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为什么抑郁症“好了”却自杀了?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lan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企业高管、医生、公务员、媒体从业者等是抑郁症高发人群,其中女性居多。抑郁症被喻为“心灵感冒”,但人们往往会对其漠视或误解,以致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期,造成难以挽回的结果。
  A前天听朋友讲了一个令人非常难过的故事,他的一个朋友是某单位人事部门的领导,自己也是心理学专业出身,由于工作繁忙,长期加班,无时间陪伴自己的女儿,忽视了女儿的心理健康,结果女儿在初三时,由于中考压力罹患抑郁症。女儿患病后,他们夫妻俩才日日陪伴女儿。用药后,女儿睡眠改善,情绪稳定,他们都以为女儿痊愈了,放松了警惕。有一天晚上,晚饭后,女儿说要到卧室看书,结果竟然从窗户跳下。直到楼下人大喊,他们才发现找不到女儿了,才意识到可怕的灾难。从此以后,夫妻两人每天以泪洗面。后来,两个人怎么也走不出女儿自杀的阴影,两年后终于离异,以此回避女儿去世的事实。
  B不管这个故事是真是假,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我非常感叹。这让我回忆起23年前在新疆某医院精神科工作时遇到的一例自杀案例。那是一位武警女干部,其音容笑貌,我至今无法忘记,她个子清瘦,齐耳短发,圆脸,有浅浅的酒窝。虽然不是我主管的患者,但是,因为当时与其年龄相仿,我对其尤其关注。在她病情已经稳定、符合出院指标的时候,安排她出院。但是,就在出院前一天晚上,她用护士还给她的小镜子在被窝里割腕自杀了。第二天早晨上班,大家才知道这一悲剧。
  这两起个案给我的最大启发就是,抑郁症自杀风险不会因为情绪稳定就消除了。有几种进口的抗抑郁药物使用说明中写着会增加自杀风险的提醒,这也导致很多医生和患者家属不能理解也不敢使用。为什么她们在抑郁症看似痊愈了的时候却自杀了呢?这背后与抑郁症本身的原因及目前的治疗方案有关。
  抑郁症不仅是大脑神经递质(如五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功能失衡的情感障碍;也不仅是纯粹的思想意识狭隘或认知歪曲(如非黑即白、以偏概全、过分夸大或缩小、过度引申等),因为这些歪曲认知几乎人人都会有;更不是纯粹人际关系的问题(如社会应激、人際创伤、生活压力),而是生物—心理—社会多重因素所致的情感障碍。过往陈旧的医疗模式往往会忽视心理因素和人际因素,特别是在患者情绪稳定后,忽视了心理反应模式的变化。
  “抑郁症是心理的感冒”这一隐喻虽然可以减少患者的患病羞耻感,但是却大大误导了人们对抑郁症的真正理解,很容易让人们认为吃点药就好了,休息一下就好了。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是情绪低落、没有愉快感、动力不足。为何会这样?抑郁情绪背后往往是歪曲的认知,同时有行为的减少及躯体不适,情绪—认知—行为—生理四种症状交织成一张无形的网,患者如同被蛛网捕捉的小飞蛾,越挣扎束缚得越紧,形成恶性循环;或者像是掉入泥沼之中,越挣扎越陷越深。为何药物有效呢?药物可以打断恶性循环中的生理环节,但是,这一环节并不是最关键的环节,关键的环节是认知—情感—行为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认知行为治疗有效,是因为可以改变歪曲的认知模式,人际治疗有效是因为可以改变情绪反应模式,行为激活治疗有效是因为可以改变行为反应模式。但是,这些改变,常常会在一定时候死灰复燃,因为缺少自我监控。如何自我监控呢?就是增加对内心歪曲认知的觉察、对情绪反应模式的觉察、对行为反应模式的觉察,不再是按照自动反应模式来反应,而是按照自己愿望和梦想来选择行动。
  如何增强自我觉察呢?目前最好的训练就是正念(mindfulness)训练。当我们能够觉察自己内心世界的自动化反应模式的时候,就可以不再按照自动反应模式来作出反应了。如,你现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可以在此暂停一下—觉察一下—自己头脑里有何想法?此刻的情绪状态如何?身体有何反应?有何冲动?《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大学》中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心经》中的“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金刚经》中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道德经》中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等诸多经典名句都是在描述自我觉察内在世界的状态。这些都是正念,即“专注于当下,不作评价”。
  “其实,就像一个科学家一般,用我们每个人都有的觉察力,客观观察内心世界的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就会发现,想法和念头在变化,情绪在变化,生理反应在变化,记忆行为在变化,一切都在变化中。根据环境要求和内心价值追求,选择自己的适当行为,这就是抑郁症和各类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这样才能提升大脑和意识的功能,不仅仅靠药物治疗,还要靠智慧的“心药”来治疗。当然,这样的训练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练习。”
其他文献
