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在语文课堂上如何调控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入手,研究有效学习和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情绪 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因此,注重心理调控,优化语文教学,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效益最大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研究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和谐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微笑与耐心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与要求,是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微笑”是这些方式中最优秀的一个,它包括教师亲切的笑容、慈爱的眼神,和蔼的举止、优美的语言等。教师应当用微笑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鼓励,从而更加亲近、相信、喜爱老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微笑还能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心理,战胜畏难情绪,从而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当然,对待个性倔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大的努力,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其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对其心理因素的调控,选择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
2.把鼓励与表扬融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激发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任何积极的学习行为都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学生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努力选择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启发、指导,让其在循序渐进的纠错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提高,绝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丝受到伤害的阴影,不可挫伤其可贵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困生在课堂发言时,往往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出现欲言又止、半途而止的情况,使得他们自己也觉得有些困窘。这时,我常常不露声色地作一些巧妙的点拨,然后微笑着鼓励道:“刚才说得很好,请继续往下说……”这样,便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他们的困难和窘迫,使他们的学业状况、学习能力在快乐的心境中得到改善与提高。
3.把民主与竞争融入教学。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民主与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形成敢想、敢说、敢于挑战已有的权威论断的学习氛围,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如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或看法,我往往不刻意追求观点与见解的统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体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有时,我还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开展积极的竞争。
二、调控学习情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实质上就是做好这三方面因素的调控。
1.认知因素的调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照比较,激励他们发现规律、体验乐趣。如“月”字旁(底)的字,往往和人的身体有关:胳膊、肩膀、腿脚、脏腑、肝脾肺胃肾。又如“衣”字旁(底)的字,往往跟人的衣着有关:衬衫、袍袖、褂襟、裤袜……有些多音字,作名词用时常常读第四声,如铺(店铺、铺子)、钻(电钻、金刚钻)等;作动词用时往往读第一声,如铺(铺开、铺垫)、钻(钻研、钻营)等。这时,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发现而产生一种兴奋的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能使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2.环境因素的调控。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高效能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宽松、活泼、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氛围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教师友善的期待、宽容与鼓励;二是学生情感的激发、保持与升华。积极的学习心理,一方面能使他们迫切地想学习、爱学习,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得到自我情感的升华、自我效能的提升,培养对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无限憧憬。
3.生理因素的调控。对学生生理因素的调控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群体的,如男生与女生的性格、情感差异较大,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迥然不同,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顾及学生的生理差异与生理需求。比如,在学生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我允许他们有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个个正襟危坐,以免他们感到紧张,或造成身体的疲劳,影响其学习与思维。二是个体的,如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在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层次灵活提问,注意使被指名的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当个别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允许他们主动请求智囊团帮助自己。这样,使问题的难易度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实现了优化组合,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而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真正发挥了学生个人的主体能动作用;既满足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合作互助与共享资源”的群体意识,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便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而且脑子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学生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杨再隋.语文新视野.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4]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有效教学 师生关系 学习情绪 自主意识
小学语文教学倡导对话、合作与探究,力图超越传统的记忆型教学文化,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所需求的思维型教学文化。这种思维文化不是要求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出问题,也不是要求教师机械地讲授书本知识,而是鼓励教师进行创造性教学。课堂教学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学生人生的发展。面对一个个各具个性的生命体,语言教学应是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
