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使用注射用兰索拉唑,对照组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两组病例随机分配且平行对照。结果:100例患者均符合条件并顺利完成试验,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在抑制胃酸分泌,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临床疗效优于奥美拉唑,且不良反应较轻,高效、安全,有应用价值。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唑;出血
作者简介:胡敏(1965-),女,汉族,本科,内蒙古磴口县人,工作单位:磴口县妇幼保健院,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30-02
局部表现为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的十二指肠溃疡是当下极为常见的疾病。十二指肠溃疡有上腹部疼痛的表现,疼痛与饮食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经实验研究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很大联系。质子泵抑制药本身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但当药物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在酸性环境中生成磺胺类物质,在胃酸刺激下使质子泵失活,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均属于此类药物范畴。奥美拉唑临床应用最早,但近年来,临床实验发现兰索拉唑生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有效抑酸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由此我们对兰索拉唑做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诊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病例100例,依照随机等同的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0-60岁,病程2-20年,平均6.3年,伴随症状上腹疼痛11例,嗳气9例,出血27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9-65岁,病程3-19年,平均6.7年,伴随症状上腹疼痛9例,嗳气13例,出血19例,上述患者病历均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医学统计学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本实验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溶解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12小时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40mg,溶解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12小时一次,5天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及显效判断
3天内无出血症状,无黑便、呕血、嗳气、上腹疼痛、生命体征平稳判定为显效,4-5天内无出血症状,无黑便、呕血、嗳气、上腹疼痛、生命体征平稳为有效,5天内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判定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两组率比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由此可见,治疗组兰索拉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多数病例有轻微头昏、头痛、口干、恶心、腹胀、失眠症状,但在治疗组中较少见;治疗组中有一例有轻微皮疹、外周神经炎症状。根据医学统计学原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症状比较中,P>0.05,没有显著意义。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疾病反复发生,只能靠进食和服药缓解。它和胃溃疡并列成为全球性的慢性消化性系统疾病,发病率几近10%,而它的发生概率又是胃溃疡的三倍,不可不说它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最难攻克的难题。通过病理学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粘膜、肠粘膜的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增强和防御因子(如胃黏液等)减弱。从缓解的角度选用的抗酸药推行最早,抗酸药物大多为无机弱碱性物质。常用药物如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等。药物中尤以氢氧化镁抗酸强度最强,显效时间较快,持续时间持久。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缓解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加强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使黏膜保护药应运而生。黏膜保护药可分为前列腺素衍生物和其他黏膜保护药。如果不选择缓解的话,就要抑制细菌繁殖,替代胃酸作用,从而减轻胃酸、胃蛋白酶对胃肠道刺激。抗幽门螺旋杆菌药正是有这样的临床作用,实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阴性厌氧菌,在胃上皮表面生长,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原体,能产生有害物质如酶和细胞毒素,能损伤粘膜层、上皮细胞、胃血流功能。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大量实验研究真正能彻底解决十二指肠溃疡还是要用抑制胃酸分泌药。抑制胃酸分泌药是一类能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缓解溃疡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包括M受体阻断药、H受体阻断药类药物。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
挛,但一般治疗剂量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不良反应较多。现在已彻底退出消化性溃疡疾病治疗的舞台。H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M受体阻断药强而持久,治疗消化性溃疡疗程短,溃疡愈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此外,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也应用于临床治疗。
如摘要及正文所述,质子泵抑制药虽然不能直接抑制胃酸分泌,但是药效快且持久,自1988年奥美拉唑进入临床应用以来一直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推崇。最常见的三种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比较,口服生物利用度兰索拉唑远高于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在起效时间和峰值时间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波动较大,而兰索拉唑有效抑制胃酸时间稳定在24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8%平均低于奥美拉唑的1.1%-2.8%,且不良反应较奥美拉唑更轻。
经本次实验明确显现出兰索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的巨大优势,应该投入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杨桂彬.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现代概念消化系统疾病(4)待续[J].新医学,2001.
[2]张惠彬,等.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新药杂志,1997.
[3]王杨.兰索拉唑的安全性[J].现代应用药学,1997.
