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校园里,我们经常看到水哗啦啦地流着,学生无动于衷地走过。我们讲得再多,没有多少学生真正听得进去。于是,我们通过一系列微活动开展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知道水的珍贵,了解水的压力、浮力等知识,做到趣味与知识并重。
关于水的研究,可以选的内容极多,范围极广。我们根据学生兴趣点,整合各学科资源,选择了十几个微活动,旨在让学生知水、懂水、亲水、爱水、护水,帮助他们建立起立体式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便未来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研究一件事物,主动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图1)。
知水,展开全面调研工作
水从哪里来?有的学生说,从水龙头里来,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至于水龙头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没多少学生能准确答出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水调查开始。
为了提升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邀请函,学生们收到邀请函后很高兴地根据上面的要求上传数据。根据学生的调查数据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学生家庭普遍用水量较大,特别是夏天的用量更大;学生对节约用水没什么概念,只觉得需要用就随时用。于是,我们开展了关于水的一系列微活动,但各年级有所不同,活动分层次、有阶梯地进行:1年级学生了解水在人体里的作用,从而知道水的重要性;2年级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知道水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3年级学生进行“水的魔法” “滴水瓶盖”等实验;4年级学生进行采访,了解水的应用;5年级学生进行茶水变墨水等实验;6年级学生做叶脉书签等。
激趣,以微魔术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关于水,突如其来的刺激,让人记忆犹为深刻。教师手里拿着1个“空”杯子,请学生把水倒在杯里,结果发现水没了。学生对这个微魔术充满好奇,进而思考水从哪里来、如何循环、如何立体式地存在于世界各地。
体验,以微实验了解水的科学小奥秘
微实验活动虽微小,但活动意义并不微小,对学生的启发也不微小。如“纱网不漏水”微实验,往瓶子里接满水,在上面覆盖一层纱网,同时用另外一只手隔着纱网捂住瓶口,猛地把杯子翻倒过来,之后慢慢地移开手掌,学生们惊讶地发现纱网居然不漏水。原因何在?是大气压力,还是水的张力?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查找资料,发现其中的科学小奥秘。
再如“滴水瓶盖与硬币上的水”微实验,为什么上面水远远超过瓶盖与硬币,却还能滴?揭示科学原理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感慨:一个小小的瓶盖居然能放这么多的水,那平时不随手关掉水龙头又浪费了多少水?
还有很多趣味实验,如“火烧水球”“水中穿梭机”等,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懂水专题STEAM探索微实验,既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与道理。另外,把身边的物品拿来做实验,既简单、容易操作,又让他们觉得实验并不神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微实验让学生对事物的思考不仅是科学道理,而且还有人文情怀、社会价值观等。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综合为特征。
记录,以微采访了解水的變化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学生通过校外活动自己总结出社会经验,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做一名小记者采访别人,以前学生对此会感到害怕,但自从我们与顺德电视台联合成立了“顺德电视台德胜小学小记者站”,小记者们能够在电视上出镜,那种荣誉感油然而生。采访前,教师会培训学生,从如何寻找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到以什么角度采访、怎么记录和拍摄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们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调查“曾经喝过什么水,平时常喝什么水”等问题,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水的需求。采访后,学生根据采访中及时记录的信息进行总结。
每一次微采访,既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什么问题,锻炼了他们思考的能力,也促使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变得大方、自信,更让他们锻炼了口才,面向镜头侃侃而谈。
升华,以微创意让水更受学生欢迎
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科学原理,创意拓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小到大夸张的创意。小泡泡随处可见,当学生提出能否做出大泡泡时,这就是一种思维拓展和思维创新。经过尝试,学生发现只要圈够大,泡泡液的浓度调配得宜,就可以拉出相当大的泡泡。亲手让魔术般的大泡泡变得触手可及,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和神奇。
转变场地的创意。音叉在空气中会发出声音,在水中呢?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启发了学生转变场地进行思考。
