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明素养是学生的核心素养,指人在科学文化、艺术、思想道德等方面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修养、礼貌、品质、习惯、能力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素质和教养。提高学生文明素养的方法多种多样,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
【关键词】合唱教育;小学生;文明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异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85%,他们适应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学生的凝聚力不强,礼貌、规则、合作等意识和行为都比较差。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自尊、自制、共处、协助等良好个性,是学校面临最突出的问题。经过实践和探索,发现合唱教育是很好的途径。合唱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需要较高的参与门槛,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合唱教育能有效地发挥其普及教育功能,对优化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开展合唱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作以下探究。
一、合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个体的“三观”总是和个人的理想、信念、行动有机联系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说,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人生观影响着价值观。科学的“三观”指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识别善恶,积极进取,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勇往直前,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三观”让人欣赏自己,尊重别人,热爱生活,踏实的过好每一天。
合唱教育是以合唱歌曲为载体进行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育本身,其教育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通过让学生演唱积极健康的合唱作品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生活的热爱。如《太阳出来啦》合唱作品具有浓郁的云南风格,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层次鲜明,旋律优美,个性鲜明,描绘出一群活泼调皮的少年嬉戏欢乐场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和热爱生活。又如,《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合唱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里果实的飘香,蒲公英张开毛茸茸的小伞飘向远方,飘向山坡田埂或溪边河畔播种希望,创造奇迹……让学生体验歌曲内容及意境,学习蒲公英那样不畏困难,热爱生活和追求理想。再如,《七子之歌》《游击队之歌》《走进新时代》等一系列经典歌曲的合唱教育,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了解了祖国的文明史、知悉我们民族拥有过辉煌,经历过屈辱,享受过安宁,也曾英勇地抗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民团结和顽强不屈,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继而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等。合唱作品丰富多样,大多是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曲目,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学校要组织专人开发校本合唱教材,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德育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年级向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又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唱教育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包涵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具备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在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和价值等。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校园合唱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有着重要的作用。合唱本身是一门有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的高雅艺术。在学习合唱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对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在让学生学习世界的经典合唱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经典合唱作品,让他们从中感悟。中外优秀童声合唱团的作品或是雅致含蓄,或是热情奔放,总之丰富多彩。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既有宁静圣洁的教堂乐曲、浓馥温馨的民谣还有柔和美妙的圆舞曲。如,唯美动人的民谣《乌苏里船歌》,悠扬婉转的《送别》,轻快美妙的《青春舞曲》,脍炙人口的《快乐颂》,还有舒伯特《野玫瑰》《小夜曲》等。他们的纯净天籁之声感动并征服每一位欣赏者。合唱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意境等系列的教育资源更加不断地丰富欣赏者的人文积淀。长期的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的藝术熏陶能大大地提升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水平。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群体性,以人声多层次、立体性地抒发感情,表现音乐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音域广,音色美,和声强,气势大,极富震撼力和感染力。有其艺术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如合唱要求成员个体乐感好,站姿挺拔,歌唱状态轻松自然,气息饱满通畅、音色纯净富有共鸣,长期的训练帮助参与者形成自信优雅的气质。合唱的过程中既要坚持自己声部的节奏音高。又要融合其他声部的声音,提升了群体的融合性、协调性和统一性。通过合唱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感知美、欣赏美、发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合唱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团结协作,促使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明确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行动又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有效提升组织效率。
合唱是群体性的声乐艺术,源于集体,依赖集体,集体的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创造是合唱团的外显特征。节奏统一、音高准确、和声丰满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合唱团成员必须根据音乐作品要求,所有的节奏、音准、声量、面部表情乃至肢体动作等都要完全服从于合唱指挥。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必定由不同声部组成的,声部之间要求和谐统一,任何一位合唱成员的表演失误,如拖拍、抢拍、音准的偏差、音量的高低、动作划一与否等都会影响整个合唱表演效果。因此,任何声部的任何成员都要看指挥,讲究团队配合和集体意识,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和其他声部的情况适时注意控制到自己的声音恰到好处,如音量的大小,力度的掌握,高潮部分处理等等,不能太突出,也不能被埋没。同时,还要配合伴奏迅速校正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才能完成合唱作品的演绎。这要求成员思想统一,有大局意识,懂得控制自己,关注同伴,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任何一次成功的演绎也都会极大地增强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每每合唱成员的演出责任感和集体感最初都源于合唱作品和合唱指挥的具体要求,但随着无数次合唱的学习与训练,最终形成成熟的作品的不断循环往复,促进了每位合唱群体成员的根据不同作品的实际进行不断理解与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并最终形成默契。因此,当初团结协作的外在要求最终成了每位合唱群体成员自觉的内在需要。对于每位成员形成处处担当,事事用心,倾注感情,理解包容等良好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提升群体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发。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话说:“合唱是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他带给我们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无法估量。”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普及性合唱教育有深刻的教育内涵,深入挖掘利用可以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民网,2017,01.
