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造性思维,包括独立性思维、迁移性思维和多向性思维,这些思维品质的获得能使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达到“独到”和“最佳”的程度。思维能力正在形成的小学生,正是培养创造素质的有利时机,对他们进行有计划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最根本的智力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第一:精心设计各种思考问题,培养纵向独立性思维能力。
学习与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学问总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发生矛盾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开始了,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只能在独立思维过程中得到培养,要使小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过程,教學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解决疑难中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进而学会思维的方法。
例如:在讲到“圆的面积”一课时,我提出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分别是转化成怎样一个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圆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这后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独立思维。
任何独立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具体的材料是独立思维的依据,因此我安排学生看书上有关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个圆的面积与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面积存在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长是圆的什么?③、长方形的宽是圆的什么?④、圆的面积又是怎样求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起点,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要仔细深入地去看书本上的材料,对于有些学生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当学生在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见解和认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获得发展。此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拔和指导,学生的独立思维结果就会获得验证。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培养横向迁移思维能力。
所谓迁移性思维,就是看到一种现象便联想到与之相关、相似的现象或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和训练。知识的学习是有限制的,培养学生不断地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是一个好教师成功之处。为什么有的教师要靠大量的习题来进行练习,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忽视了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迁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例如:根据问题补充不同的条件或根据条件补充不同的问题,看关键句说出几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比较,也是培养学生迁移思维的好办法,通过比较促使迁移想象,例如:有些教师就经常利用题组的形式来进行比较,将有迁移特征的知识对比练习,使学生能经常性地将知识进行横向对比,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三: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立体化的多向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编织学生思维结构促进学生思维整体优化。
1. 选取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实例,沟通知识点,扩大思维跨度。
例如:数学中的归一问题,按比例分配,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具有每份数一定的特点,因而其解答就有相通之处。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就能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立体化的思维能力。
最好在讲比时,应该跟分数、除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比与以上三者的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时,学生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尝试用其它的方法去解答。同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就会用比的方法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者有一个整体感,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立体的层次结构。
2. 引导求异,促使多角度思维。
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练习,只有注重求异思维的引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等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计算2.4×125,有些同学是这样算的:2.4×125=(0.3×8)×125=0.3×(8×125)=0.3×1000=300,但有位学生就用2.4×125=(2.4÷8)×(125×8)=0.3×1000=300。虽然两种方法都很简便,但后一种方法不落俗套,富有创造性。我们对有些题目的一题多解,既是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也是在不断地求异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成果的产生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自然智力因素,而且要发展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积极性起制约作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生难免要“碰壁”,如果非智力因素得到优化,那么学生由于有兴趣、求知欲望支撑,便完全能形成顽强的攻坚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会为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纵向深入着重于探索知识间的内涵,训练独立思维;横向比较,则在求同索异中培养学生的横向迁移思维能力;沟通知识点,可促使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式的思维结构,这样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发展。
第一:精心设计各种思考问题,培养纵向独立性思维能力。
学习与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学问总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当学生在学习中碰到困难,发生矛盾时,他们的思维活动就开始了,小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只能在独立思维过程中得到培养,要使小学生形成独立思维过程,教學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必须有一定的深度,使学生在解决疑难中促使思维向纵深发展,进而学会思维的方法。
例如:在讲到“圆的面积”一课时,我提出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分别是转化成怎样一个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的?圆可以转化成一个什么图形?这后一个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必然会引起学生的独立思维。
任何独立思维都必须建立在充分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具体的材料是独立思维的依据,因此我安排学生看书上有关圆面积的推导过程,同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①、这个圆的面积与拼成的近似的长方形面积存在什么关系?②、长方形的长是圆的什么?③、长方形的宽是圆的什么?④、圆的面积又是怎样求的?这一连串的问题是学生独立思维的起点,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弄明白这些问题就要仔细深入地去看书本上的材料,对于有些学生是有一些难度的,但当学生在追求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见解和认识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更加浓厚,独立思考的能力就会获得发展。此时,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点拔和指导,学生的独立思维结果就会获得验证。
第二:积极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培养横向迁移思维能力。
所谓迁移性思维,就是看到一种现象便联想到与之相关、相似的现象或事物的思维活动,它是构成智力的基本因素,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性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培养和训练。知识的学习是有限制的,培养学生不断地用迁移的方法学习新的知识是一个好教师成功之处。为什么有的教师要靠大量的习题来进行练习,某种方面来说,这是忽视了以点带面、以一当十的迁移方法。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经常性地进行这方面的专项练习。例如:根据问题补充不同的条件或根据条件补充不同的问题,看关键句说出几个不同的数量关系式,使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
比较,也是培养学生迁移思维的好办法,通过比较促使迁移想象,例如:有些教师就经常利用题组的形式来进行比较,将有迁移特征的知识对比练习,使学生能经常性地将知识进行横向对比,培养了思维能力。
第三: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立体化的多向思维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就必须引导学生探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沟通编织学生思维结构促进学生思维整体优化。
1. 选取有利于思维训练的实例,沟通知识点,扩大思维跨度。
例如:数学中的归一问题,按比例分配,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题中的数量关系都具有每份数一定的特点,因而其解答就有相通之处。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通过解答这样的问题,就能看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对立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这样不仅沟通了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培养了学生立体化的思维能力。
最好在讲比时,应该跟分数、除法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使学生明白比与以上三者的联系,强调它们之间的关系,那么在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时,学生就会自觉和不自觉地尝试用其它的方法去解答。同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就会用比的方法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教者有一个整体感,学生的思维就会有一个立体的层次结构。
2. 引导求异,促使多角度思维。
要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发表个人的独特见解。教师要精心设计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的练习,只有注重求异思维的引导,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等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例如:计算2.4×125,有些同学是这样算的:2.4×125=(0.3×8)×125=0.3×(8×125)=0.3×1000=300,但有位学生就用2.4×125=(2.4÷8)×(125×8)=0.3×1000=300。虽然两种方法都很简便,但后一种方法不落俗套,富有创造性。我们对有些题目的一题多解,既是培养了思维的广阔性,同时也是在不断地求异的思维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创造性成果的产生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自然智力因素,而且要发展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这些非智力因素都对学习积极性起制约作用。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学生难免要“碰壁”,如果非智力因素得到优化,那么学生由于有兴趣、求知欲望支撑,便完全能形成顽强的攻坚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就会为学生培养成具有创造思维能力打下良好的条件。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纵向深入着重于探索知识间的内涵,训练独立思维;横向比较,则在求同索异中培养学生的横向迁移思维能力;沟通知识点,可促使学生形成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式的思维结构,这样可使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获得优化,向追求“独到”、探索“最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