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朦胧“一德街”

来源 :小品文选刊·印象大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masg_w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日来说有雨,却每次都轻描淡写的。故我和同学仍按之前约定登上了发往浑源县城的大巴,去体验一德街的民国风情和地道浑源的原真味道。车行路上,雨一反常态紧随而至。遐想雨中品味老街旧梦也许别有一番风味,人未到,心已许。
  一德街位于浑源县城恒山南路与永安东街交汇的古城中心地带。据说,在清代中晚期曾是享誉三晋、名冠浑州的恒麓书院所在地,后败落成为民居。如今改建成为一条长500米,由“晋商往事”、“民国风情”、“浑源印象”三个文化主题组成的特色商业街。
  一德街之街名,谓取自高悬于恒山飞石窟南崖的"一德峰",涵盖了儒、释、道的玄机。难怪有“观景上北岳,文化入一德”和“一德归来不看街”之说。
  来到一德街,风景旧曾谙。入口处造型别致的铁艺过街门与老北京大栅栏何其相似,只是上面的“大栅栏”变成了“一德街”。街上建筑以民国时期折衷主义和灰白色系为主色调,顶部中式歇山顶,结合方形砖混廊柱和哥特式斗拱,形成中西合璧的经典建筑形态。以其独特建筑风格与文化内涵被评为“山西十大新锐景区”。
  一德街有东、西、北三个入口广场,西面是主入口处。进入街区地道浑源的味道扑面而来。细雨雾蒙蒙中高低错落的小楼与过街廊桥摒出画框,显得沉寂静美。撑一把伞,缓步慢行,听古街最质朴的诉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位于街头的蔡家酒楼古朴典雅,店内一块“始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的宣传牌赫然入目,字里行间透着悠久和蔡家老号的上厨品质。不远处民国风格的一锦堂客栈门前,身着马褂牵马的汉子风尘仆仆,满面笑容的店家恭身迎候。这组雕塑生动形象地演绎着古往今来的商旅故事和“晋北商埠不二地”的繁盛。这些有年代感的酒楼客栈今日仍在续写着浑源商业的辉煌。街巷景观墙上老广告、老门牌、老照片、老物件,还有戏楼马车及丰富的古街业态,承载着当年老街巷的印记,将我们带入到了那个往事不可追的老街旧梦中。
  穿过一片头上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空间,来到“晋商往事”街区。浑源灿烂的商贾文化是这条主题街区的魂。据《浑源县志》记载,浑源悠久的商贸历史“起”于春秋战国的货币商品交换;“兴”启两汉北魏的马市大集;“盛”在民国时期商业26行,六大行全面崛起。浑源具有传奇色彩的72行,很多行当如酿酒、编织、制陶、铸钟、黄芪加工等完好的保存并传承下来,有的已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主题意向街区地面的铺装,取材于代表晋商珠算文化中“算珠内贯立柱”的算盘肌理。距今1800余年历史的珠算,包括算盘和看起来奇奇怪怪符号的商用数字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于2013年12月4日入列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将算盘肌理呈现于街区地面,如此创意可谓别具一格。
  不一会,雨小了。我收了伞干脆让整个人走在雨中也走在了风景里。前行中,见一面照壁上祥云环绕,中间雕刻以大象为主体,婴戏为主线,辅之笙暗合生生不息,配以如意与花瓶。整个图案表达“太平有象”“平生吉祥”的寓意。
  照壁北侧的驮帮文化墙上,一组驼队浮雕还原万里茶路商道及晋商出塞,以GRC工艺结合铁艺铸钟传统技艺,演绎阵阵驼铃声的驼帮文化足迹。再配以字字行行满是艰辛的《驼倌叹十声》,仿佛眼前就是艰难前行的驼帮,伸手就能触摸到满载茶糖盐的驮包。让我真切感受到了驼帮踏上艰险征程面对生死考验的勇气和力量,品味出驼帮一步步踏出来的文化和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
  照壁南侧以实木搭建的“恒裕银号”门面,利用墙体艺术与景观重现晋商票号的辉煌历史。两侧回廊六大行(钱行、当行、大货店、六成行、洋货行、中药行)的那些老照片,永久定格在属于他们的辉煌时代。
  驼帮的浮雕、大集的场景、“市井”的由来、传统行当印章梅花桩景观、方言字牌等的独特魅力,通过圆雕、浮雕、文字、体验,延续着浑源商贾文化的脉络,营造出那时的商业兴盛场景。联想到前些时有报道,在永安镇西大街修路发现了埋在地下的古钱币150—200公斤,宋代钱币居多。还有十几年前在附近房屋改造中,出土的唐宋古钱币,加上在一德街见到的银票及雕印文化和钱币展柜的实物与图片展览等,皆印证了浑源历代商业的繁盛与辉煌。
  五百米古街诗与画,两千年商海风和云。行走在浓缩了浑源文化的一德街,一景一物让人仿佛置身于陌生而久远的年代,恰似一曲耐人寻味的古韵。多层面的文化和所散发出的现代生命气息,亦让人在美的陶醉中,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其他文献
