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鼠及其他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un66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期盼已久的春节大假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病毒滋扰,想起小学中学课本里收录过鲁迅先生的不少作品,这次不妨重温一次,就从《朝花夕拾》一书读起。曾经在少年时光里影响过我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次阅读,那些文字仍让人觉得妙趣横生,难以忘怀;而首篇《狗猫鼠》中的隐鼠偶尔做了少年鲁迅的小小宠物,由此生出不同层次的爱憎,今天读起来更让我多了些新的感悟,恰恰遇上这个鼠年。
  在母亲端午节绣的荷包品目中,总少不了小老鼠的形象,活灵活现的确有些可爱的模样,至今还有一个挂在我书房的门把手上。想起上小学放学间隙经常帮家里推磨,每逢正月某天,母亲会提示我老鼠嫁女要开始了,锣鼓喧天的声音就在磨盘的窟窿里可以听见,无论我怎样竖起耳朵贴近那个窟窿眼儿,也没听到一丝半毫的声响,每当此时母亲总是笑话我不专心,敲锣打鼓的队伍早都到了别的村子里了。之后确有好多次做一个同样的梦,总有一队小老鼠扛着五彩旗,吹起唢呐,敲起锣鼓,从草垛和南墙根从容地走过。然而,小时候家家户户闹老鼠是太经常的事情,种地打粮食一春一秋的周而复始,粮食存储在麻袋里或条囤里,老鼠企图和人共享这样的收获,它们闻风而动,咬破麻袋,在条囤上打洞,不胜其扰,赶不走又打不绝。有时候就特别想活捉那个老鼠王,我好几天整夜不睡,在老鼠洞边上守候,开始大王派遣小喽啰们出洞侦查,鬼头鬼脑的,觉得平安无事就会有一组两三个保持距离沿墙根行进,那可真是贼眉鼠眼啊,等你稍有动静,瞬间就会溜之大吉,好多次都是悻悻然无功而返。离开农村到城市里生活,有段时间很少遇见这样的“不速之客”了,记得还是又一次机缘相遇过的,记得那时候刚分的新房子在一层,时兴铺地板革,我买的成卷的地板革铺上后,好多天晚上听到“窸窸窣窣”的声音,翻箱倒柜也没有消除声音的继续,直到一天观察到地板革下有动静,才最终俘获了一只小老鼠,于是乎,安静了。
  后来在陪女儿看动画片的过程中,看到迪士尼出品的《Tom and Jerry》(《猫和老鼠》),从此我的意识中老鼠算是翻了身了,他的死对头猫倒是永远被当成蠢笨和好吃懒做的代名词了。想起来也很奇怪,闲下来自己也会看上几集,老鼠真是成精了,曾经祸害庄稼,和我的童年打过游击战的“敌特分子”居然給人带来了不少的乐趣。文学、电影等艺术超越现实后仍是有魅力的,偶尔想想,大家同属于自然界,都是一个大的动物群体,老鼠们偷偷吃点喝点也不是事了,哎,这是怎么了,原则性去哪儿了啊!
  猫和老鼠的故事甚是久远,传说自从开天辟地之后,原来每年轮值的是四大天王。过了一段时间,四大天王被玉帝调去看守天门。于是,玉皇大帝就决定,选出十二种动物,作为每年的守护神,同时作为十二生肖每年轮值。几乎所有的动物都跃跃欲试,都想成为一年的守护神,玉帝想了一个办法,让动物们自己竞争,决出高下。有人提了一个建议,那就来个速度比赛,看谁在指定的时间,赶到指定的地方。最后,以动物到达的先后次序为准,选取前十二名。猫是动物界的运动健将,它听到了这个消息后,自然也不甘落后,准备夺取第一名。老鼠也想参加,可是它明白,如果猫参加,第一名肯定是猫。这怎么办呢?于是,老鼠想了一个办法,比赛前一天晚上,老鼠和猫拉了半晚上的关系,狠狠地夸了一通猫。老鼠对猫说,踏踏实实睡觉,明天我叫你起来参加比赛。猫于是就放心大胆地睡觉了,可谁知猫刚刚睡着,老鼠就跑去参加比赛了。自然老鼠成了第一,猫就落选了,被排除在“十二个动物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外了,你说猫能不生气吗?
