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0月13日至14日,四川省对外友协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本年度合作项目“第六届岷江论坛——水与未来城市绿色发展”在成都举办。出席论坛的有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部门的领导及专家学者、民间公益组织代表及省内部分高校师生共计90余人。
首届岷江论坛始于2007年,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并承办,今年已是连续6年被纳入四川省对外友协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年度合作计划。
一
本届论坛上,多名省内知名专家教授、水源地保护社区行动项目参与者和高校环保社团代表等在论坛上与其他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心得;水利专家、三农问题专家、社会学家、湿地专家、环境政策专家、环境工程专家、环境人类学家、旅游与城乡规划专家等也参与讨论并作出点评;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会长艾南山教授作了总结。
本届论坛围绕“水与未来城市绿色发展”主题,从“绿色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的关系”、“城市规划与水资源调配”、“城市节水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城区”等多个角度,立足岷江流域水资源现实困境,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解决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问题的路径和可行性解决方案。
二
有专家着眼天府新区发展规划,引用翔实的数据资料深入解析了新城市规划中水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有学者从城市化工业的生态演变角度,论证了盲目追求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强调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制定合理的规划。有高校环保社团代表则从微观着眼,以江安河水体水质调查为切入点,关注生活周边的水体环境,思考河流环境与城乡发展的冲突原因,寻找城市规划与河流治理之间的平衡点。有水利专家在点评中指出,都江堰灌区灌水东扩、天府新区挑战和城市供水扩展的挑战将使今后大成都地区水资源供给面临大的挑战,建议把天府新区规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与都江堰整个供水问题捆绑起来一起研究,并积极开源,有效节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严格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
三
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造成以上水环境与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程至上观念。论坛上,有学者介绍了美国水管理经历的由大肆开发到合理保护过程,提出可以借鉴国外水管理及其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中国水污染与环境问题;有专家建议要建立整体水环境治理的概念,将水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利用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恢复自然界的水循环。还有的学者以收集的历史上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的大量史料,以风险视角关注成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干旱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而认为都江堰正常运转会保障成都平原的平安繁荣。有城市建设专家指出,我国现有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对指导堤防工程建设、防止洪水灾害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护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量注意保护生态和景观,维持河岸形式多样性,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在论坛的讨论及点评中,有成都活水公园项目参与者指出,国外的水资源管理实际上也走了很多弯路,这些年的努力也是在纠正之前的错误;生态效益是无法衡量的,但是在实际社会环境中,影响政府决策制定需要具说服力的量化标准;中国有希望探索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
水资源管理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希望可以提供平台讨论、论证解决岷江流域水问题与城市发展矛盾的理念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园林绿化、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处理是节水节能的重要突破口。论坛上,有人工湿地专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行动实践,介绍了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国外污水处理的成功案例。
来自省内湿地保护社区行动项目地的村民代表及项目人员用具体生动的故事,与其他论坛参与者分享了可持续生态项目给生活及家园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专家在点评时指出,大型污水处理厂是污水资源化处理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污染和耗能的主体;小型家园系统式的污水就地化处理,已被证明是城乡结合节水具有推广意义的工程设计。
还有专家认为,河流的治理需要听取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各种声音。同一条河流,在水利工程师眼中是具有资源属性的河流,包括它的水量、水质和水头等;在生态学家眼中则是具有生态属性的河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与功能等。
艾南山教授在总结中也对此作了回应:讨论城市发展与水环境问题,倾听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很重要,岷江论坛的意义不在一定要有人听取这些声音,而在于一定要存在不同声音。
首届岷江论坛始于2007年,由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发起并承办,今年已是连续6年被纳入四川省对外友协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年度合作计划。
一
本届论坛上,多名省内知名专家教授、水源地保护社区行动项目参与者和高校环保社团代表等在论坛上与其他与会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心得;水利专家、三农问题专家、社会学家、湿地专家、环境政策专家、环境工程专家、环境人类学家、旅游与城乡规划专家等也参与讨论并作出点评;成都城市河流研究会会长艾南山教授作了总结。
本届论坛围绕“水与未来城市绿色发展”主题,从“绿色城市发展和水资源的承载力的关系”、“城市规划与水资源调配”、“城市节水新思路新技术”,以及“构建人水和谐的新城区”等多个角度,立足岷江流域水资源现实困境,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解决城市发展与水资源问题的路径和可行性解决方案。
二
有专家着眼天府新区发展规划,引用翔实的数据资料深入解析了新城市规划中水问题的解决之道。也有学者从城市化工业的生态演变角度,论证了盲目追求城市化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强调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制定合理的规划。有高校环保社团代表则从微观着眼,以江安河水体水质调查为切入点,关注生活周边的水体环境,思考河流环境与城乡发展的冲突原因,寻找城市规划与河流治理之间的平衡点。有水利专家在点评中指出,都江堰灌区灌水东扩、天府新区挑战和城市供水扩展的挑战将使今后大成都地区水资源供给面临大的挑战,建议把天府新区规划水问题的解决方案研究与都江堰整个供水问题捆绑起来一起研究,并积极开源,有效节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严格管理、合理调配水资源。
三
我国当前面临的水问题主要包括:水污染、水资源短缺和环境破坏。造成以上水环境与水资源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人们缺乏对自然的尊重,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工程至上观念。论坛上,有学者介绍了美国水管理经历的由大肆开发到合理保护过程,提出可以借鉴国外水管理及其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中国水污染与环境问题;有专家建议要建立整体水环境治理的概念,将水管理和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利用自然条件、尊重自然规律,恢复自然界的水循环。还有的学者以收集的历史上岷江与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的大量史料,以风险视角关注成都历史上的洪水灾害、干旱灾害问题和生态环境问题,进而认为都江堰正常运转会保障成都平原的平安繁荣。有城市建设专家指出,我国现有的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对指导堤防工程建设、防止洪水灾害起到了重大作用,但护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该尽量注意保护生态和景观,维持河岸形式多样性,尽可能地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冲击。
在论坛的讨论及点评中,有成都活水公园项目参与者指出,国外的水资源管理实际上也走了很多弯路,这些年的努力也是在纠正之前的错误;生态效益是无法衡量的,但是在实际社会环境中,影响政府决策制定需要具说服力的量化标准;中国有希望探索出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四
水资源管理与城市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本届论坛希望可以提供平台讨论、论证解决岷江流域水问题与城市发展矛盾的理念方法,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园林绿化、城镇污水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处理是节水节能的重要突破口。论坛上,有人工湿地专家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行动实践,介绍了生态家园循环模式,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人工湿地系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以及国外污水处理的成功案例。
来自省内湿地保护社区行动项目地的村民代表及项目人员用具体生动的故事,与其他论坛参与者分享了可持续生态项目给生活及家园带来的巨大变化。有专家在点评时指出,大型污水处理厂是污水资源化处理的载体,同时也是一个污染和耗能的主体;小型家园系统式的污水就地化处理,已被证明是城乡结合节水具有推广意义的工程设计。
还有专家认为,河流的治理需要听取不同背景、不同专业的各种声音。同一条河流,在水利工程师眼中是具有资源属性的河流,包括它的水量、水质和水头等;在生态学家眼中则是具有生态属性的河流,是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结构与功能等。
艾南山教授在总结中也对此作了回应:讨论城市发展与水环境问题,倾听不同群体的不同声音很重要,岷江论坛的意义不在一定要有人听取这些声音,而在于一定要存在不同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