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第二辑共公布了六组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史料
1934年北平市筹备栽植行道树史料 / 孙刚选编
城市行道树在美化市容、调节气候以及供市民休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市政事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一、北平市政府技士孙葆琦奉命拟定的《北平市行道树计划书》;二、工务局依照《北平市行道树计划书》拟具的北平市行道树实施进度方案;三、市政府对工务局方案的具体指示。
1936年重建中山公园唐花坞史料 / 王永芬选编
中山公园唐花坞始建于1915年。1935年,因唐花坞木质柁柱被水蒸气侵蚀而暂行关闭,并决定在原址重建。本组史料主要是1936年中山公园委员会重建唐花坞工程的做法说明、估价单、合同等。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北京道路红线方案/ 方立霏梅佳选编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房屋建筑与地上地下市政设施的控制线,红线确定后,将据此修建沿街房屋建筑、快慢车道、绿化和铺设各种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道路红线宽度的决定,对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重大,影响广泛长远。北京市的道路红线方案的确定,经过了几十年来的多次变化,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明确道路红线宽度为:主干道60—80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30米左右。本组史料反映了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北京市制定道路红线方案的一些情况。
1954年北京市拆除干线广告牌清理街头广告史料/ 田尚秀选编
1954年,为整顿市容,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北京市人民政府针对公共广告牌残破不堪及街头乱贴广告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取缔及管理办法。当时北京市区共有广告牌250余面,广告以私立补习学校最多,算卦的次之,工商业极少,且广告牌面凌乱不堪,已失去应有作用。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将主要干线两旁的广告牌90余面全部拆除。同年底,又出台了取缔街道乱贴广告办法。本组史料即反映了这一情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命名城市道路名称史料/ 梅佳选编
城市道路命名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新辟和修整了许多道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市道路规划在主要干线方面已基本确定为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四条环路和十条放射线,四环以内将属市区发展范围,放射线将和通往各大城市的公路衔接。但由于有些道路没有路名,或虽有路名但由于起止点或路线有了变动,在邮寄信件、查找住址等方面很不方便,因此,急需给这些道路定出名称,原有路名的也必须加以整顿。按照不仅要根据现状、照顾群众的便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将来发展的原则,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先后分三批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本组史料即反映了上述情况。
北京工人体育馆修建史料 / 邓玉娜选编
北京工人体育馆是北京市为举办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而兴建的著名体育建筑,由北京市总工会主持、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修建,工程于1959年11月开工,1961年2月竣工。本组史料反映了工人体育馆在筹备期间申请拨款、修改设计及施工协议、竣工验收等方面的情况。
本辑刊登有任志的《有关张育海的几封信件》。张育海为北京四中学生,1968年底赴昆明,1969年2月11日参加缅甸人民军,同年6月21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篇资料中收录了张育海自缅甸寄给同学的两封信件,其同学、好友沈大伟寄给同学的信和缅甸人民军303部队政治部寄给张育海亲属的信。
本辑刊登的文章还有曹国芳的《苏联与1943—1944年的新疆社会政治》,胡荣华的《档案揭秘60年前的一场防疫战》,张燕的《民国时期华北水利事业概述》,岳永逸的《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朱国良先生访谈录》,陆元的《乾隆御制诗碑探秘》,冯其利的《万安名人补遗》,白皓的《京城的王公府第概述(续一)》。
1934年北平市筹备栽植行道树史料 / 孙刚选编
城市行道树在美化市容、调节气候以及供市民休憩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是市政事业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本组史料主要包括:一、北平市政府技士孙葆琦奉命拟定的《北平市行道树计划书》;二、工务局依照《北平市行道树计划书》拟具的北平市行道树实施进度方案;三、市政府对工务局方案的具体指示。
1936年重建中山公园唐花坞史料 / 王永芬选编
中山公园唐花坞始建于1915年。1935年,因唐花坞木质柁柱被水蒸气侵蚀而暂行关闭,并决定在原址重建。本组史料主要是1936年中山公园委员会重建唐花坞工程的做法说明、估价单、合同等。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的北京道路红线方案/ 方立霏梅佳选编
道路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房屋建筑与地上地下市政设施的控制线,红线确定后,将据此修建沿街房屋建筑、快慢车道、绿化和铺设各种地下管线等市政设施。道路红线宽度的决定,对城市建设的关系极为重大,影响广泛长远。北京市的道路红线方案的确定,经过了几十年来的多次变化,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明确道路红线宽度为:主干道60—80米,次干道40—50米,支路30米左右。本组史料反映了上个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北京市制定道路红线方案的一些情况。
1954年北京市拆除干线广告牌清理街头广告史料/ 田尚秀选编
1954年,为整顿市容,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北京市人民政府针对公共广告牌残破不堪及街头乱贴广告现象采取了一系列取缔及管理办法。当时北京市区共有广告牌250余面,广告以私立补习学校最多,算卦的次之,工商业极少,且广告牌面凌乱不堪,已失去应有作用。市政府经研究决定,将主要干线两旁的广告牌90余面全部拆除。同年底,又出台了取缔街道乱贴广告办法。本组史料即反映了这一情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北京命名城市道路名称史料/ 梅佳选编
城市道路命名是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新辟和修整了许多道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北京市道路规划在主要干线方面已基本确定为东西、南北两条中轴线、四条环路和十条放射线,四环以内将属市区发展范围,放射线将和通往各大城市的公路衔接。但由于有些道路没有路名,或虽有路名但由于起止点或路线有了变动,在邮寄信件、查找住址等方面很不方便,因此,急需给这些道路定出名称,原有路名的也必须加以整顿。按照不仅要根据现状、照顾群众的便利,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将来发展的原则,在五十年代中后期,北京市先后分三批对城市道路进行命名。本组史料即反映了上述情况。
北京工人体育馆修建史料 / 邓玉娜选编
北京工人体育馆是北京市为举办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而兴建的著名体育建筑,由北京市总工会主持、北京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修建,工程于1959年11月开工,1961年2月竣工。本组史料反映了工人体育馆在筹备期间申请拨款、修改设计及施工协议、竣工验收等方面的情况。
本辑刊登有任志的《有关张育海的几封信件》。张育海为北京四中学生,1968年底赴昆明,1969年2月11日参加缅甸人民军,同年6月21日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这篇资料中收录了张育海自缅甸寄给同学的两封信件,其同学、好友沈大伟寄给同学的信和缅甸人民军303部队政治部寄给张育海亲属的信。
本辑刊登的文章还有曹国芳的《苏联与1943—1944年的新疆社会政治》,胡荣华的《档案揭秘60年前的一场防疫战》,张燕的《民国时期华北水利事业概述》,岳永逸的《天桥这地方,真养穷人——朱国良先生访谈录》,陆元的《乾隆御制诗碑探秘》,冯其利的《万安名人补遗》,白皓的《京城的王公府第概述(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