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金融机构探索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模式,突破农村信贷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
【关键词】金融 创新 信贷
随着我国“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然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辽阳市某金融机构探索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模式,突破农村信贷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近日,我们对某牧业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建立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民集约化养殖
该牧业企业采用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农户为基础对养殖业进行集约化经营即对肉牛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购买、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保险。
该企业现代化养牛基地包括牛舍、饲料加工车间及相关附属设施。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企业与托管农户签定肉牛托管养殖合同,对双方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及利润分配予以明确规定。合作方式为农民可自行买牛,但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后进入托管所,每头牛约600斤,或由农民委托企业购买,价格为 5000元/头。截止到调查日,企业加盟托管肉牛的农民323户,每户托管肉牛10头。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下,企业按照规定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对牛场进行管理、防疫及保险,从而形成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到利润分配集约化生产经营。
二、信贷助推农民集约化养殖
依托该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金融机构打破以往信贷支农服务单方管理方式,把信贷资金运营管理纳入基地建设、农民生产和利润分配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1.定量发放。加盟托管肉牛的农民购买10头肉牛所需资金5万元,金融机构对一头牛按3000元数量标准进行贷款发放,每户贷款最高额控制在3万元以内,其余2万元由农民自筹。
2.双重担保。企业为每位签定托管养殖合同农民的3万元贷款予以全额担保,同时农民所在的村委会为其出具房屋证明。
3.全面扶持。凡自愿与企业签定托管养殖合同、自愿申请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均可获得规定限额的贷款。
4.集中管理。由于进入托管所的肉牛主要由农民委托企业购买,所以农民贷款后交由企业帐户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在生产周期结束后由其代偿还金融机构。
三、实现农民集约化养殖的现实意义
1.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该企业通过养牛基地的建设和拉动,增加了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拉长了饲料、育种、屠宰等产业链条,项目产业链的延长还可带动了运输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2.提高规模养殖比重,降低了经营成本。该企业建立农民与合作社之间联系紧密的专业合作体系,发挥资源、基地、市场、技术和管理五大优势,带动周边养殖业由传统分散生产向规模集约生产转变,向优质、高效的饲养水平转变,减少了饲料、人工、管理等费用支出。
3.解决了农民致富的资金需求问题。养殖业受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潜在的信贷资金风险较大,而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发放的贷款解决了农民养牛的资金需求问题,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
4.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加了收入。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引领养殖标准化,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民从事养牛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由个体的“养殖散户”转化为向基地托管肉牛,增加了固定收入。
四、信贷助推农民集约化养殖的思考
1.建立多层次的信贷支持体系
(1)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作用。养殖业具有生产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信贷供给充足性的要求较为明显。受信贷审批权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微乎其微,使得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提供适用的信贷产品,更好满足农民集约化养殖的资金需求。
(2)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身网点多、农村情况熟悉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民集约化养殖的生产与销售,帮助发展养殖,掌握经营情况,改善借贷关系,提高信贷质量。
2.培育发展健康的农村担保体系
面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纳入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农村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为农民集约化养殖和资金有效循环创造条件。
3.积极推进养殖保险业务的开展
(1)根据养殖保险开展状况,适当增加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在保险方面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养殖业保险宣传面积,最大限度地增加保险承保对象,将国家惠农政策辐射到千家万户。
(2)以区域为单位确定政策性养殖业保险险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养殖险种,创新差别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使农业保险逐渐体现区域化、人性化的特点。在养牛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应增加专项保险补贴,使集约化养殖得到更多保障。
