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课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课堂教学形式,教学过程中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作为支撑,这是体育课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教学最为显著的特征。体育课堂教学中运动负荷安排的是否适宜,直接影响到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及课堂教学的总体效果。笔者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学的不同阶段,尝试运用“球的利用率”来安排运动负荷,并作为学生练习的要求和教师监督的手段,以期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收到较好的效果。
“利用率”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整体中实际利用的部分在整个整体中占的比重。也可以理解为同样一个物品,效用发挥到最大。“球的利用率”在本文中是指体育教学中的用球在学生的密切关注之下处在运动状态,而不是被拿在手中或处于不可控制状态。提高球的利用率就是要使球处于练习状态,不出现闲置现象,效用发挥到最大。
一、“球的利用率”在技术学习的不同阶段体现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利用“球的利用率”安排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1.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初始学习阶段,提高“球的利用率”,可以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分心现、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任务等现象。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的初始阶段,笔者以提高球的利用率作为根本要求,具体安排内容为以提高學生对正确技术动作及触球部位的感知为主,安排运动负荷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尝试练习的次数,徒手练习50次,固定球练习50次,自抛自垫100次,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还可以在练习的组数上加以调整。学生才能感受到正确技术动作的做法和要领,才能逐渐减少多余动作在练习中出现的次数,进而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球的利用率高,练习的次数就会多,练习的量也就上去了。
2.技术学习的巩固提高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巩固提高阶段,除了强调提高“球的利用率”之外,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要求。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的巩固提高阶段,笔者选择的练习以变换接、垫球的能力为主。采取两人配合练习一抛一垫,而且要球抛球人要将球抛在接垫球同伴的附近(以接垫球同伴通过快速的步伐移动可以接到球为宜),次数20次为一组,至少完成三组。还可以采取自抛自垫不同高度的球累计次数,以连续完成50次为限制条件,提高学生对垫球的兴趣。
3.技术学习的运用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运用阶段,多以比赛形式进行练习。提高“球的利用率”表现为学生对球的关注度高,此阶段虽然是多人共用一球,但因为参与比赛的同学既要考虑到同伴配合,又要考虑到比赛规则,还要正确运用所学技术动作,所以必须做到时刻关注球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要求。
例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阶段,笔者采用“以赛代练”,合理修改比赛规则,以加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将比赛规则设置为:“在每半个场区要通过垫球完成比赛,球尽量不要一次垫过对方场区,在一个半区内可以允许垫球4次(鼓励完成4次),加强同伴之间的协调配合。传球及扣、吊球在每一个回合中每半区的队员最多只能用一次等”,来加强比赛对单个技术动作的强化练习。要求: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球”,要能清楚的知道球在什么位置,自己需要做出怎样的准备。实践证明,采用该种比赛方式,学生能积极认真对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球的利用率”的思考
1.“球的利用率”和运动参与的关系
运动参与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任何一项运动技术,只有存在运动参与,才有学会的可能。“球的利用率”高,可以折射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的练习次数就能得到保证,练习的密度就大,“练习密度”在教科书式的体育课中就像是“生命线”,“精讲多练”是所有体育教师都要铭记在心的体育教学最重要的原则。“球的利用率高”,运动参与的程度就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2.“球的利用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课的特点所在。“球的利用率”是针对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调控运动负荷一种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球的利用率高,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3.“球的利用率”和运动技术的关系
要教好运动技术,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刺激”,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足够的“条件刺激”(练习)就必然伴随有必要的运动负荷。“球的利用率”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学习运动技术所必须的足够的“条件刺激”,更有利于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
4.“球的利用率”和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这个双边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球的利用率”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监督学生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练习的一个很好的抓手。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需要对所有学生的练习作出监督和评价,利用球的利用率可以较为轻松、直观地判断学生练习情况,便于教师更好的调控和驾驭课堂。
5.“球的利用率”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的关系
学生在提高“球的利用率”的任务驱动下,就要努力做到密切关注球、使球始终处于运动之中,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就能得到保证,同样一个技术,练习的次数多,掌握技术就快。所以,提高“球的利用率”可以相对地缩短单个技术学习的时间。在“吃饱了”的情况下还要达到“球的利用率”的要求,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尝试新的动作,此时就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巩固提高阶段,学生为了“救”球,就出现了“侧向垫球”、“背向垫球”等技术动作的雏形。
参考文献:
[1]胡晓红.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与运动负荷关系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5,S1:58-59.
[2]毛振明,赖天德. 体育教学一定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兼对“保证基本部分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是对教学的制约”说法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2007,06:22-25.
[3]毛振明,邓熙浩,王文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J]. 体育教学,2016,06:24-27.
