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这一时代背景下,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完善其社会功能,通过加强单位管理水平来满足新时代人民生活服务的需要。全面预算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单位和企业越来越重视和青睐的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并在实际管理中产生了一定的效果。本文以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为基础,从当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两个角度对本文进行简要分析阐述,希望能为事业单位提供一些参考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获得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同时,一些事业单位旧有的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引入管理体系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在开展管理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预算编制效率低下以及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全员性特征
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考虑进来,要立足于单位的长期发展战略,并根据当前财务信息数据分析来确认单位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使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从预算资金的角度实现对单位业务的有效管理,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全程性特征
除全员性外,全过程性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显著特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步骤可分为预算目标设立、预算编制、预算方案执行以及预算审核监控等,因此必须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各个步骤都处于监控管理的安全环境下,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三)适用性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手段是为满足新时代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其许多制度措施的制定是站在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角度完成的。因此,事业单位要以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运营管理状况为基准,不断优化现有制度措施,继而实现健康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入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顺利开展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在单位内部树立健康、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和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需要在对其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实施工作,以确保所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然而事实上,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将其误认为是财务核算方面的基础工作,忽视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全员性、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其具体表现在单位负责人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与此同时也没有为财务部门做好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也没有为财务部门争取到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使得财务部门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了障碍。
(二)预算编制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公共职能,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在当前背景下,传统编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依然沿用旧有工作习惯以及过去的预算编制方法,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其方法内容是以前一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为衡量依据,在其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因素作为下一年的编制规划,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看似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但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变化速度相比过去明显加快,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以往的预算编制数据显然不能作为当前的预算编制依据。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与预算执行的力度和落实情况紧密相关。根据当前我国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一旦通过了相关部门审核,就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规划来开展具体执行工作,除非遭遇重大情况变动,否则不允许对预算编制方案规划进行修改。然而,一些公共机构在实施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为了方便工作,将预算编制计划的一部分已经修改,如行政人员修改使用基金业务项目预算部分,对其他业务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的项目。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预算规划执行工作的考核制度,因而未能将预算执行的工作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其执行工作缺乏一定约束力,影响到实际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要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外,还要以有效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工作质量的切实保障。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严格意义上来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其制度内容并没有将单位所有业务内容完全囊括进来,即没有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因此监管的范围有限,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其次,在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由财务部门代为执行,便出现了一人多职的情况,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构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理解预算管理
若想在企业内部树立科学健康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和意识,并使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就需要从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来改善目前的现状。首先,企业负责人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知识内容,在对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健康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思想意识上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其次,单位负责人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督促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加快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和工作理念。有了以上的思想基础,单位负责人要为财务部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并做好单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使财务部门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時,确保其具备全面性、全员性以及全过程性。 (二)提升预算编制效率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通过对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多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单位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出预算编制方案,可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要为预算编制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在此期间充分收集各项数据信息,以此来作为预算编制制定的可靠依据。目前,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因此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该机构还应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因为“增量预算”已不能满足当前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选择“零基预算”作为主要的预算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根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来编制预算,并保留一定的可调整空间,在编制过程中可随时根据管理需求灵活进行调整。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具有高度严肃性,一旦预算编制完成,就不允许随意修改,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在预算编制通过审核后,就要向其他管理人员和预算执行人员明确说明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一切执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工作规划来进行,一旦出现私自修改预算编制的行为,要严厉追究其责任。此外,单位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通过明确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权责范围,使全员能够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各部门、各工作人员高效协调配合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良性工作模式,从而有效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四)强化预算监督考核体系
预算监督考核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其制度体系建设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自身管理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这一环节工作的落实引起高度重视。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单位财务人员要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特殊性质,将全员性、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充分融入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中,确保其制度能够囊括全面预算管理所有工作内容。此外,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监督员工按规范流程开展本职工作,单位负责人可以针对预算管理工作设置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增强员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后,为了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单位负责人可以设立专业监督管理机构,并赋予小组成员必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督促其在每个工作阶段向自己汇报工作进展,并将工作结果数据汇总起来,作为后期决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为了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顺利进行,单位负责人必须加强预算管理意识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树立健康良好的管理意识,为后续管理执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由于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问题一一进行探讨分析,因此需要单位自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探索和总结,继而归纳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提升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武雷,刘金洋,叶康涛.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与建构——以高校为例[J].中国管理会计,2019(16):101-102.
[2]陈娴.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19(8):118-119.
[3]张雪莲.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学习,2020(5):62-63.
