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蟾道教美学思想简论

来源 :宗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大家,白玉蟾有丰富的道教美学思想。本文从宋代道教美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征出发,对白玉蟾三个方面的美学思想即"真快活"的审美高峰体验和道教审美人格论、"其心之乐而乐乎山者"的道教山林美学论和"即心是道"的道教审美心胸和审美人生论进行简要论述。
其他文献
伦理学涉及行为中的入。伦理学是关于善(Guten)的学说。作为自由的、有理性的存在者,我们能够在其中发现幸福。然而,“幸福”并不是简单的、主观上的满足,而是根据理性的尺度实现了理想。因此,伦理学涉及到对“主观真实性”的条件的分析。一种美德伦理学断言:这些条件首先在于拥有德行。根据传统的理解,道德德性是人类人格的表达,因此,在真理和理性中视为好的东西,在主观上也作为好的呈现出来:即道德德性对于行为主体的理性来说是情感上的需要。道德德性针对行为主体对善的情感需求来提高实践理性,特别是在能力方面,也包括认识道德
中国传统目录学始于西汉,以刘向、刘歆父子编著的《别录》和《七略》为标志。一般认为,“目”的含义是对篇目而言,即一书的篇和卷的名称。“录”是叙录,即将一书的内容、作者事迹、书之评价和校勘经过等,写成简明扼要的文字。《汉书·艺文志》说刘向校书“每一书已,向辄条篇目,撮其指意,录而奏之”。将“目”与“录”合起来,就称之为目录,或书目。
保唐无住禅师是四川地区禅宗的代表人物,现有史料对他的记载不多,而记载他行状最多的《历代法宝记》亦有许多可疑之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通过这些仅存的史料略窥无住禅法的渊源。本文的考订证实,无论是从法脉上还是思想上,保唐无住禅法都可以直接追溯到《起信论》思想渊源上去。
期刊
本文参考了大渊忍尔、小林正美、柏夷(Stephen R.Bokenkamp)和王承文等人的研究成果,以现存灵宝经(《道藏》本、敦煌抄本)所见葛玄的材料为中心,考察了灵宝经与佛教教理、上清派道经及天师道的思想关系。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两次刊出。
对“如来”和“藏”义的词义研究是印顺的如来藏思想的基础。印顺认为,“如来”一词最初是“ātman”的异名,但由佛教摄入缘起空义;而“藏”义以“依止义”为核心,是佛教缘起因果的一种表述。
本文参考了大渊忍尔、小林正美、柏夷(Stephen R.Bokenkamp)和王承文等人的研究成果,以现存灵宝经(《道藏》本、敦煌抄本)所见葛玄的材料为中心,考察了灵宝经与佛教教理、上清派道经及天师道的思想关系。因篇幅关系,译文分两次刊出。
本文从对道教产生之前社会的生死、灵魂观念及种种人神交往巫术的分析入手,对道教特别是早期道教的组织结构、宗教生活、斋仪、修炼方法及其发展作了研究。
食物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之一。在维吾尔族民间,炉灶总是安置在显眼的位置。灶神崇拜不是一般的社会信仰观念,其历史久远,影响深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