关键词:兰索拉唑;十二指肠溃疡;奥美拉唑;出血
作者简介:胡敏(1965-),女,汉族,本科,内蒙古磴口县人,工作单位:磴口县妇幼保健院,主要从事消化内科、临床工作。
【中图分类号】R5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6-0130-02
局部表现为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的十二指肠溃疡是当下极为常见的疾病。十二指肠溃疡有上腹部疼痛的表现,疼痛与饮食有明显的相关性和节律性。经实验研究十二指肠溃疡与胃酸分泌过多有很大联系。质子泵抑制药本身无抑制胃酸分泌作用,但当药物进入壁细胞分泌小管在酸性环境中生成磺胺类物质,在胃酸刺激下使质子泵失活,会产生强大而持久的抑制胃酸分泌作用。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和雷贝拉唑均属于此类药物范畴。奥美拉唑临床应用最早,但近年来,临床实验发现兰索拉唑生物利用度更高,起效更快,有效抑酸时间更长,不良反应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由此我们对兰索拉唑做了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来我院就诊并经胃镜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溃疡病例100例,依照随机等同的原则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20-60岁,病程2-20年,平均6.3年,伴随症状上腹疼痛11例,嗳气9例,出血27例,对照组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19-65岁,病程3-19年,平均6.7年,伴随症状上腹疼痛9例,嗳气13例,出血19例,上述患者病历均根据随机数字表将上述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根据医学统计学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本实验采用注射用兰索拉唑30mg溶解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12小时一次,5天为一个疗程
1.2.2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40mg,溶解于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12小时一次,5天一个疗程
1.3疗效标准及显效判断
3天内无出血症状,无黑便、呕血、嗳气、上腹疼痛、生命体征平稳判定为显效,4-5天内无出血症状,无黑便、呕血、嗳气、上腹疼痛、生命体征平稳为有效,5天内未达到上述标准则判定为无效。
1.4统计方法
本实验以统计软件SPSS13.0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检验;两组率比用百分比表示,以P<0.05为有意义。
2结果
2.1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42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2.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由此可见,治疗组兰索拉唑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奥美拉唑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多数病例有轻微头昏、头痛、口干、恶心、腹胀、失眠症状,但在治疗组中较少见;治疗组中有一例有轻微皮疹、外周神经炎症状。根据医学统计学原理,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症状比较中,P>0.05,没有显著意义。
3讨论
十二指肠溃疡是消化性溃疡的一种,主要表现为上腹疼痛,典型者表现为轻度或中度剑突下持续性疼痛,可被制酸剂或进食缓解。疾病反复发生,只能靠进食和服药缓解。它和胃溃疡并列成为全球性的慢性消化性系统疾病,发病率几近10%,而它的发生概率又是胃溃疡的三倍,不可不说它是目前消化系统疾病最难攻克的难题。通过病理学研究我们发现,导致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胃粘膜、肠粘膜的攻击因子(如胃酸、胃蛋白酶)增强和防御因子(如胃黏液等)减弱。从缓解的角度选用的抗酸药推行最早,抗酸药物大多为无机弱碱性物质。常用药物如氢氧化镁、三硅酸镁、氧化镁、氢氧化铝、碳酸钙等。药物中尤以氢氧化镁抗酸强度最强,显效时间较快,持续时间持久。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缓解的另一种办法就是加强对胃肠黏膜的保护使黏膜保护药应运而生。黏膜保护药可分为前列腺素衍生物和其他黏膜保护药。如果不选择缓解的话,就要抑制细菌繁殖,替代胃酸作用,从而减轻胃酸、胃蛋白酶对胃肠道刺激。抗幽门螺旋杆菌药正是有这样的临床作用,实验发现,幽门螺旋杆菌是革兰阴性厌氧菌,在胃上皮表面生长,是慢性胃窦炎的主要病原体,能产生有害物质如酶和细胞毒素,能损伤粘膜层、上皮细胞、胃血流功能。
但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大量实验研究真正能彻底解决十二指肠溃疡还是要用抑制胃酸分泌药。抑制胃酸分泌药是一类能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液酸度、缓解溃疡症状和促进溃疡愈合的药物。包括M受体阻断药、H受体阻断药类药物。M胆碱受体阻断药阿托品及其合成代用品可减少胃酸分泌、解除胃肠痉
挛,但一般治疗剂量对胃酸分泌抑制作用较弱,增大剂量不良反应较多。现在已彻底退出消化性溃疡疾病治疗的舞台。H受体阻断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较M受体阻断药强而持久,治疗消化性溃疡疗程短,溃疡愈合率高,不良反应较少。此外,促胃液素受体阻断药也应用于临床治疗。
如摘要及正文所述,质子泵抑制药虽然不能直接抑制胃酸分泌,但是药效快且持久,自1988年奥美拉唑进入临床应用以来一直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推崇。最常见的三种质子泵抑制药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比较,口服生物利用度兰索拉唑远高于奥美拉唑,奥美拉唑在起效时间和峰值时间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波动较大,而兰索拉唑有效抑制胃酸时间稳定在24小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8%-3.8%平均低于奥美拉唑的1.1%-2.8%,且不良反应较奥美拉唑更轻。
经本次实验明确显现出兰索拉唑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方面的巨大优势,应该投入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胡伏莲,杨桂彬.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的现代概念消化系统疾病(4)待续[J].新医学,2001.
[2]张惠彬,等.兰索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J].中国新药杂志,1997.
[3]王杨.兰索拉唑的安全性[J].现代应用药学,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