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竞争不要随便用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in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天曾辉在面对自己手下的员工时,多少有点不太自然。因为公司正在向员工做一年一度的敬业度调研。这次员工敬业度得分将是落到每一个经理人头上的指标,对经理的绩效考核会产生参考作用。而曾辉,几乎可以预知自己的结果可能不妙。
  曾辉从名校毕业后就选择加入了一家民营企业,短短5年,这家不到300人的公司迅速扩张到了3000多人。他也从一名普通员工,逐渐做到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目前曾辉已经是一个8名骨干精英技术团队的领导了。
  他的下属小米、林峰和超哥都曾公开抱怨他的管理方式。因为曾辉是个崇尚“竞争”的人,竞赛对于他来说,不仅能激发他的潜能,他还能从不断超越自己、超越他人中获得极大的乐趣。他要求员工牺牲下班时间保证每一项工作的最高质量标准,同时他自己也在各个场合“挑战”员工,爱与员工争个高低对错。
  但不是每个人都吃这一套。小米是个85后的员工,她觉得“我会按照工作计划完成工作,但我的生活计划不是能因为老板苛刻的质量标准就临时要求我加班而随意改变的。”
  林峰和曾辉同时加入公司,自认专业背景和工作能力不在曾辉之下,对于曾辉的挑剔和挑战,也十分不服。还有像超哥人缘好的人,又常把重心放在家庭上,曾辉一来,超哥的工作量增加不少,周末也偶尔加班,自然免不了和他遍布各个部门的铁哥铁姐们抱怨一番。
  成也“竞争”败也“竞争”,那是不是说,“竞争”特质明显的人就只适合做个人贡献者,不适合做管理者呢?曾辉是不是真的只能回去钻研他的技术呢?
  未必。我们首先可以明确,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的职责并不一样,因此对员工的行为要求也确实很不同。可是在上述案例当中,曾辉的问题在于他成为管理者后,没有让“竞争”这一心理特质去服务于他岗位的变化。他仍将员工看作自己的竞赛对象,而忽略了他们未必热爱“竞争”,更有可能产生挫败感。同时,他对外的竞争需求也没有很好地移植给员工,他对高质量的要求来源于要和最高标准竞赛,但他的动机并没有得到员工的认同。
  如果他在“竞争”的对象中将这些团队成员剥离,让自己和他们站在一起,去与外部团队竞争,就有可能是另一种效果。“竞争”特质完全可以变成对团队成员的一种保护而不再是伤害,作为管理者,可以为团队成员赢荣誉,争先进,以此凝聚团队。
  曾辉的风格可以不是前人的仁慈关爱,但当他将“赢”成功地变成这个团队的标签的时候,却能塑造自己独特的管理风格。这时,员工的工作动力更多地就是一种团队的自豪感、荣誉感了。团队成员虽然辛苦工作,但他们知道这种辛苦是有回报的,他们的上司是会为他们争取到奖励的。
  当然,在使得团队成员目标和团队目标一致的过程中,也不能忽略团队成员各自的诉求。小米、林峰和超哥有着明显不同的特点,曾辉也可以根据小米热爱自由的特点尽量放权;针对林峰对职业发展的需要尽量争取机会,例如在打造高竞争力团队的同时,多运用林峰的专业技术能力,并不忘强调林峰的贡献;超哥是个沟通使者,可以用其所长,帮助宣传团队,迅速在企业内部形成团队品牌。
其他文献
我们经常要给别人解释和演示一些事情,比如“我是怎么打飞机打到第一名的”,比如“我开会为什么迟到了”,比如“我如何用饼铛做出了比必胜客还好吃的披萨”。但总可能有人表示“没听懂”是不是?  成千上万能改变人们生活的工具和想法不被人接受,原因在于它们的价值被演示得不够清楚。有一个叫李·勒菲弗的美国人,就曾经遇到这样的“演示难题”。在互联网刚起步的那几年,勒菲弗发现“在线社区”可以提高公司内部的工作效率,
期刊
《大汗之国:西方眼中的中国》  作者:(美)史景迁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7月  史景迁是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擅长以“讲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介绍他对中国的研究。本书好似一面西洋镜,不但写来华西方人所记的中国经历,也写没来过中国的文人作家如何想象中国。西方从13世纪到20世纪作家笔下新奇多样的中国,尽皆展现书中,中国人看了也开眼。  《为什么疯子比常人更
