铟化合物致肺部疾病的临床特点

来源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kie2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铟化合物所致肺部疾病的临床特点。

方法

通过检索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收集1998年1月至2014年4月关于铟化合物所致肺部疾病的研究资料,对报道的临床病例及有关职业暴露情况、实验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

1998至2010年3月共报道了10例铟化合物所致肺部疾病,日本报道了7例铟化合物所致间质性肺部疾病,美国报道2例铟化合物所致肺泡蛋白沉着症,中国报道了1例铟化合物所致肺泡蛋白沉着症。患者发病前均接触氧化铟锡(ITO),工龄9个月至20年;8例有血清铟浓度增高,检测值为40~290 μg/L;诊断为间质性肺炎的潜伏期为2~14年,诊断为肺泡蛋白沉着症的潜伏期6~14个月;10例患者中有8例胸部CT提示两肺广泛或局部毛玻璃影,其中3例同时伴小叶中心结节;8例检测肺功能的患者仅1例正常。诊断间质性肺炎者中4例发现肺泡内有胆固醇碎片,3例有巨噬细胞吞噬颗粒,经X线能量散射分析仪检测发现颗粒含铟、锡成分。6例描述预后的患者中3例死亡。

结论

职业暴露铟化合物可引起不同的肺部疾病,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或肺泡蛋白沉着症,且预后多不良。车间环境中铟浓度、血清中铟浓度与所患疾病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研究铟暴露对外周血淋巴细胞线粒体ND1基因相对含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4例健康工人,抽取其静脉血,肝素钠抗凝,分离淋巴细胞并分成3管培养,其中2管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2和0.8 mmol/L氯化铟作为染毒组,另1管加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培养72 h后,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线粒体基因相对含量。结果0.8 mmol/L氯化铟染毒组线粒体ND1基因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目的比较汉防己甲素(TD)、N-乙酰半胱氨酸(NAC)单独和联合给药对大鼠矽肺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大鼠分为盐水对照组、矽肺模型组、TD治疗组(50 mg/kg)、NAC治疗组(500 mg/kg)、联合治疗组(TD 50 mg/kg+NAC 500 mg/kg),非暴露法气管内灌注石英粉尘。染尘后第2天起给药,1次/d, 6次/周,第30天处死大鼠。计算各脏器系数,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测定肺组织
目的研究二硫化碳(CS2)染毒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和C57BL/6J小鼠脂肪酸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4只雄性ApoE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CS2染毒正常饮食组、CS2未染毒正常饮食组、CS2染毒高脂饮食组、CS2未染毒高脂饮食组;24只C57BL/6J雄性小鼠也按同样的方式分成4组;每组6只。将染毒组以浓度为1 g/m3的CS2进行静式吸入染毒,5 h/d,5 d/周,共2周。收集小鼠全血,采用酸催
目的分析矽肺病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蛋白表达变化,探讨两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收集矽肺I期患者和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各15例,血清样本各3个,进行双向电泳跑胶,筛选表达差异2倍以上的蛋白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结果与矽肺组比较,11个上调蛋白和23个下调蛋白在慢性支气管炎组中被鉴定出来;干扰素β前体、载脂蛋白前体、转化生长因子β1前体等在
摘 要部分乡村学生出现逃学、拒学和破坏学校学习生态等隐性辍学行为问题,成为控辍保学工作及正常学校管理的一大隐患。通过对部分乡村教师访谈,发现教师在“请”学生回校上课,防止其扰乱课堂、伤害自己及他人等工作上面临很多难题。并且,此类现象如不及时干预,将削弱乡村学校的教育质量,阻碍乡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为探索乡村学校隐性辍学现象产生的根源,文章以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为视角,分别从乡村家庭场域、学校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尿中铟的方法。方法聚丙烯塑料瓶采集工人尿液,尿样用0.1%曲拉通X-100-0.5%硝酸10倍稀释,通过蠕动泵和三通混合器在线方式加入铑标准溶液作为内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进行测定。结果使用正常人尿样混合样品配制的工作曲线与标准曲线定量无差异,标准曲线在0~4.00 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回归方程y=0.968 8x+0.018 2);最低检
期刊
目的通过考察不同化学改进剂对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全血中铟的增感效应,建立测定全血中铟的新方法。方法以0.3% HNO3(体积分数)+0.1% Triton X-100(体积分数)混合液为稀释液、含1 000 μg/ml Pd(NO3)2+3 000 μg/ml Mg(NO3)2溶液为化学改进剂,对血液进行5倍稀释后,直接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铟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33 μ
目的探讨氯化铟(InCl3)对体外培养的人原代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微核形成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的淋巴细胞为研究材料,采用CCK-8法观察不同浓度氯化铟(4、40、80、200、500、1 000 μmol/L)染毒24 h对淋巴细胞的毒性作用;采用胞质分裂阻断法检测不同浓度氯化铟染毒淋巴细胞的微核水平及抗氧化剂维生素C对微核率的影响。结果氯化铟染毒浓度≥500 μmol/L,淋巴细胞存活率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