“利用率”简单的说就是一个整体中实际利用的部分在整个整体中占的比重。也可以理解为同样一个物品,效用发挥到最大。“球的利用率”在本文中是指体育教学中的用球在学生的密切关注之下处在运动状态,而不是被拿在手中或处于不可控制状态。提高球的利用率就是要使球处于练习状态,不出现闲置现象,效用发挥到最大。
一、“球的利用率”在技术学习的不同阶段体现
体育课必须有适宜的运动负荷,这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路径之一。利用“球的利用率”安排体育教学中的运动负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指导价值。
1.技术学习的初始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初始学习阶段,提高“球的利用率”,可以避免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出现分心现、不能按照要求完成练习任务等现象。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的初始阶段,笔者以提高球的利用率作为根本要求,具体安排内容为以提高學生对正确技术动作及触球部位的感知为主,安排运动负荷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尝试练习的次数,徒手练习50次,固定球练习50次,自抛自垫100次,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还可以在练习的组数上加以调整。学生才能感受到正确技术动作的做法和要领,才能逐渐减少多余动作在练习中出现的次数,进而建立完整的技术动作概念。球的利用率高,练习的次数就会多,练习的量也就上去了。
2.技术学习的巩固提高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巩固提高阶段,除了强调提高“球的利用率”之外,还要给予学生一定的任务要求。
例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教学的巩固提高阶段,笔者选择的练习以变换接、垫球的能力为主。采取两人配合练习一抛一垫,而且要球抛球人要将球抛在接垫球同伴的附近(以接垫球同伴通过快速的步伐移动可以接到球为宜),次数20次为一组,至少完成三组。还可以采取自抛自垫不同高度的球累计次数,以连续完成50次为限制条件,提高学生对垫球的兴趣。
3.技术学习的运用阶段
在单个技术的运用阶段,多以比赛形式进行练习。提高“球的利用率”表现为学生对球的关注度高,此阶段虽然是多人共用一球,但因为参与比赛的同学既要考虑到同伴配合,又要考虑到比赛规则,还要正确运用所学技术动作,所以必须做到时刻关注球才能很好的完成任务要求。
例如: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阶段,笔者采用“以赛代练”,合理修改比赛规则,以加强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运用,将比赛规则设置为:“在每半个场区要通过垫球完成比赛,球尽量不要一次垫过对方场区,在一个半区内可以允许垫球4次(鼓励完成4次),加强同伴之间的协调配合。传球及扣、吊球在每一个回合中每半区的队员最多只能用一次等”,来加强比赛对单个技术动作的强化练习。要求:学生在比赛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球”,要能清楚的知道球在什么位置,自己需要做出怎样的准备。实践证明,采用该种比赛方式,学生能积极认真对待,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关于“球的利用率”的思考
1.“球的利用率”和运动参与的关系
运动参与是体育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任何一项运动技术,只有存在运动参与,才有学会的可能。“球的利用率”高,可以折射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学生的练习次数就能得到保证,练习的密度就大,“练习密度”在教科书式的体育课中就像是“生命线”,“精讲多练”是所有体育教师都要铭记在心的体育教学最重要的原则。“球的利用率高”,运动参与的程度就高,二者呈正相关关系。
2.“球的利用率”和教学目标的关系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与锻炼身体所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是体育学科教学的本质性因素与体育课的特点所在。“球的利用率”是针对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调控运动负荷一种手段,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球的利用率高,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达成。
3.“球的利用率”和运动技术的关系
要教好运动技术,就必须要有足够的“条件刺激”,才能形成“条件反射”。足够的“条件刺激”(练习)就必然伴随有必要的运动负荷。“球的利用率”的应用可以很好的解决学习运动技术所必须的足够的“条件刺激”,更有利于运动技术动作的形成。
4.“球的利用率”和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关系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师生双边活动,这个双边活动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在此过程中既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提高“球的利用率”一方面可以给学生提出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教师监督学生是否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练习的一个很好的抓手。体育教师面对的是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需要对所有学生的练习作出监督和评价,利用球的利用率可以较为轻松、直观地判断学生练习情况,便于教师更好的调控和驾驭课堂。
5.“球的利用率”和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的关系
学生在提高“球的利用率”的任务驱动下,就要努力做到密切关注球、使球始终处于运动之中,为了完成任务,学生单位时间内练习的次数就能得到保证,同样一个技术,练习的次数多,掌握技术就快。所以,提高“球的利用率”可以相对地缩短单个技术学习的时间。在“吃饱了”的情况下还要达到“球的利用率”的要求,学生就会不自觉地尝试新的动作,此时就会生成新的教学资源。如在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巩固提高阶段,学生为了“救”球,就出现了“侧向垫球”、“背向垫球”等技术动作的雏形。
参考文献:
[1]胡晓红.中学体育教学方法与运动负荷关系的探究与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5,S1:58-59.
[2]毛振明,赖天德. 体育教学一定要有基本的运动负荷—兼对“保证基本部分有足够的教学时间是对教学的制约”说法的质疑[J].中国学校体育,2007,06:22-25.
[3]毛振明,邓熙浩,王文娟.论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表与里[J]. 体育教学,2016,06: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