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31日,韩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新型运输直升机Surion在韩国航空宇宙产业公司(KAI)庆尚南道泗川工厂出厂。韩国总统李明博等政府、企业有关负责人800多人出席了仪式。
Surion是韩语发音词,“Sufi”表示“雄鹰”,“on”表示“完美状态”,因此Surion意为“百分之百的雄鹰”或“完美雄鹰”。李明博的发言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开始的时候,一部分人怀疑单凭韩国自己的力量是否可以设计和开发直升机。但是我们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和挑战精神获得了荣誉的果实……我们要以国产直升机的成功开发为契机,争取在21世纪进入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行列。”
韩国媒体也不无吹嘘地说,韩国继成为世界上第12个开发出超音速飞机的国家后,又成为世界上第11个开发出直升机的国家。
山寨版“超美洲豹”
2006年6月开始,韩国防卫事业厅和知识经济部投人1.3万亿韩元(约合10.5亿美元)着手进行名为KUH的直升机项目的开发,计划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引进“超美洲豹”技术发展一种国产直升机,以取代韩国陆军老化的美制500MD和UH-IH直升机。从投入研发至今,韩国数百家企业团结合作,历经38个月的努力,终于将属于自己的直升机成功地送上了天空。
起初,韩国曾与法国达成引进技术的协议,而等到真正进入开发阶段时,法国却又罔顾先前的约定,拒绝把一些核心技术转让给韩国,特别是旋翼桨叶设计制造技术。
2007年,韩国科研人员在多次前往法国未能获取技术的情况下,决心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科研人员从桨叶成型的烘箱开始,对所需设备和工艺逐一进行开发。由于经验不足,又没有任何技术、配件以及经验,面对不规则的形状,规格不同的材料、温度、湿度,起初的产品均未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失败的挫折使科研人员们陷入痛苦中。后来,科研人员据说从制作红豆饼的模具里得到启发,终于在6个月后,成功制作出长7.1米、重93千克的桨叶。其它的国家要用7年才能完成的事情,韩国科研人员仅用了1年便实现了。这令掌握核心技术的法国技术人员也感到很惊奇。
“完美雄鹰”长15米,高4.5米,宽2米。装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160千瓦。该机最大起飞重量8709千克,可同时搭载9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最大巡航速度259千米/小时,续航时间为2小时以上。直升机能以140米/分钟的速度垂直上升,并可在与长白山等高的海拔2700米上空进行悬停(长白山据传说是朝鲜民族的发源地,半岛称此山为白头山)。在半岛的任何地区。都可以进行攻守、救助和搜索任务,因此该机对于多山的韩国来说非常实用。
“完美雄鹰”配置了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惯性导航装置,可以自动驾驶。飞行电脑和全方位红外观测装置可让其在恶劣天气及夜间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
综合头盔显示装置可以在驾驶员的头盔护目镜上显示各种信息。机上装有导弹告警装置和雷达预警接收机,会在第一时间探测到导弹威胁,并发射金属箔条和照明弹实施干扰。状态监视装置能够监测并预告直升机的哪些部件需要进行替换,以预防故障的发生。
“完美雄鹰”还装备了首次亮相的韩国国产新式7.62毫米XK13通用机枪,装于两侧舱门口的旋转枪架上,可以双手操纵。XK13左侧配有大容量弹箱,还装有弹壳收集袋。
“完美雄鹰”预计2010年3月首飞,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12年6月进行实战配置,预计生产245架。韩国将以此为契机,梦想在未来25年里,占有世界直升机市场的30%。
是真正的自主开发吗?
从38个月的研制时间看。“完美雄鹰”确实进展神速。然而,该机真像韩国所称的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吗?
