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汉语拼音直呼教学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ong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低年级小学生只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就可以充分发挥汉语拼音的多功能作用,包括自主识字、正音、学说普通话、写话、提前阅读等。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拼读方法,尽快熟练使用汉语拼音,获取知识和信息呢?
  我个人认为:在汉语拼音教学中最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直呼习惯,从而提高学生使用汉语拼音的熟练程度,提高他们运用汉语拼音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速度。用这种方法有一定的难度,但这种教学方法能培养学生准确的判断力和敏锐的反应力。现就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直呼音节教学的具体做法:
  一、熟读带调韵母
  在指导学生拼读汉语拼音时,要求学生进行声韵调直呼,就是让学生看到每一个音节都把它们当作整体认读音节直接读出来。这样,学生形成了直呼能力,不管是后续的识字、阅读还是写话等教学任务,都将得力于学生有了拼音直呼能力。在刚学拼音时,我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读拼音的能力和速度,如:在学生学习“ɑ、o、e”时,把声调加在这些韵母上,引导他们熟读带调韵母,特别训练他们读准阳平“á、ó、é”和上声“ǎ、ǒ、ě”,训练他们只要一见到带调的韵母就能准确地一口呼出来。当然,这时不能急于求成,哪怕教学进度稍稍慢一点,也应该让他们多练多拼。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因此,从一开始就要重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直呼习惯——学生养成了直呼的习惯,能力自然也就生成了。
  二、教给学生直接拼读音节的方法——支架法
  支架法的要领是“声母做支架,韵、调跟着发,快速读成音,千万别分家”,也就是先摆好发声母的口形,紧接着用声母的本音连读带调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例如:教“bǎ”,“b”支好架,“ǎ”带调跟着发,就可以直呼音节“bǎ”。在运用支架法进行拼读时,也间接使用了以上提到的三拼音节“两拼法”,即做好声母与介母形成的音节发音口形,紧接着用声母与介母所共同形成音节的本音连读带调韵母,一口气呼出音节。这是初学直呼时向“支架法”过渡的办法,也就是看到一个音节,先看准音节的声、韵、调,但不念出来,而是经过心里拼准后,再快速直接读出音节。儿童的感知具有模糊性。因此,在教给学生掌握直呼方法的时候,教师必须要给学生做读音示范。如:在学生开始接触“b、p、m、f”和单韵母拼读时,我亲自给学生做拼读口型示范,然后告诉他们要领:“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不仅要让学生记住要领,而且针对像“mǐ、bǐ、fá”等一类学生读上去比较别嘴的音节进行重点练习。多让他们做这样的练习,可以提高他们对带调音节的反应能力和速度,强化他们对带调音节的感性认识,为养成直呼习惯打好心理基础。但是,开始时不能要求过高,而应慢慢来,循序渐进,等学生根据要领掌握了窍门,再增加训练量;否则欲速则不达。
  三、直观教学,引出音节词
  直观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新知识时,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首先出示实物或挂图,利用学生争胜好奇的心理和求知欲望,启发学生说出实物或挂图的名称;然后,用音节形式板书出来,使学生知道所示事物的书面表达形式,将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文字,使学生懂得所学的音节词是表示着实实在在的事物的。这样,就将实物、挂图与音节的读音联系起来,使实物、挂图成为学生认形与读音的中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chá bēi”一词时,教师拿一个茶杯,先让学生说出实物名称,接着板书出“chá bēi”这个音节词,让学生对所学的音节词有一个整体感知。
  四、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完全是靠兴趣支持的,特别是直呼音节,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练习,才能形成初步的技巧。为避免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失去学习兴趣,我在教学的同时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我将书中出现的音节制成卡片印发给每个学生,随学随练,做到天天读。凡能正确、流利地直呼出音节的,就奖给一朵小红花;不会读的,就请“小老师”教读……只要学生能再次正确读出来,我都给予奖励。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有效训练了直呼能力,巩固了所学的音节。
  五、多读注音读物
  低年级起始的一段时间最为关键,学生直呼习惯的养成与否,都在这个时间段里。为此,我几乎在这段时间里每天都让孩子们读一些注音读物。有时,我特意用小黑板写上一段学生感兴趣的全拼音的儿歌、谜语等;有时,我组织学生从注音读物中选一些内容简单、语言优美的小故事,举行“注音读物朗读比赛”……这样,既锻炼和检验了他们的直呼能力,又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知识。
  总之,引导学生直呼和引导学生认读整体认读音节是一个道理,只要培养学生养成声韵调整体认读的习惯,学生自然就会养成直直呼习惯,形成直呼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直呼的技能,就能借助拼音,提前进入阅读练习,为他们积累语言、发展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他文献
在中学,有相当多的学生感觉学习英语比较吃力。教师也为此感到头痛。那么,如何让让学生学好英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我的看法如下:  一、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集中力量,深入思考。如果让你去做一件你毫无兴趣的事,你就根本无法做好,任何事都是如此,英语学习也不例外。  有的同学说:“我天生就对英语没兴趣。”此言差矣。须知,有些兴趣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为什么不试着通过你