变稀有为真实可见。美丽的彩虹深受人们喜爱,但彩虹转瞬即逝,如果自己能制作出彩虹,那多好啊1 1盆水、1面镜子、1张纸,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让难得一见的彩虹几乎立时可见,激发学生对水的喜欢。
变商品为亲手实践的作品。叶脉书签是学生们一直想做的。我们采用桂花叶制作书签。先烧开水,加入氢氧化钠,然后放入桂花叶煮至发黑,再取出桂花叶反复进行轻刷、冲洗,最后一片美丽的叶脉书签就制成了。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茶杯喝水、自动浇水器、倾斜不倒的雪碧罐、西罗喷泉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既了解到了水的传输奥秘,也知道了大气压力、水的重心平衡点等。这些活动虽然微小,但每个活动都包含知识点和趣味性,带给学生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且可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激励他们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创新。
亲历,以微过滤感受水的来之不易
讲千遍不如体验一次。微过滤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水的来之不易。先在过滤装置中依次加入活性炭、细砂、瓷石,再分别倒入有色素的水、百香果汁水、牛奶等,观察并记录过滤效果(表1)。
亲眼看着一滴滴过滤出的水,学生不禁感慨水过滤实属不易,而且与真正的水过滤相比,微过滤活动已经省去了大量的步骤。这时,学生们非常好奇自己每天使用的水究竟是如何过滤出来的。教师把小记者以前参观采访自来水公司的过程与记录分享给学生们。通过查看相关记录,学生们了解到废水如何变成清水,如何存储水和检测水质,如何把水加压输送到千家万户。活动后,学生们对于水从哪里来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纷纷感叹自来水来之不易,今后一定要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而且还要教育身边的人也珍惜水。
感受,以微制作品尝水带来的美味
美食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学生喜欢的冰激凌、五香鹌鹑蛋等美食的制作都离不开水。我们从反向思维思考,哪些美食的制作不需要水。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美食的制作都离不开水。即使有一些美食当时不需要水,但美食的原材料在生长过程中也是需要水的。微制作活动把一个个单独的理论系统化整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总结,以微节约启节约用水之旅
有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学生们实际开展节约用水行动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意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看见没关上的水龙头及时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过的水可以冲厕所……这些微活动给了学生们大量创意空间,使学生们在知水、懂水、了解水的科学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亲水,爱水,护水,乐于思考和尝试,在实践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此外,学生在调查采访过程中,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
关于水的研究,可以选的内容极多,范围极广。我们根据学生兴趣点,整合各学科资源,选择了十几个微活动,旨在让学生知水、懂水、亲水、爱水、护水,帮助他们建立起立体式知识结构,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便未来学生能够充满兴趣地研究一件事物,主动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图1)。
知水,展开全面调研工作
水从哪里来?有的学生说,从水龙头里来,只要打开水龙头就有源源不断的水。至于水龙头里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水,没多少学生能准确答出来。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身边的水调查开始。
为了提升学生对活动的兴趣,我们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了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的邀请函,学生们收到邀请函后很高兴地根据上面的要求上传数据。根据学生的调查数据我们很清楚地看到,学生家庭普遍用水量较大,特别是夏天的用量更大;学生对节约用水没什么概念,只觉得需要用就随时用。于是,我们开展了关于水的一系列微活动,但各年级有所不同,活动分层次、有阶梯地进行:1年级学生了解水在人体里的作用,从而知道水的重要性;2年级学生通过实地观察知道水体现在生活中的哪些方面;3年级学生进行“水的魔法” “滴水瓶盖”等实验;4年级学生进行采访,了解水的应用;5年级学生进行茶水变墨水等实验;6年级学生做叶脉书签等。
激趣,以微魔术引发学生思考
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他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关于水,突如其来的刺激,让人记忆犹为深刻。教师手里拿着1个“空”杯子,请学生把水倒在杯里,结果发现水没了。学生对这个微魔术充满好奇,进而思考水从哪里来、如何循环、如何立体式地存在于世界各地。
体验,以微实验了解水的科学小奥秘
微实验活动虽微小,但活动意义并不微小,对学生的启发也不微小。如“纱网不漏水”微实验,往瓶子里接满水,在上面覆盖一层纱网,同时用另外一只手隔着纱网捂住瓶口,猛地把杯子翻倒过来,之后慢慢地移开手掌,学生们惊讶地发现纱网居然不漏水。原因何在?是大气压力,还是水的张力?实验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查找资料,发现其中的科学小奥秘。
再如“滴水瓶盖与硬币上的水”微实验,为什么上面水远远超过瓶盖与硬币,却还能滴?揭示科学原理的同时,也让人不禁感慨:一个小小的瓶盖居然能放这么多的水,那平时不随手关掉水龙头又浪费了多少水?
