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这个如今极其需要人才的社会上,学生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头等大事,将一个学生培养成为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也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当前这个就业环境下,校企合作双方应在目标导向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基础上,设法解决合作中存在的认识及配合等方面的问题,将人才培养放在各个方面上,将这种教学模式成为向企业输送更多适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通道。而现如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已实行了多年,从以前的单一发展人才的方法到现在的全面发展人才的办学模式,实现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66-01
人才培养对于现在的高等院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是真正对企业和社会的有用的一种教育模式。现在的社会急需人才,所以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企业的关注重点。放眼现在的人才市场,最不缺乏的就是高校的毕业生,所以将这种培养模式灌输在各大高校中,一方面减轻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企业提供了需要的人才。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含义
所谓高职院校就是高级职业学校,既然是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基础才展开的办学模式必然是一个全面培养人才的地方。这就引出了关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合作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应聘该企业合作培养的在校学生,将人才流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企业。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就像很多广告牌上说的一样,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是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从以前的市场结构和就业形势上来看,学生的就业面很窄,这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教育结构的单一性,在小康社会后,政府就加大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既然社会已经将进入了高节奏的一种模式,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而且,近几年,企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而且商业贸易圈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企业才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这个企业的全面发展。
2.2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某个行业或者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和劳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这方面美国的一些企业很有代表性,美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大国,为了适应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发展,美国境内掀起了一场学院运动。蹭地学院注重发展农工学院和机械技术教育学院,发展农业和工艺教育,培养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要的专门人才,蹭地学院的这场运动充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从改革开放到新中国成立再到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全面实行,教育已成为党和国家最为重视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要求,并且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在此时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就恰到好处。这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高度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生亦工亦学,学院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全程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但是,从这种模式的提出开始,国家并未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了校企合作没有规范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到现在,国家会相应的参与这种人才培养上,借鉴了国外的成功例子,成功构建了一系列的运行机制,希望将校企模式引入到正轨。
4.校企合作的内在问题
4.1 没有正式的规定和政策支持
一个办学模式的发展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后盾。而且,从现如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来看,一般都是地方的教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条款,可是这样的条款往往只对当地的高职院校起到一定的约束力,对合作办学的企业确是影响力极小,这反而会使这种实践性的办学模式失去意义。所以,相应的正式法规或政策是支持这种办学模式的基础。
4.2 学校的被动性太大,认知性不够
在这种办学模式中,高职院校是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学校的认知程度。学校是一个社会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神圣的学堂,所以学校的负责人更应该秉着这样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校企合作模式,而非仅仅关注短期的利益,既然是校企合作,学校应该通过训练让学生适企业的工作岗位,这时学校就要积极的组织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而非坐视不管,要切切实实的领会校企模式的重要性。
4.3 教育资金投放过少,影响校企模式的发展
对于培养人才,有些学校往往会以资金不足为借口耽搁教学模式的发展,的确,学校是公立性机构,企业是私营式机构,可以把学生实习经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附加税等其他资金流向有资质的企业,建立学校将经历注重于教育培养,而企业主要负责资金流通等经费问题的,学校企业长期合作的模式,实现双面沟通,共同育人。而且要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所谓无缝衔接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一肩挑。这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改变。
4.4 教学模式的推动和运作缺乏动力
所谓缺乏动力,就是没有使其积极发展的原因和理由。如果企业和学校成功的合作,但是之后的微观运行制度却不是很完善,特别是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更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学校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的运作机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真正的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制约。
5.解决校企合作的办法
5.1 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其实对于校企合作,政府应该起到领导作用,所以政府更要相应的制定一些法规或条文。只要政府能够提出深入人心的法规条文,那么高校和企业会严格对待这个教学模式。
5.2 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吸引力
高校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倘若将这种校企模式的优点灌输给高校的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企业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技能的热情,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除了自身专业以外的一项新技能。
5.3 增加竞争意识,改善教学体制
对于所谓竞争意识,就是指每个学生都要有竞争意识去好好学习,培养技能,抓住人才培养的好机会,每一个企业更是要积极参与,不放过每个真正优秀的学生,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斗志,而且保证了到企业工作的人才都是高质量的。这成功的促进了校企的双赢。所以改善这种机制就要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不仅是企业,更是每一个学生。
6.结语
现在,基于这个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原先独立的子系统在校企合作服务机构的协调和政府等外部环境因素下,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而且,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双方以友情为基础、以资源为纽带、以利益为驱动、以契约为依据,坚持“优势互补、互补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潜力,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立华,郝美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职校论坛,2010(1):923
