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再次引发人们对高职升本、完善职教体系的热议。人们期盼变“断头路”为“立交桥”,希望自家学校“办而优则本”,升格冲动在高职10年发展新的历史背景和顶层政策的召唤下,被再次激活。然而我们还是需要追问,高职升本:坚守还是逃离?
逃离的分析
逃离是试图摆脱高职专科层次而升格为本科的一种愿望。尽管不能过分指责这种“校往高处走”的发展诉求,也很难说这种诉求究竟有多少胜算和实现可能,但依然难挡这种潜在、执拗、普遍的心理冲动和愿望。分析起来,原因如下:1.歧视之累。虽然人们一再声称职业教育是类型而非层次,但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观念的扭转远非一日之功。实然的状况是人们仍然把高职教育当成处于最底层的末流的高等教育,录取时也是安排在最后一个批次进行,为低分考生“兜底”,收拾残局。2.层次之痛。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使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层次也水涨船高。专科层次已难以适应人们立身社会的发展需要,普遍感到低人一等。3.危机之惑。当下伴随着生源刚性锐减成为趋势和常态,高职教育发展已进入平衡期甚或衰减期,僧多粥少的局面突显,高职教育面临重新“洗牌”。在政策“阀门”拧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高职教育由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已不可免。应对危机,国际上高职教育普遍采用“宽进严出”,而我国高职教育实行自主招生入学、注册制入学,已将入学之门敞开到不能再“宽”的地步。问题是我们并不“严出”,而是“宽出”,这就让“社会越来越看低职教”。竞争加剧与质量下滑,使人们普遍感到高职发展的危机,因而纷纷谋求升格、“逃离”。
坚守的理由
高职升本究竟是福是祸?徐国庆教授认为,高职升本“折射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普遍‘逃离’心态,这种心态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将严重动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石”。我们的观点是当下高职办学仍然必须牢固坚守专科层次不动摇。理由如下:
一是专科层次高技能人才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人才需求和培养的重点。2012年发布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报告》显示;4634.28万名职工中,高级技师占0.7%,技师占2.34%,高级工占7.34%,89.56%均为中级工和初级工。而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与之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改变我国高、中、低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倒挂”的不合理结构,高职专科理应鼎力担当,且任重道远。
二是高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办学现状远未达及升本程度。《中国青年报》3月31日“微言职教”刊载的宁波职院副院长郑卫东的观点:“高职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实力都决定目前把这个层面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就不易了,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体系’的建构当务之急不是层次齐全,而是打通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这比升格更重要。”
三是升本怎么个升法,“是转是升”还存在很大变数。比如全国政协委员饶子和在《中国青年报》“微言职教”发声,“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转型。这些本科院校的培养规格及类型目标,与高职教育最为接近,若将其转型为高职本科,可以大大节约高职办学成本,又能尽快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显然,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果如斯,还需要现行高职升本吗?“转本”的院校就已足够了。面对半路杀出的“转本”大军,一些希望“升本”的高职示范院校感受到了压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会使一些较差的高职因区域布局因素并入地方本科而升本。其结果可能使差的升了,而好的却升不了。不消说,在这场“转本”还是“升本”的竞争中,高职院校并无优势和胜算,曹毓刚的话印证了国示范校都感到“压力山大”,更别说省示范和一般普通高职校。所以正确的选择还是应坚守专科层次,安于本位,不要刻意追高,先把大专层面“办优、办特、办好”,其他遂顺时变即可。
逃离的分析
逃离是试图摆脱高职专科层次而升格为本科的一种愿望。尽管不能过分指责这种“校往高处走”的发展诉求,也很难说这种诉求究竟有多少胜算和实现可能,但依然难挡这种潜在、执拗、普遍的心理冲动和愿望。分析起来,原因如下:1.歧视之累。虽然人们一再声称职业教育是类型而非层次,但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观念的扭转远非一日之功。实然的状况是人们仍然把高职教育当成处于最底层的末流的高等教育,录取时也是安排在最后一个批次进行,为低分考生“兜底”,收拾残局。2.层次之痛。时代的进步,教育的发展,使人们接受高等教育需求的层次也水涨船高。专科层次已难以适应人们立身社会的发展需要,普遍感到低人一等。3.危机之惑。当下伴随着生源刚性锐减成为趋势和常态,高职教育发展已进入平衡期甚或衰减期,僧多粥少的局面突显,高职教育面临重新“洗牌”。在政策“阀门”拧紧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下,高职教育由准入式发展向汰劣式发展转型已不可免。应对危机,国际上高职教育普遍采用“宽进严出”,而我国高职教育实行自主招生入学、注册制入学,已将入学之门敞开到不能再“宽”的地步。问题是我们并不“严出”,而是“宽出”,这就让“社会越来越看低职教”。竞争加剧与质量下滑,使人们普遍感到高职发展的危机,因而纷纷谋求升格、“逃离”。
坚守的理由
高职升本究竟是福是祸?徐国庆教授认为,高职升本“折射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普遍‘逃离’心态,这种心态如果照此发展下去,将严重动摇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基石”。我们的观点是当下高职办学仍然必须牢固坚守专科层次不动摇。理由如下:
一是专科层次高技能人才仍然是我国今后一段时期人才需求和培养的重点。2012年发布的《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统计报告》显示;4634.28万名职工中,高级技师占0.7%,技师占2.34%,高级工占7.34%,89.56%均为中级工和初级工。而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显示,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工人中,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与之相比,我国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改变我国高、中、低技能人才比例严重“倒挂”的不合理结构,高职专科理应鼎力担当,且任重道远。
二是高职发展的历史过程和办学现状远未达及升本程度。《中国青年报》3月31日“微言职教”刊载的宁波职院副院长郑卫东的观点:“高职办学历史、办学经验、办学实力都决定目前把这个层面人才培养工作做好就不易了,各安其位,各司其职。‘体系’的建构当务之急不是层次齐全,而是打通学生成长发展立交桥,这比升格更重要。”
三是升本怎么个升法,“是转是升”还存在很大变数。比如全国政协委员饶子和在《中国青年报》“微言职教”发声,“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转型。这些本科院校的培养规格及类型目标,与高职教育最为接近,若将其转型为高职本科,可以大大节约高职办学成本,又能尽快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显然,这也是一种可行的思路。果如斯,还需要现行高职升本吗?“转本”的院校就已足够了。面对半路杀出的“转本”大军,一些希望“升本”的高职示范院校感受到了压力。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曹毓刚说,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会使一些较差的高职因区域布局因素并入地方本科而升本。其结果可能使差的升了,而好的却升不了。不消说,在这场“转本”还是“升本”的竞争中,高职院校并无优势和胜算,曹毓刚的话印证了国示范校都感到“压力山大”,更别说省示范和一般普通高职校。所以正确的选择还是应坚守专科层次,安于本位,不要刻意追高,先把大专层面“办优、办特、办好”,其他遂顺时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