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在实施课堂教学的同时,具有宏观的长效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的建构,要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指向,通过学科素养的提升,实现人品、人格的整体完善。教学策略的组织实施,要在实践第一的思想指导之下,突出生活化、活动化和系列化。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9-0028-02
让我们看两位老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不同做法:
其一:按照教材中八次“口语交际”内容的要求,从话题的导入,师生间话题的展开,到过程中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和提高,师生一步步走来,可谓扎实。
其二: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而是实施了“每周新闻述评”。先是让孩子们播报报刊、网络、影视中的新闻,老师发表感想;继而孩子播报新闻后,孩子们自己发表感想;逐渐,孩子们开始播报身边的新闻事件,同时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
比较上面两位老师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其间存在的差别。前者重在“教书”,师生仿佛一头钻进了“书林”,不停摸索,免不了发生迷失自己、迷失于“书林”的现象;后者重在“育人”,在走进“书林”之前,师生首先鸟瞰“书林”,心中初步明确了走进 “书林”的目的,也清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前者教学中的孩子,就“一课”“一书”而言,也许学得很扎实,但就把握整片“书林”,领略广阔的大好河山而言,就孩子一生素养的提升来说,诸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应表现出的灵动,无疑后者的孩子要更胜一筹。
深入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一味捧着书本的“教书先生”大有人在:诸如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孩子们写这篇文章?师生并不十分清楚。老师走上讲台,一课挨着一课讲,学生一课挨着一课学。教师教得繁琐,学生学得沉重,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由此,引出了一个需要深刻思考并需认真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之上,要有宏观的 “战略思想”,要有长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实施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策略的目标
教学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盲目是教学之大忌。因此,教学策略首先要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指向,通过学科素养的提升,实现人品、人格的整体完善。具体到语文学科,便是思考提升孩子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下面是一些教师的具体做法:
1.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尤其是低中年级。如何让孩子顺利地度过识字关?如随文识字、归类识字、韵语识字、游戏识字、部件识字等等。这些识字方法,无疑对孩子识字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帮助。
有的老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基本具备了识字的能力后,便从一篇篇课文、一次次单一的识字中跳了出来,把全册生字让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要求每人或两人承包一课的生字,首先自己学会,然后上课时负责教会其他同学,包括学期末的生字复习。这样,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成了老师欣赏孩子展示识字成果的过程。
2.阅读。
“学会说话,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次诞生;阅读,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二次诞生。”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多、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奇妙无穷、丰富多变的精神文化世界。而这种阅读体验的过程主要靠自己,个体阅读实践是基础,交流与点拨是个体阅读的反馈与校正,是外因,处于次要地位。然而,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却常常偏离阅读的本质,教师在一节节语文课上,不厌其烦地“导入新课”“展示资料”“媒体播放”,不管孩子是否已经掌握,教师还是根据“教参的要求”,凭借“以往的经验”,汗流浃背地砸实所谓的“重点段”“重点句”。课堂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彻底摆脱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孩子们的阅读权利被剥夺,孩子的阅读情趣被淹没,孩子的阅读能力、习惯与素养最终也只有泡汤。如何使阅读成为孩子的需要?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造就爱阅读、会阅读的新一代?
清华附小的窦桂梅副校长实施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策略,“做爱读书的老师,育爱读书的学生”,校园处处可见孜孜以求的读书身影,阅览室、图书馆成为师生留恋最多的场所。天天读书,成了孩子“衣食住行”外的第五大生存需求。
有的学校长期坚持“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好书推介活动、优秀影视节目欣赏等。秦皇岛市抚宁县的黄土岭小学,由于把读书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入乡里,出现了村民省吃俭用也要给娃子买书读书的感人情景。
3.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与习作,关键是调动孩子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积极性与热情,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享受交际与习作的快乐。
北京实验二小语文课前安排了“精彩两分钟”,即课前有一个孩子把自己的“特长”闪光点展示给同伴。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相互交流沟通。
冀教版小学语文低年段设计了“我的小本本”,让孩子“想贴就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许许多多的孩子从“涂鸦”开始,从“剪贴画”开始,喜欢上了习作和阅读。“我的小本本”可谓扬帆的一叶小舟,载着孩子的兴趣、愿望,渐渐驶入了“广泛阅读”“个性表达”的美妙世界。
行为造就习惯,习惯决定素养,教学策略的核心就是从孩子行为入手,通过行为培养孩子习惯,并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素养。其立意高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其价值也大于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科学谋划教学策略的形式
