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经济“新常态”时代背景为切入点,挖掘“工匠精神”的内涵、特征,从微观、中观、宏观层面提出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时代特征;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1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阐述。他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结了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往我国强调“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重数量轻质量的产品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被重新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被提及,引起各方关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说:“保持传统并不是单纯地重复传统”,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传统才是对传统美好的继承创新。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站在现代出发点上,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我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在创始时期家家都有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但大浪淘沙,到了工业时代,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其根源,就在于有无改进、创新、升华。时间会消磨一切价值,时代瞬息万变,传统技艺除了传承和延续,更重要的立足当代的审美和需求,融入时代元素,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寻求创新和突破。云南白药由云南骨伤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其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早年的白药,为粉末状的小瓶封装,百年不变。后来,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开发出胶囊、气雾剂、创口贴等新产品,甚至還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家用快消费品领域,成为了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破百亿的公司。如果只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只有传承没有突破,云南白药恐怕迄今还是一家偏居南国一隅的作坊。所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回到传统而是从传统和专业出发,融入新思维新方法,通过制造的物品,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手艺人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人和物的接触体验,是专业精神的物质呈现,而非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工匠们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对细节完美和技艺的精湛的追求,不仅仅是一张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文化DNA理念追求,是一种民族审美知觉、宗教信仰、文化意识、价值观的理念。二是现代性和传统颠覆能力。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与当代的新技术、新思维、新趣味、新生活方式有关。
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微观层面上,企业员工不单为了报酬而工作,要把热爱工作的精神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体现一种责任和担当。不论从观念上,还是从技能上,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维持基本的生存面上,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领悟。企业家要如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所说“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要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追求细节的完美和质量的上乘,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与员工之间形成文化和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中观层面上,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雇佣体制,实施员工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减少技工流动性。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贯穿到我国整体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设计之中。从产业发展上,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减少过度竞争,大企业与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生产与商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以利于精益化生产,技术传承和发展。
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后,制造业的势头减缓,不少中小制造业停产、倒闭,而大型的企业则纷纷限产或移置国外。欧美国家历经金融危机后,也逐渐认识到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最为标志性的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4.0”国家战略。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格局,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制造新一轮的崛起,在转型升级中更需要重塑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质量、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应有之义。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要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劳动力质量作为非常重要的要素增长战略来看待,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强国制造;二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工业文明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在分析式劳动的现代化大生产中强调质量管理、追求产品品质和附加价值;三是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形成尊重工匠(技工)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从制度上,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多方位的激励体系和机制,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第五,做好系统性的设计,由各行业的品质革命来带动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将工匠精神体现的精致极致以及创新差异化的文化特征注入到强调技术进步的工业品设计、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亚力克·福奇著陈劲译.工匠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2).
[2]周道生等.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4]曹焕旭.中国古代的工匠.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5]吴晓波等.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黄思思(1982-),女 ,浙江,浙江省节能协会,经济师,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商业经济。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工匠精神;时代特征;方法途径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2-000-01
经济“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当前经济形势的阐述。他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总结了经济“新常态”的三大特点: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这个大背景下,以往我国强调“短、平、快”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及重数量轻质量的产品要求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切中时弊、符合时需,被重新提到了历史的新高度,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被提及,引起各方关注。“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的工具,而是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
意大利设计师埃托·索托萨斯说:“保持传统并不是单纯地重复传统”, 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传统才是对传统美好的继承创新。工匠精神不仅体现了对产品精心打造、精工制作的理念和追求,更是要站在现代出发点上,不断吸收最前沿的技术,创造出新成果。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附加值:创意、技术含金量、人文关怀、参与感。我国老字号品牌超过1.2万个,在创始时期家家都有与工匠精神有关的“神话”,但大浪淘沙,到了工业时代,有的苟延残喘,有的容光焕发,究其根源,就在于有无改进、创新、升华。时间会消磨一切价值,时代瞬息万变,传统技艺除了传承和延续,更重要的立足当代的审美和需求,融入时代元素,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寻求创新和突破。云南白药由云南骨伤名医曲焕章发明于1902年,被视为止血神药,其配方、工艺列入国家绝密。早年的白药,为粉末状的小瓶封装,百年不变。后来,从十多年前开始,这家企业在王明辉的带领下,开发出胶囊、气雾剂、创口贴等新产品,甚至還进入牙膏、洗发剂等家用快消费品领域,成为了老字号企业中第一家年销售破百亿的公司。如果只走在先人开拓的路上,材料不变、工序不变、款式不变,只有传承没有突破,云南白药恐怕迄今还是一家偏居南国一隅的作坊。所以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不仅仅是回到传统而是从传统和专业出发,融入新思维新方法,通过制造的物品,体现时代的生活品质和审美特征。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必须具备两大特征:一是手艺人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人和物的接触体验,是专业精神的物质呈现,而非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工匠们在整个创造过程中对细节完美和技艺的精湛的追求,不仅仅是一张工作态度更是一种文化DNA理念追求,是一种民族审美知觉、宗教信仰、文化意识、价值观的理念。二是现代性和传统颠覆能力。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应该与当代的新技术、新思维、新趣味、新生活方式有关。
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微观层面上,企业员工不单为了报酬而工作,要把热爱工作的精神贯穿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体现一种责任和担当。不论从观念上,还是从技能上,不能停留在单一的维持基本的生存面上,要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形成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领悟。企业家要如日本“经营之父”稻盛和夫所说“企业家要像匠人那样,手拿放大镜仔细观察产品,用耳朵静听产品的‘哭泣声’。”,要抓住市场的新需求,追求细节的完美和质量的上乘,以创新创业为驱动,与员工之间形成文化和思想上的共同价值观,并由此培育出企业的内生动力。中观层面上,企业要建立以人为本的雇佣体制,实施员工培养计划,建立相应的奖惩措施,减少技工流动性。要将“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工作态度,贯穿到我国整体制度化的管理体系设计之中。从产业发展上,建立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减少过度竞争,大企业与小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明确生产与商贸之间的专业化分工,以利于精益化生产,技术传承和发展。
宏观层面上,中国经济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后,制造业的势头减缓,不少中小制造业停产、倒闭,而大型的企业则纷纷限产或移置国外。欧美国家历经金融危机后,也逐渐认识到工业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最为标志性的德国在2013年提出“工业4.0”国家战略。如今,世界范围内的商业竞争已经进入到了新的格局,智能制造成为新一轮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去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中国制造新一轮的崛起,在转型升级中更需要重塑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是提升质量、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应有之义。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国家要将弘扬工匠精神、提升劳动力质量作为非常重要的要素增长战略来看待,把创新驱动放在首位,使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强国制造;二是将传统文化与当代的工业文明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工匠精神的精髓和内涵,在分析式劳动的现代化大生产中强调质量管理、追求产品品质和附加价值;三是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工匠的社会、经济地位,形成尊重工匠(技工)的良好社会环境;四是从制度上,营造有利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制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多方位的激励体系和机制,严厉打击造假行为;第五,做好系统性的设计,由各行业的品质革命来带动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发扬,将工匠精神体现的精致极致以及创新差异化的文化特征注入到强调技术进步的工业品设计、发展之中。
参考文献:
[1]亚力克·福奇著陈劲译.工匠精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12).
[2]周道生等.现代企业技术创新[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宏伟,别应龙.工匠精神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培育[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8).
[4]曹焕旭.中国古代的工匠.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5]吴晓波等.中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创新、追赶与跨越的路径及政策[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黄思思(1982-),女 ,浙江,浙江省节能协会,经济师,经济学学士,研究方向:商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