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冷静地看待社会,是很不容易的。成了名人,有了一定知名度,冷静地看待自己,那就更加不容易。
目前的社会风气似有意把人往火坑里推,给你戴高帽子,吹嘘你的成就,加上报刊上的炒作,于是名家、学者、艺术家、剧作家满天飞,让人眼花缭乱。但也有人不为狂热的吹捧所左右,保持冷静的头脑,甚至自觉高处不胜寒,那就是巴金。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在《感觉巴金》一书中谈到,巴金对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全集,开始不同意,后来被编者的情义所打动,一年以后才答应。巴金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有50%不合格,甚至是废品。中国的中老年作家很多,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作品的,据我了解,只有巴金。他说,第四卷中的《死去的太阳》是一篇幼稚之作;第五卷中的《利娜》,严格地说还不是“创作”。他还认为《砂丁》和《雷》都是失败之作。这两篇小说,写于上世纪30年代初,以矿工生活为题材,他虽然在长兴煤矿住过一个星期,但对矿工生活的了解还很皮毛,内中编造的成分很大。广为流传的《爱情三步曲》,巴金还说不是成功之作,《火》则是失败的。
为什么认为这些作品是失败的?巴金说:“我不掩藏自己的缺点。我写一个短篇,不一定会暴露我的缺点,写中篇、长篇那就不同了,离不了生活,少不了生活的感受。生活不够,感受不深,只好避实就虚,因而写出了肤浅的作品。”我并不认为巴金所说是谦虚之词。他说的是真实的感受。这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作家严格的自我要求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当前流行的许多文艺作品,低劣的不是少数,但我尚未见到有一位作者站出来作点自我批评。相反,有些作者一听到批评就火冒三丈。立即申辩,视批评为“打击报复”。也许就因为如此,当前的文艺作品越出越滥,而作者却无不心安理得,只要出版社肯出版,就不断地写,并且往往标榜自己写了多少多少万字的著作,离“成绩辉煌”不远了,但从不考虑作品的质量。
批评不合格物质产品的报道经常有,如对劣质奶粉的揭露。但对劣质精神产品,似乎很少批评,因此谈不上有什么批评的声势。大概因为精神产品的毒性来得慢,不会立即闹出人命,因而不大容易引起人的重视。出版社只着眼于发行量,只要有钱赚,什么书都设法出版。
文艺批评,也似是一个死角。报刊上炒作之风很盛,而批评之声极微弱。有些所谓批评,只含糊地指出某些作品有某种“倾向”之类,而且不让人知道指的是哪些作品。
任何精神产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也不可能都是精品。巴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实事求是的。有人对巴金的一些著作提出过的批评,如思想深度不够等等,也是实事求是的。神化,对任何作家都没有好处。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坛经典式人物,而俄国老托尔斯泰对他的剧作就十分不满意,写了批评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论和书信。托尔斯泰的观点难免有过激之处,但莎士比亚的剧本,也不能说每一个都是精品。
对人、对艺术,实事求是的态度比什么都可贵。
(作者系《人民日报》原驻上海首席记者、高级记者)
目前的社会风气似有意把人往火坑里推,给你戴高帽子,吹嘘你的成就,加上报刊上的炒作,于是名家、学者、艺术家、剧作家满天飞,让人眼花缭乱。但也有人不为狂热的吹捧所左右,保持冷静的头脑,甚至自觉高处不胜寒,那就是巴金。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在《感觉巴金》一书中谈到,巴金对出版社要出版他的全集,开始不同意,后来被编者的情义所打动,一年以后才答应。巴金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作品有50%不合格,甚至是废品。中国的中老年作家很多,以这种态度对待自己作品的,据我了解,只有巴金。他说,第四卷中的《死去的太阳》是一篇幼稚之作;第五卷中的《利娜》,严格地说还不是“创作”。他还认为《砂丁》和《雷》都是失败之作。这两篇小说,写于上世纪30年代初,以矿工生活为题材,他虽然在长兴煤矿住过一个星期,但对矿工生活的了解还很皮毛,内中编造的成分很大。广为流传的《爱情三步曲》,巴金还说不是成功之作,《火》则是失败的。
为什么认为这些作品是失败的?巴金说:“我不掩藏自己的缺点。我写一个短篇,不一定会暴露我的缺点,写中篇、长篇那就不同了,离不了生活,少不了生活的感受。生活不够,感受不深,只好避实就虚,因而写出了肤浅的作品。”我并不认为巴金所说是谦虚之词。他说的是真实的感受。这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作家严格的自我要求及崇高的精神境界。
当前流行的许多文艺作品,低劣的不是少数,但我尚未见到有一位作者站出来作点自我批评。相反,有些作者一听到批评就火冒三丈。立即申辩,视批评为“打击报复”。也许就因为如此,当前的文艺作品越出越滥,而作者却无不心安理得,只要出版社肯出版,就不断地写,并且往往标榜自己写了多少多少万字的著作,离“成绩辉煌”不远了,但从不考虑作品的质量。
批评不合格物质产品的报道经常有,如对劣质奶粉的揭露。但对劣质精神产品,似乎很少批评,因此谈不上有什么批评的声势。大概因为精神产品的毒性来得慢,不会立即闹出人命,因而不大容易引起人的重视。出版社只着眼于发行量,只要有钱赚,什么书都设法出版。
文艺批评,也似是一个死角。报刊上炒作之风很盛,而批评之声极微弱。有些所谓批评,只含糊地指出某些作品有某种“倾向”之类,而且不让人知道指的是哪些作品。
任何精神产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任何一个大作家的作品也不可能都是精品。巴金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是实事求是的。有人对巴金的一些著作提出过的批评,如思想深度不够等等,也是实事求是的。神化,对任何作家都没有好处。莎士比亚是世界文坛经典式人物,而俄国老托尔斯泰对他的剧作就十分不满意,写了批评莎士比亚作品的评论和书信。托尔斯泰的观点难免有过激之处,但莎士比亚的剧本,也不能说每一个都是精品。
对人、对艺术,实事求是的态度比什么都可贵。
(作者系《人民日报》原驻上海首席记者、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