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育必须加强美育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_L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可见人们对美的追求与向往。青少年更是爱漂亮, 爱打扮, 喜欢新奇的东西。他们模仿力强,可塑性大,是正确审美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缺乏正确的认识美、判断美的能力,如果不加以正确引导,易误入歧途。随着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美的追求会更高,这将要求国民审美素质也随之提高。因此对青少年进行美育,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中美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美”及“美育”的认识往往是片面、模糊的。如果不端正对审美、艺术美的正确认识,美育则发挥不了应有的功能。
  一、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对于“美”的观念,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世界观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我国古代先民认为“羊大为美”即物质上的享受为美;儒家主张“仁爱”、“尽善尽美”,提倡人生“充实谓之美”;道家追求“空灵”、“悟道”。他们追求的是人伦美、人生美和精神上的愉悦;而陶渊明隐居田园、醉翁之意“在乎山水之间”。他们“乐山乐水”不仅仅是回避政治上的挫折,更在于寄情山水,追求“天人合一”、“情景交融”的美的境界。可见中国传统美学主张修身、养性、寄情。而西方传统美学的代表——人文主义,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情感,赞美人与人之间的自由、平等、博爱、民主、人权。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是不可能真正地实现的。可见中西方传统美学都强调人性美。 和睦友善的人际关系,和平、自由、民主、文明的社会次序,富裕的物质生活是一种社会美;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是一种自然美。
  《蒙娜丽莎》令人神往的微笑是一种艺术美。正是因为达·芬奇将《蒙娜丽莎》的微笑描绘得若隐若现,似有又无所以才会让人觉得永恒而神秘,也因此给《蒙娜丽莎》的微笑带来了无数的可能。而每个人以不同的阅历、不同的心境、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蒙娜丽莎》时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就像我们1000个人阅读《红楼梦》就会产生1000个林黛玉一样。在教学中,学生们似有所悟,我提议学生可以展开想象,以“蒙娜丽莎,你在想什么?”为问题旬,以蒙娜丽莎为第一人称写一篇答述型的小短文。这样的体验有效地引导学生欣赏人物肖像画时避开外表的东西去对探索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学生对于《蒙娜丽莎》的探讨没有因下课铃声而终止,而是拓展到课堂之外。对教学方式的探索不仅扭转了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错误认知,还提升了学生对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了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艺术美是以社会美、自然美为基础,根据主观审美情致创造的美的形式。黑格尔说:“艺术内容就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如果舍弃社会美、自然美,片面追求艺术美,得到的必然是本末倒置、空洞、苍白的美。这种只有美的形式,缺乏美的内容的审美,对于人生有什么意义呢?所以凯洛夫说:“美育的本质在于理解自然和社会美,理解人与人的关系美。”契诃夫认为:“美不应当美在天然上,而应当美在灵魂上。”反之,如果没有艺术美,生活就会缺乏情趣。良好的社会秩序生活,优美的自然环境,高雅的文化氛围的和谐统一;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综合体现;也是我们审美和审美教育的主体。美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对于美的形式,从形态看有自然与人为、有形与无形、具象与抽象等之分;美感有阳刚与阴柔、粗犷与细腻、华丽与朴素等之分;既有“阳春白雪”高雅之美,也有“下里巴人”通俗之美。一种美的形式在此时此地是美好和谐的,而在彼时彼地则可能成为不和谐、丑陋的事物。例如服装模特的鲜艳、别致的服装在舞台上是和谐得体的。而穿在大街上,人们一定认为她妖艳、放纵甚至是有神经病。故美的形式因人、因时、因地而异,盲目地模仿、照搬,也许会适得其反。 由此可见,“美”实际上是和谐于自然规律、人性关系、社会生活进步,给人以感官或情感上愉悦的事物和形态。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审美的眼睛。”只有正确地理解美,你才会发现美,感受美。
  二、艺术教育与美育的误区
  认为艺术教育重在培养未来的艺术家,教学中侧重艺术技能的训练或少数特长生的培养;也有人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忽视美育的其它形式。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的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艺术及其教育的审美性。在艺术教育中,学生从感官上接受训练,强化了视、听等感受能力,进一步领悟物象审美意义。例如当我们看到一只画眉鸟时,受过美术训练的人,会关注其姿态、色彩的美,而受过音乐训练的人,会关注其鸣叫的音质、音色、韵律美。体会画眉灵性、可爱的生命美。我国的高中教育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包括审美素质),这就决定了其艺术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培养、提高其审美素质。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培养艺术家。 艺术虽具有审美性,但是艺术作品是人们主观情感与个体意识的反映。艺术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多种多样,加之艺术家的人生观、审美观、道德观不同,因而形成艺术作品格调有高雅与庸俗之分。不是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是具有审美、教育功能。一些作品不是反映社会生活中健康的、积极的一面,尽管技艺水平很高,那也是艺术的糟粕。优秀的艺术作品,必须是美好的思想与完美的艺术境界二者的合一,是真、善、美的统一。它才能给人以精神上的启迪,情感的慰籍,达到美育的目的 生活中还有一些人非常热爱艺术:例如著名的画家凡高,痴迷于绘画艺术,忽视生活中美好的一面,缺乏修身养性以至精神失常,37岁就自杀身亡。真正的艺术美,必须反映或歌颂人性美、社会美、自然美。人性美、社会美比艺术美更重要,美的内容比美的形式更重要。单纯地、片面地追求“艺术美”,必然导致畸形的人生和扭曲的人性。由此可见,艺术教育不等于美育,美育应是全方位的、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譬如学校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德、智、体、劳育与美育相结合;营造美的氛围,陶冶学生情操与强化学生审美实践相结合等。
  苏联教育家杰普莉茨卡娅指出:“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全面的发展。”达尔文说:“缺少美育使人失去审美情感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幸福,而且还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会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退化而危及道德心。”可见,高中美术课中的美育十分重要。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贯彻落实,教师的教育观念不断更新,不少教师有意识地通过积极的互动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但在我国目前的幼儿教
初中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思维方式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对图像的敏感度远大于对文字的理解,因此,将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多媒体引进历史课堂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将多媒体引进
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不少教师都会发现,一道题,即使讲过三遍,考试的时候遇见同类型的题,不少学生还是没有掌握。这就源于学生对错误的不重视。如何正确对待错误?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一
“数字校园”是近年来我省各校广泛关注并大力推进的时代课题,并已经成为各发达地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推进学校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县还处于刚刚起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教法选择要侧重学生兴趣的培养。激趣教法运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从不同维度挖掘学生学习潜质,构建完善认知体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对教材文本进行深度挖掘,寻找激趣生发点,还要对学生学力进行分析比对,根据学生心理需要设定激发措施,这样才能提升课堂激趣效果。  一、激趣导入,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首
本文通过对宋初的大的社会环境的分析,结合当时的文学派别以及其中的主要代表人物,从姚铉的《唐文粹》出发分析了宋初的文学思想,这一思想主要是通过复兴古道的方式来达到复
幼儿的发展离不开环境,环境是幼儿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从多方面着手,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Children’s development is insepa
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化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学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尤其多媒体作为融图、文、声、像为一体的教学手段,不仅形象、生动地展示了教学
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最基本的保证,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养成的五种基本习惯,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又可以促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