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对比分析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jinsongduan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采用文献查阅法和质性分析法对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称为《标准》)和教学大纲(以下称为《大纲》)在目标维度方面做了对比分析,主要阐述了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从《标准》和《大纲》的文本出发,比较两者的目标维度并举例说明;第二方面,从内容的差异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依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方面,内容的差异表明我国数学基础教育的发展,发现《标准》对教师的一些启示。研究是为了进一步分析《标准》与《大纲》的差异,从目标维度的角度深入探讨,理解新课程的“新”处,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理念,实施在教学中,从而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标准》 ; 《大纲》 ; 目标维度 ; 教育目标分类学 ; 启示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36-02
  一、概念界定
  本文中的《标准》是2003年颁布的《标准》,《大纲》是2000年颁布的《大纲》,是1996年的大纲的修订版。目标维度指的是《标准》和《大纲》阐述目标所涉及的不同方面。
  二、目标维度的比较
  《标准》中的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体见表1。
  《大纲》中没有明确提出目标维度,在第三部分内容“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中,用“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来描述基础知识需要掌握的不同层次。其含义是了解:对知识的含义有感性的、初步的认识,能够说出这一知识是什么,能够(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它;理解:对概念和规律(定律、定理、公式、法则等)达到了理性认识,不仅能够说出概念和规律是什么,而且能够知道它是怎样得出来的,它与其他概念和规律之间的联系,有什么用途;掌握:一般地说,是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形成技能,能够(或会)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一)维度的不同
  从《标准》和《大纲》的目标维度来看,《标准》是从三个维度阐述了目标,三个维度并不是指三个目标,而是目标的三个方面,是融为一体的,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经历“过程与方法”,从而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大纲》阐述目标时用了三个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它是三个层次,具有逐级上升的特点,它是一维目标,实际上只相当于《标准》的“知识与技能”。《标准》从《大纲》的一维目标发展成三维目标,从量的角度看,《标准》更为全面。
  (二)与课程目标的关系
  《标准》的三维目标与课程目标的阐述基本一致,课程目标中的第1点属于知识与技能,第2,3,4点属于过程与方法,第5,6点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是为了达到课程目标要求而确定的具体目标方向。通过三个维度的目标的设置,在课程实施中设计目标的三个维度,通过高中三年的数学学习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而《大纲》的一维目标就显得与教学目的(相当于《标准》中的课程目标)联系不够紧密,对知识分三个层次的认识对于实现培养数学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目标略显不够充分。
  (三)行为动词的不同
  《标准》的每一维目标又涉及不同的水平,各个水平又提供代表这个水平的行为动词(见表1),这对于数学教师具有启示作用。《大纲》只提供三个行为动词:了解,理解,掌握。这有利于数学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任务确定要达到的相应水平,但是这样的分层不够具体,明确,在实际教学中很难把握。
  (四)例子
  对于等差数列这一教学内容,《标准》中目标阐述为:1.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2.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公式;3.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4.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大纲》中目标阐述为: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公式,并能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对于等差数列,《标准》的目标阐述里面有“探索”、“发现”行为动词表现出过程性目标,同时也有知识层面的“理解”、“掌握”的行为动词。而且《标准》的阐述能让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操作,例如“通过实例”,“具体问题情境”等词都会给数学教师一些启示。《大纲》的阐述没有体现出过程性目标,用“理解”和“掌握”来反映等差数列的概念与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的不同要求,这对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把握提出很高的要求。
  《标准》与《大纲》在目标的维度、与课程目标的关系、行为动词都存在很大的差异,而这种差异主要是从《大纲》的一维目标变成《标准》的三维目标,用数学的语言说,即从一维数轴变成三维立体,这样《标准》的目标更加全面,更加丰富。
  三、目标维度不同的原因
  不管是《大纲》的一维目标,还是《标准》的三维目标,其主要的依据是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经过布卢姆等人的努力,《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一书出版。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学习的认知领域划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每一层次再细分为若干子类,认知目标分层次递进,具有较强的累积性,具体见表2。
  布卢姆在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对于我国教育实践影响很大,《大纲》目标阐述的“了解”、“理解”、“掌握”这三个层次很大程度受布卢姆六个层次的影响,根据《大纲》中“了解”、“理解”、“掌握”的含义,大致对应于布卢姆的“知识”、“领会”、“应用”,但是“理解”可能也有“分析”等层次的成分,“掌握”也有“综合”、“评价”等层次的成分。《大纲》中的三个层次的提法是借鉴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结合我国当时的应试教育现状,三个层次的提法更是从考试的角度出发的。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年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里面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和“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这样的提法实际上就不仅仅停留在原来知识与技能的维度上,而是多了两个维度的内容,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来说,《大纲》虽然在教学目的中有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義观点的提法,但是却没有明确提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教学内容仍然在知识层面提出目标,这样教学目的中的提法有些被“孤立”。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包括三个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标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关注了情感领域,这也是一个很大的发展。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情感领域分类层次见表3。   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情感领域,主要涉及情感、态度、兴趣和价值观等非认知要素,这和《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吻合的,对于数学学科而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认识到数学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更为重要的内化过程。
  就过程与方法维度而言,布卢姆认为教学过程或活动是一种手段,不属于目标范畴,所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我国创新的提法。新课改以来,有部分学者认为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是值得商榷的,主要是从理论层面,教学层面,评价层面来说明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的不足。笔者认为《标准》中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主要是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考虑的。对于数学教学,传统的课堂更多的是教师讲授数学知识,《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则要求数学教师教学中要适当地介绍数学知识的背景,重视数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不能机械地记数学知识,而是在数学教师创造的数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掌握研究数学的方法,从而实现“做中学”。所以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实际上是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点笔者认为是合理的。
  从《大纲》的一维目标发展成《标准》的三维目标,主要是我国关注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更多领域,不仅仅只从考试的角度对知识与技能维度设定目标。同时对数学学科教育有了新思考,以知识为载体的数学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过程,对数学的认识和情感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显得更为重要。
  四、一些启示
