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非营利组织在当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同领域正在发挥着其不可或缺的日益重要的作用,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理论也被学者提出,并逐步被普遍接受,非营利组织软实力建设是非营利组织本身发展的内在要求。非营利组织应通过深化建立共同愿景、突出特色、创新文化载体、树立品牌形象等举措,加强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建设。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软实力 建设
1、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自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一词后,许多国家学者开启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纷纷将其同政治、经济、军事一样视为实现本国战略的手段。随着各国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从宏观领域逐步延伸到微观领域,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理论也被学者提出,并逐步被普遍接受。
非营利组织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综合,表现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非营利组织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包括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等)财(经济状况)物(办公设施等固定资产);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是非营利组织使命、愿景、理念、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2、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2.1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保障我国大部制改革良好运转的现实需要。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6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 100 个部门裁了 39 个; 1998 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 11 个,仅保留 29 个;2008年第六次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调整为27个。如何让政府“瘦身”后能更有效的提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是大部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根据英法等具有大部制改革经历的国家的现状和经验及其具有的行政环境分析,要保证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结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即具有成熟的、数量众多的非营利组织来补充和完善政府由于权力整合带来的部分社会这能缺失和权力真空,保证微观层面能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2.2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保证非营利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总的来看,非营利组织活跃在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的法律政策环境也在逐步得到改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在一定的社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应当说,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3提升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增强非营利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非营利组织的软实力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能够以怎样的方式去推动其目标的实现,这种方式是有效还是无效,是高效还是低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软实力正是非营利组织核心竞争力,它是每个非营利组织个性化的一面。软实力之所以成为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吸引力,影响和改变人的内心,从而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控制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实现增强非营利组织竞争力,进而成为推动非营利组织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
3.提升非营利组织软实力途径
3.1建立共同愿景,实现三种力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讲到:“在组织中最能鼓舞人心的领导理念,就是能够凝聚组织、激发组织成员创造力的共同愿景,一个缺少全体员工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组织,很难成大器。”可见,建立共同愿景对组织有重要的意义。
3.2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特色是非营利组织高扬的旗帜,没有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很快就会被淹没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事业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营利组织需要突显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在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上做文章。特色可以表现在区域与地区层面,也可以表现在非营利组织与服务领域层面,还可以表现在治理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多个方面。要客观评价自身内部的条件,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找出劣势,为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找出可行的依据。对所处的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特别分析社会需求,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优劣势。特色等,并把自身的情况与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3.3创新文化载体,促进文化建设。有人说,大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那么,推而广之,大凡优秀的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甚至无组织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可以说,组织文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它是组织的灵魂,使组织产生凝聚力,促进组织的发展。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充满活力的非营利组织文化是构建和强化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3.4提升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或者说应该是市场性的企业组织 亦即,它们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的活动获得潜在客户、成员、支持者和捐助者,以便为他们的生意寻求支持问题是,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本末倒置。特别是在现代市场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品牌竞争已经进入争夺捐赠者“潜在性好感”的时代。因此,非营利组织要注重建立品牌形象。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 软实力 建设
1、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基本内涵
自 20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一词后,许多国家学者开启了“软实力”研究与应用的潮流,纷纷将其同政治、经济、军事一样视为实现本国战略的手段。随着各国学者对其研究的深入,软实力理论的内容进一步丰富,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其应用范围从宏观领域逐步延伸到微观领域,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理论也被学者提出,并逐步被普遍接受。
非营利组织的实力是一种综合实力,是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综合,表现为硬实力和软实力两个方面。非营利组织硬实力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包括人(专职人员和兼职人员等)财(经济状况)物(办公设施等固定资产);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所指的就是精神力量,是非营利组织使命、愿景、理念、制度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2、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现实与长远意义
2.1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保障我国大部制改革良好运转的现实需要。1982年至今,我国先后进行过6次大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2年国务院 100 个部门裁了 39 个; 1998 年再次大规模机构改革,国务院的40个组成部门,一下又裁了 11 个,仅保留 29 个;2008年第六次改革,国务院机构设置调整为27个。如何让政府“瘦身”后能更有效的提供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机制是大部制改革的应有之义。根据英法等具有大部制改革经历的国家的现状和经验及其具有的行政环境分析,要保证大部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结果,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即具有成熟的、数量众多的非营利组织来补充和完善政府由于权力整合带来的部分社会这能缺失和权力真空,保证微观层面能为改革提供良好的环境。
2.2打造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保证非营利组织自身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总的来看,非营利组织活跃在转型时期我国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的法律政策环境也在逐步得到改善,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基本上是健康的,在一定的社会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应当说,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2.3提升非营利组织软实力,是增强非营利组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非营利组织的软实力决定了非营利组织能够以怎样的方式去推动其目标的实现,这种方式是有效还是无效,是高效还是低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软实力正是非营利组织核心竞争力,它是每个非营利组织个性化的一面。软实力之所以成为非营利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通过吸引力,影响和改变人的内心,从而能够提高效率,减少费用支出,控制成本,提升品牌含金量,增加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实现增强非营利组织竞争力,进而成为推动非营利组织乃至社会可持续发展和进步的强大动力。
3.提升非营利组织软实力途径
3.1建立共同愿景,实现三种力量。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讲到:“在组织中最能鼓舞人心的领导理念,就是能够凝聚组织、激发组织成员创造力的共同愿景,一个缺少全体员工共有的目标价值观与使命感的组织,很难成大器。”可见,建立共同愿景对组织有重要的意义。
3.2发挥比较优势,突出特色。构筑核心竞争力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就是生命,特色就是优势,特色是非营利组织高扬的旗帜,没有特色的非营利组织很快就会被淹没在飞速发展的社会事业的汪洋大海之中。在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非营利组织需要突显自身的特色和价值,在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上做文章。特色可以表现在区域与地区层面,也可以表现在非营利组织与服务领域层面,还可以表现在治理模式、服务对象与性质等多个方面。要客观评价自身内部的条件,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找出劣势,为进行科学的目标定位找出可行的依据。对所处的大环境进行分析研究,特别分析社会需求,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优劣势。特色等,并把自身的情况与之进行比较,做到知己知彼。
3.3创新文化载体,促进文化建设。有人说,大凡优秀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 那么,推而广之,大凡优秀的组织,都有自己独特的组织文化,甚至无组织文化本身,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可以说,组织文化贯穿于组织管理的全过程,它是组织的灵魂,使组织产生凝聚力,促进组织的发展。对非营利组织来说,充满活力的非营利组织文化是构建和强化非营利组织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3.4提升公信力,树立品牌形象。所有的非营利组织都是或者说应该是市场性的企业组织 亦即,它们通过各种市场营销的活动获得潜在客户、成员、支持者和捐助者,以便为他们的生意寻求支持问题是,大多数非营利组织本末倒置。特别是在现代市场差异化越来越小的情况下,品牌竞争已经进入争夺捐赠者“潜在性好感”的时代。因此,非营利组织要注重建立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