养育一盆花,便盼着它的盛开。夜以继日地浇水,晒太阳,松土。可是它迟迟未开花。  略带功利的心,便黯然生出些许失望。时日增多,渐渐忽略了开花的盼望。没有企图地浇灌,心态反而变得安然。就好比一个婴孩降生之后,父母往往会寄予厚望于一身。因此,在望子成龙的巴望中,总是不能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其实,你忘了,你也正是一枚凡夫俗子,如同春风中随意撒落在泥土中的一颗种子。  阳台上逐渐又多了几盆花。在花农手里便已
期刊
大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吃东西会成为我的噩梦。  那时,班上绝大部分同学都是来自南方。作为一名来自北方的女生,身高1米67的我是班上女生里面比较高的了,甚至很多男生也没有我高。虽然我算不上很胖,但在那些长得小巧玲珑,身材凹凸有致的南方女生里面,人高马大的我显得的确是虎背熊腰。新生体检称体重,我一站上去,体重秤的指针一下子跑到了62公斤。站在我身后的男生一脸坏笑地跟我说:“晓玲,咱俩比比,谁重谁请吃
期刊
行为主义学派诞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西方心理学中影响最大的心理学流派之一,时至今日在心理学各个领域的很多方面都能看到行为主义学派的影子。  Q啊?行为主义是什么,它看上去离我们很遥远。  A其实不是哦,行为主义隐藏在生活的角角落落,如果你说你从没见过它,那一定是因为你还不认识它。回忆下从小到大我们为获得作业本上的“五角星”、奶茶集点卡的盖章所付出的努力,这种能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人类行为的“代币制”
期刊
周三傍晚,收到一个署名为“小兔兔”的微友发来的两则微信:“老师好!在年初的全体教师会上,我幸运地被提拔为业务部的教导主任,负责低年组的教研工作。祝贺我吧!”“感谢老师一直以来对我的信任和肯定,是您帮我戒掉了天生的自卑,并引我走上了直抵名师的道路。”我不置可否地笑笑,当即回复几句:“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只要你足够向上,岁月自会从容打赏!”合上手机,我的脑中迅速闪出与“小兔兔”的实名者阿华相处的点点滴
期刊
薛老师的儿子小学时品学兼优,初三开始学习成绩明显下降,称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他,自语自笑、对空谩骂;认为同学发明了一种射线,可以射到他脑子里控制他;说话东拉西扯,语无伦次,不肯上学,不愿与人交往。  16岁时他在精神专科医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并住院治疗,服用利培酮效果好。但出院后他就拒绝服药,威胁父母,称如果再要让他服药他就要么自杀,要么和父母同归于尽。停药不久就又出现言行紊乱,趴在地上要接地气
期刊
彬哥是我多年未见的发小,二三十年“失联”,不想居然在商场里遇见了,于是约好晚上吃个饭叙叙旧。  几杯小酒下肚,彬哥的话匣子也打开了,说完近些年的生意之后,也开始说起家里的烦心事儿。  “都说老小孩儿,老小孩儿,我家老爷子真是越来越难哄。”说起父亲,彬哥一脸无奈。  彬哥的父亲一直身子骨硬朗,六七十岁的人,走路飞快,做事情也跟个小伙子似的。但两年前却突然得了个“半身不遂”,打那儿以后,彬哥就跟嫂子离
期刊
5·12汶川地震发生快10年了。地震在每个人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不管是直接经历地震的人,还是早期救援人员、后期援建工作者,都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情结。同时,地震也推动了心理援助与灾害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当时国内外的心理援助专家、社会工作专家和志愿者陆续进入灾区,做了大量的工作,有经验也有教训。  为弘扬社会工作及志愿服务的“助人自助”精神、推动心理急救理念和技术的普及化,中国社会工作联
期刊
“我要挣很多的钱”,许多人都这样为自己订立“人生目标”。渐渐的,一些人发现,“很多”其实是一个等同于无穷的概念,我们越来越觉得“不管我赚多少钱,永远也不会满足自己的欲求”,人们常常因为“钱不够花”而困顿于缺钱的窘境之中。  ●“小飞走了,离开北京回老家了。我不知道我还能坚持到什么时候,我喜欢北京,很想在这里打拼下属于自己的事业,但我知道,那只是一个遥远的梦。现实是,我有喜欢的女孩子,却不敢去追求,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又如约而至。从1952年确立高考制度,到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尽管高考制度一直在被“质疑”、被“修改”,但是始终没有被取缔。在社会发展更加多元化的今天,教育也面临着更多元的选择,高考不再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唯一道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现行制度有很多弊端,高考依然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一锤定音”看上去有些残酷,但可能这就是高考给我们上的社会第一课:有些时候,努力并不一定会有理想的结果,
期刊
1  第一次听说小Z是一位同事提起的,她说:“初一有个带着白框眼镜的孩子可奇怪了,见到谁都会过去抓住他的手,还总是笑嘻嘻的。”当时我并没太在意,没想到,没过几天我就和他有了一面之缘。那天,我走在楼道里,发现有个男生在班门口站着,笑嘻嘻的。我走过时他主动跟我打招呼,然后又迎上来,抓住了我的手腕。说实话,我当时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排斥的,毕竟人与人之间有基本的人际距离。但由于教师的角色,我还是本能地向他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