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来了一只小刺猬

来源 :海外文摘·文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lip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事情还得从几个月前说起。
  女儿班里几个同学和家长自发组织了一次户外活动。大家参观博物馆,徒步,爬鸣沙山,烧烤,做游戏,玩得不亦乐乎。暮色降临,我们正准备踏上归途的时候,女儿同学的妈妈突然说:“我家里有一只小刺猬,是我儿子在柴堆里捉的,你们谁拿去养?”见大家没人吭声,我说:“我拿去吧!正好女儿想要一只刺猬。”女儿同学的妈妈就从屋后提来一个塑料桶,又拿来一个盛鸡蛋的竹篮子,她把塑料桶对着竹篮子一倒,一个拳头大的刺球就咕噜噜滚了出来。我和女儿小心翼翼地提着篮子,谢过女儿同学的妈妈就回家了。
  这只刺猬有成人的一个拳头那么大,圆滚滚的,像只大老鼠。浑身长着半寸长的硬刺,白不白,灰不灰的,那小脑袋藏在硬刺下边,长长的小红鼻子尖向前伸着,两只眼睛亮晶晶的,像黑豆子似的。女儿用小棍碰了它一下,它马上缩成了一个刺球。
  我们盛了一盆热水,先给它洗澡,可能小刺猬不习惯这优厚的待遇,老想爬出盆子。它身上可真脏,不一会儿,水就被洗成泥浆,换了三次水,好不容易才洗净。把它放在女儿精心铺好的竹篮子里。它暖和过来,悄悄地伸出尖尖的小脑袋,探头探脑,然后慢慢地伸出短小的前肢,用锐利的爪子抓住竹篮子使劲往外爬。女儿怕小刺猬饿了,就拿了些花生和葡萄干喂它。可是它不但没有吃,反而惊慌地缩成刺球,竖起尖利的钢刺,如临大敌。我们被逗得哈哈大笑。
  过了一会儿,女儿小心翼翼地走到竹篮子前,发现小刺猬正静悄悄地张望着什么。见没有什么危险,忙伸出细长的小嘴吃起来,只见它嘴一伸,一颗花生就消失了,它嘴角一动,一粒葡萄干就咽下去了,动作之神速令人望尘莫及。一会儿,葡萄干和花生就不见了。吃饱了,只见小刺猬蜷缩成一个刺球,躺下开始休息,很快,呼噜呼噜的声响传来,它已进入了梦乡。我们也洗漱休息了。
  半夜里,我被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惊醒,好像是一个人在蹑手蹑脚地走路。我一骨碌从床上坐起,悄悄走到门口借朦胧的月光朝客厅望了望,没发现什么。我蹲下身子,侧耳仔细听,过了一会儿,从阳台那儿传来细微的动静。我连忙打开手电,一个箭步冲到阳台上。手电的光圈里,锁定的原来是那只小刺猬。只见它趴在阳台的鱼盆边沿上,正准备伸嘴要吃女儿养的几只红金鱼。见我识破它的诡计,小刺猬不好意思地转过身体,扭动着胖胖的小屁股,快速朝着竹篮子跑去,等我走过去,它早已蜷缩成一个刺球,装模作样睡了。这个恩将仇报的小家伙,我嘟囔着,给竹篮子盖好盖子,又将它放到卫生间里,关好门,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晨,由于要早起上班,女儿要上学,匆匆忙忙,在卫生间,我瞥了一眼篮子,好像发现篮子是空的,环顾四周,没见小刺猬的身影。
  中午回家,女儿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小刺猬。到底在哪儿呢?卫生间的门是关着的,它跑不出来。马桶后面和墙壁有个缝隙,那儿有没有?缝隙太小人没法看到里面。别处它是无处藏身,怎么办呢?最后想了一个好办法。在墙角的地板上放了小刺猬喜欢吃的葡萄干和花生,引诱它出来。午休结束了,女儿急急忙忙跑到卫生间一看,花生和葡萄干不见了,一行淡淡的爪印伸向马桶后面,这个家伙,确实是藏在那里,想看看它还真不容易。上班上学的时间到了,我们又各奔东西,离开了家。