还有很多趣味实验,如“火烧水球”“水中穿梭机”等,学生都非常喜欢。这些懂水专题STEAM探索微实验,既让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很多科学知识与道理。另外,把身边的物品拿来做实验,既简单、容易操作,又让他们觉得实验并不神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节约意识。微实验让学生对事物的思考不仅是科学道理,而且还有人文情怀、社会价值观等。这是研究性学习的本质: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以综合为特征。
记录,以微采访了解水的變化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传递和掌握社会经验的双边活动。学生通过校外活动自己总结出社会经验,对其今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做一名小记者采访别人,以前学生对此会感到害怕,但自从我们与顺德电视台联合成立了“顺德电视台德胜小学小记者站”,小记者们能够在电视上出镜,那种荣誉感油然而生。采访前,教师会培训学生,从如何寻找采访对象、设计采访问题,到以什么角度采访、怎么记录和拍摄等,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们采访了不同年龄段的人,通过调查“曾经喝过什么水,平时常喝什么水”等问题,了解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水的需求。采访后,学生根据采访中及时记录的信息进行总结。
每一次微采访,既让学生主动思考提出什么问题,锻炼了他们思考的能力,也促使他们主动与人交流,变得大方、自信,更让他们锻炼了口才,面向镜头侃侃而谈。
升华,以微创意让水更受学生欢迎
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创造力是智力的高级表现形式。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一些科学原理,创意拓展更加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由小到大夸张的创意。小泡泡随处可见,当学生提出能否做出大泡泡时,这就是一种思维拓展和思维创新。经过尝试,学生发现只要圈够大,泡泡液的浓度调配得宜,就可以拉出相当大的泡泡。亲手让魔术般的大泡泡变得触手可及,学生感到非常有趣和神奇。
转变场地的创意。音叉在空气中会发出声音,在水中呢?问题的提出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启发了学生转变场地进行思考。
变稀有为真实可见。美丽的彩虹深受人们喜爱,但彩虹转瞬即逝,如果自己能制作出彩虹,那多好啊1 1盆水、1面镜子、1张纸,用简单的实验材料让难得一见的彩虹几乎立时可见,激发学生对水的喜欢。
变商品为亲手实践的作品。叶脉书签是学生们一直想做的。我们采用桂花叶制作书签。先烧开水,加入氢氧化钠,然后放入桂花叶煮至发黑,再取出桂花叶反复进行轻刷、冲洗,最后一片美丽的叶脉书签就制成了。
像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如茶杯喝水、自动浇水器、倾斜不倒的雪碧罐、西罗喷泉等。学生们通过这些活动既了解到了水的传输奥秘,也知道了大气压力、水的重心平衡点等。这些活动虽然微小,但每个活动都包含知识点和趣味性,带给学生难以忘怀的记忆,而且可以打破学生的惯性思维,激励他们思考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创新。
亲历,以微过滤感受水的来之不易
讲千遍不如体验一次。微过滤活动让学生亲眼目睹水的来之不易。先在过滤装置中依次加入活性炭、细砂、瓷石,再分别倒入有色素的水、百香果汁水、牛奶等,观察并记录过滤效果(表1)。
亲眼看着一滴滴过滤出的水,学生不禁感慨水过滤实属不易,而且与真正的水过滤相比,微过滤活动已经省去了大量的步骤。这时,学生们非常好奇自己每天使用的水究竟是如何过滤出来的。教师把小记者以前参观采访自来水公司的过程与记录分享给学生们。通过查看相关记录,学生们了解到废水如何变成清水,如何存储水和检测水质,如何把水加压输送到千家万户。活动后,学生们对于水从哪里来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并且纷纷感叹自来水来之不易,今后一定要节约用水,循环用水,不浪费每一滴水,而且还要教育身边的人也珍惜水。
感受,以微制作品尝水带来的美味
美食是永远不变的主题。学生喜欢的冰激凌、五香鹌鹑蛋等美食的制作都离不开水。我们从反向思维思考,哪些美食的制作不需要水。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美食的制作都离不开水。即使有一些美食当时不需要水,但美食的原材料在生长过程中也是需要水的。微制作活动把一个个单独的理论系统化整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将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
总结,以微节约启节约用水之旅
有了理论和思想基础,学生们实际开展节约用水行动就水到渠成了。学生们的讨论非常激烈,各种意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看见没关上的水龙头及时关掉,用淘米水浇花,用过的水可以冲厕所……这些微活动给了学生们大量创意空间,使学生们在知水、懂水、了解水的科学知识后,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亲水,爱水,护水,乐于思考和尝试,在实践中提高动手动脑能力。此外,学生在调查采访过程中,锻炼了胆量,增强了与人交往和沟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