  一直以来,大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乏味,这和数学的学科性质有很大的关系,数学学习必然有证明、计算等程序性的知识,《标准》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正是为了这一问题提出。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数学教师,一个只传授知识的数学教师必然会让大部分学生机械地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这样的学习方式是存在问题的,学生无法对数学感兴趣。《标准》中的过程与方法维度强调注重数学知识生成的过程,学生体验过程,体会从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比如一些数学概念课,传统的课堂可能更多地采用这样的步骤:呈现概念,概念辨析,概念应用。学生很少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大部分在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标准》下的课堂的呈现方式:概念引入,得出概念定义,概念辨析,概念应用。教师呈现关于概念的实例,经过抽象归纳、问题解决等方式由学生给出概念的定义,这样的过程更多地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在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背景和数学思想方法,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中。一个数学教师经常在数学课堂上体现“过程”,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更有利的,大部分的学生以后是不研究数学的,一些数学知识以后可能也不会用到,但是对于数学的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却是很重要的。
  五、总结
  《大纲》和《标准》的对比分析内容有很多方面,本文从目标维度的角度着手,分析了目标维度的差异,讨论了形成差异的原因,从讨论差异原因中发现《标准》相对于《大纲》的发展,最后给出一些启示。《标准》從目标维度角度看比《大纲》更加全面,使得目标更加的“立体”,这无疑是数学基础教育的一大进步。数学教师按照《标准》的理念开展自己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理解数学,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4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N].中国教育报,2001(2).
  [4]孙名符,谢海燕.新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与原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04(1):63—66.
  [5]刘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与近年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之比较研究[J].中学教研(数学),2003(10):31—34.
  [6]盛群力,马兰,褚献华.界定三维教学目标之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10(2):31—35.
  [7]张春莉,高民.布卢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学在中国十年的回顾与反思[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1):57—70.
  [8]郭腾.继承与发展——新课程三维目标与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异同[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4):135—136.
  [9]严菊婷,王晓亮.关于过程与方法作为课程目标的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5):42—43.
  [10]盛群力.21世纪教育目标新分类[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年.
  [11]黎加厚.新教育目标分类学概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年.
  [12]李善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对比分析.高中数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作者简介:沈晓锋,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数学)。
其他文献
【摘要】中学生的价值观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他们的价值取向需要科学的价值体系来引领。而中学生物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要渠道之一。因此,作为一门自然学科,除了向学生传授最基本的生物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更深层次地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行为方式,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文阐释了在高中生物必修2教学中利用教材中的科学家的事迹、实验、内容等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
期刊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当中,如何对计算机加以有效的运用,达到有效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的自主构建,这正是在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融合式教学最为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小学数学教学为例,以计算机作为学生学习数学为主要工具的角度,设立了计算机作为小学数学支持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小学数学 ; 知识建构 ; 质性资料分析法 ; 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33.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这篇论文运用叙事学的方法来解读《钟》。三位主要人物的视角不但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人的“自我”与道德和宗教间的复杂关系,同时也互相对照从多方面展现故事。  【关键词】《钟》 ; 默多克 ; 叙事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12-02  一、叙事视角  热奈特(Gérard Genette)在《叙述话语》中区分了三大类聚焦模式。第
期刊
【摘要】在小學语文中,作文往往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通过语文作文,教师可以看出学生的思想观念、遣词造句的能力等。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由于方法落后,内容陈旧,往往使学生陷入到“咬笔头”的地步,不少学生写作文如同挤牙膏一样,一篇作文经常是苦思冥想,绞尽脑汁,还无法下笔。所以,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尤其是缺少趣味性的缺点,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趣味性进行了探究。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在我国近些年来进行得如火如荼,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需要对各门学科的教学方式进行深化改革,小学数学也不会例外。通过以往大量的教学实践结果显示,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科学合理的采用分层异步教学可以通过确定层次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布置不同层次的练习,做到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终起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鉴于
期刊
【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提问的有效性将对教学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伴随式”提问给我们的数学课堂带来了生机,它可以活跃思维,构建更多的课堂教学资源的生成,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伴随式”提问 ; 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號】2095-3089(2015)2-0269-02
期刊
【摘要】高中数学有别于其它高中科目,授课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通过高中数学的授课,我们主要是为了帮助同学们延展学科思维,培养应有的逻辑思考能力。同学们要学会接纳新颖的科目理念,教师要创设出自主情形下的认知环境,通过改变原有的,陈旧的授课方式,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维发展空间。高中数学本身作为高中教学体制内重要的一个科目,尤其需要以新颖的理念作为指导,引领同学思维意识的提升。  【关键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68-01  世界著名学者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学习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目的是将知识传授过程转换成知识的探究发现过程,而化学实验在这一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湖南省特色专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与安装专业建设实际,依托风机生产企业,以MW级风机为典型产品,对《风力发电机车间转配》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与实践。主要阐述在校企“双主体”模式及“湘电风能学院”二级学院背景下“理实结合,虚实结合”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 ; 车间装配 ; 理实结合 ; 虚实结合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
期刊
【摘要】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为基础,以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的、课程体系庞大且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的、与其他课程相互依托的一门学科。目前许多高校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上存在一些,学生上课态度不良、专业基础差、数学能力较弱、教师教学质量不高等不符合当今高等教育要求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以上情况提出了国际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以及几点建议。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 ; 教学方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