  晚上,我们在洗手池柜子下面发现有两个洗衣液的瓶子倒了。难道小刺猬在此活动?女儿打开柜门,仔细观察。哈哈,小刺猬趴在妻子的化妆包上,呼呼大睡,女儿拿小棍子动动它,它连一点反应都没有。原来它是顺着柜子下面下水管子的洞口,踩着洗衣液的瓶子钻到柜子里的。看来是找了一个暖和安静舒适的安乐窝,要好好睡他个三天三夜。我们再没有惊动它,还是按照惯例,在地板上放好葡萄干和花生,又加了几片菜叶子,退出了卫生间。
  第二天,一切照旧,小刺猬呼呼大睡,食物不见了。只是在地板上发现了几粒像枣核一样的粪便,女儿噘着嘴巴打扫干净了。
  一天,女儿发现小刺猬蜷在竹篮子里。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主动出现。女儿高兴地拿来肉片、花生、菜叶等,可小刺猬连看都不看,只是蜷着。下午,女儿看望它,中午放的食物未动,小刺猬一口都没有吃。什么原因呢?是食物不合胃口,还是它生病了?我们疑惑不解。第二天,女儿见小刺猬还是不吃,说:“小刺猬是野生动物,它会不会想家了,这样圈着它也不行,咱们得想个办法,放了它行不行?”我说:“要不这样,咱们先把它拿到乡下,放到你姥姥家,养几天,如果它没有生病,咱们就放了它!”女儿同意了。
  在乡下,我发现,当小刺猬看见那绿绿的树木和野草时,眼睛里闪出了一丝亮光……
  又过了一周,女兒接到了姥姥的电话,说刺猬逃走了。我们专程赶到了乡下,见塑料筐是完整的,只有一根小小的横梁断了,估计是被小刺猬咬断的。那么小的缝隙我试了试,只能伸进去两根手指头,也不知小刺猬那胖乎乎的身体是如何钻出去的。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1  那时,风暴尚未形成。在西太平洋的洋面上,充沛的气流幽灵般浮动。忽然,一摞银色的鱼群被诡异的水流打入网中,鼓胀的列队变瘦、变长,经历乱网中狭小的割礼。大约十四个小时后,台风“西蒙娜”正式生成。官方消息说,这个名字的灵感来自上世纪活跃的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神秘主义思想大师西蒙娜·薇依,据称,台风的诞生之日恰逢这位斗士的忌辰。  早上,屋檐下悬挂的铜管风铃随风鸣响,交错的重音纷纷落下,往往一声绵
杭州,毗邻西湖的一条僻静胡同口,我锁停共享单车时不小心碰倒了相邻的另一辆单车,恰有一个上身穿桔黄色秋衣约莫十三四岁的小女孩路过,她见我一时腾不出手去扶,便赶紧凑前两步,迅速扶起那辆同是浅绿色的共享单车。我心存感激,一声“谢谢”刚出口,便被眼前这个仙女一样的美貌女孩惊艳住了:她皮肤白嫩得像羊脂玉,眼睛澄澈着两潭清泉,清丽的相貌,清纯的微笑,尤其头上的蝶形红发卡,让我想起了早年见过的一个人。  女孩走
河水在缓缓地流淌,岸边的芦苇,绿了黄,黄了绿。秋天的时候,成片的絮花纷纷扬扬,风吹过,像是白色的波浪起起伏伏。  我已三年没有踏上故土,一封父亲病危的电报,将我如罪人般拉回故乡。  下了堤岸,刚进村庄,便有人将乡音重重地扔过来,有几丝久违的感动,更有几分天然的亲切感。  路过废弃的老大队部的公房,我看到了她。如果不是村里人介绍,我是无法将记忆中的名字,与眼前的她画上等号的。  她叫成芳,一个人坐在
听说过天姥山,因李白有名篇《梦游天姥吟留别》。我请教白荣敏,李白梦游的天姥山是不是福鼎的太姥山?荣敏很肯定地回答,不是。从李白在诗中对山的位置的描写和对景物的描绘,他梦见的显然不是这座太姥山。但荣敏告诉我,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七八座以“太姥”命名的山,有太姥山,有天姥山,还有大姥山,意思是一样的,山却不一样。这是一个奇特的文化现象。我说,这会不会是远古时期母系崇拜的一个遗存?他说,完全有可能。  
