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自我中心意识较强,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本文根据作者实际工作经验,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90后”学生的特点,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90后”高职生;特点;管理
“90后”大批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逐渐成为大学新生的主力军。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影响,“90后”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因此,学生工作者面对新一代的高职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成为我们高职学生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渴望成功,但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律意识较差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90后”高职生表现的更为自信,对于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却又表现出不坚定的一面,例如(1)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认识不到专业学习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2)有厌学情绪,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體会不到学习的乐趣;(3)学习责任心不强,碰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出现退缩和逃避行为,很多学生仅仅满足于“60分”万岁;(4)生活习惯不良,自控能力较差,逃课、打架、作弊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自我意识强,但缺少团队精神
由于家庭教育更加宽松、民主,社会环境更加开放,“90后”高职生在独立思考和选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只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家庭、学校的管理有抵触心理,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等,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愤懑不满的情绪。
根据调查,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优越,有求必应,导致其自我意识增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匮乏等不足。例如对于老师交代的工作任务,班干部之间由于协作问题未能完成时,他们会相互推卸责任。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缺乏深度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网络是“90后”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他们从网络中轻易地获得各种文化信息,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是,正是这种便利让“90后”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由于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些学生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所以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泡在网吧,不愿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往,在班级中成了“隐形人”。
(四)社交广泛,但内心有时空虚
“90后”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明显扩大,他们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但是又不知该怎样去交往,在尝试交往失败后,他们转向网络沟通,与无数其他个人进行文化交流,扩大了社交范围,实现了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正是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使得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以屏幕为界面来回避现实矛盾,这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离,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友情,造成人际关系淡漠。
二、教育与管理对策
通过分析高职生的特点,采取因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转变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探索“90后”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一)积极引导,增强学生的目标感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90后”高职生,没有适应从中学依靠被别人督导学习到职业教育自主学习的转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或不感兴趣。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正确地认知高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职校园生活,清晰职业定位,客观把握自己,树立自信。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90后”高职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所负载的高期望值与自身心理发展未成熟之间的差距,造成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他们本身缺乏生活的磨难,性格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如果缺乏适时引导,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焦虑不安,甚至发生精神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因此,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疏导。一方面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交流的方式,结合自己人生经历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来沟通,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打动他们,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克服眼前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走出困境,发奋成才。
(三)强化感恩意识,注重道德培养
“90后”高职生大多生长环境较为优越,受到一些价值观的冲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缺失,人情开始冷漠,表现为一种感恩的不足。因此对“90后”高职生道德观进行强化与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大学生道德理论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注重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过程存在一个盲区,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给予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因此,辅导员要采用理解、宽容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言传身教,通过自身行动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总之,针对“90后”高职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完善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春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卫生[J].职业教育,2008.
[2]赵源源.当代高职学生管理探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Z2).
[3]陈桂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特点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9)4:98-100.
作者简介:张宁(1981.9-)男,山东济南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讲师,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及学生管理工作。
【关键词】“90后”高职生;特点;管理
“90后”大批学生进入高职院校,逐渐成为大学新生的主力军。受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思潮的影响,“90后”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已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因此,学生工作者面对新一代的高职生,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与思路,成为我们高职学生工作者研究的新课题。
一、“90后”高职学生的特点
(一)渴望成功,但学习目标不够明确。自律意识较差
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教育民主程度的提高,“90后”高职生表现的更为自信,对于未来有着独特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却又表现出不坚定的一面,例如(1)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认识不到专业学习对自己今后发展的重要意义;(2)有厌学情绪,对学习既没有兴趣,也體会不到学习的乐趣;(3)学习责任心不强,碰到一点困难和挫折,就出现退缩和逃避行为,很多学生仅仅满足于“60分”万岁;(4)生活习惯不良,自控能力较差,逃课、打架、作弊等行为时有发生。
(二)自我意识强,但缺少团队精神
由于家庭教育更加宽松、民主,社会环境更加开放,“90后”高职生在独立思考和选择上表现出很高的自主性,他们喜欢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甚至只为自己考虑,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对于家庭、学校的管理有抵触心理,一旦学校和集体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偶然的停水、停电等,有些学生会通过起哄、制造混乱来宣泄心中愤懑不满的情绪。
根据调查,大多数“90后”都是独生子女,从小成长环境优越,有求必应,导致其自我意识增强,做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责任心匮乏等不足。例如对于老师交代的工作任务,班干部之间由于协作问题未能完成时,他们会相互推卸责任。
(三)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但缺乏深度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网络是“90后”学生离不开的学习工具,他们从网络中轻易地获得各种文化信息,开阔了视野,心智发展超前。但是,正是这种便利让“90后”产生了对网络的依赖。同时由于生源的成绩相对较低,高职院校的学生带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有些学生喜欢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心理满足。所以对网络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每天花费大量时间泡在网吧,不愿与老师、同学面对面交往,在班级中成了“隐形人”。
(四)社交广泛,但内心有时空虚
“90后”进入大学后,交往的范围比以前明显扩大,他们想着要和别人去交往,但是又不知该怎样去交往,在尝试交往失败后,他们转向网络沟通,与无数其他个人进行文化交流,扩大了社交范围,实现了自身的全方位发展。正是互联网带来的这种便利,使得他们在知晓大量信息的同时却产生一种空虚感,当他们在现实中的人际交往遇到挫折时,就会更加倾向于在网络中寻求慰藉。以屏幕为界面来回避现实矛盾,这造成了青年人对于近距离沟通的疏离,忽视近在咫尺的亲情友情,造成人际关系淡漠。
二、教育与管理对策
通过分析高职生的特点,采取因人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转变思想观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积极探索“90后”高职生教育管理的新途径。
(一)积极引导,增强学生的目标感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90后”高职生,没有适应从中学依靠被别人督导学习到职业教育自主学习的转变,对自己所学专业不了解或不感兴趣。学生管理者可以通过新生入学初期的专业引导教育,帮助学生及时正确地认知高职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对待高职校园生活,清晰职业定位,客观把握自己,树立自信。
(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抗挫折能力
“90后”高职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所负载的高期望值与自身心理发展未成熟之间的差距,造成了较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再加上他们本身缺乏生活的磨难,性格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如果缺乏适时引导,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焦虑不安,甚至发生精神问题,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顺利成才。因此,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疏导。一方面通过开展一些校园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稳定他们的情绪,减轻他们的压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另一方面,通过交流的方式,结合自己人生经历以及相关心理学知识来沟通,用诚恳的态度、真挚的感情打动他们,采取易于接受的方式逐步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克服眼前困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自强自立,走出困境,发奋成才。
(三)强化感恩意识,注重道德培养
“90后”高职生大多生长环境较为优越,受到一些价值观的冲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出现了缺失,人情开始冷漠,表现为一种感恩的不足。因此对“90后”高职生道德观进行强化与培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要加强大学生道德理论教育,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道德教育的全过程。其次,注重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过程存在一个盲区,即缺少对教育对象起码的理解和给予理解、平等、宽容之上的对话。因此,辅导员要采用理解、宽容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道德培养,言传身教,通过自身行动去感染、教育、影响学生。
总之,针对“90后”高职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方式,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完善的应对措施,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品格和个性,探索新思路、新方法,真正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欧春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探讨卫生[J].职业教育,2008.
[2]赵源源.当代高职学生管理探究[J].China's Foreign Trade,2010(Z2).
[3]陈桂兰.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特点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09(9)4:98-100.
作者简介:张宁(1981.9-)男,山东济南人,山东水利职业学院讲师,从事水利工程施工及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