关键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制度的不断深化,使得我国各行各业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获得一系列优异成绩的同时,一些事业单位旧有的管理制度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求,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改革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管理方法,在近几年被越来越多的事业单位引入管理体系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在开展管理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足、预算编制效率低下以及预算执行力度不足等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一、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全员性特征
事业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时,需要将单位内部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都考虑进来,要立足于单位的长期发展战略,并根据当前财务信息数据分析来确认单位各部门、各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使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从预算资金的角度实现对单位业务的有效管理,从而提升整体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全程性特征
除全员性外,全过程性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显著特征。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步骤可分为预算目标设立、预算编制、预算方案执行以及预算审核监控等,因此必须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各个步骤都处于监控管理的安全环境下,以保证预算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
(三)适用性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手段是为满足新时代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其许多制度措施的制定是站在事业单位长期发展的角度完成的。因此,事业单位要以自身的发展需求以及实际运营管理状况为基准,不断优化现有制度措施,继而实现健康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当前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对全面预算管理认识不够深入
对于事业单位来说,要想顺利开展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必须在单位内部树立健康、科学的预算管理意识和理念。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需要在对其深入认识的基础上开展相关实施工作,以确保所制定的预算管理目标能够高质量、高标准地实现。然而事实上,部分事业单位由于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认识不足,将其误认为是财务核算方面的基础工作,忽视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所具有的全员性、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其具体表现在单位负责人将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与此同时也没有为财务部门做好其他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也没有为财务部门争取到开展工作所需的资源和信息,使得财务部门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遇到了障碍。
(二)预算编制效率低下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使得事业单位需要加强自身公共职能,满足当前社会大众的服务需求。在当前背景下,传统编制方式已不能满足事业单位的管理需求,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惯性思维的影响下,依然沿用旧有工作习惯以及过去的预算编制方法,无法保证预算编制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增量预算编制方法,其方法内容是以前一年的财政预算支出为衡量依据,在其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增添新的因素作为下一年的编制规划,这种预算编制方法看似提高了预算编制工作效率,但由于当前市场环境变化速度相比过去明显加快,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以往的预算编制数据显然不能作为当前的预算编制依据。
(三)预算执行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实际效用与预算执行的力度和落实情况紧密相关。根据当前我国出台的,关于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一旦通过了相关部门审核,就要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规划来开展具体执行工作,除非遭遇重大情况变动,否则不允许对预算编制方案规划进行修改。然而,一些公共机构在实施预算管理的工作中,为了方便工作,将预算编制计划的一部分已经修改,如行政人员修改使用基金业务项目预算部分,对其他业务的开展造成了负面影响的项目。其次,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预算规划执行工作的考核制度,因而未能将预算执行的工作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使其执行工作缺乏一定约束力,影响到实际工作质量和效率。
(四)缺乏有效监督管理体系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除了要加强预算执行力度外,还要以有效监督管理制度体系作为工作质量的切实保障。然而,部分事业单位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方面并没有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严格意义上来讲,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可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在内部监督方面,部分事业单位并没有建立起完善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其制度内容并没有将单位所有业务内容完全囊括进来,即没有体现出全面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因此监管的范围有限,无法发挥预算管理应有的作用。其次,在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方面,部分事业单位的监管工作由财务部门代为执行,便出现了一人多职的情况,不利于实际管理工作的进行。
三、构建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
(一)深入理解预算管理
若想在企业内部树立科学健康的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和意识,并使全员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引起高度重视,就需要从企业负责人的角度来改善目前的现状。首先,企业负责人要充分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学习全面预算管理相关知识内容,在对其深入理解的基础上,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单位健康长远发展的积极作用,并在思想意识上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其次,单位负责人要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思想教育,督促管理人员和执行人员加快自身专业素养的提升,从而在企业内部树立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和工作理念。有了以上的思想基础,单位负责人要为财务部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提供必要的资源帮助,并做好单位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使财务部门在进行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時,确保其具备全面性、全员性以及全过程性。 (二)提升预算编制效率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时,需要做好前期的调研准备工作,通过对单位内部以及外部环境多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并结合单位长期战略发展目标,制定出预算编制方案,可见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制定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首先要为预算编制环节预留足够的时间,在此期间充分收集各项数据信息,以此来作为预算编制制定的可靠依据。目前,事业单位已经基本实现了信息化建设,因此单位财务人员可以利用信息系统来进行数据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此外,该机构还应选择合理的预算方法,因为“增量预算”已不能满足当前预算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单位财务人员可以选择“零基预算”作为主要的预算方法,其优点是能够根据当前的内外部环境来编制预算,并保留一定的可调整空间,在编制过程中可随时根据管理需求灵活进行调整。
(三)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工作具有高度严肃性,一旦预算编制完成,就不允许随意修改,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在预算编制通过审核后,就要向其他管理人员和预算执行人员明确说明预算编制的严肃性,一切执行活动必须严格按照事先编制的工作规划来进行,一旦出现私自修改预算编制的行为,要严厉追究其责任。此外,单位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优势,通过明确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的权责范围,使全员能够各司其职,从而达到各部门、各工作人员高效协调配合的工作状态,有利于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在职责明确的前提下,形成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良性工作模式,从而有效加强预算执行力度。
(四)强化预算监督考核体系
预算监督考核工作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取得实效的有力保障,其制度体系建设对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发挥自身管理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对这一环节工作的落实引起高度重视。在监督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单位财务人员要深入理解全面预算管理的特殊性质,将全员性、全面性以及全过程性充分融入制度体系的建设工作中,确保其制度能够囊括全面预算管理所有工作内容。此外,为了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监督员工按规范流程开展本职工作,单位负责人可以针对预算管理工作设置绩效考核标准,通过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增强员工的工作熱情,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最后,为了保障监督管理工作的落实,单位负责人可以设立专业监督管理机构,并赋予小组成员必要的权威性和独立性,督促其在每个工作阶段向自己汇报工作进展,并将工作结果数据汇总起来,作为后期决策制定的参考依据。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事业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单位整体管理水平,进而增强事业单位社会公共服务的质量,为了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在单位内部的顺利进行,单位负责人必须加强预算管理意识的思想教育工作,通过树立健康良好的管理意识,为后续管理执行工作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基础。由于篇幅限制,未能将所有问题一一进行探讨分析,因此需要单位自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探索和总结,继而归纳出一套科学可行的管理制度体系,在提升社会服务职能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武雷,刘金洋,叶康涛.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的探索与建构——以高校为例[J].中国管理会计,2019(16):101-102.
[2]陈娴.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探讨[J].时代金融,2019(8):118-119.
[3]张雪莲.事业单位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问题和对策[J].财会学习,2020(5):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