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凡是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无疑是一条主要的途径。兴趣这一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正如华罗庚所说:“有了兴趣就会乐此不疲,好之不倦,因之也就会挤时间来学习了。”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时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谈不上学习效率。据有关调查分析,造成一些小学生数学学习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他们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这正是本文探索的宗旨。
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可以利用导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比较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最小公倍数”时,笔者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猎人。有一年,他们从5月1日起开始打猎,并且每人给自己订一条规矩:老猎人连续打3天休息一天,年轻的猎人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选一选吗?”有趣的故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 联系生活,诱发兴趣
数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这一资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笔者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做家务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3 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动手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再量一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发现数学的奥秘,来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精选练习,增添兴趣
重复单一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一些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每月的工资是1 231元,如果这个工资数可以调整,你将怎样调整,可以使这个工资数能分别被2、3、5整除?”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说:我给老师每月增加200元,就能被3整除了。有的说:我给老师每月增加301元,就能被2整除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佳。
5 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龙山学校)
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可以利用导入来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比较爱听故事,教师可以将数学知识融入趣味性的故事中,来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最小公倍数”时,笔者先给他们讲一个故事:“从前,在一个森林里住着一老一小两个猎人。有一年,他们从5月1日起开始打猎,并且每人给自己订一条规矩:老猎人连续打3天休息一天,年轻的猎人连续打5天休息一天。有一位路远的朋友想趁他们一起休息的日子去看他们,可他不知道选哪个日子去才能同时碰到他俩。同学们,你们会帮他选一选吗?”有趣的故事,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
2 联系生活,诱发兴趣
数学生活化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它强调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交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是数学教学体现新理念的重要一环。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改编教材,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从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
例如教学“2的乘法口诀”时,笔者充分利用学生最熟悉的筷子这一资源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课,笔者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课题,紧接着就创设一个客人入席之前摆筷子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进行表演,把学生带入做家务的真实情景中,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感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热烈、活泼,大大加深对2的乘法口诀的理解和掌握,又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
3 动手操作,促进兴趣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用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还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要求学生在操作时做到边看边想,动手时还要口述操作过程,这样做既符合小学生“好动”的心理需要,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把长方形、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再量一量。学生发现长方形的两条长边一样长,两条短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这样让学生亲自体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充分的参与中去感悟,去发现数学的奥秘,来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 精选练习,增添兴趣
重复单一的练习,不仅让学生感到枯燥,还会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精选一些新颖有趣、形式多样的练习,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一课后,设计这样一道练习题:“老师每月的工资是1 231元,如果这个工资数可以调整,你将怎样调整,可以使这个工资数能分别被2、3、5整除?”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有的说:我给老师每月增加200元,就能被3整除了。有的说:我给老师每月增加301元,就能被2整除了……这样,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兴趣极佳。
5 人文评价,保护兴趣
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正确、恰当的表扬。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眼睛注视着他们,以一种期待的眼神鼓励他们大胆发言。要注意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句表扬的话、几个鼓励的掌声、一朵小红花,都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对待学习较吃力的学生,应适当降低标准,侧重表扬,鼓励其进步。表扬是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生的具体体现,也是保持学生兴趣,充分发挥学生潜能的重要手段。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龙山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