究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教学过程中形成的思辨能力为科研创新奠定了基础,从长远角度来看,也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重要的一环,不仅缩减了适应企业需求的时间,更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输送高层次的人才。
  (二)硕士研究的培养目标
  以问题为导向的案例教学,全面融合了学生和教师双主体的协同发展,那么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达成包括学生和教师。抽象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完成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相关规定即可授予硕士学位,而针对工科研究生而言,其相关规定可以更加具体,即能解决基础理论和进行理论创新应用的相关问题作为规定来考察研究生的学术水平。
  主体视角下的案例教学以解决问题能力为主线,可以较好地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统一,是进行课程建设的关键途径,体现了培养学生学习及创新能力。案例设计问题具体目标可拓展性强,要求学生和教师具备较宽地知识面,同时也要具备一定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要求课程体系的整合、衔接,以问题为导向的课程建设,避免单纯因人设课。因此,案例教学不仅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位要求的统一,也实现了课程体系的系统设计和整体优化,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和教师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每项研究都要确立自己的范围,明列事实,目的在于发现规律,教学研究也不例外[20],其中在数学案例教学研究中,有构建学者提出数学任务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推动力,是构建学生学习数学有利环境的基础[21],该研究表明案例教学实施要素相互制约,相互联系,在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之间各自应有的作用,并达到两者的自洽[22]。案例知识结构错综复杂,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科交融,可以充分拓展教师和学生的知识面,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思辨能力。以学科中的关键问题为导向,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自由织网,且不迷失方向,最终形成一个闭环,实现了教师科研、课程教学、学生发展的高度融合,具体表现在以教学案例为载体,实现教师和学生,以及师生双主体约束下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案例与培养目标协同一致,其主要目的是教育素质的保证,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些都与教师专业性的提升息息相关[23],那么對教师最基本的要求是具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24]。
  三、工科案例构建及教育价值
  主体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师生共同作为主体为完成教育培养目标是双赢,并且是相得益彰的,不仅可以在课堂教学的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也可以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展现出来,更好地促进学生自身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促进教育的进步与发展。
  (一)课堂案例教学构建及意义
  案例教学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客观的真实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突出的实践性、学生的主体性、过程的动态性和结果的多元性等特点[25],是以师生互动为主要教学形式,以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课堂讨论与课外活动结合为教学特点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26]。教学案例就是在现代教学观念指导下,构建适合于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教学案例。该案例以实际问题为导向,开展问题选取、素材选择、案例制作等完成教学案例,考虑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差异发展、体验成功4个应用场境[27-29],其目的是让学生融入教学案例之中,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探究性。目前,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中,结合具体教学专题涉及到的内容及要求,形成了适合不同层次和各具专业特色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模式[30-32],有利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33],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完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目标的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建立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学科建设是高校整体水平的重要体现,是高校开展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基础。该研究从全国水产学科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地方农业院校水产学科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认真剖析了自身的优势特色及发展机遇,提出重点学科发展策略。加强地方农业院校水产学科建设,需要结合产业、准确定位、凝练特色;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科研实力;严把培养质量、紧扣育人目标、培养特色人才;加强交流合作,深入开展社
期刊
摘 要:文章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要求,从课程视角与教师视角两方面入手,探讨了在江苏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学原理课程建设中如何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经验与反思:围绕如何精确选择课程模块、精心设计思政元素、精准组织实施等内容展开讨论。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本次慕课的教学效果,即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提高了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巩固了社
期刊
摘 要:面向我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国家需求,传统水利学科的发展逐渐由服务于工程建设向注重与生态、环境相协调转变,社会迫切需要一大批交叉领域的复合型、综合型创新人才。这就要求高校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及人才培养方面与当前国家和社会需求有更好的对接。新的交叉方向应将水利与环境、生态、海洋多学科交叉融合,以生态环境为主线将流域与海岸带系统相关联,关注资源能源开发、工程建设运行等引发的流域与海岸带生态环境问
期刊
摘 要:当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全国高校如火如荼推进之际,民办高校却在实践中遇到校方督导不力、学生浑水摸鱼、二课思政两张皮等方面问题。这些问题既与民办高校生源质量有关,更有民办高校思政体制运作僵化方面的原因。为有效根治上述弊端,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以职称改革“破五唯”为突破口,积极推进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的团委-学工-思政、校园文化-思政一二课堂全方位联动式教改,从而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民
期刊
摘 要: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是校企联合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和高职教学改革的新尝试,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文章以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工作室学徒精英培养、工作室指导教学改革、工作室攻克企业难题、打造工作室资源平台、实施工作室制度管理这五个方面的经验介绍和研究,为现代学徒制人才模式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的借鉴。  关键词:技能大师;工作室;现代学徒制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快速发展,提升高职院校育人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色高水平院校“培养高质量职校人才”培养体系,采用扎根理论探索出高职院校领军型人才能力素质结构,该结构包括“修身力、待人力、治学力、处事力”等核心能力,并建立“头雁领航·榜样育人”培养模式,实施以学生为根本的因材施教策略、以能力为板块的主题教学策略、以全面为原则的多元评价策略,以增强榜样育人的实效性,提升高职院校育人
期刊
摘 要: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将产业和教学相互融合,构建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文章主要分析了职业院校开展产教融合的现状,现阶段产教融合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且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产教融合;实训;教学;学生权益;企业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5-0193-04  Abstract: The integ
期刊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要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作用。文章以自动化专业核心必修课电机与拖动为例,深度发掘自动化专业课程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世界各国的艺术设计类高校都倡导将专业理论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目的是通过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单一化弊端,提倡自由开放的教育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生产工作的需求。文章通过对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特点、学校特点、教学模式、国内外艺术设计院校设计工作室建设以及利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出独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与工作室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专业理论教学;工作室教
期刊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发展障碍进行了探讨。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游泳协会为案例,分析“扶强培优”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并从实践操作层面介绍其具体实施过程,旨在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借鉴和实例参考。  关键词:大学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扶强培优;游泳;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