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国企改革方案的思路和目标是——精细化分类改革国企,让国企更加市场化。
2015年10月中旬,历经3个多月选聘,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总经理人选最终敲定。由董事会选聘总经理——在许多企业稀松平常的事,在中央企业却是头一回。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不仅仅是企业,因为其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随着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这些“央企集团”又将迎来哪些改变?
新方案将带来什么?
国企改革一向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最为重要的一笔。由于多家大型央企治理目前已经站在新一轮的改革风口上,并在中国A股市场上愈演愈烈,因此,很多人都认为,2016年将成为国企改革“大年”,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薪酬激励体系、加快国企兼并重组将成为四大改革重点。
这一次的国企分类改革,可以说是做到了第一步——分开市场,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明确将分类推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则是在分开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市场。
对此,有专家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形势已经来到,必须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时刻。但是,国企改革必将带来一些问题和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从根本上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还是要去进行所有权改革,而不是继续在控制权改革这个框框里转来转去。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大家其实心里都有数。我们如果只是在国企的控制权问题上不断纠结,那是实现不了市场化的。比如中粮、华润,或者保利,这些大型央企的母公司其实并没有实体的经营性业务,只是相当于一个管理总部,或者一个资本运营总部。具体的业务和资产,基本上都在子公司,而许多子公司也已经上市。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定位,到底是把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还是一个政治主体。”
一直以来,中粮集团整体上市也是资本市场热点话题。在国资委公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企业,中粮集团是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中粮集团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业务板块和资产的整合,然而,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除蒙牛能够保持利润增长以外,其余上市平台均呈现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中粮集团的整体营业利润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在获得政府补助后才得以扭亏为盈。
的确,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而改革的成败不完全在于能否“赚钱”,或者赚多少钱,而在于尊重国有企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只是手段,强强联合未必一定能够融合,合并风潮并不必然让国企更加强大和市场化。事实上,国企改革的背后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指向“有体系的整合”
2015年底,中纪委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二轮中央专项巡视的情况反馈。巡视对象包括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东方航空、中国铝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商飞、中国铝业等11家大型央企企业。从情况反馈看,与先前对央企的巡视情况基本一致,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等再次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显然,关于人的制度必然是最重要的制度,但中国的国企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被巡视企业都存在利益输送问题,而且,几乎分布在各个环节,“这就是制度漏洞造成的,而非单纯的个人问题。
实际上,在本轮改革中,高层已明显认识到了过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始终是改革核心。本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由“管人管事管资产”上升为了“管资本”,是又一次重大的进步。新一轮改革提出国企监管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将为董事会建设留出更多空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旗下的企业更加强调市场化运作,由此给董事会带来的改变会比之前更大。”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
业内研究已经预期,未来国企改革方案将呈现“1+N”体系,“1”是指出台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此后与之配套的系列文件“N”也将陆续推出,即持续性的政策。如果将视野纳入整个深化改革进程,即从改革方法论看,进入深水区之后的改革是一盘棋,各项改革之间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和关联度,因此,每一项关键性改革总会牵涉其他重大改革。具体而言,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的效果如何,能否提高改革政策传递效率,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相关,而国有企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比如以前备受诟病的“软约束”问题能否通过改革来解决,就决定着相关金融改革的效果。
资本助力做大做强
进一步看,国企改革的“风口”,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的波澜恐怕还将继续。有数字显示,未来5年将有2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2015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分开15年之后再度合并,新成立的中国中车为铁路“巨无霸”。5月份,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宣布合并,新公司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12月初,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战略重组,中冶3500亿资产并入五矿;12月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总公司整合方案获批,5000亿元资产航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可以说,伴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加速,资本市场上对国企改革概念的追捧必将掀起多次高潮。
事实上,深化国企改革也离不开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本轮改革中,有关方面对于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等也颇有期待。在各省市已经公布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中,加快证券化成为各地的改革方向,且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确的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这意味着,不少相关上市国有企业将成为推进改革的载体。
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国企改革目标,在提高相关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质量会有显著改善,相关股票的投资价值会逐步显现。也正因此,有研究机构明确表示,2016年国企改革将为重头戏。
2015年10月中旬,历经3个多月选聘,新兴际华集团公司总经理人选最终敲定。由董事会选聘总经理——在许多企业稀松平常的事,在中央企业却是头一回。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不仅仅是企业,因为其承担的责任和追求的目标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企业。随着2015年12月29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关于国有企业功能界定与分类的指导意见》的正式发布,这些“央企集团”又将迎来哪些改变?
新方案将带来什么?
