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椒

来源 :辽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站在赖琳面前的吴勋耷拉着脑袋,轻咬下唇,一双手慌乱地扯着衣角,看模样快要哭了。
  吴勋这段时间的表现着实令人担心。他是赖琳所带五年级二班的学生,脑瓜子灵活,听课认真,因此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可是,最近几天有老师反映吴勋上课时老打瞌睡,今天的数学课更出格,他竟然在课堂上偷偷吃东西,被数学老师当场发现了,从他口袋里搜出了三只小辣椒。
  眼看一棵读书的好苗要长“歪”了,赖琳心里有种恨铁不成钢的焦虑和恼怒。
  吴勋同学,你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吗?赖琳从抽屉里摸出三只小辣椒,轻轻放在办公桌上。小辣椒红艳艳的,其中一只被咬掉了小半截。这种小辣椒赖琳可不陌生,当地人喜欢用它下饭,赖琳也曾被它那红艳艳的外表所迷惑,轻轻咬过一口,立即舌头辣得发麻,眼角飙泪,从此就记住了它的名字——“七星椒”,据说其辣度达七星级。
  赖琳努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声音尽量轻柔。从岭南的水乡来这黔南山区学校支教已经两年了,赖琳始终用自己和风细雨般的柔情对待学生,从不发火,因此,学生们喜欢亲近她,当面叫她“赖老师”,私下里却称她“仙女老师”。
  可是此刻的赖琳,心底却有一股莫名火升起。那三只七星椒,仿佛三把红色小弯刀,刺着她的心。
  赖老师,我错了,我不该在课堂上吃东西。吴勋那张晒得紫红的脸更红了,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赖琳在心里叹了口气。吴勋呀吴勋,前几次因为上课老打瞌睡的事情找你谈话,你也是这样诚恳地认错,态度虽然是端正,可是怎么没长记性呀,这样下去怎么行?
  明天早上,叫你爸爸来学校一趟,我要跟他好好谈谈。
  老师,我阿爸去了广东打工。
  那就叫妈妈来吧。
  阿妈……也去广东打工了。
  那,家里還有谁?
  家里有奶奶,生病了。吴勋的眼眶都红了。
  赖琳皱起了眉头。吴勋不会是怕挨父母揍而在撒谎骗老师吧?
  高歹村,一个苗寨。当地方言中,“歹”是深山老林的意思。二十多里山路蜿蜒曲折,崎岖难行,赖琳走得有些气喘,鞋子和裤腿上沾满了泥巴,模样有点儿狼狈。
  进了村子,只见绿树环抱,翠竹婆娑,房屋大部分都是木材建造,有的屋顶是用瓦盖的,有的屋顶只是用树皮遮挡风雨。
  请问,吴勋家在哪儿?我是他的老师。赖琳问一个在家门口喂鸡的苗家妇女。
  你是勋娃子的老师?他家离这不远,过了前面那排竹林就是了,我带你去。苗家妇女放下手中的簸箕,回屋提了一把青菜出来,然后热情地在前面带路。
  两个人穿过了一排竹林,在一间老旧的木屋前停下。木屋低矮,大概是有好些年头了,木板搭成的墙有些灰暗,屋顶用来遮风挡雨的树皮上,一只小麻雀在跳跃着觅食,看见有人过来,“嗖”地一下飞走了。
  推开虚掩的木门,苗家妇女朝屋内喊,勋娃子!勋娃子!
  谁呀?勋娃子不在家哩。东厢房里面传出一个虚弱的声音。
  我是他三婶呀。勋娃子不在家?他的老师来看他呢。苗家妇女应道,把手中的青菜放下,又说,这青菜是刚从地里摘的,正想要过来看看呢,五叔婆,你的病好些了吗?
  赖琳跟着进了屋,浓烈的中药味充斥着整个房间,一位面容憔悴的老人躺在床上,听说是老师来了,挣扎着要坐起来。
  大娘甭起来,小心躺好。今天周末,我到处走走,顺道来看看吴勋同学。赖琳走到床边,扶着老妇再躺回床上。两年的支教生涯,赖琳跟当地人沟通起来也没有太大的语言障碍。
  勋娃子去镇里给我抓药,还没回哩。唉,都是我这老婆子没用,前几天受凉生病了,拖累了勋娃子。这些天也真多亏了他呀,他爸妈在外面打工,没人照顾我,勋娃子每天一大早起床给我做好饭才去上学,晚上回来还要做饭、喂猪、给我熬药,做完功课都夜深了……
  老妇絮絮叨叨,既为自己生病拖累了孙子而自责,又为孙子的孝顺勤劳而感到宽慰。
  从口袋中摸出那三只七星椒,紧紧握在掌中,赖琳的脑中浮现出吴勋那瘦削单薄的身影,心中五味杂陈。
其他文献
一  那天,屋里闷得像个蒸笼,电风扇有气无力地哼哼着。楚不赔端起酒盅,滋溜一口,那清清的米酒就带着香味,穿过他的肠胃,泛起灼灼的力量来。他红着眼睛,看着女儿楚豆,说:“爹今天把话撂到这儿,那个孙二槐,你嫁也得嫁,不嫁也得嫁!”  爹的话如一声闷雷,炸的楚豆晕头转向。爹向来说一不二,楚豆知道,自己的婚事这就是定下来了。楚豆几乎要窒息。她捋了捋胸口,呼出一口浊气,推开纱门,来到院子里。院子里的木栅栏攀
期刊
