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适应素质教育和统编教材改革的发展趋势,初中作文课应该与时俱进,借助“微日记”,可以运用筛选提取策略、加工补充策略、同伴分享策略,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六组素材,提升写作成绩和能力。
【关键词】微日记;素材;策略
长期在农村初中从事初三语文教学,我发现初三的孩子经过三年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文中无物、笔下无色,甚至笔下无情。孩子当中流传一句话:“作文是‘作’出来的。”虚情假意的文章不在少数。
2018年我参与中山市学业水平测试作文阅卷,作文《恒》考生选取写坚持跑步、学骑自行车、写毛笔字、练各种琴的素材特别多。语言的华丽,结构的精巧,掩盖不了孩子生活素材的贫乏。由此可见,谁掌握了好素材,谁就掌握了作文测试的制高点。
一、依纲据本,选准素材
阅尽全国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作文题目,都离不开新课标所倡导的真情实感,都有“我”在,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各省市历年作文题目的大数据统计下,归纳出下面万能素材的类型。一至三是入门级基础素材,四至六是进阶级提升素材,只要学生打磨好所需要的素材,几乎可以应对所有的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
二、积累素材,形成策略
笔者以微日记(即“微型日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课题研究。微日记和时下的微文化紧密相连。“微”者,小也。内涵:字数不多,100-300字左右,形式灵活,可以随时记录生活的片段写作。外延:凡是文章里的精彩用词,点睛之句段也可以看作广义的“微”,也是我们微日记研究的范畴。
1.筛选提取策略
课文就是一个巨型的素材库,需要慧眼识之。运用了优美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有画面感的片段往往是筛选的依据。如《安塞腰鼓》中描写后生打鼓的场面: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课堂上老师分析了文段的精妙之处,课后教师布置了当天的微日记实践:《我们的跑操》
生1:2017年11月20日 我们的跑操
一跑起来就释放了,疯狂了,紧张了,几十个背负集体荣誉的学生,如几十朵被阳光照耀的花苞,绽放在你的面前,大雁一样,是整齐的队列,军号一样,是响亮的口号,白杨一样,是挺拔的身姿,海浪一样,是我们内心翻滚的情感,星星一样是我们的光芒。(作者:刘珊珊)
生2:2017年11月20日 《瞧,六班跑操》
一跑起来就发狠了,奋力了,团结了!几十个蓄势待发的勇者,如几千个气势磅礴的大雁,展开双翅邀游天空,细雨一样,是轻快的脚步;雷鸣一样,是响亮的口号;大雁一样,是整齐的行列;露珠一样。是努力的汗滴;狂风一样,是迅猛的步伐。(作者:黄博恩)
学生的微日记既把前天的跑操比赛的气势写出来了,又在模仿中加深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画面优美,此美段写在大作文里就是点睛之笔,为此我们探索了优质素材的标准,供学生辨别和积累:
2.加工补充策略
好素材往往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可以大作文里的好料。学生写的“微日记”大多语言平庸,要用到文章里,往往要增、添、补、删——增细节,添描写,补修辞,删冗余。例如,学生的微日记习作:
2017年11月30日《交钱》
今天补习完回到家,母亲正在早餐店忙活着生意,我蓦地想起要交数学班补习费了,“妈妈,要交两千二块补课费了。”妈妈好不容易掏出了钱,放到我手里,我想:妈妈真不容易,我该懂事了。
梁淑敏同学写的这篇微日记虽小但情真。如果要写进作文里,需要加工补充才能实现。例如,“增细节”——钱是如何给的;“添描写”——丰富各种描写使到人物起来;“补修辞”——至少用一种增添语言韵味;“删冗余”——多余的对话可以删去。
加工补充后的素材:我从补习班挪回家,母亲正在早餐店忙活着生意,那沾满油渍的一元、五元、一角、五角,在我面前飘飞,望着收钱柜子里这堆零花钱,我蓦地想起要交数学班补习费了,“两千二。”我小声嘀咕了一遍,妈妈听到后身体抖了一下,然后马上低下头从那柜子里掏,一沓又一沓,一张又一张,抬头递给了我一捧的零花钱,然后,脸上揉紧的皱纹松开了。
3.同伴分享策略
为了夯实素材积累,笔者主持的“微日记”课题组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一开始,坚持写微日记,坚持分享同伴智慧,坚持评选优美“段子手”,构建了校本素材库。课题组制定了《借助微日记积淀“美段”规划》,其要求如下:
第一,在同伴分享中评出微日记中优美句段,入选的标准为: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有画面美,有丰富情感,有新颖形式,或有趣味。先布置学生在微日记中圈点勾划,便于同伴挑选和二次挑选。
第二,聚焦作文六组核心素材,与部编版语文课本单元主题平行,每个单元学习结合课文布置命题微日记,从七年级贯穿到九年级共6册书36次作文训练,主要涵盖两大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每次训练有积累,有评价,有分享。
第三,动员学生利用我校早读语文40分钟的诵读时间,要求学生大量诵读课文以及美段素材。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分享时间,要求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美段。实行二级审核制,先由学生分别审核本班的微日记,并筛选美段、汇聚成册,然后,老师终审。
积累与运用结合,从素材的质和量下手,在大量的美段熏陶下形成语感,是农村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语言面貌的有效方法。