国企改革一向被视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蓝图中最为重要的一笔。由于多家大型央企治理目前已经站在新一轮的改革风口上,并在中国A股市场上愈演愈烈,因此,很多人都认为,2016年将成为国企改革“大年”,国资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混合所有制、完善国企薪酬激励体系、加快国企兼并重组将成为四大改革重点。
这一次的国企分类改革,可以说是做到了第一步——分开市场,将国有企业界定为商业类和公益类,明确将分类推进改革、分类促进发展、分类实施监管、分类定责考核。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则是在分开的市场基础上进一步放开市场。
对此,有专家称,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形势已经来到,必须来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时刻。但是,国企改革必将带来一些问题和思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副所长张文魁认为,“从根本上实现国有企业市场化,还是要去进行所有权改革,而不是继续在控制权改革这个框框里转来转去。从过去三十多年的经验来看,大家其实心里都有数。我们如果只是在国企的控制权问题上不断纠结,那是实现不了市场化的。比如中粮、华润,或者保利,这些大型央企的母公司其实并没有实体的经营性业务,只是相当于一个管理总部,或者一个资本运营总部。具体的业务和资产,基本上都在子公司,而许多子公司也已经上市。这就涉及到我们对国有企业的定位,到底是把国有企业作为一个市场主体,还是一个政治主体。”
一直以来,中粮集团整体上市也是资本市场热点话题。在国资委公布首批央企改革试点企业,中粮集团是改组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单位。作为国内最大的农产品加工、贸易企业,中粮集团近年来一直在进行业务板块和资产的整合,然而,集团旗下上市公司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显示,除蒙牛能够保持利润增长以外,其余上市平台均呈现净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有业内人士表示,事实上,中粮集团的整体营业利润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在获得政府补助后才得以扭亏为盈。
的确,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而改革的成败不完全在于能否“赚钱”,或者赚多少钱,而在于尊重国有企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但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只是手段,强强联合未必一定能够融合,合并风潮并不必然让国企更加强大和市场化。事实上,国企改革的背后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指向“有体系的整合”
2015年底,中纪委官网公布了2015年第二轮中央专项巡视的情况反馈。巡视对象包括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东方航空、中国铝业、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商飞、中国铝业等11家大型央企企业。从情况反馈看,与先前对央企的巡视情况基本一致,利益输送和关联交易等再次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显然,关于人的制度必然是最重要的制度,但中国的国企目前还处在“初级阶段”。大多数被巡视企业都存在利益输送问题,而且,几乎分布在各个环节,“这就是制度漏洞造成的,而非单纯的个人问题。
实际上,在本轮改革中,高层已明显认识到了过去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在本轮国企改革中,完善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始终是改革核心。本轮国企改革中,国有资本运营管理体制由“管人管事管资产”上升为了“管资本”,是又一次重大的进步。新一轮改革提出国企监管要从管企业转向管资本为主,将为董事会建设留出更多空间,“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旗下的企业更加强调市场化运作,由此给董事会带来的改变会比之前更大。”一位央企负责人表示。
业内研究已经预期,未来国企改革方案将呈现“1+N”体系,“1”是指出台深化国企改革指导意见,此后与之配套的系列文件“N”也将陆续推出,即持续性的政策。如果将视野纳入整个深化改革进程,即从改革方法论看,进入深水区之后的改革是一盘棋,各项改革之间具有很强的耦合性和关联度,因此,每一项关键性改革总会牵涉其他重大改革。具体而言,金融改革、财税改革的效果如何,能否提高改革政策传递效率,很大程度上与市场微观主体的行为相关,而国有企业无疑是最为重要的市场主体。比如以前备受诟病的“软约束”问题能否通过改革来解决,就决定着相关金融改革的效果。
资本助力做大做强
进一步看,国企改革的“风口”,在资本市场上掀起的波澜恐怕还将继续。有数字显示,未来5年将有20万亿之巨的国有资产进入股市。2015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在分开15年之后再度合并,新成立的中国中车为铁路“巨无霸”。5月份,国家核电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宣布合并,新公司资产规模超过7000亿元。12月初,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与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宣布实施战略重组,中冶3500亿资产并入五矿;12月中,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与中国海运总公司整合方案获批,5000亿元资产航运浮出水面。与此同时,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外运长航集团整体并入招商局集团,成为其全资子企业。中国外运长航集团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可以说,伴随着国企改革进程的加速,资本市场上对国企改革概念的追捧必将掀起多次高潮。
事实上,深化国企改革也离不开资本市场功能的发挥。在本轮改革中,有关方面对于充分利用各类资本市场,大力推进国有资产资本化、证券化等也颇有期待。在各省市已经公布的国企国资改革方案中,加快证券化成为各地的改革方向,且不少地方提出了明确的国有资本证券化率。这意味着,不少相关上市国有企业将成为推进改革的载体。
通过借助资本市场实现国企改革目标,在提高相关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同时,也意味着上市公司的质量会有显著改善,相关股票的投资价值会逐步显现。也正因此,有研究机构明确表示,2016年国企改革将为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