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配合脑心通治疗46例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y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配合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联合治疗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脑心通进行联合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来评价药物疗效,并比较两组的相关血液指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查指标均有所减小,然联合治疗组的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对照组各血液指标均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8.5%;对照组的有效率7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腔隙性脑梗塞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用药。并且,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脑部血栓,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心通;阿司匹林;腔隙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腔隙性脑梗塞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中老年多发性疾病,是指由脑动脉深穿支闭塞而导致患者脑干和大脑深部白质出现缺血性微梗死的一种疾病[1]。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剧,该病的发病率正逐渐提高,因而引起广大患者及其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临床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其可能发病因素有脑动脉粥样硬化、持续高血压、血流动力学异常及微循环障碍等等[2]。基于此,为找到治疗腔隙脑梗死的有效犯法,以提高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关学者尝试使用阿司匹林联合脑心通的方法治疗该病,并取得有明显成效。对此,本文结合我院工作实例,对阿司匹林配合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患者临床价值进行了具体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6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26例和联合治疗组20例。其中对照组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54.9±13.3岁,病程为0.1-7个月,平均病程为3.3±1.9个月;联合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为39-74岁,平均年龄为53.3±17.2岁,病程为0.2-8个月,平均病程为3.4±1.7个月。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扫描辅助诊断后后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且符合腔隙性脑梗塞疾病的诊断标准。另外,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情以及病情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德国拜耳制药公司,批号110713)治疗,每次口服100mg,每天2次,疗程为1个月;联合治疗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剂量选择与对照组保持一致;在阿司匹林治疗的同时,采用脑心通胶囊(咸阳步长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001,批号110602)进行治疗,每次1.6g(约3片),每日3次,疗程为1个月。研究中,可以通过滴注25%甘露醇治疗轻度颅内高压患者,每天滴注1次,每次150ml,连续治疗5天。
  1.3疗效评价[3] ①分别在治疗前后测量全部患者的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比积(HCT)、高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等指标。②本研究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将治疗效果分为:痊愈(病残度为0级,分值减少91%-100%)、显效(病残度为1-3级,分值减少46%-90%)、有效(分值减少18-45%)、无效(分值减少小于18%)、恶化(分值增加甚至出现死亡)。总治疗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 )的方式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指标对比 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查指标均有所减小,然而联合治疗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联合治疗组的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各血液指标均小于联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经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及恶化的例数分别为5、7、11、3、0,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以上数据分别为3、5、6、5、1,有效率70.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见表2。
  3讨论
  随着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对于腔隙脑梗死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强,医学界普遍认为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控制该病的进一步发展,避免脑梗死加重,以致与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给患者造成严重损伤[4]。而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充分抑制血小板具有促栓活性的TXA2的合成,但对内皮细胞具有抗栓活性的PGI2影响并不大。而产生抗栓作用。
  我国传统中医对腔隙性脑梗死也进行了相关研究。中医将该病归结到“中风”、“癫痫”等范畴,认为造成该病的住院原因是患者机体劳损过度、情志失常等内因加上患者饮食过于肥腻、气血亏虚、痰热集结等共同导致心神蒙蔽,以至于病邪侵入脑脉阻痹血管而致病[5]。基于该中医理论,相关学者提出使用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的治疗方案。
  脑心通由黄芪、丹参、桃仁、红花、当归等16味中药制成,具有良好的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脑心通胶囊能明显降低患者全血高切、低切粘度、血浆粘度、还原粘度、血小板粘附率,同时该药还能有效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从而起到抑制血栓的作用[6]。另外,脑心通胶囊还具有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和延长凝血时间等作用。而且与西药相比,脑心通胶囊的药性温和、毒副作用,十分适合长期用药[7]。
  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血液检查指标均有所减小,但联合治疗组的减小幅度大于对照组;并且对照组各血液指标均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另外,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0.0%)明显小于联合治疗组(88.5%)。研究结果说明,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用药对腔隙性脑梗塞具有显著的疗效,其效果优于单纯的阿司匹林用药。并且,联合治疗能够有效避免患者出现脑部血栓,改善患者脑部微循环,因此该方法值得临床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建,王中山,谢宇航,等.老年腔隙性脑梗塞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心脑血管疾病与临床,2011,31(9):356-358.
