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是我的梦想,16年大学毕业的我毅然选择了教师这份神圣而光荣的职业。
在一次新教师培训学习中,教研员说了一句:“某些年轻老师,每天就像踩着弹簧一样就去上课了”。想想自己,好像还真的是,每天在三尺讲台上,沉浸在自己洋洋自得的讲解中,好像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终于有个地方倾泻了,充分展现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实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的课堂效率比较低,通过对而新课标准的研读悄然来袭引发了我的思考。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初中语文学什么?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基础性的,具有承载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功能。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的是适应与积累,把握住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条曲线,融入专题性质的文章中学习,拥有对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学生如何学?
一、自主学习——让读书推进课改。
回归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从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中我们看到了“双线组元”和“语文要素”的凸显,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改突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课内的大量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调整课内阅读,拿出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课内阅读,为课堂教学提速。
更改教读方式,教读课文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的程式,应根据课文内容、问题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教师要从深奥中抽出来,不要刻意教授思想之博大精深,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去理解,经典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
注重实行内外结合,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让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并最终回归课堂。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脱稿演讲,和全班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打分点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实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实施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汇报,反馈检测。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一、做好课堂的引路人。
我们学校提倡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考试说明》,教师要明确对于整个初中阶段,一个学年,半个学期,一个单元,甚至是每一课时,学生到底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
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我们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讲学生易错的、易混淆的、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讲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
二、寻找能力训练突破点。
回归语文教学,寻找恰当的能力训练突破点。选准目标,定好主题。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提到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那么难点是什么呢?难道不就应该是什么是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或者二者的区别么?其实不然,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如何“托”和如何“借”的问题?如何托如何借就要寻求方法:比如环境烘托、化静为动,感官互通、各种对比、联想、修辞等,而这些才是学生真正不会的。
实施单元整合。以我参加沧州市的单元说课比赛为例,对单元整合有以下见解: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优质课获沧州市二等奖)
1、微观整合——单元之内的整合。
这一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议论性的文章。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炼出每一课的论点。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会深化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中观整合——单元之间的整合。
这一单元與本册书的第五单元可以进行整合。那么一本书中,出现两个以议论文为主的单元,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考了。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做出整体规划和合理安排,形成梯度教学。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单元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第二单元中的《敬业与乐业》是典型的议论,《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和《精神的三间小屋》却不是那么典型的议论文,这个单元主要侧重的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文章的基本特点,把握作者观点,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初步学习。
但是第五单元难度明显提升了不少,有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有《怀疑与学问》从正面立论的文章。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教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观点和材料做出区分和分析,并且达到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3、宏观整合——整套教材之间的整合。
其实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下册的《最苦与最乐》,八年级下册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时候,也接触过议论文,但是没有这样以单元重点学习的形式出现。所以有过学习的基础,再次讲解,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议论文文体。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依靠团体或者个人,创建知识体系。比如画知识树等形式,将学过的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对初中语文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真正做到了回归语文教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我们所做的就是要静待花开。不忘初心,怀抱着对教育的热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感。愿我们的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在探索中不断前进。
在一次新教师培训学习中,教研员说了一句:“某些年轻老师,每天就像踩着弹簧一样就去上课了”。想想自己,好像还真的是,每天在三尺讲台上,沉浸在自己洋洋自得的讲解中,好像学了这么多年的知识,终于有个地方倾泻了,充分展现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实力,然而经过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的课堂效率比较低,通过对而新课标准的研读悄然来袭引发了我的思考。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初中语文学什么?
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是基础性的,具有承载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使命和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功能。所以初中语文教学应注重的是适应与积累,把握住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条曲线,融入专题性质的文章中学习,拥有对作品的初步鉴赏能力。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学生如何学?
一、自主学习——让读书推进课改。
回归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有机统一,从部编版教材的编写理念中我们看到了“双线组元”和“语文要素”的凸显,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新课改突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课内的大量阅读,就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
调整课内阅读,拿出课堂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课内阅读,为课堂教学提速。
更改教读方式,教读课文也不要老是一套固定的程式,应根据课文内容、问题以及单元要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教学。教师要从深奥中抽出来,不要刻意教授思想之博大精深,而是应该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去理解,经典本身就是最好的老师,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
注重实行内外结合,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让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
学生在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并最终回归课堂。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进行脱稿演讲,和全班同学分享读书心得,再由全班同学进行打分点评。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演讲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增强了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实行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实施小组探究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 学生可以通过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共享学习成果,集体交流汇报,反馈检测。
回归语文教学原点 ——教师如何进行教学?
一、做好课堂的引路人。
我们学校提倡六步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起到引导作用。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中考考试说明》,教师要明确对于整个初中阶段,一个学年,半个学期,一个单元,甚至是每一课时,学生到底应该收获哪些知识,掌握哪些技能。
学生已经会的知识我们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要讲学生易错的、易混淆的、易漏的;讲学生想不到、想不深、想不透的知识;讲学生自己难以解决的。
二、寻找能力训练突破点。
回归语文教学,寻找恰当的能力训练突破点。选准目标,定好主题。
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提到了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那么难点是什么呢?难道不就应该是什么是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或者二者的区别么?其实不然,我认为,难点应该是如何“托”和如何“借”的问题?如何托如何借就要寻求方法:比如环境烘托、化静为动,感官互通、各种对比、联想、修辞等,而这些才是学生真正不会的。
实施单元整合。以我参加沧州市的单元说课比赛为例,对单元整合有以下见解:
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本优质课获沧州市二等奖)
1、微观整合——单元之内的整合。
这一个单元,主要学习的是议论性的文章。通过对比学习,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议论文的文体特点,理清论证思路,学习论证方法,提炼出每一课的论点。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会深化学生对社会、人生的认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2、中观整合——单元之间的整合。
这一单元與本册书的第五单元可以进行整合。那么一本书中,出现两个以议论文为主的单元,就需要教师进行思考了。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做出整体规划和合理安排,形成梯度教学。
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两个单元在难度上是有区别的。第二单元中的《敬业与乐业》是典型的议论,《而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雷上尉的信》和《精神的三间小屋》却不是那么典型的议论文,这个单元主要侧重的是让学生了解议论文文章的基本特点,把握作者观点,了解常见的论证方法,初步学习。
但是第五单元难度明显提升了不少,有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也有《怀疑与学问》从正面立论的文章。那么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教学目标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观点和材料做出区分和分析,并且达到掌握和运用的水平。
3、宏观整合——整套教材之间的整合。
其实我们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纪念白求恩》,七年级下册的《最苦与最乐》,八年级下册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的时候,也接触过议论文,但是没有这样以单元重点学习的形式出现。所以有过学习的基础,再次讲解,也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议论文文体。
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整合能力,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依靠团体或者个人,创建知识体系。比如画知识树等形式,将学过的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对初中语文教材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真正做到了回归语文教学,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我们所做的就是要静待花开。不忘初心,怀抱着对教育的热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幸福感。愿我们的回归语文教学原点,在探索中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