如同很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跃迁式发展一样,韩国作为一个航空工业后进国家。在开发产品上总需要一根“拐棍”,即同一家实力雄厚的老牌公司合作,并选用一个十分成熟的产品作为“原准机”。在研制T-50“金鹰”高级教练机时,韩国选择了曾经一起合作生产F-16战斗机的美国洛马公司、缩小版的F-16机体和成熟的F-404发动机。此次“完美雄鹰”则是协力欧洲直升机公司,以“超美洲豹”为原准机,发动机选择了美国“黑鹰”直升机使用的、非常成熟的T-700。即便如此,这种拼凑的产品依然没有得到实践检验,无法建立信誉。从T-50在阿联酋的招标中。败给意大利的M346就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发产品,完全是从零开始,依靠长期技术探索、大量型号研制和试验经验,从产品市场需求、定位、自身技术储备、自身掌握的技术窍门等综合考虑,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自成体系。发展中国家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以原准机为基础,测仿摸索,甚至对一些成熟产品和设计进行拼凑,可能会在短时间推出一两件成品,掌握一两项所谓“核心技术”。但一旦失去原准机做依靠,一切从头开始,则自身薄弱的技术储备、落后的制造工艺等先天不足之处立即显现。飞行器制造出来后,还需要后续大量的试验、试飞工作,以确定产品的飞行包线并确认其高度的安全性,这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无力企及的。对飞行器而言,除了机体的设计制造,动力装置更关平项目的生死,而航空动力技术长期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垄断,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像韩国KAI,巴西飞机工业公司等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工业企业将无法有任何作为。所以,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至多只是到了“替代进口”阶段。远没有达到“独立研制”和“输出技术”的阶段。
KAI宣称将与欧直公司共同合作,争取向海外出口300架“完美雄鹰”。从中可以看出,离开欧直公司,韩国依然无法独立制造和出口直升机。据报道,韩国180多家企业参与到了“完美雄鹰”的研发当中,因此零部件的90%已经实现了韩国国产化,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恐怕就在那10%不能国产化的部件以及隐藏在后面的那些巨大落差上。
Surion是韩语发音词,“Sufi”表示“雄鹰”,“on”表示“完美状态”,因此Surion意为“百分之百的雄鹰”或“完美雄鹰”。李明博的发言中,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开始的时候,一部分人怀疑单凭韩国自己的力量是否可以设计和开发直升机。但是我们用积极肯定的态度和挑战精神获得了荣誉的果实……我们要以国产直升机的成功开发为契机,争取在21世纪进入名副其实的发达国家行列。”
韩国媒体也不无吹嘘地说,韩国继成为世界上第12个开发出超音速飞机的国家后,又成为世界上第11个开发出直升机的国家。
山寨版“超美洲豹”
2006年6月开始,韩国防卫事业厅和知识经济部投人1.3万亿韩元(约合10.5亿美元)着手进行名为KUH的直升机项目的开发,计划与欧洲直升机公司合作,引进“超美洲豹”技术发展一种国产直升机,以取代韩国陆军老化的美制500MD和UH-IH直升机。从投入研发至今,韩国数百家企业团结合作,历经38个月的努力,终于将属于自己的直升机成功地送上了天空。
起初,韩国曾与法国达成引进技术的协议,而等到真正进入开发阶段时,法国却又罔顾先前的约定,拒绝把一些核心技术转让给韩国,特别是旋翼桨叶设计制造技术。