八分钟前的阳光撒向地面,穿过矮矮的旧楼,给街边熟睡的流浪猫,盖上天空的被子。  我时常踩着平坦的土路,向着垂满杨柳的小坡走去,去往伙伴的家。为了不让灰灰的房子太过于黯淡,我总能从每家的窗口看到许多盆栽,点点绿意向着四面八方蔓延。有的已经枯黄,有的则夹杂着星星点点的紫色、蓝色,让我的眼中填满色彩,心中长出枝叶。这条路不长也不短,我也总可以在18号楼门前看到一个很大的水槽,里面有许多的鸽子,它们却从不
期刊
在明朝中期历史上,说起名将,可能绝大多数会想到王阳明,想到万历年间的戚继光和李成梁,但是在这其中还有一位丝毫不逊色于他们的北疆战神——马芳。  谈起,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陌生,但是那个时代的蒙古人绝对不会陌生!  马芳字德馨,别号兰溪 ,山西蔚州(今张家口蔚县,原属大同)人。马芳出身贫寒农家,幼时遭继母虐待,8岁时不堪羞辱离家出走。  随后被南侵的鞑靼骑兵掳掠,替俺答汗放养马匹,实际上就是一个奴
期刊
艺术观念与思潮,溯之愈古远,愈见“错落”审美浓厚意韵。青铜器纹饰涡旋流转、曲尽幽情,周代礼乐六律五声、万籁交响。在书法艺术中,书家追求“错落”比注重“平正”更为久远。“平正”只是伴随楷书出现才走进书家视野,在前期文字与书法中,更强调“错落”“顾盼”“融合”等审美属性。汉蔡邕在《九势》中提出“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宜左右回顾,无使节目孤露”,将“错落”提到书写准则至高位置
期刊
遼金元,提起这三个朝代,你能想到什么?  在这段民族政权并立的时期,我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于两宋,对契丹、女真、蒙古所建立的政权似乎没有那么熟悉。  9月11日—11月29日,“西京烟云——大同辽金元文物展”将在长沙博物馆举办。该展览由长沙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长沙博物馆和大同市博物馆承办。这个展览,也许能成为我们了解这段神秘历史的引子。  在本次展览中,可以看到一位全真道人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他叫做
期刊
云冈石窟修建于北魏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了。与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莫高窟并称“中国四大名窟”。它继承了秦代以来的雕刻技术,吸收了外来的佛教艺术,造型精美,堪称雕刻艺术的经典。  今年暑假,我怀着满腔热爱,终于到达了梦中圣地。云冈石窟共有51000多个佛像,最大的佛像高17米,最小的仅为0.02米,令人叹为观止。主持修建石窟的是北魏的昙曜,他所修建的五个石窟被称为“昙曜五窟”。每个石窟
期刊
从明代开始,大同城设有左辅和右辅,左辅即城东的聚乐堡,右辅即城西的高山堡,它们共同构成对大同城的拱卫犄角之势。这里要说的就是大同城左辅——聚乐堡。  亦“堡”亦“城”  聚乐堡位于大同城东三十公里处,北依采凉山脉,南面平原沃野,地理位置优越,水源充沛,是大同镇重要的产粮区,现属云州区。  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即公元1149年,发生的震惊朝野的“土木堡之变”,突显出大同镇在抵挡北方“边患”的重要地
期刊
记忆中,有一个很大的菜园子,园子的周围,密密地盛开着一圈金黄色的向日葵。  明亮、燦烂的向日葵,对着太阳,不知疲倦地微笑;一个瘦弱的小女孩,坐在土埂上,仰着小脸,对着向日葵如痴如醉地微笑。当时,如果梵高看到那个画面,相信一定会画下来的。  那个画面,就是我的童年。  我童年中最美最暖的花朵,就是向日葵。  向日葵执著而暖人的微笑,映刻在我幼小的心中,即使冰天雪地的冬天到来之时,也仿佛能感受那灿然的
期刊
一路向北,地势渐高,离天空越来越近了。那是什么样的颜色?瓦蓝?靛蓝?青蓝?浅蓝?真说不清楚。很少见到这么纯粹这么澄澈的蓝,随时要融化似的。数团云朵吊在半空,如点缀的花篮。朋友似乎猜出我的心思,抢先说,大同就要到了。  我抬头望了望,天空似乎更蓝了。我仍然难以用准确的词汇描绘这莫测的蓝。不过不要紧,重要的是,在大同,蓝,无处不在。  到大同,一定要登长城。单单一个左云县,就有三个朝代的长城遗址,即东
期刊
5月的云冈石窟大景区,阳光明朗,草木葱茏,大佛庄严,游人如织。  此刻,再度置身于这座世界艺术的宝库、人类文明的瑰宝,内心的感受直如著名作家冰心当年游历云冈石窟之后的感受,“万亿化身,罗刻满山,鬼斧神工,骇人心目”。面对具足精严的云冈雕塑、建筑、装饰艺术,亦有目不能注、足不能停、口不能道,方知文字之无用的体会。记者已记不得是第几十次来云冈了,但愈了解,愈感知之甚少,愈感敬畏有加,愈感云冈石窟确如一
期刊
晚秋,如果恰好不是那么冷,景色的美最醉人心魄。红的、黄的、金色的……各种颜色的渐变、果实的饱满甚至残荷败柳,枯黄卷曲的树叶,那一树的褐色在暖阳的抚照下,显出了油画般的质感,还有一种魂归沃土的悲壮。  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细雨霏霏,甚至一场罕见的大雾,北方的古城都填了一份肃穆。越来越冷去的日子,夹裹着城市和乡村里的辛劳、不屈以及面对痛苦时自嘲般的调笑。可是,无论经历怎样的生活的逼仄,这一方土地上的民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