4.加强贷款管理,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贷款管理,按照贷款的实际用途监督贷款的使用,对农民集约化养殖的供、产、销进行全面跟踪,保证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作者简介:付连春(1966-),女,汉族,中国人民银行辽阳市中心支行内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金融理论。
【关键词】金融 创新 信贷
随着我国“三农”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产业化,金融支持力度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延伸。然而无法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是农民和农村企业贷款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辽阳市某金融机构探索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模式,突破农村信贷对抵押担保的依赖,有效地缓解了农户融资难问题,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平台。近日,我们对某牧业企业进行了典型调查。
一、建立新型的经营管理模式实现农民集约化养殖
该牧业企业采用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的经营管理模式,以农户为基础对养殖业进行集约化经营即对肉牛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购买、统一防疫、统一饲料、统一销售、统一保险。
该企业现代化养牛基地包括牛舍、饲料加工车间及相关附属设施。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企业与托管农户签定肉牛托管养殖合同,对双方合作方式、权利、义务及利润分配予以明确规定。合作方式为农民可自行买牛,但必须经过专业人员检查后进入托管所,每头牛约600斤,或由农民委托企业购买,价格为 5000元/头。截止到调查日,企业加盟托管肉牛的农民323户,每户托管肉牛10头。在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下,企业按照规定的管理模式和程序对牛场进行管理、防疫及保险,从而形成了肉牛养殖、屠宰加工、产品销售到利润分配集约化生产经营。
二、信贷助推农民集约化养殖
依托该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金融机构打破以往信贷支农服务单方管理方式,把信贷资金运营管理纳入基地建设、农民生产和利润分配的全过程,具体做法是:
1.定量发放。加盟托管肉牛的农民购买10头肉牛所需资金5万元,金融机构对一头牛按3000元数量标准进行贷款发放,每户贷款最高额控制在3万元以内,其余2万元由农民自筹。
2.双重担保。企业为每位签定托管养殖合同农民的3万元贷款予以全额担保,同时农民所在的村委会为其出具房屋证明。
3.全面扶持。凡自愿与企业签定托管养殖合同、自愿申请且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均可获得规定限额的贷款。
4.集中管理。由于进入托管所的肉牛主要由农民委托企业购买,所以农民贷款后交由企业帐户进行统一管理和使用,并在生产周期结束后由其代偿还金融机构。
三、实现农民集约化养殖的现实意义
1.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该企业通过养牛基地的建设和拉动,增加了养殖业在农村经济中的份额,拉长了饲料、育种、屠宰等产业链条,项目产业链的延长还可带动了运输等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
2.提高规模养殖比重,降低了经营成本。该企业建立农民与合作社之间联系紧密的专业合作体系,发挥资源、基地、市场、技术和管理五大优势,带动周边养殖业由传统分散生产向规模集约生产转变,向优质、高效的饲养水平转变,减少了饲料、人工、管理等费用支出。
3.解决了农民致富的资金需求问题。养殖业受市场变化、自然灾害等的影响较大,抵御风险能力较弱,潜在的信贷资金风险较大,而通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基地+农户+信贷”发放的贷款解决了农民养牛的资金需求问题,改善了农村金融环境。
4.带动周边农民致富,增加了收入。该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引领养殖标准化,极大地调动了周边农民从事养牛生产的积极性,农民由个体的“养殖散户”转化为向基地托管肉牛,增加了固定收入。
四、信贷助推农民集约化养殖的思考
1.建立多层次的信贷支持体系
(1)发挥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支持作用。养殖业具有生产成本高、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对信贷供给充足性的要求较为明显。受信贷审批权限等多种因素影响,国有商业银行涉农贷款微乎其微,使得农村信用社成为支持“三农”发展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薄弱,所以国有商业银行有必要加强涉农信贷产品创新,提供适用的信贷产品,更好满足农民集约化养殖的资金需求。
(2)进一步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应利用自身网点多、农村情况熟悉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民集约化养殖的生产与销售,帮助发展养殖,掌握经营情况,改善借贷关系,提高信贷质量。
2.培育发展健康的农村担保体系
面向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设立农业担保机构,发展农村互助担保组织,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民纳入信用担保体系,解决农村经济组织扩大生产资金不足问题,为农民集约化养殖和资金有效循环创造条件。
3.积极推进养殖保险业务的开展
(1)根据养殖保险开展状况,适当增加中央和地方两级财政在保险方面的投入,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养殖业保险宣传面积,最大限度地增加保险承保对象,将国家惠农政策辐射到千家万户。
(2)以区域为单位确定政策性养殖业保险险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适当调整养殖险种,创新差别化的农业保险产品,使农业保险逐渐体现区域化、人性化的特点。在养牛较集中的地区,政府应增加专项保险补贴,使集约化养殖得到更多保障。
4.加强贷款管理,有效规避信贷风险
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贷款管理,按照贷款的实际用途监督贷款的使用,对农民集约化养殖的供、产、销进行全面跟踪,保证专款专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用。
作者简介:付连春(1966-),女,汉族,中国人民银行辽阳市中心支行内审科副科长,研究方向:金融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