教学策略的组织形式,要在实践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突出生活化、活动化、系列化。
1.教学策略的生活化。
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伴而生,与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语文是母语教育,小学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成为一种必需。语文教学要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一头钻进“书本”甚至“题海”的不良倾向,而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中,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从儿童视角看到的世界中,撷取课程资源和学习内容。
一位老师新接了一个班,老师和同学都彼此陌生,又彼此好奇,老师订了一个“班级日记本”,告诉孩子们,有想和老师交流的心里话可以写在本子上。一个学生在本子上写了自己初见老师的“感受”,老师作了认真的“回复”,接着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老师也都一一回复。班级日记成了许多孩子争着交流、沟通的平台,两年下来,厚厚的几本班级日记也成了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2.教学策略的活动化。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知识传授、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必然要在活动中完成。因此,教学策略的实施必然要以实践活动形式来体现。既然是活动,就要打破原来课堂教学时间、地点、人员僵化固定的模式,使活动空间范围更广阔,时间跨度更长远,人员参与更多元,内容更丰富。
秦皇岛市开展“课外阅读”的实验学校,每周有一节在阅览室进行的“阅读课”,在那里,老师没有过多的点拨、讲解,有的孩子如蚕床上的蚕静静地咀嚼、固守和羽化。保定市实验小学的“大家讲台”,走上讲台的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讲的内容有教育文化,也有三教九流。孩子们可以玩“保定三宝”之一的健身球,可以接近体育明星,也可以了解经营者成功背后的甘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历练,精神上也是一种提升。
3.教学策略的系列化。
教学策略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有生动活泼的形式,还要有系列化的安排。因为任何一项策略目标的达成都不会一蹴而就。如开篇的“新闻述评”,目的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述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安排了有梯度的三个层次:先是孩子们的说听新闻,教师评议,接着是孩子播报新闻,自己评议,最后步入学生评说身边见闻的自由境界。
语文教学策略,基于育人目标,源于师生生活,贵在扎实落实。强化语文教学策略思想,可令语文课堂焕发光彩、更具张力,可让孩子的语文生活更丰富充实。
关键词:语文;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8)09-0028-02
让我们看两位老师关于“口语交际”教学的不同做法:
其一:按照教材中八次“口语交际”内容的要求,从话题的导入,师生间话题的展开,到过程中学生口语表达的规范和提高,师生一步步走来,可谓扎实。
其二:没有完全按照教材的“口语交际”内容进行,而是实施了“每周新闻述评”。先是让孩子们播报报刊、网络、影视中的新闻,老师发表感想;继而孩子播报新闻后,孩子们自己发表感想;逐渐,孩子们开始播报身边的新闻事件,同时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
比较上面两位老师的做法我们不难发现其间存在的差别。前者重在“教书”,师生仿佛一头钻进了“书林”,不停摸索,免不了发生迷失自己、迷失于“书林”的现象;后者重在“育人”,在走进“书林”之前,师生首先鸟瞰“书林”,心中初步明确了走进 “书林”的目的,也清楚下一步前进的方向。前者教学中的孩子,就“一课”“一书”而言,也许学得很扎实,但就把握整片“书林”,领略广阔的大好河山而言,就孩子一生素养的提升来说,诸如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应表现出的灵动,无疑后者的孩子要更胜一筹。
深入教学实际,我们不难发现,课堂上一味捧着书本的“教书先生”大有人在:诸如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学习这篇课文?为什么要孩子们写这篇文章?师生并不十分清楚。老师走上讲台,一课挨着一课讲,学生一课挨着一课学。教师教得繁琐,学生学得沉重,教学效果往往事倍功半。
由此,引出了一个需要深刻思考并需认真面对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在课堂教学之上,要有宏观的 “战略思想”,要有长效的教学策略。
如何从宏观的角度思考实施教学策略?
一、明确教学策略的目标
教学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盲目是教学之大忌。因此,教学策略首先要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指向,通过学科素养的提升,实现人品、人格的整体完善。具体到语文学科,便是思考提升孩子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与综合实践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下面是一些教师的具体做法:
1.识字。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尤其是低中年级。如何让孩子顺利地度过识字关?如随文识字、归类识字、韵语识字、游戏识字、部件识字等等。这些识字方法,无疑对孩子识字能力的形成提供了有效帮助。
有的老师则在课堂教学中,当孩子基本具备了识字的能力后,便从一篇篇课文、一次次单一的识字中跳了出来,把全册生字让学生实行“承包责任制”,要求每人或两人承包一课的生字,首先自己学会,然后上课时负责教会其他同学,包括学期末的生字复习。这样,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成了老师欣赏孩子展示识字成果的过程。
2.阅读。
“学会说话,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一次诞生;阅读,是人成为社会人的第二次诞生。”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快、更多、在更广阔的时空范围内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奇妙无穷、丰富多变的精神文化世界。而这种阅读体验的过程主要靠自己,个体阅读实践是基础,交流与点拨是个体阅读的反馈与校正,是外因,处于次要地位。然而,目前的课堂阅读教学,却常常偏离阅读的本质,教师在一节节语文课上,不厌其烦地“导入新课”“展示资料”“媒体播放”,不管孩子是否已经掌握,教师还是根据“教参的要求”,凭借“以往的经验”,汗流浃背地砸实所谓的“重点段”“重点句”。课堂从本质上说并没有彻底摆脱教师的“独角戏”“一言堂”。孩子们的阅读权利被剥夺,孩子的阅读情趣被淹没,孩子的阅读能力、习惯与素养最终也只有泡汤。如何使阅读成为孩子的需要?成为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造就爱阅读、会阅读的新一代?
