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们重视朗读,要指导学生们掌握朗读的基本要求,熟记朗读的技巧,灵活运用朗读的方法,把朗读当做语文学习的一门基本功,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每一个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把朗读放在语文学习的重要位置上,读出自己的风采,展示祖国语言的魅力。
关键词:朗读;基本要求;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那么,是不是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了呢?
在高中朗读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下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一、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讀。
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戏谑”的“谑”(xuè),读作“虐”(nuè);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gá).如把“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冰心《笑》)的正确读法“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错读为“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二、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
主要是指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有相当数量。当然,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也就不能进行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了。
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有“出中成章”?
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决非易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发言标准,吐字清楚,念词完整,不读破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等。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第一个标点,都要仔细揣摩,激发自己的真挈感情,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经常放声朗读不但不影响语文成绩,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很强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李、杜、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甜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朗朗可诵矣。”这话是很精当的。
朗读教学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多读,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语文老师应该特别重视早读。早读时,教师应该提前赶到教室里,督促学生朗读,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放声朗读,教师也拿着书朗读,给学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多布置背诵是使学生多朗读的好办法。背诵要重在检查,不只是检查个别的学生,而是要想办法检查全体的学生,检查背诵要人人过关。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朗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了。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一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我们不仅要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朗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一定力气的。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表现的感情也作适当的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表示颂扬的、赞叹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示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示怀疑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示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句子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秀丽的景色的内容,激烈的对话,含有快活、愤怒、恐怖等内容的要读的缓慢。
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读出风采。
朗读教学要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地方法。
1、教师范读,学生循声朗读。
2、背诵朗读。这种方法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如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等。
3、欣赏性阅读。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较长的文章。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这种方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表演性朗读。适用于较强表演色彩的文章。如《装在套子的人》、《祝福》等,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5、模仿播音式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很有气势的论说文,如《拿来主义》等,让学生们模仿优秀的播音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们会很努力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地指导朗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地练习朗读,师生们拿过一篇文章来,读地朗朗上口,感情充沛,如潺潺的流水,悠扬的乐曲,让人荡气回肠,真正展现出自己迷人的风采。
关键词:朗读;基本要求;朗读的技巧;朗读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2-00-01
朗读,是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声音把作品的内容准确,鲜明,形象地传达给听众。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但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尤其高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忽视朗读的现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走向“只讲不读”,“思而不读”的畸型之路。那么,是不是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已经俱备了呢?
在高中朗读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出现这下这些令人担忧的情况:
一、不能正确,流利地朗讀。
朗读过程中常出现语音,逻辑停顿的错误。如把“戏谑”的“谑”(xuè),读作“虐”(nuè);把“戛然而止”中的“戛”(jiá)读作“嘎”(gá).如把“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冰心《笑》)的正确读法“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错读为“迎头看见月儿从海面上——来了。”
二、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
主要是指声音又细又低,神态扭扭捏捏。这样的学生在高中有相当数量。当然,不能自然大方地朗读,也就不能进行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了。
高中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随着高中语文教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材中诗文辞赋,经典美文的大量增加,培养语感的朗读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吕淑湘说:“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没有“琅琅的读”,哪有“出中成章”?
学生通过朗读优秀文学作品,可以真切地体味艺术语言的表现力,丰富自己的词汇,提高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培养交流思想的能力。
要朗读好一篇作品,决非易事,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例如发言标准,吐字清楚,念词完整,不读破句,感情饱满,抑扬顿挫等。另外还要深入研究作品,弄清作品的中心思想,对作品的每一章节,每一段落,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词,第一个标点,都要仔细揣摩,激发自己的真挈感情,使朗读出来的文章有血有肉,有感情,从而引起听者的共鸣。
朗读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仍要进行严格正规训练,使学生朗读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经常放声朗读不但不影响语文成绩,还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培养很强的语感,塑造学生良好的气质,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曾国藩在给他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李、杜、韩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读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蜜咏甜吟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古人之声调拂拂然若我之喉舌相习,则下笔时必有句调凑赴腕下,自觉朗朗可诵矣。”这话是很精当的。
朗读教学并不难,最基本的方法是让学生多读,培养他们的朗读兴趣。语文老师应该特别重视早读。早读时,教师应该提前赶到教室里,督促学生朗读,使每一个学生都要放声朗读,教师也拿着书朗读,给学生起带头示范作用。多布置背诵是使学生多朗读的好办法。背诵要重在检查,不只是检查个别的学生,而是要想办法检查全体的学生,检查背诵要人人过关。久而久之,学生朗读背诵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朗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了。
给学生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是指导学生朗读的一个重要方面。朗读,一要正确、清楚:用普通话朗读,读准字音、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颠倒、不多、不读破句;二是自然流畅:态度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节奏恰当;三是传情达意: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我们不仅要提出朗读的基本要求,重要的是要指导帮助学生按要求去朗读,一步一步达到目标,这是需要花一定力气的。
朗读的技巧主要是停顿、重读、语调和速度。
停顿是语句间的间歇、声音的休止。一般分五级。段与段之间停三拍;句、问、叹、冒号处停两拍;分号处停一拍半,逗号停一拍;顿号、间隔号处停半拍。长句中没有标点的地方有的也应该适当停顿;根据作者在句中表现的感情也作适当的停顿。重读就是把句中重要的词语读重一些以示强调。句子的主语、谓语、修饰限制的定语要读重一些。语调的变化是用来表达不同的感情,常见的有升调、降调、曲调、平调四种。表示颂扬的、赞叹的悲壮慷慨的句子,要用升调;表示祈求的、感激的、沉痛悲哀的、叹息的句子要用降调;表示怀疑的、双关的句子用曲调;表示心平气和的、庄重的、谨慎的句子用平调。速度依文章的内容而定。交代、说明性的内容,描写幽静、秀丽的景色的内容,激烈的对话,含有快活、愤怒、恐怖等内容的要读的缓慢。
语文课堂上朗读教学的突出特征是多安排学生读,以多种形式反复不断地让学生读,教师加强指导,使学生在朗读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课文的记忆理解,增强语感,陶冶情操,读出风采。
朗读教学要开展的生动活泼,富有成效,重要的一点是要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恰当地方法。
1、教师范读,学生循声朗读。
2、背诵朗读。这种方法是通堂朗读,达到背诵的目的。如语言优美的诗歌、散文等。
3、欣赏性阅读。放录音或录像,让学生欣赏高水平的朗读。适用于朗读难度较大、较长的文章。如《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这种方法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回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表演性朗读。适用于较强表演色彩的文章。如《装在套子的人》、《祝福》等,学生们做好充分的准备,到讲台上进行表演性朗读,学生们会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热烈,教学效果也较好。
5、模仿播音式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很有气势的论说文,如《拿来主义》等,让学生们模仿优秀的播音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学生们会很努力的。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地指导朗读,每一个学生都能努力地练习朗读,师生们拿过一篇文章来,读地朗朗上口,感情充沛,如潺潺的流水,悠扬的乐曲,让人荡气回肠,真正展现出自己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