  我们身处于一个繁复的世界,万物相生相随,每一次遇见的品类或是你的伙伴或是你的对头,一时一隅都在变迁中轮回,为了生存难免就会真刀真枪地干仗,这样持续竞争的结果往往人是最终的胜利者,就自然形成豺狼虎豹都快要绝种了。现在人们开始有了反思后的善意,有了忏悔后的觉醒,从更广更深的层面上与广袤的自然界达成和解,于是各式各样的保护区建立起来了,保护高原上的藏羚羊,保护海洋中的鲨鱼,保护森林深处的金丝猴,保护田园周边的朱鹩。所以,老鼠作为曾经的“四害”之一,是否就必须赶尽杀绝呢,而老鼠的超规模繁殖难道就不应该有所限制吗?都是新的课题。至于由隐鼠引发的鼠类到底如何与人类长期谈判,分得各自合理的生存空间那需要更多的智慧和相互的妥协,反正这家伙在文字和影视作品中似乎已经获得一席之地了。
  午后,又看到阳台外侧一黑一白的大猫来回踱步。野猫的存在,仿佛和老鼠们没有太直接的关联,每天都有几拨好心人按时来投放猫粮,滋润地活着,而那些与隐鼠同类的“鼠辈”们却许久未偶遇了。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深秋的小镇,天空是明晃晃的蓝,爷爷坐在临河的石屋里,一身灰色对襟薄衫。  爷爷今年94岁,一个人在世上快要走过百年,那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他总是对奶奶说:“我还想多活几年。”奶奶说爷爷:“能活到这把年纪已经不错了,想那么远干吗?”爷爷摸摸胡子,张着没牙的嘴,呵呵地笑了。奶奶比爷爷小一岁,93岁,却比爷爷瘦弱多了,小小的个子,驼着背,喜欢穿一件蓝色粗布马甲。  春天的时候,龙浦河里的水清凌凌的,奶奶
期刊
我强迫他打扫他自家的小院,是因为我要拔出他的懒根,增强他勤劳致富的自觉性。  他,是我供职单位分配给我的挂钩扶贫户,虽说是户,却只有他一人(光棍),已经五十岁了,还没讨上老婆。  我第一次到他家,站在山梁上看,他的整个家,就像一把年代久远、斑驳陈旧的扇子。走近一看,才看清了矮小而简陋的家。两间平房卧室、一间厨房、一个小院,院子前端建盖的牛圈、羊圈、猪圈、鸡圈,还有露天厕所等,无一不是微缩版的。我的
期刊
淘书,犹若恋爱一般,可遇不可求。  记得有一次到上海出差,在会议间隙,我散步于上海一条僻静小巷,忽见一家小书店,一间门面,走进去一看,店里摆满了书,正逢书店特价售书,书店里有人忙着挑书,我拿起一本本书,翻看着,忽然,一本《走过半个世纪》映入眼中,里边的文章作者,都是我仰慕已久的大作家,心中狂喜,书中散文随笔佳作纷呈,这是《文汇报》副刊笔会出版的散文选粹,我喜出望外,当即花了15元买下了这部厚厚的书
期刊
胭脂巷,是杭州天水小区一条不足200米的小巷。这条巷子,在很早之前就是卖胭脂水粉、针头线脑儿的,是杭州市井柳巷的一个代表。  最近,胭脂巷又在改造了,青砖黛瓦的墙面,一律土黄色的店面招牌,多了一些商业气息,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在屋顶喝啤酒、看流星、数烟火了。  小黑  巷子里出名的东西很多。小黑,就是其中一个,算起来该有五六年的光景了。  小黑是条狗,而且是条草狗。论年纪,小黑也该是年过四十,但长得
期刊
一  那是黑夜里唯一活的声音,是灵魂呼唤灵魂的声音,更是黑夜里唯一是能让人听着安心与平静的吆喝声。  在中国,打更是古代民间夜间的一种定时报时的做法,类似于现在巡夜,在报时的同时,也报平安。打更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笃笃——咣咣”。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俗称五更天)时,鸡也叫了,天也快亮了。  随着我对打更的深入了解
期刊
暑假了,所有的紧张都飘飞如风。  伯父家门前的栀子开得如同小写意,半阖半醉,凝聚的清香一波一波地飘散。姐姐——我伯父的长女,安静地坐在花前,悠悠地做着绣活儿。微风吹动白色裙裾,身边绿叶茵茵,清妙的碧玉年华。一枝桃花从亮白绣布中斜出,怜人的红意就荡漾在她的指缝间,疏枝里温润的尽是夏日美好。我迷恋这颜色和细节,倾心姐姐的一针一缕,新奇地伴她缝绣心中的日月。绣针在她手中翻飞,十二色彩线搭配,平针、套针、
期刊
又是雨。  这雨自有一种声音和气味,引人遐思,“对雨思君子”。今夜在雨幕中,在我心头的“君子”是我的恩师——张乘健先生。  他卷曲的头发自有一种疏狂,一种魏晋时代人物的风范。抽烟的样子,洒脱自在。他对着你说话,目光灼烈而富有神采。你在路上看见他,那步子里又富有民国时代慢条斯理的风度。  我入温师院,选了他的课,是讲《红楼梦》。有一回课上,张老师讲到佛学。下课后,我跟上张老师,请教佛学的入门书。张老
期刊
有村庄的地方就有房屋,有晒坝。  方方幺爸和根明大伯头上冒着白烟,他们抬着被竹杠架起的石礅杵地——他们要在新屋前面打一块晒坝。  晒坝四四方方。先平整泥巴地,用锄头挖挖填填,晒坝的毛坯已然成型。泥巴杵得实是晒坝能经久的关键。从晒坝的某个角落开始,“轰——轰——轰——”“嘿——嘿——嘿——”石礅每一次被抬起,又放下,似乎都用尽了根明大伯和方方幺爸最后的力气——他们的肌力要和晒坝的肌力合体。他们在寒冬
期刊
今年,信丰县古陂镇阳光村从32户贫困户中挑选出9户家庭环境脏乱的当作夏季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我带领帮扶干部逐一走访、查看。  当我们来到信安公路沿线一户智障残疾的家庭时,只见一个瘦弱、严重驼背的老人颤颤巍巍地从屋子里迎了出来,爬满皱纹的脸,需吃力地仰起头与我们说话。村干部跟她介绍说,这是就业局的徐局长,今天过来走访。她说:“徐局长啊,家里好乱,不要见怪!”  这是只建了一层没有粉刷的两间砖混房屋,
期刊
阿黄是我和妻子养的一只狗。  儿子满百日时,隔壁婶子家的狗崽刚好出窝,披着一身油亮黄毛,长着两只明汪汪的大眼,肉嘟嘟地跑来我家院子里满地撒欢的阿黄似乎和儿子特别有缘,阿黄摇摇尾巴,儿子就咯咯笑,看它伶俐乖巧,和妻子一商量,阿黄就被我们收养了。  阿黄很听话。儿子没挪步前,但凡要腾出手来做事,妻子就唤阿黄,然后指着座婆(一种幼儿日常用品)中的儿子嘱咐:“阿黄,看着仔仔些。”妻子抽身忙去,阿黄听话地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