清华附小的窦桂梅副校长实施了打造“书香校园”的策略,“做爱读书的老师,育爱读书的学生”,校园处处可见孜孜以求的读书身影,阅览室、图书馆成为师生留恋最多的场所。天天读书,成了孩子“衣食住行”外的第五大生存需求。
有的学校长期坚持“亲子共读”,“师生共读”,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比赛活动、好书推介活动、优秀影视节目欣赏等。秦皇岛市抚宁县的黄土岭小学,由于把读书活动搞得有声有色,深入乡里,出现了村民省吃俭用也要给娃子买书读书的感人情景。
3.口语交际与习作。
口语交际与习作,关键是调动孩子关注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的积极性与热情,从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享受交际与习作的快乐。
北京实验二小语文课前安排了“精彩两分钟”,即课前有一个孩子把自己的“特长”闪光点展示给同伴。其他同学有什么问题,也可以相互交流沟通。
冀教版小学语文低年段设计了“我的小本本”,让孩子“想贴就贴,想写就写,想画就画”,许许多多的孩子从“涂鸦”开始,从“剪贴画”开始,喜欢上了习作和阅读。“我的小本本”可谓扬帆的一叶小舟,载着孩子的兴趣、愿望,渐渐驶入了“广泛阅读”“个性表达”的美妙世界。
行为造就习惯,习惯决定素养,教学策略的核心就是从孩子行为入手,通过行为培养孩子习惯,并通过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孩子的素养。其立意高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其价值也大于某些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科学谋划教学策略的形式
教学策略的组织形式,要在实践第一的思想指导下,突出生活化、活动化、系列化。
1.教学策略的生活化。
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相伴而生,与生活、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教育的本质。语文是母语教育,小学语文是母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因此,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就成为一种必需。语文教学要避免脱离学生生活一头钻进“书本”甚至“题海”的不良倾向,而要努力从学生的生活中,从学生的兴趣爱好中,从学生的喜怒哀乐中,从儿童视角看到的世界中,撷取课程资源和学习内容。
一位老师新接了一个班,老师和同学都彼此陌生,又彼此好奇,老师订了一个“班级日记本”,告诉孩子们,有想和老师交流的心里话可以写在本子上。一个学生在本子上写了自己初见老师的“感受”,老师作了认真的“回复”,接着出现了第二个、第三个……老师也都一一回复。班级日记成了许多孩子争着交流、沟通的平台,两年下来,厚厚的几本班级日记也成了师生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财富。
2.教学策略的活动化。
如今是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以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知识传授、培养能力、发展个性必然要在活动中完成。因此,教学策略的实施必然要以实践活动形式来体现。既然是活动,就要打破原来课堂教学时间、地点、人员僵化固定的模式,使活动空间范围更广阔,时间跨度更长远,人员参与更多元,内容更丰富。
秦皇岛市开展“课外阅读”的实验学校,每周有一节在阅览室进行的“阅读课”,在那里,老师没有过多的点拨、讲解,有的孩子如蚕床上的蚕静静地咀嚼、固守和羽化。保定市实验小学的“大家讲台”,走上讲台的不只是教师,还有学生、家长,以及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讲的内容有教育文化,也有三教九流。孩子们可以玩“保定三宝”之一的健身球,可以接近体育明星,也可以了解经营者成功背后的甘苦。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仅开阔了视野,得到了历练,精神上也是一种提升。
3.教学策略的系列化。
教学策略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要有生动活泼的形式,还要有系列化的安排。因为任何一项策略目标的达成都不会一蹴而就。如开篇的“新闻述评”,目的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评述问题的能力,因此,老师安排了有梯度的三个层次:先是孩子们的说听新闻,教师评议,接着是孩子播报新闻,自己评议,最后步入学生评说身边见闻的自由境界。
语文教学策略,基于育人目标,源于师生生活,贵在扎实落实。强化语文教学策略思想,可令语文课堂焕发光彩、更具张力,可让孩子的语文生活更丰富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