期刊
斯里兰卡人和中国人一样,吃饭时共用餐盘而不像西方人那样各吃各的;他们看重家庭,几世同堂也不稀罕。2012年11月到任的北京四季酒店总经理胡凯利(Sanjiv Hulugalle)就生于斯里兰卡,在他眼里,中国的传统价值观与斯里兰卡非常相似,在北京的环境和文化气氛中,斯里兰卡人毫无违和之感。  这种落地就生根,快速找到美好、快速适应不同城市生活的特性,是工作带给胡凯利的一种能力。  从1996年大学
期刊
任军是一家制造型企业的采购部部长,研究生毕业后就来到这里,一路青云直上,短短五年时间晋升到这个职位,风头一时无两。他能取得如此成绩,一方面缘于他踏实肯干,另一方面也缘于老总对他的赏识和提携。公司员工私底下经常议论,说他跟领导是亲戚关系。最近,公司领导层变动,原来的老总调走,内部提拔了一位新老总。虽然任军的业绩今年依然很出色,但财务审查时,他被逮到一个错误,在公司中层会议上被严厉批评。从此,领导对他
期刊
每个人都曾经历过“素人”的身份,刚刚走入社会,能证明自己过往的只有一张薄纸简历,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毫无准备,就骤然被推入就业的洪流中,茫然失措。  在690万毕业生入场的“最难就业季”,公司一方同样是慌乱的。如何从庞大的人群中迅速发现人才?最快的办法是向机器求助。于是简历的筛选也变得空前冰冷、快速、不近人情,人为地把简历中难以改变的因素进一步推升。名校毕业、专业对口、成绩排名、资格证书、学生干部、大
期刊
科技日新月异,物质不断丰富,但我们不但没越来越健康,反而每况愈下,更容易陷入疲劳,总觉得缺少精力和活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渴望休假和休息,下班更是连约会逛街的力气都没了。职场人怎么活得这么累呢?  检验你的疲劳类型  (每个问题请选择A或B选项,都不合适时可都不选,每项计1分,最后计算A、B选项的分别总和)  诊断结果:  结果选A项较多的人,属于“交感神经活跃型”(即“过于紧绷”的疲劳类型)。这种
期刊
晓云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人力资源主管。受经济危机影响,公司开始裁员。幸运的晓云被留了下来,但她却一点儿也不开心。留下来的同事们一个个毫无生机,老板也是满脸愁云,公司氛围压抑至极。晓云不仅被减薪,原来公司给她配的助手也被裁掉,她的工作量比以前多了好几倍。最近她总感到很紧张、焦躁,食欲和睡眠都不太好,工作时注意力不像以前那么集中,出了好几次错。她甚至经常梦到旧同事说她不够朋友,不和他们同甘共苦。晓云当初天
期刊
度假不同于出差,出差的酒店务必与级别相匹配,有无到位的配套设施,能否显示自己的商务地位。在政府机关供职者除外,外观简约的政府招待所,服务如何超标,外人难以探知。度假就不同了,重在有型有品、情致盎然,规格和层次完全不以豪华为第一要务,所以请在订房时自动屏蔽那些看起来外立墙饰晃得人睁不开眼的玻璃幕墙和高楼大厦,否则拍回照片别人可能以为你休年假时还得陪着客户吃喝玩乐—那是500强销售经理才要干的苦差事。
期刊
工作是在既定的上班时间内的行为。这是最基本的常识。  2013年5月,某知名公关公司一位24岁的年轻员工在工作中猝死。我们在感叹年轻生命消逝之时,也有新闻报道,为了得到一张让客户满意的图,他曾改了490次。  这个刺眼的数字不光是客户是否苛刻或者员工是否尽责的问题,而是其中一定包含了大量的无效劳动消耗和智力资源的浪费。  对时间善加利用的态度,是对自己生命负责的态度。如何让自己的加班更有效、更有意
期刊
有个故事说年轻的亿万富翁要选女朋友,最后PK出来三位女性—一位是世界小姐,美丽万方;一位是NGO的亲善大使,拥有爱心;一位是年少进入投行,拥有一流经济头脑。最后谁赢了?答案是—身材最好的那个。  笑话如果不反映现实的荒诞,就不好笑。这其实可以反映职场的真实生态:晋升真的在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吗?职场人真的知道自己的职业需要些什么吗?  有一个经典的团队组建游戏,是让上司和下属互相沟通三个你对于对方的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