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鱼类学》是水产养殖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而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课程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文章从师资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对改善课程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的学科,对渔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鱼类学》的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目前虽然已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众多,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鱼类学》这门课程,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施欠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标本实验室,师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互动,学生很难进行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2. 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因条件和观念等的影响,偏重于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而《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专业性和概念性极强的学科,仅凭教师的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讲授,学生很难听懂,既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不易和实物联系起来,使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感到抽象并且枯燥无味。
3.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在《鱼类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使得教学过程和水产养殖专业其他科目缺乏连贯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同时,《鱼类学》多为单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许多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目标
《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随着环境的不断变换逐步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坚持多课程、多学科协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方面理论知识。
三、课程改革措施
1. 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办多媒体教室,购置多台投影仪;建设设施完善的教学标本室、陈列标本室、标本展示馆、专用资料库、生态实验室,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利用率。结合当地水产养殖状况,创建野外实习基地,创造真实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实地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鱼类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升该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懂水产养殖技术理论和懂实际养殖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就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组织教师在国内外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进修,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教学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并实行学生评价和专家监督相结合等方法,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关。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突出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前沿,将最新的理论与技术融入教学中。鼓励教师多参与生产实践,多进行实地考察,让理论知识经受实践检验。只有我们的教师通晓养殖技术,懂得社会所需,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教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3.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讲解《鱼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首先学习目录,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有大概的了解,再进一步分析各章节的联系点,加以指示和引导。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比如,我们所用教材中的图片是黑白的,而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标本也失去了原来的颜色,这时学生对各种鱼的体色非常陌生,而多媒体中的鱼类图片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和社会角色,结合与鱼类相关的自然现象,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剪辑鱼类影像资料、制作课件和电子教学幻灯片,扩充教学的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增强教学的效果。
4.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的最佳手段,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它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理论教学是学生接受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各类学科的联系和综合运用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去体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查阅很多资料,经过很多试验才能解决。因此,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5. 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和主线,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要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建设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学情、反馈课程评价,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激励教师队伍的潜能。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鱼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与时俱进,能为培养水产养殖领域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焕亮,高悦勉,张泽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农业高等教育,1999(6).
[2]刘焕亮.水产养殖高等教育概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农业高等教育,2001(2).
(信阳工业学校)
关键词: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鱼类学》是研究鱼类的分类、形态、生理、生态、系统发育和地理分布的学科,对渔业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国《鱼类学》的专业教学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目前虽然已开设这一课程的学校众多,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教学现状
1. 教学设施不完备
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鱼类学》这门课程,但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设施欠缺,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标本实验室,师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有直观的互动,学生很难进行直观的观察和研究。
2. 重理论、轻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因条件和观念等的影响,偏重于理论课教学,对实践性教学重视不够。而《鱼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专业性和概念性极强的学科,仅凭教师的一本教案、一张嘴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简单讲授,学生很难听懂,既影响了学生对这门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又不易和实物联系起来,使课程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感到抽象并且枯燥无味。
3. 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内容单一
目前在《鱼类学》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缺乏更新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使得教学过程和水产养殖专业其他科目缺乏连贯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同时,《鱼类学》多为单课程的教学,内容单一、范围狭窄,许多知识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水产养殖技术的发展。
二、课程改革目标
《鱼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优化课程结构,帮助每一位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充分地发展。随着环境的不断变换逐步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坚持多课程、多学科协作,使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方面理论知识。
三、课程改革措施
1. 完善教学设施
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开办多媒体教室,购置多台投影仪;建设设施完善的教学标本室、陈列标本室、标本展示馆、专用资料库、生态实验室,提高教学效果和课堂利用率。结合当地水产养殖状况,创建野外实习基地,创造真实的氛围,使学生有一个真实的教学环境,进行实地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鱼类学》课程的建设和改革,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建设。为提升该课程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大批懂水产养殖技术理论和懂实际养殖技术的高级复合型人才,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学校就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加强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为他们提供锻炼和深造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组织教师在国内外高等学校和有关单位进修,使他们具备较强的实践意识和教学能力,对教学方法勇于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鼓励和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研究,引导教师教学创新,促进教学现代化,并实行学生评价和专家监督相结合等方法,严格把握教学质量关。通过教学研究促进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突出当前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最前沿,将最新的理论与技术融入教学中。鼓励教师多参与生产实践,多进行实地考察,让理论知识经受实践检验。只有我们的教师通晓养殖技术,懂得社会所需,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才能教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
3. 改进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重点讲解《鱼类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授课过程中要把握全局,首先学习目录,让学生对本课程的内容和结构框架有大概的了解,再进一步分析各章节的联系点,加以指示和引导。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比如,我们所用教材中的图片是黑白的,而经过福尔马林浸泡过的标本也失去了原来的颜色,这时学生对各种鱼的体色非常陌生,而多媒体中的鱼类图片就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在授课过程中要利用网络资源,结合本课程的专业特点和社会角色,结合与鱼类相关的自然现象,突出重点和难点,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启迪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等内容的理解。剪辑鱼类影像资料、制作课件和电子教学幻灯片,扩充教学的信息量,拓宽知识面,增强教学的效果。
4. 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平行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是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融合的最佳手段,有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独立工作能力与素质的培养,同时它又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过程,是理论教学所不可替代的。理论教学是学生接受和积累知识的过程,各类学科的联系和综合运用都需要通过实践环节去体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查阅很多资料,经过很多试验才能解决。因此,多让学生进入实验室接触仪器设备,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创造性比较强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操作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5. 加强教学管理与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的中心和主线,教学质量评估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有力措施,因此要加强课程的教学管理,建设完善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通过问卷调查学情、反馈课程评价,使教学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激励教师队伍的潜能。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鱼类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改革教学方法,使课程与时俱进,能为培养水产养殖领域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焕亮,高悦勉,张泽宇,等.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农业高等教育,1999(6).
[2]刘焕亮.水产养殖高等教育概况、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农业高等教育,2001(2).
(信阳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