2007年,韩国科研人员在多次前往法国未能获取技术的情况下,决心完全靠自己的力量研制。科研人员从桨叶成型的烘箱开始,对所需设备和工艺逐一进行开发。由于经验不足,又没有任何技术、配件以及经验,面对不规则的形状,规格不同的材料、温度、湿度,起初的产品均未能达到合格的标准。失败的挫折使科研人员们陷入痛苦中。后来,科研人员据说从制作红豆饼的模具里得到启发,终于在6个月后,成功制作出长7.1米、重93千克的桨叶。其它的国家要用7年才能完成的事情,韩国科研人员仅用了1年便实现了。这令掌握核心技术的法国技术人员也感到很惊奇。
“完美雄鹰”长15米,高4.5米,宽2米。装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T-700涡轮轴发动机,单台功率1160千瓦。该机最大起飞重量8709千克,可同时搭载9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最大巡航速度259千米/小时,续航时间为2小时以上。直升机能以140米/分钟的速度垂直上升,并可在与长白山等高的海拔2700米上空进行悬停(长白山据传说是朝鲜民族的发源地,半岛称此山为白头山)。在半岛的任何地区。都可以进行攻守、救助和搜索任务,因此该机对于多山的韩国来说非常实用。
“完美雄鹰”配置了数字地图和卫星导航、惯性导航装置,可以自动驾驶。飞行电脑和全方位红外观测装置可让其在恶劣天气及夜间环境下执行作战任务。
综合头盔显示装置可以在驾驶员的头盔护目镜上显示各种信息。机上装有导弹告警装置和雷达预警接收机,会在第一时间探测到导弹威胁,并发射金属箔条和照明弹实施干扰。状态监视装置能够监测并预告直升机的哪些部件需要进行替换,以预防故障的发生。
“完美雄鹰”还装备了首次亮相的韩国国产新式7.62毫米XK13通用机枪,装于两侧舱门口的旋转枪架上,可以双手操纵。XK13左侧配有大容量弹箱,还装有弹壳收集袋。
“完美雄鹰”预计2010年3月首飞,如果一切顺利,将于2012年6月进行实战配置,预计生产245架。韩国将以此为契机,梦想在未来25年里,占有世界直升机市场的30%。
是真正的自主开发吗?
从38个月的研制时间看。“完美雄鹰”确实进展神速。然而,该机真像韩国所称的真正掌握了核心技术吗?

如同很多发展中国家进行产业跃迁式发展一样,韩国作为一个航空工业后进国家。在开发产品上总需要一根“拐棍”,即同一家实力雄厚的老牌公司合作,并选用一个十分成熟的产品作为“原准机”。在研制T-50“金鹰”高级教练机时,韩国选择了曾经一起合作生产F-16战斗机的美国洛马公司、缩小版的F-16机体和成熟的F-404发动机。此次“完美雄鹰”则是协力欧洲直升机公司,以“超美洲豹”为原准机,发动机选择了美国“黑鹰”直升机使用的、非常成熟的T-700。即便如此,这种拼凑的产品依然没有得到实践检验,无法建立信誉。从T-50在阿联酋的招标中。败给意大利的M346就可以看出。
发达国家的企业开发产品,完全是从零开始,依靠长期技术探索、大量型号研制和试验经验,从产品市场需求、定位、自身技术储备、自身掌握的技术窍门等综合考虑,产品从设计、制造到试验自成体系。发展中国家为了抢时间、赶进度,以原准机为基础,测仿摸索,甚至对一些成熟产品和设计进行拼凑,可能会在短时间推出一两件成品,掌握一两项所谓“核心技术”。但一旦失去原准机做依靠,一切从头开始,则自身薄弱的技术储备、落后的制造工艺等先天不足之处立即显现。飞行器制造出来后,还需要后续大量的试验、试飞工作,以确定产品的飞行包线并确认其高度的安全性,这都是很多发展中国家无力企及的。对飞行器而言,除了机体的设计制造,动力装置更关平项目的生死,而航空动力技术长期被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企业垄断,如果没有它们的支持,像韩国KAI,巴西飞机工业公司等发展中国家的航空工业企业将无法有任何作为。所以,包括韩国在内的一些发展中国家,现在至多只是到了“替代进口”阶段。远没有达到“独立研制”和“输出技术”的阶段。
KAI宣称将与欧直公司共同合作,争取向海外出口300架“完美雄鹰”。从中可以看出,离开欧直公司,韩国依然无法独立制造和出口直升机。据报道,韩国180多家企业参与到了“完美雄鹰”的研发当中,因此零部件的90%已经实现了韩国国产化,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恐怕就在那10%不能国产化的部件以及隐藏在后面的那些巨大落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