[2]傅小虎.论校园合唱的教育意义.滁州学院学报,2008(2).
[3]丁祖慧.我国中小学童声合唱实践活动探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4]杨锐.谈合唱在校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文学与艺术,2010(4).
[5]宋敏.让“合唱”奏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合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践思考.科学与财富,2014(11).
【关键词】合唱教育;小学生;文明素养
笔者所在学校异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占85%,他们适应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缺乏自信心、学生的凝聚力不强,礼貌、规则、合作等意识和行为都比较差。如何让孩子们养成自尊、自制、共处、协助等良好个性,是学校面临最突出的问题。经过实践和探索,发现合唱教育是很好的途径。合唱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需要较高的参与门槛,所有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通过合唱教育能有效地发挥其普及教育功能,对优化校园文化,提高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对开展合唱教育,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作以下探究。
一、合唱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
“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根本观点和总体看法。个体的“三观”总是和个人的理想、信念、行动有机联系在一起,直接作用于人的个性品质。可以说,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人生观影响着价值观。科学的“三观”指导人们确立正确的人生方向,识别善恶,积极进取,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勇往直前,满足自己自我实现的需要,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三观”让人欣赏自己,尊重别人,热爱生活,踏实的过好每一天。
合唱教育是以合唱歌曲为载体进行的,作用不仅仅是美育本身,其教育功能还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通过让学生演唱积极健康的合唱作品能激发学生对未来的向往和生活的热爱。如《太阳出来啦》合唱作品具有浓郁的云南风格,节奏欢快,富有动感,层次鲜明,旋律优美,个性鲜明,描绘出一群活泼调皮的少年嬉戏欢乐场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和热爱生活。又如,《蒲公英在秋风中微笑》合唱作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秋天里果实的飘香,蒲公英张开毛茸茸的小伞飘向远方,飘向山坡田埂或溪边河畔播种希望,创造奇迹……让学生体验歌曲内容及意境,学习蒲公英那样不畏困难,热爱生活和追求理想。再如,《七子之歌》《游击队之歌》《走进新时代》等一系列经典歌曲的合唱教育,学生在合唱过程中了解了祖国的文明史、知悉我们民族拥有过辉煌,经历过屈辱,享受过安宁,也曾英勇地抗争,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人民团结和顽强不屈,能很好地强化学生的国家民族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对祖国的热爱,继而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等。合唱作品丰富多样,大多是催人奋进,积极向上的曲目,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学校要组织专人开发校本合唱教材,按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德育培养方案,有计划、有目的地分年级向学生推荐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又积极向上的合唱曲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合唱教育能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