[2] 李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9):168-169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與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195。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G7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8-0266-01
人才培养对于现在的高等院校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校企合作,就是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所以这种教学模式是真正对企业和社会的有用的一种教育模式。现在的社会急需人才,所以注重人才素质的全面发展是企业的关注重点。放眼现在的人才市场,最不缺乏的就是高校的毕业生,所以将这种培养模式灌输在各大高校中,一方面减轻了就业压力,另一方面更是为企业提供了需要的人才。
1.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概念及含义
所谓高职院校就是高级职业学校,既然是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基础才展开的办学模式必然是一个全面培养人才的地方。这就引出了关键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校企合作,顾名思义,就是企业和学校一起合作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应聘该企业合作培养的在校学生,将人才流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企业。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必要性
2.1 促进人才的全面发展
就像很多广告牌上说的一样,任何一个教育机构都是秉承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原则。从以前的市场结构和就业形势上来看,学生的就业面很窄,这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教育结构的单一性,在小康社会后,政府就加大了对学生素质的培养。既然社会已经将进入了高节奏的一种模式,那么对于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的增加。而且,近几年,企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而且商业贸易圈也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丰富,与此同时,企业才更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这个企业的全面发展。
2.2 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辅相成,互相推动
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主要目标是培养从事某个行业或者职业所需要的技能型和劳动性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产生和发展的,具有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在这方面美国的一些企业很有代表性,美国是一个经济发展大国,为了适应在美国南北战争之后的发展,美国境内掀起了一场学院运动。蹭地学院注重发展农工学院和机械技术教育学院,发展农业和工艺教育,培养美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要的专门人才,蹭地学院的这场运动充分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历史源远流长,从改革开放到新中国成立再到高考制度的改革与全面实行,教育已成为党和国家最为重视的一个话题。近些年来,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要求,并且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在此时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就恰到好处。这是一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企业高度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学生亦工亦学,学院根据企业生产需要和人才培养规格和企业全程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但是,从这种模式的提出开始,国家并未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持,导致了校企合作没有规范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到现在,国家会相应的参与这种人才培养上,借鉴了国外的成功例子,成功构建了一系列的运行机制,希望将校企模式引入到正轨。
4.校企合作的内在问题
4.1 没有正式的规定和政策支持
一个办学模式的发展其实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强大的后盾。而且,从现如今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上来看,一般都是地方的教育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条款,可是这样的条款往往只对当地的高职院校起到一定的约束力,对合作办学的企业确是影响力极小,这反而会使这种实践性的办学模式失去意义。所以,相应的正式法规或政策是支持这种办学模式的基础。
4.2 学校的被动性太大,认知性不够
在这种办学模式中,高职院校是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发展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学校的认知程度。学校是一个社会性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只是一个培养人才的神圣的学堂,所以学校的负责人更应该秉着这样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去对待校企合作模式,而非仅仅关注短期的利益,既然是校企合作,学校应该通过训练让学生适企业的工作岗位,这时学校就要积极的组织和培养学生的积极性,而非坐视不管,要切切实实的领会校企模式的重要性。
4.3 教育资金投放过少,影响校企模式的发展
对于培养人才,有些学校往往会以资金不足为借口耽搁教学模式的发展,的确,学校是公立性机构,企业是私营式机构,可以把学生实习经费,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教育附加税等其他资金流向有资质的企业,建立学校将经历注重于教育培养,而企业主要负责资金流通等经费问题的,学校企业长期合作的模式,实现双面沟通,共同育人。而且要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所谓无缝衔接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培训一肩挑。这才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改变。
4.4 教学模式的推动和运作缺乏动力
所谓缺乏动力,就是没有使其积极发展的原因和理由。如果企业和学校成功的合作,但是之后的微观运行制度却不是很完善,特别是与学校现行制度发生碰撞时更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学校的运作机制和企业的运作机制,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都存在较大差异,没有真正的融合,使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受到制约。
5.解决校企合作的办法
5.1 政府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
其实对于校企合作,政府应该起到领导作用,所以政府更要相应的制定一些法规或条文。只要政府能够提出深入人心的法规条文,那么高校和企业会严格对待这个教学模式。
5.2 提高高校学生的就业吸引力
高校学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就业问题,倘若将这种校企模式的优点灌输给高校的学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企业向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增加他们的学习技能的热情,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这样的机会加强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而且也增加了他们除了自身专业以外的一项新技能。
5.3 增加竞争意识,改善教学体制
对于所谓竞争意识,就是指每个学生都要有竞争意识去好好学习,培养技能,抓住人才培养的好机会,每一个企业更是要积极参与,不放过每个真正优秀的学生,这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斗志,而且保证了到企业工作的人才都是高质量的。这成功的促进了校企的双赢。所以改善这种机制就要加强自身的竞争意识,不仅是企业,更是每一个学生。
6.结语
现在,基于这个模式,高职院校和企业两个原先独立的子系统在校企合作服务机构的协调和政府等外部环境因素下,建立校企合作共同体。而且,通过双方的优势互补,既有利于高校的科研、教学和人才的培养,又有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双方以友情为基础、以资源为纽带、以利益为驱动、以契约为依据,坚持“优势互补、互补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校企合作潜力,共同推动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安立华,郝美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职校论坛,2010(1):923
[2] 李静,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9):168-169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企合作二年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與实践》项目编号JG20140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