尼玛大哥讲他的经历时,是在香格里拉的晚餐上。   四年前,西藏芒康县,这是我和甘肃甘南的骑友从拉萨骑行到云南丽江的一个中转点。它紧邻四川巴塘和云南的德钦县。这些年,徒步、自驾、骑行到西藏旅行的人,一拨一拨地进出。边境县城,已经变得十分热闹。由于有紧要事赶往昆明,我暂时中断骑行,需要搭车前往云南香格里拉。2014年9月28日早上6点,我起床收拾行李洗漱完毕后,向我的骑友及和室而眠的朋友告别。  
睢宁人用画比喻自己的家乡,他们说,如果说高党新村是中国的水墨画,湖畔槐园则是水彩画,官路小区便是融入中国技法的油画,鲤鱼山庄无疑是中国农村的风俗画。这一幅幅不同风格的“画卷”,像一朵朵艳丽的鲜花,姹紫嫣红,花团锦簇般绽放在古老的大地上,然而,这众多人间好画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闻名世界的睢宁儿童画。   来到睢宁,就好像回到了童年,儿童画在乡村、街道随处可见,孩子们用稚嫩的筆描绘着他们的生活,
第一次来龙港,之前只知道这个位于浙江南部的城市,是中国最年轻的城市,到2020年8月,剛满周岁。车刚开上龙金大道,接车的作家余先生就开始跟我聊天,聊他自己,也聊这座年轻的城市,他的兴致勃勃中掩饰不住一种自豪。  上世纪90年代初,跟很多温州人一样,余先生离开家乡到安徽黄山做小生意,因为自身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看到当时游客们购买的黄山茶叶,包装简陋又难看,于是忽然想到做茶叶包装袋的设计,他将黄山那棵
“我怎么总感觉被什么给捆住了……”椅子上的女人无力地自言自语。  几圈尺黑色电线勒紧她,从脚踝缠到脖子。黑皮线的另一端,连着盏旧吊灯,在低矮的天花板下晃来晃去,形制酷似清朝官员的顶戴花翎,下面扣着的,是不知谁的随时会掉的脑袋。他一言不发走过来,插上电源。灯,直照在女人脸上。只见绑哥特式复古吊床上的饶博士,眼神时而迷醉时而崇拜时而惊心又时而焦虑。现在,她唯一能动弹的只有大脑和猩红色高跟鞋。男人已换上
如果将烟台比如一只引颈高飞的天鹅,那么雄踞在烟台城市中央、雍容尔雅、灵秀高耸的毓璜顶,便如那天鹅高傲的颈项,引吭高歌,展翅欲飞。  “毓璜”两个字,原本是玉皇大帝的“玉皇”。传说,元末的烟台市区,只是一处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小渔村。在其中部有一座枝繁叶茂、瑞气盈腾的小山丘。一位全真教华山派道长偶经此山时,只见一束金光从山顶射出,直入云天。于是,道长潜入山中洞窟,见一金蟾,在吐金光。金蟾见生人入洞,
世界太小了,两个毫不相干的人,竟能走到一起。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我所在的公社250多人参加考试,只考上两人,我是其中一个。  我考上的是赤峰师范学校,这是个小学校,但却出了两个名人,一个是省级领导,另一个是蒙古族作家鲍尔吉?原野。  我所在的中文科全班35名同学,30名男同学,5名女同学。中文科的同学都是文学爱好者,除了上课,大家议论的都是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比如刘心武的《班主任》、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