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读书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农村小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不高、课外阅读量少,导致口语交际能力、作文能力较低,极大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了阅读教学的顺利完成和显著成效:阅读兴趣不高。由于农村学生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氛围,多数学生读书积极性较低。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课外阅读更是囫囫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很少买书。不少农村小学缺乏资金,不能建立一个象样的图书室,藏书少,仅有班级图书角,没有开设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间和空间,导致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受到限制,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农村的实际,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笔者认为应从课堂、课外及资源开发三方面入手: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1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1 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将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1.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1.3 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2 寓教于法,使学生重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
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朋友”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阮恒犹豫、害怕、紧张、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认为献血会死去,但为了友情还坚持献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
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3 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绍敏.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4):192.
[2]谢明珠.管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5(92):25.
[3]但利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89.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
1 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打开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
1.1 树立榜样
榜样的作用很大,孩子的模仿性强,根据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经常将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中汲取知识。平时,我有意识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人热爱读书的一些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不可低估。
1.2 以身作则
课外时间,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读书,一起诵读古诗,这对孩子是一种无声的教育。阅读时,老师所流露出的热情、趣味和欢乐之情,对孩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学生在浓浓的读书气氛中,体会到老师对阅读的重视,从而自觉的进行阅读活动。我还经常给学生讲自己童年学习情况,并给学生绝对肯定的启示便是:阅读非常有趣。犹如一副良好的催化剂,激励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一旦兴趣培养起来不仅眼前收益,还将伴随整个人生。
1.3 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随机树立典范,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和精彩的语段时;当有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激励表扬,这样便会在学生中营造了读书的气氛。指导学生进行仿句、仿段、仿篇的练习。如阅读介结竹子文章,可引导学生为各种竹子编写标签,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或为文章内容的"空白"处作扩充、填补,不但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进行创造想象力的训练。
2 寓教于法,使学生重整体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目标中,首次提出了“感悟”这一概念,我们认为,所谓阅读中的“感悟”,是指学生凭借对语言和语境的直觉,获得一定印象和意义的心理过程。学生个体由于认知经验的差异、兴趣爱好不同、思维活动的千差万别,便有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整体性感悟是阅读主体把语言文字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完整地感受,是对言语对象进行多角度、多层面、全方面的整体把握,获得的是言语的表面意义和隐含意义的总和,而且又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因此感悟要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阅读教学
中要注重整体感悟,遵循从“整体——局部——整体”的认知途径,以避免孤立分析,支解语言。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时,教师在课前与学生交流“朋友”这个话题,为课文的学习奠定一个情感基调。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并想一想课文围绕“朋友”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采用多种形式的阅读,让学生在个性化的阅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阮恒犹豫、害怕、紧张、痛苦的心理,了解到阮恒认为献血会死去,但为了友情还坚持献血的心理世界和情感历程。
我们提倡整体读书法是在贯通文意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思考,以领会其要旨。这种思考,当然也包括“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语文教师应少做一些“碎尸万段”式的条分缕析。我们语文阅读教学要立足文本,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成长。
3 寓教于活动,使学生读好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五彩斑斓的乡土文化是我们鲜活的语文阅读教学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了课文后,要找准切入点,顺势引入到乡土教材的学习,这样既丰富了课堂资源,活跃了学生思维,又拓展了学习的空间,增加了语文实践的机会,弘扬了乡土文化。魏书生曾说:“课堂虽小,却有着广阔的钻研天地,钻进去,入了门,就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所以,语文教学不能只在由四堵墙围成的物理空间中进行。优秀的语文老师,就在于他能把学生的目光由课内进而引向课外那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使学生能在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增知识、长才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积极为学生创设阅读条件。首先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家访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对丰富学生的知识、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要求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图书。让家长努力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
小学阶段,正是各种素质全面和諧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要用大课程观,整合课程资源,综合设计切实可行的教育活动,寻求学科间的有机渗透。才能收到“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绍敏.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6(4):192.
[2]谢明珠.管窥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方法[J].考试周刊,2015(92):25.
[3]但利娅.提高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1):89.