期刊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而学生自主学习现已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主要学习方式。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为学生的主动学习和知识构建创设一种真实而复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用良好的学习策略来控制自己的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究,力求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成为一个真正会学习的人。那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呢?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
期刊
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在教学审美过程中,处处存在着模糊性。所谓模糊艺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在不影 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掌握教学重点、达到预定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确定的教学艺术手法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和审美情思,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的巨大进步,另一方面也忽视、压抑了人的天性和情感,科学主义作为一种思潮、一种理论,使人们习惯于用精确的方法思考和推理,极力
期刊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前言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不能只靠教师的讲述来启发,在课堂上要注意知行结合,营造兴趣氛围,精讲多练,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能干巧干的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
期刊
【摘要】议论文文体结构相对固定的特征使得议论文教学难以实施。因此,采取怎么样的教学方法,大面积提高学生议论文水平,成为了让语文教师头痛的问题。本文针对学生写议论文过程中存在着的一定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关键词】议论文 规范 问题 方法  一直以来,高考对作文写作的体裁要求都比较规范和严格,特别是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写作要求更是如此。但由于议论文文体结构相对固定的特征,又使得它的教学难以实
期刊
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日本教育家牧村就一说:“天才就是对兴趣顽强的入迷。”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她的加入会激活存储于内心的求知欲望。兴趣是一种爱,是一种比较痴心的、对某些事物喜爱的情绪。  一、趣味英语教学  1、英文歌曲渲染法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英文歌曲很重要。如:《The ABC
期刊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语文素养,还应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德育教育应贯穿于教学始终,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该怎样于“润物细无声”中渗透德育教育呢?  一、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受到“德”的熏陶  “文章不是无情物。”我们从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深切地感受
期刊
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学生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特点,我认为以下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古诗的吸收能力:  一、以形态为手段  古诗言简意赅,富有形象感、意蕴感和情趣性。三者又以形象感为基础,因此教者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加强视、听等感官形象性的刺激,以强化表象的建立、组合、转换,其教学手段形态化。  图画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借助图画将古诗词语形体化,更易于学生清晰理解诗意,深刻领悟其中蕴含的哲理。如:教“
期刊
【摘要】在实际教学汉语拼音中,许多孩子难以掌握拼音知识,再加上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这就使得本就不吸引人的拼音教学难上加难。本文以“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复韵母”、“注意儿童的心理特点,呈现方式富有童趣”、“学导结合,学以致用”三点来介绍我对复韵母ai、ei、ui的教法。  【关键词】复韵母 教法  拼音是小学教学中的第一道难关,也是小学教学中最枯燥乏味的内容之一,在实际教学汉语拼音中,许多孩
期刊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一项不可分割的重要任务。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从提高审美教育实效的角度来看,中学语文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现有的审美能力发展的特点、作用、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