野地环是多么的不容易  我在艾蒿和芦苇的缝隙,寻找野地环  芦苇的姿势似扬起的围脖  裹住我胸前的寒凉  而艾蒿用它的青蒿素  严格控制我腿部的曲张  我本想说,我挖点野地环是多么不容易  在河岸,野地环被搬家数次  经年未见阳光  遭遇久旱,积蓄的精髓亦难以长大  我概是夏初发现这片野地环的  那阵儿,它们在野地开着小黄花  一种生力或说再生力在我眼前炫耀  城与河之间,除一个流浪的我  它们的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校园流行办文学社,喜欢诌点歪诗的我加入了班里的启明星文学社,那时候我上高中一年级,教我们物理的班主任老师刚刚分配来,喜欢新鲜事,对我们很宽容。  我们的社长其实并不擅长写作,他只是热心班务活动,喜欢热闹吧,反正就将几个学习不专一的同学捏到了一块儿。  文学社并不徒有其名,我们有刊物。那时候没有电脑打印机,刊物是油印小报,先刻蜡板,为了美观,美编很辛苦,用铁笔在蜡纸上噌噌地涂,有点
期刊
夜读记  电钻声歇下去的时候  犬吠回应了几声  电钻声再起,像恶犬磨着牙  犬吠嘟哝着缩进喉咙里  塔吊顶端,碘钨灯光蛇舌般探下来  在一朵蔷薇的脸上嗅来嗅去  新翻开的诗集,文字扭曲起来  无限接近豹子的花纹  防护网似饥饿的爬藤,满墙壁跑  我猜想欲望的形状  也应该无限接近高楼的剪影  一本书读着读着就索然无味  从书的边缘看过去,三丈之外的市井  尽是些路灯的唇印  窗外  雾起,灯光被
期刊
此时,我在键盘上敲出“大娘”两个字,内心一片温暖,大娘是在我童年里,给过我很多温暖的人。  大娘不是我亲大娘,是父亲的叔伯嫂子,是我的叔伯大娘。我亲大娘在城里,平时接触少,对这个大娘我比亲大娘还亲。  我5岁时,全家都搬走了,留我一个人跟着姥姥、姥爷生活。一下子没了妈妈的陪伴,孩子的孤单是独享的,幸亏那时有大我两岁的小姐姐,大娘的女儿小薇,常常陪伴我,护我周全。遇到大孩子欺负我,小姐姐会挺身而出,
期刊
1  墙上的石英钟指向下午五点一刻。樊蓉盛了一碗杂粮稀饭,匆匆吃了,刷过碗筷,便往城南的锦溪公园赶。如今跳广场舞得抓紧,去迟了,场地很可能像某个阵地一样,会被另一帮人占领,她们为此起过纷争。跳舞的人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本地人,为争夺场地闹翻脸,非常难为情。昨晚,她自告奋勇说今天由她早点儿去,占住那块流动场地。  半年前,她办完退休手续,整个人像棉花糖一样轻松;又似皮球,看似饱满,内里空虚。她不失时
期刊
春雨洗涤过的龙窖山是清晰的,也是朦胧的。我们一行应朋友邀约,在莺飞草长的三月,探访神秘的龙窖山老龙潭。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你推我搡着舒枝展叶,呈现勃勃生机。栖着百鸟鸣叫的墨绿色山头在薄雾里时隐时现。我们徜徉在层峦叠嶂的深山老林里,恍若步入了人间仙境。  陡峭的小路盘旋着往山里延伸,大小不一的青石板一块垒着一块,层层叠叠引领着进山的路线。踩着刚好落脚的石板向上攀爬,若是走得急了,一定会被同伴的脚后跟踢
期刊
赵大树!我开始叫号。  在这。过来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头。我聘请的马医生指了指边上的治疗椅,示意他躺上去。他小心翼翼地在治疗椅上躺下,紧张得身子拘成一团。他的要求是给他治疗三颗坏牙。  嘴巴张开,这牙烂得这么厉害,这右边三颗臼齿已被蛀空崩坏,怎么拖到现在才来治疗啊?马医生责备道。  老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马医生又说,牙齿烂得太厉害了,必须做根管治疗,得几个疗程,治好了才可以镶牙。  他急切地
期刊
小时候,我总爱去姥姥家。  姥姥家住在五里地外一个相对繁华的镇子里,经常有热闹看,放露天电影、唱戏、扭秧歌。我爱凑热闹,常往姥姥家跑。姥姥家只有姥姥和舅舅两个人,两间半土坯房,一铺大炕。一到晚上,牛皮紙糊的窗帘将屋子挡得漆黑一片。如果想看月亮,只能把窗帘卷起半边来,仿佛犹抱琵琶半遮面一样,月光也羞羞答答地若隐若现。  我的娘舅于营五大三粗,嗓门更大,说话嗡声嗡气。黝黑的皮肤看不到底色。时不时地嘿嘿
期刊
在中院村,很多人家住的都是草屋,我们家住的也是草屋。现如今,爱好摄影的人们若是冷不丁地见到草屋,一准兴奋地把照相机镜头对准了,咔嚓咔嚓地按下快门,拍下一张又一张。对于一事一物,单纯从欣赏的角度所看到的,是距离人间烟火颇近的唯美,是距离产生美的不一般浪漫;而日复一日置身其中的人们,其艰辛和苦涩,往往是无法言传的。  我们家在村庄顶东头,门前一方空地,左侧一株三人才可合抱过来的大树,右侧一口池塘,前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