  [2]王建安,张雄,王云等.中医学对腔隙性脑梗塞的认识与治疗措施[J].江苏中医药,2010,23(13):189-192.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唐瑛,谢云之,李晓玲等.脑心通胶囊的现代药理学作用研究进展[J].中药临床药理学,2010,12(9):249-251.
  [5]李继光.阿司匹林辅助脑心通治疗腔隙脑梗死110例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21(11):20-21.
  [6]卫明圣.脑心通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9(32):53-54.
  [7]谢骏,莫穗林,李董男.中西医结合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研究进展[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7(11):1249-12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观察和解决临床产科手术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头痛和腰痛。方法 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600例临床产科剖宫产手术行椎管内CSEA麻醉,在行CSEA麻醉穿刺时,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单独使用联合麻醉穿刺包中腰穿细针穿刺,术后48小时、一周、两周、一月、三月随访患者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头痛和腰痛的发生率两组对照。结果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头痛和腰痛的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肺部空洞性病变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100例CT扫描表现为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经病理确诊或临床综合诊断证实其病变性质,研究其影像学表现特征。结果 肺结核52例,肺癌19例,肺真菌病14例,肺脓肿13例,韦格氏肉芽肿2例。结论 肺内空洞性病变以结核性、癌性空洞最多见。对空洞分部、形态、大小、密度及周边结构的综合分析,是判断肺内空洞性病变性质的关键。  关键词:肺内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咳喘宁治疗小儿寒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2例寒性咳嗽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1例患儿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1例患儿行基于中医理论研制的小儿咳喘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组31例患儿中,痊愈1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为90.3%,对照组31例患者中,痊愈9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给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PMMA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情况、角膜水肿消失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经不同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后两组视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显著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产前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检查的30例胎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胎儿均在分娩前给予超声检查。比较胎儿产后的脐带绕颈结果与B超检查结果。结果:产时确定具有脐带绕颈的共有11例,其中脐带绕颈1周有8例,脐带绕颈2周有2例,脐带绕颈3周有1例;采用B超诊断准确具有脐带绕颈的共有11例,脐带绕颈1周有8例,脐带绕颈2周有2例,脐
期刊
摘要:目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选择3种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的影响,选择出康复效果最佳的时间。方法选择本院THA术后患者9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结果术后1个月末THA1与THA3组、THA2与THA3组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末THA1与THA2、3组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末3组间Ha
期刊
摘要:目的对胎膜早破行阴道分挽的处理方法及效果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8月至2014年2月入住本院的52例胎膜早破行阴道分挽的孕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选同期入院的52例胎膜未破行阴道分挽的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孕产妇阴道分挽处理方法、母婴结局等资料作回顾性分析与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行阴道分挽后的母婴结局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研究组在第二产程延长、产后出血、产粉助产、产褥感染、新生儿窒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轻量型部分可吸收超普疝装置(UHS)行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总结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应用UHS腹膜前间隙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12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27例全部治愈,随访 115例,随访率 90.5%,随访时间 1~24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发生腹股沟区慢性疼痛 5例,阴囊水肿 3例,皮下淤血 2例,脂肪液化2例,无感染、疝复发、睾丸萎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主要因素,以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方法:随机收集我院于2012年8月~2013年8月的不合格血常规标本100份进行分析。结果:在100份不合格血常规标本中,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人为因素43份,占43.00%;生理因素31份,占31.00%;试剂因素26份,占26.00%。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必须要重视这些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提
期刊
摘要:目的 了解厄贝沙坦与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用药对高血压微量白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8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左旋氨氯地平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实验组予以厄贝沙坦联合左旋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91.18%)明显优于对照组(58.82%),且尿微量白蛋白(25.17±1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