三、素材運用,织出彩虹
以第一类素材:“我的成长”为例,某学生积累了一个素材:内向的我,一向被同学忽视,初中的第一节篮球课,我的投球技术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我赢得了友谊和尊重。这个素材打磨好,至少可以应对大部分的作文测试题目。
例如,2018年作文《恒》——可以写我从篮球中领悟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2017年作文《原来,
【关键词】微日记;素材;策略
长期在农村初中从事初三语文教学,我发现初三的孩子经过三年训练积累了一定的写作技巧,但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写出的作文“千人一面”,文中无物、笔下无色,甚至笔下无情。孩子当中流传一句话:“作文是‘作’出来的。”虚情假意的文章不在少数。
2018年我参与中山市学业水平测试作文阅卷,作文《恒》考生选取写坚持跑步、学骑自行车、写毛笔字、练各种琴的素材特别多。语言的华丽,结构的精巧,掩盖不了孩子生活素材的贫乏。由此可见,谁掌握了好素材,谁就掌握了作文测试的制高点。
一、依纲据本,选准素材
阅尽全国初中学业水平测试的作文题目,都离不开新课标所倡导的真情实感,都有“我”在,有鉴于此,我们在对各省市历年作文题目的大数据统计下,归纳出下面万能素材的类型。一至三是入门级基础素材,四至六是进阶级提升素材,只要学生打磨好所需要的素材,几乎可以应对所有的学业水平考试的题目。
二、积累素材,形成策略
笔者以微日记(即“微型日记”)的方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开展课题研究。微日记和时下的微文化紧密相连。“微”者,小也。内涵:字数不多,100-300字左右,形式灵活,可以随时记录生活的片段写作。外延:凡是文章里的精彩用词,点睛之句段也可以看作广义的“微”,也是我们微日记研究的范畴。
1.筛选提取策略
课文就是一个巨型的素材库,需要慧眼识之。运用了优美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有画面感的片段往往是筛选的依据。如《安塞腰鼓》中描写后生打鼓的场面: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课堂上老师分析了文段的精妙之处,课后教师布置了当天的微日记实践:《我们的跑操》
生1:2017年11月20日 我们的跑操
一跑起来就释放了,疯狂了,紧张了,几十个背负集体荣誉的学生,如几十朵被阳光照耀的花苞,绽放在你的面前,大雁一样,是整齐的队列,军号一样,是响亮的口号,白杨一样,是挺拔的身姿,海浪一样,是我们内心翻滚的情感,星星一样是我们的光芒。(作者:刘珊珊)
生2:2017年11月20日 《瞧,六班跑操》
一跑起来就发狠了,奋力了,团结了!几十个蓄势待发的勇者,如几千个气势磅礴的大雁,展开双翅邀游天空,细雨一样,是轻快的脚步;雷鸣一样,是响亮的口号;大雁一样,是整齐的行列;露珠一样。是努力的汗滴;狂风一样,是迅猛的步伐。(作者:黄博恩)
学生的微日记既把前天的跑操比赛的气势写出来了,又在模仿中加深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画面优美,此美段写在大作文里就是点睛之笔,为此我们探索了优质素材的标准,供学生辨别和积累:
2.加工补充策略
好素材往往需要加工才能成为可以大作文里的好料。学生写的“微日记”大多语言平庸,要用到文章里,往往要增、添、补、删——增细节,添描写,补修辞,删冗余。例如,学生的微日记习作:
2017年11月30日《交钱》
今天补习完回到家,母亲正在早餐店忙活着生意,我蓦地想起要交数学班补习费了,“妈妈,要交两千二块补课费了。”妈妈好不容易掏出了钱,放到我手里,我想:妈妈真不容易,我该懂事了。
梁淑敏同学写的这篇微日记虽小但情真。如果要写进作文里,需要加工补充才能实现。例如,“增细节”——钱是如何给的;“添描写”——丰富各种描写使到人物起来;“补修辞”——至少用一种增添语言韵味;“删冗余”——多余的对话可以删去。
加工补充后的素材:我从补习班挪回家,母亲正在早餐店忙活着生意,那沾满油渍的一元、五元、一角、五角,在我面前飘飞,望着收钱柜子里这堆零花钱,我蓦地想起要交数学班补习费了,“两千二。”我小声嘀咕了一遍,妈妈听到后身体抖了一下,然后马上低下头从那柜子里掏,一沓又一沓,一张又一张,抬头递给了我一捧的零花钱,然后,脸上揉紧的皱纹松开了。
3.同伴分享策略
为了夯实素材积累,笔者主持的“微日记”课题组老师引导学生从初一开始,坚持写微日记,坚持分享同伴智慧,坚持评选优美“段子手”,构建了校本素材库。课题组制定了《借助微日记积淀“美段”规划》,其要求如下:
第一,在同伴分享中评出微日记中优美句段,入选的标准为:运用了修辞手法或者描写方法,有画面美,有丰富情感,有新颖形式,或有趣味。先布置学生在微日记中圈点勾划,便于同伴挑选和二次挑选。
第二,聚焦作文六组核心素材,与部编版语文课本单元主题平行,每个单元学习结合课文布置命题微日记,从七年级贯穿到九年级共6册书36次作文训练,主要涵盖两大文体记叙文和议论文训练,每次训练有积累,有评价,有分享。
第三,动员学生利用我校早读语文40分钟的诵读时间,要求学生大量诵读课文以及美段素材。利用语文课前三分钟的分享时间,要求学生轮流分享自己的美段。实行二级审核制,先由学生分别审核本班的微日记,并筛选美段、汇聚成册,然后,老师终审。
积累与运用结合,从素材的质和量下手,在大量的美段熏陶下形成语感,是农村初中生积累写作素材,提升语言面貌的有效方法。
三、素材運用,织出彩虹
以第一类素材:“我的成长”为例,某学生积累了一个素材:内向的我,一向被同学忽视,初中的第一节篮球课,我的投球技术令全班同学刮目相看,我赢得了友谊和尊重。这个素材打磨好,至少可以应对大部分的作文测试题目。
例如,2018年作文《恒》——可以写我从篮球中领悟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2017年作文《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