人文底蕴包涵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要求学生具备古今中外人文领域基本知识;在平等观念的基础之上,尊重、维护他人的尊严和价值等。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校园合唱教育是一种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学生的人文底蕴有着重要的作用。合唱本身是一门有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的高雅艺术。在学习合唱过程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对音乐的旋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等理解音乐、体验音乐,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在让学生学习世界的经典合唱作品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欣赏这些来自世界各地优秀童声合唱团的经典合唱作品,让他们从中感悟。中外优秀童声合唱团的作品或是雅致含蓄,或是热情奔放,总之丰富多彩。涵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曲,既有宁静圣洁的教堂乐曲、浓馥温馨的民谣还有柔和美妙的圆舞曲。如,唯美动人的民谣《乌苏里船歌》,悠扬婉转的《送别》,轻快美妙的《青春舞曲》,脍炙人口的《快乐颂》,还有舒伯特《野玫瑰》《小夜曲》等。他们的纯净天籁之声感动并征服每一位欣赏者。合唱作品的创作背景、表现意境等系列的教育资源更加不断地丰富欣赏者的人文积淀。长期的接受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合唱作品的藝术熏陶能大大地提升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水平。
合唱是一种多声部、群体性,以人声多层次、立体性地抒发感情,表现音乐的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其特点是音域广,音色美,和声强,气势大,极富震撼力和感染力。有其艺术专业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如合唱要求成员个体乐感好,站姿挺拔,歌唱状态轻松自然,气息饱满通畅、音色纯净富有共鸣,长期的训练帮助参与者形成自信优雅的气质。合唱的过程中既要坚持自己声部的节奏音高。又要融合其他声部的声音,提升了群体的融合性、协调性和统一性。通过合唱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感知美、欣赏美、发现美、评价美、创造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三、合唱教育能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意识的综合体现。核心是团结协作,促使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形成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努力。明确的合作意愿和合作行动又激发个体的内在动力,有效提升组织效率。
合唱是群体性的声乐艺术,源于集体,依赖集体,集体的共同的理解和共同的创造是合唱团的外显特征。节奏统一、音高准确、和声丰满是合唱的基本要求。合唱团成员必须根据音乐作品要求,所有的节奏、音准、声量、面部表情乃至肢体动作等都要完全服从于合唱指挥。一首完整的合唱作品必定由不同声部组成的,声部之间要求和谐统一,任何一位合唱成员的表演失误,如拖拍、抢拍、音准的偏差、音量的高低、动作划一与否等都会影响整个合唱表演效果。因此,任何声部的任何成员都要看指挥,讲究团队配合和集体意识,要根据作品的要求和其他声部的情况适时注意控制到自己的声音恰到好处,如音量的大小,力度的掌握,高潮部分处理等等,不能太突出,也不能被埋没。同时,还要配合伴奏迅速校正自己的音准和节奏才能完成合唱作品的演绎。这要求成员思想统一,有大局意识,懂得控制自己,关注同伴,有较高的适应能力和自制力。任何一次成功的演绎也都会极大地增强成员的团队合作意识。每每合唱成员的演出责任感和集体感最初都源于合唱作品和合唱指挥的具体要求,但随着无数次合唱的学习与训练,最终形成成熟的作品的不断循环往复,促进了每位合唱群体成员的根据不同作品的实际进行不断理解与沟通,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并最终形成默契。因此,当初团结协作的外在要求最终成了每位合唱群体成员自觉的内在需要。对于每位成员形成处处担当,事事用心,倾注感情,理解包容等良好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进而提升群体的团结协作和集体主义精神发。
匈牙利音乐教育家柯达伊的话说:“合唱是由集体的努力所完成的音乐作品。他带给我们愉快,培养了高尚品格的人。这种价值无法估量。”多年的教育实践告诉我们,普及性合唱教育有深刻的教育内涵,深入挖掘利用可以丰富学校文化,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人民网,2017,01.
[2]傅小虎.论校园合唱的教育意义.滁州学院学报,2008(2).
[3]丁祖慧.我国中小学童声合唱实践活动探究.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
[4]杨锐.谈合唱在校园教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文学与艺术,2010(4).
[5]宋敏.让“合唱”奏响校园文化的主旋律——“合唱”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功能及实践思考.科学与财富,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