随着新一轮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现代教学方式已广泛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课堂教学逐渐活了起来。然而,用心观察便可发现,某些所谓的“新课堂”仍明显带有师生剧本化的表演,不少冠以“活动式”、“研究性”等新型名称的课堂教学在本质上仍沿用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仍是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
因此,注重心理调控,优化语文教学,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实现教学活动的效益最大化,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应有之义,更是研究有效教学的重中之重。
一、和谐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1.把微笑与耐心融入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抱有的期望与要求,是通过态度、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给学生的。“微笑”是这些方式中最优秀的一个,它包括教师亲切的笑容、慈爱的眼神,和蔼的举止、优美的语言等。教师应当用微笑与学生进行谈话、交流信息,使学生从中受到很大的鼓励,从而更加亲近、相信、喜爱老师,以最佳的主体精神投入到学习中。教师的微笑还能帮助学困生克服畏惧心理,战胜畏难情绪,从而轻松愉快地参与学习活动。当然,对待个性倔强的学生,教师需要拿出更多的耐心,付出更大的努力,建立友善、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研究其个性心理发展的特点,注重对其心理因素的调控,选择学生乐意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
2.把鼓励与表扬融入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成就感。随着自我效能的增强,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得到激发与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愈加浓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对学生任何积极的学习行为都给予及时、肯定的评价,以激发其学习兴趣。
在学生由于理解上的偏差而出现错误时,教师应努力选择引导性、鼓励性的语言进行启发、指导,让其在循序渐进的纠错过程中获得进步与提高,绝不能给学生留下一丝受到伤害的阴影,不可挫伤其可贵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学困生在课堂发言时,往往会因为遇到困难而出现欲言又止、半途而止的情况,使得他们自己也觉得有些困窘。这时,我常常不露声色地作一些巧妙的点拨,然后微笑着鼓励道:“刚才说得很好,请继续往下说……”这样,便在不知不觉中化解了他们的困难和窘迫,使他们的学业状况、学习能力在快乐的心境中得到改善与提高。
3.把民主与竞争融入教学。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民主与竞争机制,有利于学生形成敢想、敢说、敢于挑战已有的权威论断的学习氛围,树立强烈的参与意识。如对于同一问题的回答或看法,我往往不刻意追求观点与见解的统一,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与体验,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有时,我还把学生分成几个组,让学生开展积极的竞争。
二、调控学习情绪,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心理学告诉我们,对学生学习情绪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认知因素、环境因素和生理因素。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实质上就是做好这三方面因素的调控。
1.认知因素的调控。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因素来激发学生的情感,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如在教学生字时,我常常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照比较,激励他们发现规律、体验乐趣。如“月”字旁(底)的字,往往和人的身体有关:胳膊、肩膀、腿脚、脏腑、肝脾肺胃肾。又如“衣”字旁(底)的字,往往跟人的衣着有关:衬衫、袍袖、褂襟、裤袜……有些多音字,作名词用时常常读第四声,如铺(店铺、铺子)、钻(电钻、金刚钻)等;作动词用时往往读第一声,如铺(铺开、铺垫)、钻(钻研、钻营)等。这时,学生就会为自己的发现而产生一种兴奋的心理。这种积极的学习心理,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能使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得到满足,实现自我效能的提升,提高学生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
2.环境因素的调控。没有良好的环境氛围,实现高效能的课堂教学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宽松、活泼、适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一氛围的基本条件有两个:一是教师友善的期待、宽容与鼓励;二是学生情感的激发、保持与升华。积极的学习心理,一方面能使他们迫切地想学习、爱学习,促进他们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另一方面能使他们得到自我情感的升华、自我效能的提升,培养对学习知识的浓厚兴趣和无限憧憬。
3.生理因素的调控。对学生生理因素的调控包括两大方面:一是群体的,如男生与女生的性格、情感差异较大,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迥然不同,等等。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顾及学生的生理差异与生理需求。比如,在学生注意力基本集中的前提下,我允许他们有较自由的坐姿,不强求个个正襟危坐,以免他们感到紧张,或造成身体的疲劳,影响其学习与思维。二是个体的,如学生的智力水平。教师在挑选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根据学生智力水平的不同层次灵活提问,注意使被指名的学生都能做出正确的回答。当个别学生回答不出时,我允许他们主动请求智囊团帮助自己。这样,使问题的难易度与学生的智力水平就实现了优化组合,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与需求,从而既照顾了学生的自尊心,又真正发挥了学生个人的主体能动作用;既满足了其他学生的表现欲,又培养了“合作互助与共享资源”的群体意识,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教师在提供了一些丰富的素材后,学生就要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索。此过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内容的先后顺序,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如可以自己独立学习,也可以与人合作,与老师交流……让学生了解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潜能在一生中大约只开发了5%,那么,还有95%的潜能处于待开发状态。这说明,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创设独立思考、独立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大部分学生是完全可以自己获取知识、自己质疑并解疑的。这时的教师便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协调,对学生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解决,促进学生的学习进程。学生可根据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选出认为最优秀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向全体同学进行展示,教师利用多媒体的功能,使全班同学都能详细地看到展示同学的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在此教师可适时进行调控并提出相关问题,以引起全班同学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考,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而且脑子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明思路,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只有学生在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为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能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
[2]杨再隋.语文新视野.
[3]韩雪屏.中国当代阅读理论与阅读教学.
[4]李明新.追求实与活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